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官居一品 >

第245章

官居一品-第245章

小说: 官居一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级玩家,顺利爆机!将嘉靖帝的脾气个性以及各种权术花招,摸得一清二楚,从此以后玩他没商量!

沈默虽然接触皇帝时间尚短,但有严家父子这种前车之鉴,就仿佛手持攻略玩游戏,只要按图索骥,自可事半功倍,同样可以通关!这便是他敢打赵文华主意的信心来源。

说起来,这位赵大人也真是郁闷,不论是谁要挑战严阁老,第一个总会想到拿他开刀。这当然不是巧合,而是因为赵文华是个狂妄自大,不知收敛,脑还时常短路的糊涂蛋,当然他也有“忠心听话、不辞劳苦”的优点,但效忠的对象却是严嵩,所以在严阁老看来,他是个优点大于缺点的好儿子。

可在别人眼中,赵大人就是个一无是处的混账,可供攻击的地方实在不少,所以倒霉的赵大人,每每成为两方厮杀的战场,无论胜败,都要被整的死去活来。

~~~~~~~~~~~~~~~~~~~

现在沈默想要削弱严嵩,自然不能免俗的盯上了赵文华——当然,赵文华是不会轻易被打倒的,因为严阁老已经习惯了力挺他。虽然在沈默看来,力挺一个惹事精无异于自寻短见,但多少年来,严阁老始终回护着他,让沈默十分的费解,这老头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实际上,沈默不知道的是,赵文华之所以得到严阁老的力挺,除了听话卖力肯送钱之外,还有一招杀手锏,便是吹枕边风……当然不是亲自吹,而是让他干娘吹。

他干娘便是干爹的老婆,他干爹是严嵩,他干娘自然是严夫人。严阁老这辈子心狠手辣,江湖人称“万人坑”,但人是多面复杂的,真正彻头彻尾、每一面都是恶棍的人,并不存在。

就算严嵩,也有着一个心全意,相知相守的人儿。这人就是严夫人欧阳氏,要知道严嵩是花甲之年才发达,之前几十年过得极为坎坷蹉跎,但出身大家的欧阳夫人始终都没有冷言相对,而是相濡以沫的与他共度难关,一直到严嵩老年发达。所以严嵩这一辈子只有她一个老婆,从未纳妾……当然也可能是老大人的年龄原因。

但无论如何,欧阳夫人对严嵩的影响力极大,赵文华正是瞅准了这一点,全力以赴的巴结,把个老太太哄得团团转,拿着他比亲儿都亲,自然真心护着他。

严嵩也离不这条忠心耿耿的看门狗,所以一直护着他,仅此而已。

琢磨不透真相,沈默便暂时压下,转而去寻找最合适的攻击点……这位赵大人劣迹斑斑,从贪污受贿,吃拿卡要,到以权谋私,蒙蔽圣听,从谎报军情,虚报战果到争权夺利,构陷同僚,做过的坏事可谓罄竹难书,但沈默知道,这些都不足以要了赵某人的命!

因为贪污受贿,在嘉靖帝眼里从来不是个罪;蒙蔽圣听,一定会牵连到严嵩;至于谎报军情,构陷同僚等罪名,更是只能让弹劾者死无葬身之地,而不会伤到赵文华分毫!

因为他已经了解了嘉靖皇帝的性格——这位仁兄过于自负,认定自己天下第一,没人能骗得了他,也从不肯认错。现在你要告诉他,兄弟你一直被人家蒙骗,你是个白痴冤大头,他自然要发火,自然要死不认账,不仅不会拿下赵文华,还会让他活得好好的,以显示他的正确性。

所以,暗战的胜负,全在对那位皇帝的揣测上,如果忽略了嘉靖帝的想法,非要自以为是,那一定会死无葬身之地,这就是嘉靖年间的斗争铁则!

严家父子领悟了,所以他们屹立不倒;徐阶也领悟了,所以他能化险为夷;沈默现在也领悟了,所以他敢打任何人的主意,而李默同志,很显然没有领悟,或者不屑于领悟,所以他注定要失败……

~~~~~~~~~~~~~~~~~~

就在沈默苦苦思索而不得的时候,一个简单的差事,让他找到了对付赵文华的钥匙……

第五卷 京华烟云雪满天 第三六零章 隐藏的杀招

说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只不过是嘉靖帝让他去户部问一问,今年的夏税分配了么,有没有给皇帝修宫殿的预算……话说玉熙宫、万寿宫等几处皇帝住了十多年的大殿,自从去年腊月震坏了之后,至今还是危房呢。

沈默颠颠的去了户部,几个月下来,他这张脸已经是众所周知了,所以毫无阻拦的进去里面,找到了正在揪胡子算账的方尚书。

方钝对沈默十分欣赏,且因为支持过他的缘故,还得到了渴望已久的太子太师衔,荣升从一品,将那条俗气的金银花腰带,换成了现在的玉带。

所以一见了这后生,方尚书热情的不得了,拉着他嘘寒问暖,还拿出顶级的云雾茶招待他。

宾主愉快的废话一阵,沈默抛出了皇帝的问题。方钝的老脸登时垮下去,愁眉苦脸道:“今年七个纳税大省全部大幅减免赋税,导致朝廷的收入锐减,往年总有个三四百万两银子的进项,今年却统共不到二百万两银子。”

这个数早就报内阁了,沈默自然是晓得的,所以方尚书一诉苦,他便知道皇帝的房子要玄了。果然方尚书接下来便大谈特谈大明朝现在的经济危机有多严重,应该发扬艰苦朴素的光荣作风,等等等等……

要是一般的毛头小子,就要被他说晕了,可沈默不吃这一套,一脸苦笑道:“我的老大人,您说的我都清楚,可圣上的问话总是要回的,您看我该怎么说?”

“怎么说?”方尚书老脸一红道:“实话实说呗。”

“什么实话?”沈默问道。

“户部没钱……”方钝小声道:“看能不能跟陛下说,稍稍缓两年可不可以?”

“秋税也不行么?”沈默轻声问道。

“秋税也已经排满了。”方钝满脸苦笑道:“实话跟你说吧,当初陛下大度表示,宫里可以先不修,我就把这份儿预算排到明年了……如果到时候有钱的话。”

沈默心中苦笑道:“您老怎能把皇帝的面子话当真呢?”

“老夫不是不知道咱们这位陛下的脾气,”方钝人老成精,自然知道他是怎么想的,苦叹一声道:“你应该也知道,咱们朝廷寅吃卯粮已经好些年了,国库里向来没有存银,都是随到随用,这样平时还能勉强维持。可现在又碰上大地震,这下就更揭不开锅了……”说着开始给沈默算起烂帐道:“各省都要赈灾银子,报上来是一百多万两,朝廷没钱,只能先五十万两,让地方上购买种子农具,别耽误老百姓的农时。还有修河堤的银子,至少得二百万两,也没钱,只能也发一半,把黄河几处紧要的地方修一修,别淹了大城市,至于农村乡镇,只能让他们牺牲一下了……”

听老尚书算账,沈默面色愈凝重,又听他继续道:“还有京城的城墙,还得需要四十万两才能修好……”

沈默终于忍不住道:“城墙不是去岁就修好了么?现在只不过被震裂了,能花这么多钱吗?”

“嘿嘿,工部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啊。”方钝满面鄙夷道:“不知道你去外城看过没有,那城砖都是糠心的,使劲用手一掰就断。俺答也就是不知道,要是知道的话,早就拿着木头桩子把城墙撞开了。”说着不顾体面的狠狠啐一声道:“就种质量,前前后后竟花了朝廷一百万两银子,不知道有多少流进那些人的腰包了!”

老头子德高望重,当然敢议论主事了,但沈默可不敢,他连忙和稀泥道:“这次拿了银子,肯定要好好修的。”

“屁!”方钝彻底怒道:“我早就打听了,这次的钱倒没有挪用,可采买的物料,有大半流到尚书侍郎家里,给他赵大人翻盖了房子,给那小阁老在香山修了别墅!”

沈默心中一动,面上却流露出一直无奈的神情道:“老大人请恕罪,这些事情,下官可不敢回话。”

方钝面上的失望之情一闪而过,叹口气道:“咱们是拉磨老牛也怕虎,初生牛犊也怕虎,可陛下要是追问急了,我就管不了那么多了,非把这些事儿捅出来不可!”

沈默当然知道他说的是气话,如果真要捅早就捅了,现在又没到把他逼疯了的时候,有什么好捅的?之所以跟自己这么说,是想让自己帮着在皇帝面前说几句好话,以免横遭无妄。

~~~~~~~~~~~~~~~~~~~

这老者德高望重,沈默自然不会得罪,拍着胸脯保证道:“这事儿就交给我了,下官肯定帮老大人说话的。”

方钝见他应下,不由暗暗松口气……老头子江湖阅历丰富,知道阎王好过小鬼难缠的道理,最怕沈默这种年轻人不知轻重,脑子一热胡说八道,给他带来无妄之灾。

好在沈默比较上道,老大人欣慰之余,也投桃报李道:“那次廷议之后,陛下有没有再问过你市舶司的事情啊?”

“没有。”沈默苦笑道:“我那次一时激动,贻笑大方……”

方钝一摆手道:“你那可不是一时激动,分明是深思熟虑,蓄谋已久的。”

“这都瞒不过老大人。”沈默老脸一红道:“不过陛下确实没有再问过,可能是我写的东西不合圣意吧。 ”

方钝摇头道:“不会的,陛下坚决果敢,从来不会改弦更张,当时圣意属你,现在也依然不会偏向别人。”说着呵呵一笑道:“说句胆大包天的话,拙言你听听就算了,可千万别当真。”

“老大人放心,”沈默笑道:“我这人没别的好处,就是嘴严,从不乱嚼舌根。”

“那就好,那就好。”方尚书笑:“其实依我看来,陛下已经有定计了,多半是要把你外放的。”

“外放?”沈默登脸色煞白道:“我犯什么错误了么?”对于前途远大的翰林官,向来视外放为畏途,尤其是这种未考满时的外放,一向被人是失宠于上、受到惩罚的表现……

“难道非得犯错才能外放吗?”老头呵呵笑道:“如果放你个知府呢?”

沈默大摇其头道:“这个更不可能了,您听说哪个新科进士,没有考满一次就可以守牧一方了?”本朝对官员的考核,分考察与考满,考察就是现在如火如荼的外察,与明年将要举行的京察,是专挑毛病的;而考满是看政绩的,三年初考年再考、九年考满,只要有成绩,就升两级,跨了一大步。

所以正德以前的翰林官们,只能老老实实在京里熬到九年考满,才得升迁。这样做其实是很好的,因为有助于抑制浮躁之风,让官员能踏实施政。

但到正德年间,天下第一不着调武宗皇帝,把这个好传统给破坏了,任职更调过于频繁,根本不等九年。一官到任,屁股还没坐热就走了,谈何了解一方民情?踏踏实实办事?这让官员在任时,都毫无长期打算……只要“无过”就可升迁,谁还愿意多事?所以皆“不以民事为急,崇尚虚文,计日待迁”。

有那说得天花乱坠如孔孟再生、实际事务一样不干的,也许反而升得更快,使社会风气一落千丈。嘉靖初年,当时皇帝还没堕落,正在励精图治那会儿,也曾经有过规定,官员必须期满才调动,“不许无故更调”,但后来皇帝厌政了,当起甩手掌柜了,任由下面人瞎折腾了,也就又打回正德时的原型了。

~~~~~~~~~~~~~~~~~~

不过现在的把关是李默,沈默认为他一定会坚持原则的,因为“不许无故更调”的谕旨,正是嘉靖帝所颁布的,虽然过去快三十年了,可要是硬拿出来,皇帝也不能不认账是吧?

“所以么,陛下不好办。”方钝呵呵笑道:“这事儿毕竟不合规矩,阻力很大啊!”

听到“阻力”二字,沈默第一反应就是“李默”,也只有这位吏部尚书,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