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官居一品 >

第373章

官居一品-第373章

小说: 官居一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听了,却丝毫提不起兴趣,王崇古苦笑道:“多谢老弟的盛情,可愚兄我现在是心忧千结、食不甘味,喝什么都像是苦胆里挤出来的水,就别糟蹋这美酒了……”比起去岁那意气风发的样子,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讲起郁闷来,刘显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个月前,他还是浙江副总兵,虽然是副职,却也掌握着几万军队,在宁绍台一线独当一面,结果被胡部堂描绘的美好前景所忽悠,丢下在浙江的基业,颠颠跑到崇明岛上,去接手俞大猷的水师。

公里公道的说,他是个好将领,作战勇猛、吃苦耐劳,低调朴实……当然了,战争进行到第七个年头,东南的将领已经在残酷的战争中优胜劣汰,能挺到现在的,都是真正的人才,随便哪一个,也比开战前的任何将领都厉害。

按理说,这样一位有口皆碑的将领,应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对部队的接手。但问题是,他是个陆军将领,哪里懂什么水军?不明白海战比的是谁的船大、炮多、射程远,与个人勇武无关,是官军唯一胜过倭寇的地方。所以他不理解俞大猷为什么那么倚重海战,甫一上任,便命令削减水师开支,把省下来的钱,用来加强陆军实力……甚至让水手转业,成为步兵。

这种对建军思路的扭转,最伤部队的元气,所以他的部队几近瘫痪,战备巡航也不复存在,于是整个苏州的防御体系门户大开,让倭寇钻了空子,摆脱了水战的劣势,得以上岸踏踏实实的陆战。

说起来,王崇古还是因为城门失火,被殃及的那只池鱼呢。所以追究起来,还是他这个苏松总兵的责任最大,甚至会牵连到亲朋好友……这让他怎能不愁肠百结?

刘显是个有啥说啥的直脾气,羡慕的看沈默一眼道:“拙言老弟可轻松了,你这个苏州知府没有边防之责,怎么追究也追不到你头上。”两人在杭州时便熟识,所以这样说也没啥不妥。

沈默正色道:“老哥哥此言差矣,身为同僚,我自然与你们共进退……有责任一起担,每个人的担子也能轻点不是。”

沈默的仗义,已经小有名气,原本在两人心里,他也是个很够意思的家伙,但还是万万想不到,他会主动趟这淌浑水。扪心自问,两人是做不到的,于是都摇头道:“何必要拉着手一起去鬼门关呢?还指望老弟你帮着照顾老小呢。”

“你们的老小,你们自己照顾。”沈默哈哈大笑道:“二位兄长放心吧,只要我们打好下面一仗,相信部堂大人便会为二位大人开脱的。”

“谈何容易。”刘显摇头叹息道:“那些倭寇小部队狡猾如狐,我们抓不着;大部队实力强大,我们打不过,这个胜仗可不是那么易得的。”

“是啊,”王崇古也点头道:“而且他们两万人马、三路大军,互为犄角,遥相互应,我们攻其一点,数万兵马便呼啸而至。而我们呢,军门有一万多步兵,我有五千,老弟有三千,加起来不到两万人,在人数上还处于劣势……更别提倭寇的战斗力,还比我们强的多……如果以城池为依托,尚可防御,可要是出城作战的话,岂不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这样赔本的买卖可不能干。”

“二位说的都不错,”沈默笑道:“但是我有一妙计,不妨侧耳过来听听。”两人将信将疑的凑过来,便听沈默如是这般的耳语起来。

听了沈默的话,刘、王二人面上的忧虑之色,竟渐渐变成了惊喜。待他说完,两人对视片刻,一齐道:“就这么干!全听拙言老弟的。”

沈默正色道:“如此,咱们得统一一下参战部队的指挥权。”

“老弟,还是我们各管一摊,你统筹大局吧。”刘显道:“放心,咱们都听你的,我可以立下军令状。”

“我也可以。”王崇古道。

“那倒不必了,”沈默笑道:“两位哥哥一诺千金,比白纸黑字管用。”

“你放心就好。”两人也哈哈大笑起来,端起酒杯与沈默碰一下,便一饮而尽,不由赞道:“好酒啊!”此时心怀大开,也终于能品出味来了,便将整整一坛全部喝光。

~~~~~~~~~~~~~~~~~~~~~~~~~

喝完酒,又连夜把细节推敲一遍,刘显和王崇古两个便各自回去准备了。

沈默命铁柱亲自将作战计划传达给戚继光,并向他询问是否可行。戚继光看了之后,给沈默回了八个大字道:“完全可行,坚决执行。”

于是他便再次“提审”何心隐,与他推敲出三封短信,又比照着何心隐随身带的徐海、叶麻等人的亲笔书信,小心翼翼的誊模出来。

看着沈默用三种笔迹,写出了徐海、徐海、叶麻的三种字迹,且完全以假乱真,何心隐不由赞叹道:“我说沈大人,你怎么还有这本事?”

沈默一边轻吹着墨迹,一边道:“家传的手艺,要是不当官,就靠这个混饭吃了。”

“这也太厉害了吧。”

“一般吧,其实仔细端详,还是能看出一点差别的。”沈默说着,便将四封信依次收入信封中,接着道:“不过也不用多虑,不是写了十几、二十年字的,根本看不出差别。”

待把四封信封好了,沈默交给何心隐道:“只是这样一来,你的处境就危险了,所以回去后,带着莲心嫂子逃吧,就说你被屈打成招,没脸见他们了,便结束这种折磨人的卧底,回归正常人的生活吧。”

何心隐显然十分意动,但只是沉默片刻,便坚定摇头道:“不,我要善始善终,如果我俩现在走掉了,原先的努力便白费了……王翠翘也好,徐海也罢,可都是聪明人!”

“可要是他们怀疑,是你泄露的联络信号怎么办?”沈默不无忧虑道。

“大人放心,我能应付过去。”何心隐自信满满道:“不然,我是不会回去的。”

他都这样说了,沈默还能说什么呢?使劲点点头道:“千万保重。”

“晓得了。”何心隐也点头道。

第二天,知府衙门便以“牢房满员”为由,将一批查无实据的“通倭奸细”释放了,何心隐依然在此之列。

~~~~~~~~~~~~~~~~~~~~~~~

至此,沈默做完了自己能做的一切,剩下的,便是等待胜利的消息了……或者换一种说法,在无奈的等待中煎熬着。

孔子说,光阴似水,一天、两天、三天,便如泉水般流淌过去了。

转眼便到了第四天的上午,这个季节江南多雾,接连两天都没见太阳,今天的雾尤其浓重,让人看不清一丈以外的情形。

站在门外屋檐下的沈默,不一会儿就感觉身上湿漉漉的难受,便收回目光,眉头紧锁,倒背双手回到签押房,在大厅中来回踱步,时而看看墙上的地图,时而停步透过窗户抬头望天,甚至时而还喃喃自语,一惯沉稳有余的他,竟也罕见的显出一丝不安。

“这天气可是天赐良机啊……”只听他自言自语道:“徐和尚应该按照我的计划出发了吧?”不错,他亲自为徐海筹划了一条“明修栈道,调虎离山”的计策……

既然有了倭寇的高层联络暗语,沈默当然要将其利用到极限了。首先,让何心隐回去禀告徐海,此时苏州城兵力空虚,只是个空壳子而已,极力撺掇他悄悄进兵苏州,不要惊动任何人,让他们拖住其它的明军'。 ',他则集中力量攻击苏州,必然能一举得手。

同时用徐海的口吻,写信给叶麻和辛五郎,要他们佯攻上海城;让徐洪带着手下,到嘉兴与他会合,以接应从杭州败退而来的那一万真倭。

当然所有的要求都是骗人的,唯一的目的,便是将徐洪、叶麻、辛五郎三帮人,从徐海身边远远的支开,好集中全力,收拾这个倭寇头子。有道是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就是这个意思。

不知焦灼的等待了多长时间,终于有斥候冲进来道:“报!倭寇四面向上海城靠近!”

过了没多长时间,又有一个斥候进来禀报道:“报!倭寇徐洪部,开始向南移动,目标似乎是嘉定城。”

等到中午时分,又有斥候疾驰而入,上气不接下气道:“报!围攻昆山的倭寇徐海部,在大雾遮蔽下往苏州来了!”

听到这个消息,沈默不惊反喜,强抑住无比的兴奋道:“好!好戏开始了!”

第八卷 书生何须百万兵 第四六六章 连环计之空城计

沈默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分散敌军,集中力量歼其一部……

是的,以苏松几方面军队的实力,只能对付徐海、徐洪、叶麻、辛五郎四部分中的一部,且不仅要集中全力,还得精心设计,方有可能成功。

至于对付哪一方面的倭寇,同样是大有学问,在沈默看来,不宜对徐海、叶麻、辛五郎三方动手,因为前者太凶,难免偷鸡不成蚀把米,而后两者的实力本来就不如徐海,如果再遭打击,恐怕有被徐海吞并的危险,这并不符合沈默的计划。

沈默要得是三人鼎足而立,谁也奈何不了谁,至少后两者联合起来,可以跟徐海掰一掰手腕,这样他才有施展计策的空间。所以在下手的选择上,便只剩下了唯一一个,徐海的弟弟徐洪,干掉他就相当于折断徐海一只臂膀,让叶麻和辛五郎不再怕徐海。

而且徐洪刚在凤凰山新败,正是闻“戚”丧胆、士气低落之时,所以这个倒霉蛋他当定了。

确定下手对象和计划后,沈默命王用汲将上海城的几万居民,迅速搬迁到崇明岛……那里是俞家军的水师基地,倭寇不敢侵扰。将一座空的上海城让给叶麻和辛五郎,给他们个梦寐以求的“坚固”据点,相信两人会乖乖的住下,并做梦重温当年的好时光。

然后请刘显帅水师、王崇古帅松江兵、命戚继光帅戚家军,尽数提前赶往吴江,在那里堵截徐洪南去的部队——他将歼敌地点放在吴江,是因为他清楚记得,吴江县是一处足以阻挡倭寇的屏障,当年王江泾大捷,唐顺之和谭纶便在那里,利用地理条件,轻松地完成了阻击任务。

现在吴江唐县令要做的,便是依葫芦画瓢,重现一次当日的场景,他已经组织了两万民夫拦河蓄水。只待倭寇抵达吴江时,便再次掘开堤堰,放水阻挡倭寇前进。

到那时,刘显和王崇古的水师,乘快舟趁水出击,必能痛击深陷泥泞寸步难行的倭寇;至于侥幸没淌泥水的倭寇,便交给他们的老朋友,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招待了,保准他们宾至如归,永远不归。

“这就是我的作战计划……”沈默对已经修养恢复的归有光道,说着还嘿嘿一笑道:“怎么样,有些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儒将风范吧?”

归有光点头道:“大人的计策确实高明,”说着话锋一转道, “只是属下有一事,还请大人赐教……您把所有兵力都派到吴江去,咱们苏州城怎么办?就凭那五百兵卒,怎么抵御徐海的主力?”那是戚继光留给沈默的五百人,皆是雄伟惯战者,且熟知倭情,但人数太少,守不了多长的城墙。

“呵呵……  ”沈默自信的笑笑,背靠在椅子上道:“我就不信了,一座人口百万的大城,能被区区万把倭寇给攻陷了。”这时外面传来三尺的禀报声:“大人,戚夫人来了。”

“说了多少次,要叫王将军。”沈默纠正道:“快快有请。”

三尺便领着略带疲惫的戚夫人王将军进来,双方见礼,沈默问道:“那三千新兵操练如何?”

“还差得很远。”王氏道:“不过守城还是勉强可以胜任的。”

所谓三千新兵,便是当日若菡从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