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血沃轩辕 >

第455章

血沃轩辕-第455章

小说: 血沃轩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飙准备怎么对付俄罗斯?”朱斌半闭起眼睛问道。

“陛下,这是黄飙制定的一份详尽的作战计划。”

在岳谨元呈上的这份作战计划之中,其目标的主要作战方向并不是俄罗斯,而是与俄罗斯及大明比邻的哈萨克汗国。而在与俄罗斯直接接壤的地方,黄飙仅仅安排了部分的军事与其对峙。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哈萨克汗国,才是黄飙的真实想法。

哈萨克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处于世界各古老文明以及各民族社会、经济、文化交流来往的十字路口。

哈萨克人在他们所在的大草原上形成了强大的匈奴人国家,并且对当时的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匈奴王阿提拉及其骑兵的打击下,强大的罗马帝国由此灭亡了。在此之后,匈奴人的后继者突厥人,在此建立了许多汗国。

而突厥人的领土自中国东部的黄海绵延几千公里直至西亚的黑海。

在蒙古人崛起之后,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骑兵占领了中亚,这次入侵对哈萨克民族形成了极为重大影响。其后他们开始了草原游牧民族集结固定的过程,形成最初的哈萨克汗国。

一旦进入哈萨克汗国,其最主要的意义是将同时对其周围的不哈拉汗国和希瓦汗国造成影响,并最终将其纳入到大明帝国的体系之中。同时迅猛前进的郑天瑞部,一旦彻底击溃奥斯曼帝国和萨非王国,对俄罗斯的战略包围,也就可以完成……

现在郑天瑞在自己的战场上打的风生水起,萨非王国已经在他的强大攻势下亡国,而奥斯曼帝国也无法阻挡住其前进的步伐。再有六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一庞大的战略构思,将完成其重要的第一步。那么,其后就将看黄飙部能否完成自己的使命了。

显然,和郑天瑞一样,黄飙同样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明军将领。在此之前,也就是郑天瑞部即将对奥斯曼帝国发起攻击的时候,他也同样完成了一个伟大的使命。

大明武英三年八月,黄飙部在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对准噶尔汗国发起战争。

准噶尔部落是属于蒙古族的一支“卫拉特蒙古”,即大明朝廷所称呼的“瓦剌”。而卫拉特蒙古又分和硕特、准噶尔、杜尔博特、土尔扈特四大部落。

大明崇祯七年,准噶尔部的首领哈喇忽剌去世,其子巴图尔继承了他的事业,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土,并于崇祯十一年在博克塞里建成自己的都城。崇祯十三年,巴图尔亲自参与制定了《卫拉特法典》,正式建立了准噶尔汗国,巴图尔被称为巴图尔珲台吉。

在准噶尔汗国建立后曾经连续两次击退俄罗斯的侵略,迫使俄罗斯承认了自它的独立并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两国互通贸易。

大明武英二年,巴图尔珲台吉病逝,其第五子僧格继承汗位,但其众兄弟不服,起兵反叛,准噶尔汗国内战爆发。发生在准噶尔的这一内战,使得其周围的叶尔羌汗国等多个国家全部牵连到了其中。甚至,包括了大明帝国在内!

拥有着边境一切军政生杀决定大权的黄飙,旗帜鲜明的支持和硕特人一方。在巴图尔建立准噶尔汗国的时候,其军事推进蚕食了不少大明的领土。武英帝登基之后,收复一切失土早就成为了明军的共识。况且在明军将士的眼里,准噶尔本来就是一个非法的国家。

得到明朝支持的和硕特人,对僧格一连发起了几次进攻。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几次进攻都为僧格所击退。同样的,僧格在这样的状况下也向俄罗斯人请求了援助。

互相虎视眈眈的双方,终于在沁格草原爆发了一场决战。

两件突发的状况改变了决战的走向。在战争爆发的第三天,战场上准噶尔一方赫然出现了俄罗斯士兵的身影。这是事先并没有预料到的,包括明军的情报分析人员在内。在此之前他们一直认为,俄罗斯不可能直接参战,因为这也将影响到准噶尔自身的安全。

黄飙迅速做出了调整,他以大将李天齐部两万人囤驻于和硕特人身后,随时应对一切可能发生的挑战。

而就在这个时候,又一个噩耗严重打击到了和硕特人:和硕特最有权势的贵族拉图森忽然在战场倒戈,投降了准噶尔的僧格,将枪口对准了和硕特人。这一情况极大的损伤到了和硕特的军心和士气,也使得战场上的形势,开始向对准噶尔和僧格有利的一方倾斜。

和硕特人请求明军直接参与到战争之中,挽回自己在战场上的颓势。

在经过了长时间的考虑之后,黄飙下定了明军直接参战,干预准噶尔局势的决心。而也就在这个决心下了的时候,大明兵部的建议,也随着快马到达了黄飙的手中。

兵部的意见和黄飙是完全一致的,他们同样认为,和硕特人一旦失败,对大明与俄罗斯未来的战争将产生无法估量的后果,大明朝廷的侧翼,将会出现一个隐患,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明军的生存,而现在俄罗斯人的出现,也给予了明军最好的借口。

在与兵部取得了共识之后,李天齐所指挥的两万明军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了战场之中……

李天齐这员大明勇猛无畴的猛将,先是在才到到达沁格草原后便与一万八千准噶尔军于沁格草原的西南方向遭遇,时李天齐身边仅为两千七百余士兵。

部下建议准噶尔军新胜,士气正盛,况且自己兵少,敌人数倍于己,宜暂避敌军锋芒,待明军主力到达后再寻找战机以歼灭敌人。听到部下的话,李天齐大笑道:

“昔日我在太平城时,兵不过数千,将不过几员,反贼百倍于我,我尚且不惧,今我有两千七百百战之士,又有火器之利,岂反有逃跑的道理?”

在明军各级将领中,李天齐始终都是一个异类。明军军法早就规定,指挥官不得亲临第一线,参与到战斗之中,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道命令被朱斌明确地告知各级将领,是不容违抗的死命令。但偏偏,这命令对李天齐似乎不起什么作用。

天知道李天齐违反了多少次军规,每一次战斗在最紧张的时候,正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总能看到这员大将军的身影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而这,对于苦战中的将士们来说,带给他们的也是莫大的信心和勇气。因为他们知道,大将军就在自己的身边和自己一起战斗……

面对这员在太平城九死一生,对自己,对大明忠心耿耿的部下,朱斌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加好的办法,每次当他听到李天齐再一次亲上战场的时候,他也只能苦笑着说道:

“一个,我明军中就只能他李天齐一个。这人是个特例,就算打他一百次板子,他还是那个永远也改不了的老脾气。但这事情由李天齐而止。”

一个连皇帝也奈何不了的大将军,恐怕,在大明军中独一无二了。而这也平添了李天齐身上几分传奇的色彩。这次的遭遇战,也更加印证了这一点!

第545章 歼敌

三天,整整三天的时间!李天齐和他麾下两千七百勇士,以令人难以置信的信心和勇气,在沁格草原的西南角,和一万八千准噶尔军交战了三天的时间,连一步也没有退后。这样的战斗和这样的将军,让其对面之敌,素以凶悍闻名的准噶尔人也根本无法相信!

在三天的时间里,准噶尔人竟然在这里扔下了超过三千具的尸体,又有三千多人伤亡。这是自准噶尔汗国内乱以来,他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从来没有遭受过的损失。

诚然,这里面也包括着明军火器锐利的原因,这点准噶尔人也知道。但是,对面的那些明军士兵显然准备得并不如何充分,看他们身上携带的武器绝对不多。在第二天的时候,敌人好像就已经把火器消耗光了。可最让人奇怪的是,准噶尔人依旧无法占到任何的便宜。

当准噶尔军队冲到一定范围内的时候,那些明军士兵就会从手里扔出一颗颗落到地上自己会爆炸的小小黑球。这小黑球的威力,简直就像是一枚枚缩小了的炮弹,往往一炸就能将准噶尔人炸到一大片。这东西,是准噶尔人闻所未闻的……

而就在准噶尔人千辛万苦冲到明军阵地,以为终于可以展现自己肉搏的本事,一吐这么多时候来闷气的时候,更加让他们惊讶的事情发生了,这些明军士兵的火枪上,居然都装着明晃晃闪着寒光的刺刀,在太阳的照耀下,散发出夺目的光芒……

这两千七百名明军士兵,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参加过当年惨烈的山海关之战。就连当初精锐无畴的关宁军,和不可一世的满清鞑子,都败在了他们的手下,面对这些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准噶尔的士兵们,忠勇铁血的大明将士,又怎么可能在他们面前退让一步?

刺刀泛动着凛冽的寒光,像一道道随时都能把敌人性命夺走的闪电,不断的跳动落下。准噶尔人的眼睛被这寒光刺伤,准噶尔人的心灵被这闪电刺破,一具又一具的尸体倒下。鲜血染红了战场,刺刀洗礼着准噶尔人的精神,一直到他们彻底崩溃为止……

而那些准噶尔人这辈子也无法忘记的是,从始至终,他们一直都能看到一个明朝将军在那指挥着战斗;从始至终,他们一直都能听到这个将军在那大声激励着自己的部下奋战;从始至终,他们都能见到那将军手中雪亮的钢刀,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挥动……

就这样,在李天齐的指挥下,在明军将士的浴血奋战下,他们整整在这坚持了三天,没有放准噶尔人通过一步,一直到他们的身后出现了大明的猎猎战旗为止。

随着明军大股援军的到来,早已打得筋疲力尽的准噶尔人,彻底丧失了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而当他们想要撤退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来不及了。就在他们和李天齐部互相纠缠在这里打得难分难解之时,及时洞悉战况的明军将领,已经完成了对他们的包围。

残存下来的准噶尔军,在太阳还没有下山之前,就被明军干净利落地解决完毕。几乎全部的准噶尔人都战死、负伤,或者成为了俘虏。仅仅只有数百人,利用熟悉的地形跑出了明军可怕的包围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从此后都发誓不再与明军作战……

这是一场事先谁也没有预料到的遭遇战,甚至在此之前,谁也想不到会出现这么一个结果。一万八千多精锐的准噶尔军,在明军的打击之下,居然没有一点还手的能力。当这一消息传到准噶尔人耳中之后,那些平时耀武扬威的准噶尔人,很快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他们过去只听说过明朝的强大,但谁也没有亲眼看到过,但现在,他们不光听到了,看到了,而且巨大的威胁,正在悄悄的向他们逼近。几乎每一个准噶尔都在想着同一个问题,下一个遭殃的,是谁?会相自己想的那样噩运落到自己的身上吗?

不过,之后准噶尔人稍稍松了一口气,因为明军的一下个打击目标居然选择了俄罗斯人。

在黄飙的命令下,取得了初战胜利的李天齐部二万余人,迅速向位于战场左翼的俄罗斯人不断紧逼上去,他们的作战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那就是要先击溃俄罗斯军,而后完成对准噶尔主力的包抄,以图一举功成,彻底解决发生在准噶尔的战事。

俄罗斯人在这样的局面下,向准噶尔人发出了援救的要求,但是救还是不救却在准噶尔人的内部发生了严重而尖锐的争吵。

赞成援救的人认为,俄罗斯人本来就是为了帮助自己而来,如果这个时候放任不管,无论从道义上还是良心上,都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