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之荣耀 >

第27章

大宋之荣耀-第27章

小说: 大宋之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车也是做这事的。
    看着附近的难民都往赈灾点而去,军士在大声地维持秩序,老者的脸上露出了点欣慰的笑容。“宗泽百忙之中还能想着赈救流民,还算不错!”
    那叫李安的人看着很快就排的长长的领粥队伍,感慨地说道:“老爷,开封遭大难之后,不知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流离失所,真让人难过,所幸宗相公能有此善举,让许多人有活命的机会。”
    “唉,现在的大宋,可是……”老者一句感慨的话还未说完,远处却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将他的话打断了。抬眼看过去,只见一队鲜衣怒马的军士快速往他这边奔来,路边的行人见人赶紧避开,只恐被快马碰到。看到来者的衣着打扮,那队护送老者的军士连戒备之态都没摆开,而是马上散开,作礼恭候对方的到来。他们认的出来,这是殿前司的人马,皇帝的亲军啊,他们可是惹不起。
    很快那一队人马就直接奔到老者面前,领头的那名年轻将领以一个非常漂亮的姿势跃下了马,大步走到神情没一点改变,而是一直注视着他过来的那名老者面前,恭敬地作了一礼道:“这位一定是名震天下的抗金英雄李公吧。末将是殿前司权都指挥使王晨,奉陛下的令,前来迎接李相公。”
    这名年轻的将领正是被授以殿前司临时指挥官的王晨,他觉得朝廷授以他的官职太难记后,赵谌将他的官职改为“权都指挥使”,职务依然一样,但听起来感觉舒服多了。刚刚他接到守门军士的报告,说名臣李纲已经抵达城门口,他在禀报了皇帝赵谌后,马上带人亲自迎接来了。
    在王晨眼中,李纲和宗泽是大宋最重要的两根顶梁柱,这位不幸被贬的抗金名臣,是他非常尊敬的一位历史名人,也是他极力要赵谌赶紧召回来的人,在朝野之间拥有常人难以达到的威望。这些天他与宗泽一直在等李纲的到来。知道李纲已经进城后,他在赵谌面前讨了令,亲自出来迎接了。
    这名老者正是接到朝廷令他归朝做事的诏令后,快马赶回的李纲。
    在此前,他已经接到皇帝赵桓重新启用他,令他归朝的诏令。不过就在他匆匆往开封赶的过程中,听到了开封被金人攻占,二帝被俘的消息,让他悲愤的想吐血。他也就沿途招募义军,准备率军勤王。但没过几天,又接到小皇帝赵谌令他赶快赶往开封任职的诏令,也不敢耽搁,以最快的速度赶过来了。
    李纲日夜赶路,在朝廷发出召他回朝的诏令十三天后,就赶到了开封,每天行进的路程都在两百里以上。他是累坏了,但看到满目疮痍的山河,他充满悲愤的同时,又生出无比的斗志来,疲惫的感觉都一扫而光,他要努力收拾旧山河,重整大宋。他只希望新即位的皇帝不要像靖康天子一样,觉得他有用时候重用他,觉得用不到他了,将他贬的远远的,那他的热情会被耗尽,一切努力也白费。
    在第一次金人南侵的时候,李纲被皇帝赵桓任命为负责东京保卫战的最高指挥官。但第一次东京保卫战取得胜利后,局势缓和了,赵桓就将李纲罢相,弃之不用。第二次金人南攻开封的时候,赵桓又想到了李纲,但此时李纲被贬到外任,来不及赶回了。李纲现在抵达了大宋的京师开封,不过形势已经完全变了样,道君皇帝赵佶和靖康天子赵桓已经被金人掳走,赵桓的儿子赵谌继位为皇了,李纲不知道等待他的命运会是如何,大宋的前程又会是怎么样。
    他进城时候没闹出大的动静,也不寄希望朝廷会派人来迎接他,不然他会挺尴尬。
    但没想到朝廷知道他抵达开封后,真的派人来迎接了,在听到前来迎接的人竟然是传奇般的人物,将赵谌和赵環環、赵珠珠两位帝姬从金人大营内救出来的王晨时候,还是有略微的吃惊。
    他在急赶开封的途中,略略知道了如今朝中的事,清楚将赵谌救出金人大营的王晨被授以殿前司的“权”都指挥使,并且皇帝对王晨的话言听计从,也清楚了这不是个简单人物,这个人能左右小皇帝的决定,那以后大宋的策略与其人的想法肯定有非常大的关系。
    李纲知道王晨年轻,但没想到王晨竟然这般年少,看模样才不过二十刚出头,不过其人脸上有一股这个年龄的人不应该有的威严与冷静,还有那种经历了战场杀戮的血腥之气,马上对王晨改变了想法。这个年轻人,不能简单视之的。
    王晨恭敬行礼,差不多算是一介白身的李纲也赶紧回了礼:“如何敢当王殿帅的亲自迎接?”
    殿前司都指挥使差不多是仅次于枢密使的军方最高层人物,与他这个白身相比,地位相差判若云泥。他也留意到了王晨刚才对他的称呼“李相公”,这个称呼让他心里不由的跳了一跳,他知道作为殿前司都指挥使的王晨不可能随便这样乱叫的,那就是有可能皇帝重新授以他相职。
    要是这样,那就太好了,重整山河的机会交到他手里,他可以放开手大干一场了。
    “李相公是当今大宋的股肱之臣,是得万民敬仰与爱戴的抗金英雄,下官能来迎接李相公,实是荣幸之致!”王晨说着,再行了一礼,道:“李相公,此地人多耳杂,我们还是进宫说话吧。官家已经在宫中候着李相公了,他有太多的事要交卸相公你处置了。相信宗元帅也接到了李相公抵达开封的消息,会在宫中候着你的,我们快走吧!”
    “陛下要交卸某许多事?”听王晨如此说,李纲的热情也被点燃起来,没再上马车,而是要过一匹马,跨上后马上跟着王晨一行往皇宫方向快跑。
    在皇宫外面,听闻消息赶过来的宗泽率张浚、赵鼎、吕好问、胡寅等人在那里迎接了,其他那些名声不好的人如张邦昌、范琼等人他暂时没通知,怕坏了李纲心情。宗泽知道李纲的习性,知道这位力主抗金的人物是容不下那些投降派的,为免不愉快,就不让他们知道李纲已经抵达开封的消息。
    一番寒暄感慨后,一行人簇拥着风尘仆仆的李纲进入了皇宫。
    殿前司的那队五百余人的天子亲军及宗泽的卫队在皇宫附近严密戒备,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进到皇宫内,李纲更加的感慨,一切都是物是人非啊!
    就在一群人快步往宫内走去的时候,却见宁福宫方向走出来几个人,一众人马上认出了是何人,马上止了步,拜倒在地作礼。



第三十四章 问策
    迎接出来的正是小皇帝赵谌,他在听到李纲已经抵达皇宫时候,亲自迎出了殿门。
    这也是王晨的主意,目的就是让李纲感觉到皇帝对其的看重程度。
    “臣叩见陛下,怎当得起陛下如此厚待,亲自出门相迎!”
    虽然面对的只是刚刚即位的小皇帝的迎接,但李纲还是涌上一阵感动,赶紧叩首行礼。
    赵谌看了眼王晨,得王晨眼神示意后,马上快步上前,搀扶起李纲,嘴巴里说道:“李卿是大宋的顶梁巨擘,以后大宋的一切朕都指望于你,李卿接了诏后,日夜兼程赶回来,朕就这么迎接一下,又有什么不可以的?二帝蒙尘北狩,我大宋到了国家存亡的危急时候,李卿此时能归来,朕不知道有多欢喜,我们进内说话吧,朕有许多事要委李卿去做的。今日一定与李卿好生说说话,讨论一下国事。”
    说着拉起李纲的手,往殿内走去。
    赵谌的举动让李纲感动不已,赵谌的话又让他想起了大宋受到的屈辱,忍不住泪花闪动,益发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沉重了。“陛下,二帝蒙尘,是臣等无能……”哽咽着,他竟然说不下去了。
    李纲的感情流露让宗泽、张浚、赵鼎等人也受到触动,眼圈发红。家国仇恨,岂是轻易可以忘记的?屈辱的感觉让他们心里非常难受,深深的耻辱,只是不知道何时能报仇雪恨。
    进了内殿后,分君臣而坐,面对一群人注视又有点紧张的赵谌,看了眼站在离自己身边不远的王晨,得了王晨目光的暗示后,这才看着李纲继续说道:“朕想让李卿为平章军国事,全面负责大宋的军政,希望李卿能尽心尽力做事,不要辜负朕的期望。以后抗金之大事,尽托于李卿了!”
    “陛下,万万不可!”赵谌如此说,李纲被吓了一跳,赶紧起身推辞。
    宋自开国以来,还没有哪个大臣被授以平章军国事,同时手握朝政大权和军权。宋朝的制度,就是军政分开,宰相与枢密使相互制衡,而被授以了平章军国事,军政都一起抓了,在朝事上几乎就是一个人说了算,连宰相都没办法制衡了。这太出乎李纲的意外,更被吓了一跳,赶紧推辞。
    “陛下,臣绝不敢担此重任!”李纲作礼后,现次推辞。
    想不到李纲会不客气推辞的赵谌愣了一下,不知道如何回应,只能以眼神向王晨求救。
    王晨心里叹了口气,这种场合他是不可能说话的,只能回了个鼓励的眼神。还好赵谌领会,想了一下后,马上道:“李爱卿千万别推辞,如今形势紧张,急需要李卿前来主持事儿。朝事、军事都交给李卿负责,朕也会安心一些。要是李卿不能担当此职,那天下还有什么人能担当?李卿不要再推辞,朕意已决。非常时候必行非常之事,如今国难当头,临时设一下此职又何妨?以后不再设就是了!”赵谌已经将王晨教授给他的大多数话都想起来了,再加上自己的临场发挥,居然把话说的有模有样。
    赵谌就完,宗泽马上接了一句:“陛下所言非常有理,非常时候必行非常之事,李相公就不要推辞了,朝事都期望你来负责呢!”
    王晨也马上跟在宗泽后面说了一句:“李相公,陛下年幼,不能亲自决断朝事,李相公是大宋的股肱之臣,暂时负责军国大事,并没什么不可以的。金人闻知我大宋新皇即位,说不定会马上就南下进攻,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整顿朝事、军务,布置防务,免得靖康之难再次发生。”
    张浚、赵鼎、胡寅等人虽然觉得授以李纲平章军国事有点不太妥当,有违祖宗之制,但想着如今的局势,想到李纲在朝野的威望,也没有人提反对意见,意见一致地附和宗泽和王晨的说法,希望李纲不要推辞,接下这个重担,全面负责起大宋的军政事务来。
    听小皇帝这样说,宗泽、王晨及其他大臣都是这个意思,李纲了没有话说了,不再推辞,低头俯首跪在地上,向赵谌叩谢:“陛下既然这么说,那臣也不敢再推辞。只是臣惶恐,怕自己有心无力,做不好事,有负了陛下的厚爱,众同僚的期望!”
    在王晨眼神的示意下,赵谌上前,亲自搀扶起李纲:“李卿尽管放手去做事,朕决不疑卿。朕也不会像父皇一样,有战事发生,委李卿做事,战局缓和了,就将李卿罢置不用。朕希望李卿与众爱卿一道,能在最短时间内重整大宋河山,抵御金人可能的再次南攻。”
    赵谌所说的大多话,都是王晨说与他听的,情急之下一时想不起来,但说开了,却能将意思大概照搬过来,只不过他的话说的很直白,不似皇帝之言。不知道底细的李纲却认为赵谌真的英明神武,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深谋远虑,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感动之余,又斗志大盛,恨不得马上就去做事。
    赵谌再看了王晨一眼后问李纲道:“李卿,朕想问你,如今形势下,朕要如何做出应对之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