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官居一品 >

第768章

官居一品-第768章

小说: 官居一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呢?”千七郎听得目眩神迷,马上忘了那点不愉快,连声追问起来。

“再把合格的靛液引入沉淀池内,再沉淀几日后,放去上层的清水,便会得到浓缩的靛膏,经过水飞、干燥,便可得到最后的成品,装桶后放个一两年不成问题。”韦鸣的回答听起来十分详尽,却将最关键的两步轻描淡写的带过,既让对方感到了他们的诚意,也没有透露一点秘密。

优秀的表现让沈默不由点头,对阮弼笑道:“怪不得石公大胆放手,原来有这么优秀的接班人了。”

阮弼也欣慰的笑道:“还需要磨练,早着哩。”

~~~~~~~~~~~~~~~~~

经过韦鸣的耐心讲解,畲老们总算是了解了,原来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将靛蓝变成一些固体物,然后装罐运输。

“这就不怕运输时间长了,”韦鸣微笑道:“而经过这一道道提纯,最后的干靛蓝效用极高,两斤便可兑一池,所以很是值钱。”

“那……值多少钱呢?”盘石公按捺住砰砰的心跳,声音有些发颤的问道。

韦鸣看看阮弼,见他微不可察的点点头,才沉声道:“三百斤一桶的收购份格,是纹银二十两。”

畲老们登时一片哗然,有算不过账来的,晕乎乎道:“一两银子是一千钱,那二十两就是二十千……”

“是两万钱。”盘石公顿感没面子道:“连个账都算不过来。”两万钱能买多少东西?上好的白米也能买五石了,足够五口之家吃半年了!若这事儿真能成了,还愁什么吃饭问题?

但他毕竟是老江湖,很快冷静下来道:“需要种多少大青,才能提出一桶靛蓝呢?”

韦鸣的专业十分过硬,不假思索答道:“取净叶三十斤,石灰十二斤,拌成一料,四料便可做戍一担靛膏,水飞干燥之后,份量又会去掉七成……所以是四斤净叶出一斤靛蓝。”

“一桶三百斤,要用一千二百斤净叶,还有石灰四百八十斤……”盘石公算数可没问题,缓缓道:“石灰倒不成问题,北边信丰县就有矿,你肯定是用精选的上等石灰,一担需要一两银子,不算人工,光石灰就得四两八钱,这就只剩下七成了,”顿一顿,他对韦鸣道:“最后一个问题,一亩地能出几斤净叶?”以前只是自用,上山采就足够了,也从没种这个的。但如果真要合作,就必须自己种植才能够用了,所以了解这个必须的。

“说它的产量高,就在这里。”韦鸣笑道:“一般的蓝草每年只能收两次,但马蓝如果冬栽的话,一年可收三次,初夏采‘胎叶’,立秋采‘优叶’,立冬采‘刀叶’一亩地每年可采六七百斤。”顿一下,他又道:“而且这东西三年才重栽一次,所以采取轮作的话,一家种个十来亩不成问题。”

“哪有那么多地……”盘石公不禁摇头道:“还要种粮食呢,一家三五亩也就可以了。”

韦鸣点点头,没再说什么,让一切交给时间吧,只要顺利的种出马蓝,换成真金白银,不信谁还愿意种粮食。

盘算来、盘算去,盘石公都觉着大大的有利可目,好半天才憋出一句道:“那运费谁出?”

他一问出这个问题,沈默和阮弼等人全都松口气,心说——成了。

“我们到山里收,运费当然我们出了。”阮弼热情洋溢的笑道:“放心吧老哥,咱们徽商讲究个仁义,只做互惠互利的买卖,绝不会坑人的。”这话说得漂亮,其实这种高价易运不易损的货物,运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折到每一桶里,不过一二两银子而已……这还是在考虑了损毁遗失的前提下。

“这样的话……”盘石公心里已经有数了,便看向下首几位道:“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几位畲老相互看看,其中一人问道:”那……答应的粮食还给不给?”

听了这问题,盘石公登时老脸通红,狠狠瞪他一眼,那意思是,不给咱们山里人丢脸就活不下去啊?

“呵呵……”沈默却微笑道:“当然要给的,一码归一码嘛。”又对盘石公道:“这些粮食足够过冬了,明年如果你们开种马蓝的话,长公他们将会继续提供口粮,直至成功制出靛蓝,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

“是么……”一众畲老这下彻底心动了,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试试呗,成了当然发财,不成就当给徽州商人扛活了,明年再种地呗。

见众人开始坐不住,盘石公咳嗽连连,提醒他们别忘了自己的吩咐。好歹让畲老们重新矜持住,盘石公清清嗓子道:“经略大人,长公,还有韦先生,你们的诚意我已经感受到了,当然也要诚恳的回答你们……”说着拍拍胸脯道:“我本人对你们的提议十分感兴趣。”目光扫过一干畲老道:“但这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

“我们都答应……”五个畲老七嘴八舌道。

盘石公差点没一屁股坐在地上,他今儿可让这些没出息的家伙气坏了,恼羞成怒道:“也不是你们能决定的!”说完深吸几口气道:“失态了,失态了……”

“您的意思我明了。”沈默却善解人意道:“这关系到所有人的生计,当然应该由乡民们自己决定。”

“是啊……”盘石公感激的笑笑道:“我得回去,征求全族人的意见;他们、还有外面的人也一样,都不能自己做决定。”说着正色道:“不然就走出卖宗族乡里的利益!”

这大帽子一扣,谁也不敢多嘴了,哪个也不敢跟这种罪名扯上边。

“理所当然。”沈默赞许的点点头,问阮弼道:“长公可有要补充的?”

“只有一桩。”阮弼先朝沈默笑笑,然后对盘石公道:“请允许我的人,跟着一起去你们的山寨,可能有一些东西需要他们帮着解释,且他们也可实地考察一下,看看每村能种马蓝的土地都有多少。”

“合该如此。”盘石公点头道:“和我们一起出发吧。”

~~~~~~~~~~~~~~~~~~~~

初步的谈判还算顺利,沈默的赏赐也开始划拨。当天下午便有畲老跟着运粮队离开了龙南,但因为县库存粮不足,还有一部分人,需要再留几日,好等经略大人从军营调拨粮草。”

不过与起初的惴惴不安相比,没走的畲老们也能把心放到肚子里了,毕竟前有车后有辙,既然有人领过了,他们也没什么好担心的。而且驿馆中好酒好菜管够,正好放开心怀吃喝一番。

可他们不会想到灾难的阴霾正渐渐笼罩过来……

事情还要从数日并说起,话说刘显等人采用了沈明臣的计策,使一招一石二鸟虚张声势,不仅取得了剿匪首胜,还使那些叛匪的内应现了形。

按刘显的意思,当然是把这些人立刻揪出来,碎尸万段了。但这事儿不归他管,而是锦衣卫的工作范畴。结果对那几个嫌疑分子盯梢数日,许是盯得紧了点,竟让他们给跑了。

对此不作为,锦衣卫给出的解释是——担心证据不足,无法定罪,所以仍在收集证据。

刘显当时就笑了,锦衣卫什么时候也讲证据了?那真好比当官的讲廉洁了,老色鬼说节欲,都他妈是鬼扯。

从几十年后解密的文件看,锦衣卫的意思是,通过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之下,使这些人乖乖答应当官府的卧底,成为双面间谍,然后反过来算计叛贼。

但朱五等人似手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结果一个没留神,让人家给逃走了。而且还给赖清规和栾斌,带去了城里的确切消息——一个是李珍被捕,另一桩是三十多个畲族宗老,去城里捧官府的臭脚,并和经略大人一道登上城楼,观看献俘仪式。

“一群墙头草!”听说这么快就有畲族人倒向了官府,赖清规又惊又气,他知道若被官府把山民全拉过去,那么赣南再大,也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了:“这么快就要当顺民了吗?!“说着重重的一拍几案,无比愤懑:“我们起义是为了谁?还不是把汉人赶出赣南,让咱们山民不再受欺负吗!”虽然起事时断然没有这样的想法,但这些年为了拉队伍、吸引热血沸腾的小年青,他反复如是宣讲,最后连自己也相信了,认为自己在做一件很崇高的事情。

“这年头,还有什么真心不真心?”那前来报信的,一个是县里的捕头,黑着脸道:“有奶便是娘,谁给的好处多跟谁走。”

还有那龙南县的仓大使,也道:“说别的是假的,白米白面可是真得,哪个村子来人,就赏五万斤粮食,县里的粮库都搬空了,正从军营里调粮呢。”

“啊……”赖清规倒吸一口冷气,他被沈默的大手笔镇住了。”这样下去可不行啊”,栾斌愁眉苦脸道:“大龙头,咱们不怕官府的炮弹,就怕他们的银弹,等他们得到粮食的消息一传开,其余的村寨肯定争相去舔姓沈的屁股。”

“想得美!”赖清规重重一拍桌子,将杯碗震倒一片,咬牙切齿的对那仓大使道:“你知道哪些人去了县城吗?”

“知道。”仓大使点头道:“上头发过一个名单,我回头想想写出来……”

“这就去!”赖清规吹胡子瞪眼道:”集合弟兄们,拿着名单挨家要账,不把吃下去的吐出来,就等着我收拾他们吧!”

“大龙头息怒。”栾斌赶忙劝道:“人家要是把门一关,不让咱们进围屋,咱们是打还是走?”

“这个……”赖清规闷哼一声,那围屋就好像一个个独立的小王国,官军都打不下来,何况他们这些土匪了,到时候要是打不下来灰溜溜的撤了,那他这张老脸往哪搁?越想越郁闷呢,赖清规狠狠的骂一句道:“有种别把头缩回龟壳!”

“大龙头”,要走没走仓大使在边上小声道:“其实,也不也是所有的龟头都在壳里,应该还有一些没领到粮食的,在县里等着呢。”

“哦?”栾斌眯眼道:“这个你也知道?”

“临走前瞅了份名单。”仓大使小声道:“上面打钩的都是已经走了的,剩下的可不就是没走的吗?”

“你记着呢?”赖清规沉声问道。

“记着呢,有二十多个哩。”

“我看找出两三个截了它!“赖清规沉声道:“就算有官军护卫,这么多村子七零八散的,他们也排不出那么多人,咱们正好集中力量,吃掉一部分,给你报一箭之仇!“这后面一句,却是对栾斌说的。

栾斌想了想,这次官军可没处猜的,只要不再像上次那样轻敌,把伏击地点选好,把握还是很大的。

何况他也想一雪前耻,找回这个场子来,沉吟良久,狠狠点头道:“我看行。”

第十一卷 严东过尽绽春蕾 第七四四章 形势逆转(中)

当土匪漫山遍野的冒出来,将一支小小的运粮队转瞬淹没后。站在半山腰的赖大龙头,暗暗松了口气,对身边人道:“看来官军上次是瞎猫碰到死耗子啊。”

边上一干大小寨主附和笑道:“就是,哪能变这么快?”又有人小声道:“光听老栾自己说,谁知他和李珍干得什么好事儿。”“就是,这人心思最难琢磨了,大龙头也得防着点。”

“休要背后说我兄弟。”赖清规虽然不让说下去,但他的目光变得阴沉起来,显然这话说到了他的心灵深处。

这时,一个喽啰从山下飞奔上来,跪在赖清规面前道:“大,大龙头,下面人嚷嚷着要见你。”

“不见不见。”赖清规不假思索的拒绝道。毕竟是乡里乡亲,难免沾亲带故,万一要是认识的话,面上有些过不去。

“山上的大王,”下面人的目光跟着喽罗,也看到了山上的赖清规等人,虽然瞧不清相貌,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