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之荣耀 >

第240章

大宋之荣耀-第240章

小说: 大宋之荣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情况,确实是属实,在王晨率军苦战于北方的时候,朝中大臣弹劾他的奏本,却是一直没有断过。要是小皇帝接受了那些人的弹劾,那王晨的领军元帅职就会被罢免。
    要是这样,北伐战事结局会怎样,谁也不好预料。
    在这一点上,李纲倒是旗帜鲜明地支持王晨,那就是坚决维护王晨领军元帅的权威,朝廷不干涉他在作战方式上的谋划。正是由于李纲这样明确的表态,还有宗泽这位宰相的强力支持,所以朝臣们轮番的弹劾才没有效果。李纲只是在王晨不理会他主导的和谈,及现在任了新职,挑战了他的权威,威胁到他地位,对大宋朝堂的安危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后,才对王晨生出成见的。
    王晨任宰相,又手握军权,如果他有异心,那改朝换代是轻松的事,任谁都阻止不了。
    但听王晨刚才这话,却似完全没有这一回事,这个年轻的宰相还是考虑朝政改革的大事。
    朝中沉苛很重,这是李纲承认的,他也希望能有改变,但他却觉得有点无能为力,因此在王晨突然转到这个话题上的时候,他一下子不知道如何说。
    看李纲沉默不语,王晨知道自己说到了点子上,当下继续说道:“李相公,一直以来,我大宋足够强大,依我所想,如果外敌想通过入侵打败我大宋,那是基本不可能实现的事。”
    “我大宋败亡,只能是因为内乱之故。如果朝中争斗一直这么持续,影响到了朝政大事方向的制定和实施,那大宋的实力就会下降,在内斗中被消耗光,外敌很可能趁这样的机会,一举灭我大宋。因此我认为,接下来的时间内,我们在制定一系列朝政改革的同时,也要消除内斗,以制定制度的方式,明确各种权责,避免相互扯皮,相互争斗的事发生。胡乱指责、胡乱弹劾朝臣的事,一经查实,也要以诬告罪论处。现在我大宋已经取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外敌衰弱,暂时没能力对我大宋构成威胁,我们应该趁此机会,消除沉苛,努力发展,让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才是王道!”
    王晨的话,再让李纲大吃一惊!



第三章 王晨的理想
    李纲怎么都想不到,他还没将意思说明白,王晨就慷慨激昂地表述了一通。
    王晨表述的一通话中,完全没觉得自己现在这样的职位有什么不对的方,好像还要大干一场,想凭借自己的力量消除朝中沉苛,革新图志的打算,这让李纲有点无语。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难道这家伙完全不理会今天他的话,他的表现?李纲很纳闷,当下也呵呵笑了一下后,反问道:“晓初,你认为,就这样真的能做到拔除沉苛,改变朝纲秩序了吗?”
    “当然不可能这么容易,但事在人为,只要付出努力,总会有回报的!”王晨面带微笑地看着李纲,“相信李相公也是希望朝纲秩序良好,大宋国办越来越强。我可是希望,能通过毕生努力,让我大宋的威严,恢复到盛唐时候的水平,我大宋的铁骑,能再次在天山南北巡逻,在大漠以北驰骋。天下之人,都以成为宋人而自傲。如果真的能有这样一天,我王晨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王晨这句话,让李纲受到了一点触动,他凝神看着王晨,稍一会才再说道:“晓初,我想知道,你所做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
    “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为了我大宋不再受胡人欺凌,为了我大宋的强大,傲立于天下!”王晨说着,淡然一笑,“到于我个人方面,我没有任何所求。也不瞒李相公,陛下授以我现在的职位,我之所以不推辞。就是希望能借在宰相职位的机会,为大宋做更多的事,没有任何个人私欲。若是大宋真的富国强民了,我甘愿归隐,不再过问朝事。”
    王晨其实还想说,他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对这个时代并没有什么企求,什么荣华富贵都对他没什么吸引力,他只是不能忍受堂堂的天朝上国,终日被胡人欺凌。最终被北方的游牧民族灭国,汉人的江山被胡人统治,汉人的文明被割裂,最终连血性都被毁灭。
    那是汉民族的悲哀,不幸,他不能容忍。
    王晨自觉有点幸运,穿越来到了汉人建立的政权没有被胡人彻底覆灭以前,他有机会拯救一切。如果能让大宋恢复元气,让汉人的政权再次傲视天下。他失去一切,也是无所谓。他原本就是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穿越的事都经历过,没什么看不开的。大不了再穿越一次,又到另外一个世界。
    但他需要这个平台,需要身份和地位去做事。职位越高,他对这个时代做出的改变会越大。
    因此他不拒绝任何的权位。并且也在争取更高的权位。
    听王晨这样说,李纲有点迷茫了,他不解地问道:“晓实。你为何这么想?”
    王晨笑笑,“李个公,其实我刚才也说了,一切都是为了大宋的荣耀,为了这个目标,我愿意付出我的一切!所以,我不喜欢朝中有这么多的人指责我,中伤我,我所做的一切,都是问心无愧。我也不希望朝中的争斗,累及强国大业,所以期望朝中秩序能有所改变。相信李相公也是不喜欢朝中大臣勾心斗角,整天将心思放在争权夺利,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上。”
    王晨这话是差不多重复刚才一会前所说,但听在李纲耳中,却觉得意思很不一样。
    他越加糊涂了,不知道王晨在表示什么意思,甚至他也忘记了,今天他去了皇宫找太上皇赵桓说事,再来找王晨,到底是为了什么。
    其实李纲打算制肘王晨的权势,主要原因还是担心王晨权势过重,危及大宋的安危,就如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一样,代周而立。李纲觉得,即使他任平章军国事,朝政大事都交由他处置的时候,他没有任何这方面的想法。但王晨不一样,说不定什么时候心动江山,就起兵取宋而立,毕竟王晨太年轻。但没想到,今天王晨竟然说了这么一番华丽的语言,向他表明“心意”。
    他换了个角度想想,也觉得王晨说的有理。每个人都渴望权势,渴望权势的时候,并不一定是谋求很多,有时候就是想借权力这个平台,有一番作为,实现自己的强国梦而已。至少在摄取权力的开始,都有这样的想法,想大展身手,把自己的才华尽情表露。
    刹那间,李纲已经动摇了最初的心思,心里隐隐而生另外一种想法,那就是王晨是真的想借权势大增之际,改革朝政,去除弊苛,强盛大宋。
    王晨要真的想代宋而立,那在统领近百万禁军时候,是最容易做到。
    要知道,那时候朝中大臣上表弹劾王晨这位北伐大军统帅的大臣很多,王晨打着清君侧的旗帜回师开封,那会获取很多人支持。至少军中很多将领是肯定会支持王晨如此做法,李纲此前可是收到过一些类似的消息,只不过王晨没有任何这方面的举动。
    但王晨在回京后,撤换了一部分禁军将领,并将守卫皇宫的禁军大部轮换出去,换上人带回来的人马,这样做的目的可是很明显的。
    王晨所做许多事,有点自相矛盾,李纲真的有点糊涂了。
    这时候,王晨又开口说话:“李相公,想必你也和我一样,期望大宋越来越强大,最终傲然于天下。四夷臣服,万国来归,‘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流’,这是何等让人激动之事。”
    看到王晨脸上有抑制不住的激动,李纲竟然也跟着起了波澜。期望吗?他当然期望经他手治理的大宋出现如此盛况,相信任何一个为官者都会这么想的,那可是名留青史的功绩,后人会万世敬仰的。当下也回了一句:“晓初,朝堂上的任何人,都是期望大宋越来越强大的。”
    “不!”王晨却坚决地摇摇头,“并不是任何人都这么想的……”
    “许多人只是为了扬自己的名,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而当官,而做事的。朝中争斗这么激烈,大臣们尔虞我诈,甚至恶意中伤,如此的朝堂,怎么可能引领大宋走向富强?那些一心想为国做事的人,也会被一些心怀恶意的人中伤,而失去了做事的热情,甚至机会。所以李相公,我认为,接下来该是好好整顿一下朝纲的时候,我大宋延续百年的许多不合理的制度,也要好好改变一样。时代总是向前发展的,但我大宋的制度,相对于大唐来说,许多方面是在退步,就比如军事制度,作战时候的指挥方法,这些不知比大唐时候倒退了多少年,靖康之难时候发生的惨状,其实应该惊醒了朝中所有的人,一切都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改变。再不能延误,现在必须加以改变。”
    听王晨说了这么多,李纲有点反应不过来,不过他还是顺着王晨的思路,回话道:“晓初,那你想做何改变?”军制改革的事,在北伐之前,王晨已经在着手做了,但听现在王晨的口气,他要改变的东西更多,不只军制方面,朝政制度也是他想改变的方面。
    王晨并没马上回答,而是反问李纲:“李相公,太祖皇帝制的军制,目的是削弱武将的权势,让他们没有机会造反,但我想问问李相公,这极度崇文抑武的制度,真的能避免武将造反吗?”
    一听王晨问如此尖锐的问题,李纲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回答。
    王晨又道:“我大宋虽然制定了抑制武将的制度,但却又让许多武将世袭。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无论是折家军,种家军,他们所统辖的地方差不多都是个独立王国,其他力量根本掺合不进去。他们的力量庞大,如果折家人或者种家人在势力庞大的时候,起兵反朝廷,那谁能扼制住他们?就凭太祖皇帝制定的抑制武将制度吗?他们的情况与唐末时候的藩镇并没太多区别,所以,极度的崇文抑武制度并不能扼制住武将的造反,只会极大地削弱大宋军队的战斗力。大宋军队的战斗力下降到何种程度,靖康之难前后发生的情况完全可以说明。这是非改不可的事,不然不久的以后,靖康之难依然会重演。”
    听了王晨所说,李纲默然,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王晨丝毫不顾李纲的反应,继续说道:“要是军中武将只管军事,不管民生;地方官方只管民生、政治,不参与军事,这无论怎么都比制度变态的崇文抑武之道要好吧?”
    “文武之道尤如一个人的两条脚,哪条短了都不能快速跑路,但我大宋,却以这样的畸形之态,走了百多年的道路。唐末时候,任何一个藩镇都敢对胡人部落用兵,胡人不能敌。但百多年以后,我大宋倾国之力竟然抵挡不了只有百万人口,十万之兵的女真人的侵袭。事实给了血的教训,为何朝中大臣还不明这个理?为何我这个领军彻底击败了金军,收复了大宋所有河山的有功之将,在作战时候及凯旋归来后,要受到这么多朝臣的弹劾?弹劾的大臣们,他们有几个不是眼红而为的?有几个是真的为了大宋的强盛,国家的安危而做的?他们为何不去多想如何才能让我大宋,走上一条真正的富国强军之路,他们为想不去想想如何改变制度,才能彻底消除祸患,避免天下生乱?”(未完待续。。)



第四章 改革开始
    李纲离开王晨的王府时候,可是百感交集。
    他没想到,今天冒昧到王晨的府中,直言说事,却换来王晨这么一番激动的陈述。
    李纲知道,王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