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千山记 >

第53章

千山记-第53章

小说: 千山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吧。”
    谢太太笑,“好。”
    素蓝捧上热茶,谢莫如接了,笑道,“昨日祖母去承恩公府,寿安夫人的寿宴,可还热闹?”
    谢太太笑,“热闹的很,几位皇子公主也去了,陛下赐了墨宝,太后娘娘赏了许多寿礼。”
    谢莫如很愿意知道一些外头的事儿,道,“都哪几位皇子公主?”
    “大皇子二皇子,永福公主靖江郡主,都去了。”
    谢莫如心下一动,“长泰公主没去?”
    谢太太看素蓝一眼,素蓝便带着丫环婆子出去了,谢太太道,“我离得也远了,其实没看清几位小皇子小公主,这也是后来听人说的,倒没听说有长泰公主。”
    屋里就是祖孙几个,谢莫忧也比较敢说话了,道,“兴许是长泰公主有什么事吧。”
    “也有可能。”谢莫如又问,“祖母,永福公主长泰公主的及笄礼也在腊月么?”昨日听谢太太提了一句,具体如何,谢莫如就不大清楚了。
    谢太太道,“腊月十二。其实两位公主的生辰差不多,年纪且相仿,钦天监算的上好吉日,宫里就打算一起办。介时宗室命妇,各府诰命,都要进宫相贺。”
    谢莫忧好奇,“祖母,像是寻常人家儿女孩子及笄礼,都是请德高望众的夫人做正宾,要是公主及笄,都是什么人做正宾哪?”
    谢太太笑,“通常来说是皇后娘娘亲自为公主挽发加簪。像这次两位公主一并及笄,大概是太后娘娘为公主挽发加簪吧。宜安公主的及笄礼,就是太后娘娘主持的。”有例可循。
    谢莫如不解道,“我看书上说,公主一般是及笄礼后方加封号,两人位公主及笄礼尚未至,怎么就有封号了呢?”
    谢太太叹口气,“楮皇后生长泰公主时难产,生下长泰公主人就不行了,陛下为安皇后之心,当时就给了公主封号。永福公主比长泰公主年长几日,妹妹有了封号,永福公主是做姐姐的,也就提前加了封号。余下三公主年岁小,是没有封号的。”谢太太说着,心下亦已明白,难怪长泰公主未去承恩公府,定是忆及生母了。
    谢莫如眼中亦闪过了然,既是楮皇后祭日将近,这的确是非常好的不去承恩公府的理由了。
    看来,养在胡太后膝下的公主,也不见得都跟承恩公府一条心。
    谢太太借此给孙女们普及一下皇家大事件,也就罢了。即便在家里,也不好总说皇家事的。
    倒是宜安公主打发人过来说文康长公主府明日有赏梅宴,问两位姑娘要不要同去。
    文康长公主府上与谢家是没什么交情的,如今宜安公主打发人来问,问的也是两位姑娘。谢莫如表示不去,看谢莫忧有些心动,谢莫如笑道,“我得罪过长公主,故而不好去。妹妹想去,只管去。上次咱们还见过李世子,那可是再和气不过的。又有公主带着你,再妥帖没有的。”
    谢太太亦笑,“长公主府的梅林,阖帝都都有名的。”宜安公主的好意,谢莫如的确不好去长公主府,谢莫忧去倒是无妨。
    谢莫忧便大大方方的对女官道,“有劳姑姑禀明殿下,明日我随殿下一道去。只是不知我何时过去公主府合适?”
    女官笑,“二姑娘用过早饭过去就好。”
    谢莫忧应了。
    谢太太留女官说了几句话,女官便告辞了。
    待女官走了,谢莫忧道,“大姐姐,倘我见了长公主,要不要代你赔不是?”她忙又补充道,“我就是觉着,要是长公主真记在心里,也,也不大好。”
    谢莫如笑,“宜安公主倘不是有把握,怎会带你过去?她既带你去,就有把握长公主不会计较那日之事,起码,不会迁怒于你。估计长公主提都不会提,不必担心,也不用赔不是。你就当什么事都没有,过去玩儿一日就好。”
    谢莫忧点头,心下又有些懊恼,谢莫如说的话,她也明白。只是,就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谢莫如看透了那层窗户纸,她却看不透。哎……谢莫忧泄气。
    谢莫如喝口茶,宜安公主是什么意思呢?与婆家交好,还是让谢家明白,胡氏家族所针对的,不是谢家,而是她谢莫如?
    不,与婆家交好是聪明做法,倘有另外一种念头,就太傻了。谢家并不是谁的附庸,谢家,是谢尚书的谢家。谢家即使明白胡家针对的是她,也不可能放弃她。谢家或者不能掌控她,但是,她也不会让谢家觉着她会失去掌控,她与谢家,会一直有着共同的利益倾向。
    但不管怎样,宜安公主主动伸出手,谢家不会拒绝。让谢莫忧去吧,家族子弟,亲事,前途,家族服务于族人,同时,族人亦要回馈家族。
    谢太太对谢莫忧的教导颇为用心,让心腹戚嬷嬷跟着谢莫忧,自然是盼着谢莫忧有出息的。
    这样的机会,谢莫忧需要,家族也乐意所见。
    果然,谢太太已在叮嘱谢莫忧,“明日只管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玩儿上一日,让戚嬷嬷跟你一道去,余者丫环,哪个懂事得用,你自己看着安排。”
    谢莫忧乖巧的应了。
    当天傍晚,谢柏自衙门回家,知道谢莫忧明日与宜安公主一道去文康长公主府赏梅的事儿,笑道,“去吧。每年下了大雪,长公主府都会有赏梅宴,只是原来咱们两府没什么交情。如今你也大了,只管跟着公主,玩儿上一日。”
    待回自己院儿里换了常服,见案上供着盛开的梅花儿,笑对墨菊道,“这花儿不错。”
    黄玫嘴快,道,“一大早上大姑娘打发梧桐送来的。”
    紫瑰道,“大姑娘也有意思,二爷又不在家,偏给二爷送来。就只给咱们院儿里送了一瓶,别的院儿都没有呢。”说来也怪荣幸的。
    谢柏笑叹,“莫如这个性子。”
    在屋里歇息片刻,谢柏去杜鹃院叫了谢莫如一道去松柏院用晚饭。
    谢太太是极欢喜小儿子回家吃饭的,再叫了大儿子,连带着孙子孙女们,其乐融融的坐了一桌,还令人烫了酒,笑道,“大冷的天儿,喝杯酒暖暖身子。”高兴,真高兴,尚主,还能尚到宜安公主这好脾气的公主,运道好。儿子与公主性子也能合得来,从儿子时时留宿公主府就能看出来。宜安公主对婆家也客气,有什么外交活动,还能想到婆家的两个侄女。
    真是高兴。
    第二日,男人们上朝走的早,谢莫忧用过早饭带着丫环婆子到松柏院请安,谢太太叮嘱戚嬷嬷几句,并让谢忠媳妇跟着,再有谢莫忧的贴身丫环两人,另外跟着出门的不计,服侍着谢莫忧去了宜安公主府。
    谢莫忧下晌方回,模样很是欢喜,非但文康长公主根本没再提谢莫如那天的事儿,在长公主府上,她也见到了许多闺秀。谢莫忧虽是庶女出身,自小却是比谢莫如更受宠,受宠的孩子,便有底气,气势是足的。何况,还有晋宁侯夫人也带着府上的女孩儿们去了。宁氏的亲娘宁太太,是晋宁侯夫人的亲闺女,哪怕宁氏做了妾,从血亲上,这可是这实在在的。谢莫忧自身素质尚可,她又是跟着宜安公主去的,晋宁侯王家的女孩子们也肯照顾她。连带认识了几位闺秀,谢莫忧挺开心,回来先给谢太太请了安,回芍药院换过衣裳,再过来松柏院说话儿。无非是都见到哪些闺秀,梅花儿如何的事。
    看孙女开心,谢太太也眉开眼笑的。谢莫忧是庶出,但并不是寻常庶女,宁家也是官宦人家,虽然关了宁姨娘,但是,将来谢莫忧说亲时,倘真按庶女的档次,便是谢太太也不能甘心的。家里培养是一方面,另外也要女孩子多出去见识,自身素质有了,还得叫外头人知道。外头人知道了,自然能说一门好亲事。至于谢莫如,要依谢太太说,谢莫忧的亲事,无非就是门当户对四字,谢莫如的亲事就不好说了,倘论本领,只有别人配不上谢莫如的,没有谢莫如配不上的。唉,就是不知道陛下会不会插手……毕竟还有当年大长公主府的东西,还有,当年方氏嫁到谢家,嫁妆比文康长公主下嫁永安侯时也不逊色……这人家儿,没钱过不得日子。太有钱,也叫人忧心。现在一想,谢太太就开始为谢莫如发愁了。
    不过,两个孙女还小,谢太太还有几年可以慢慢思量。眼下却又有一桩大事。
    谢莫忧自文康长公主府赏梅回来的第二天,太后娘娘在宫里摔了一跤,各府诰命闻信儿均要递牌子请安问候。
    其实,消息传到宫外时,已是第三天的事儿了。待谢太太递牌子等回信儿,能进宫请安,就是第四天的事儿了。
    第三天傍晚时间,宜安公主自宫里回来,特意过来谢家,难免说起太后娘娘的凤体,宜安公主笑,“并无大碍,是娘娘不小心,脚崴了一下,御医说年前便能下炕走动了。”说着长眉微蹙道,“只是永福、长泰的及笄礼就在眼前。原是说太后娘娘给她们挽发加簪,如今太后娘娘不能移动,可怎么办呢。”
    谢太太心说,这事儿咱说了也不算哪,只得同宜安公主一道发愁,“是啊。”又道,“想来宫里自有计较。”
    宜安公主状似无意道,“今儿我进宫听到娘娘念叨呢,说寿安老夫人德高望众,又是老寿星,让寿安老夫人做正宾。”
    谢太太做出恭敬倾听的模样,并不说话。宜安公主叹,“我也不知要如何是好呢。夫人说呢?”
    谢太太笑,“要我说,到底怎样,我心里也没个谱儿。倒是朝中礼部,不就是管着礼法这块儿的,叫礼部那些有学识的大人们参祥参祥,想是再不会错的。”
    宜安公主这才算知道她这婆婆的本领,恭敬也恭敬,亲切也亲切,但是,一遇着大事,那太极打得,真不愧是尚书府的当家主母。关键,人家说的每句话都是对的。是啊,礼法上的事儿,问礼部呗。
    宜安公主只得笑,“您说的也是。”不知谢家是不愿掺和这事儿,还是不乐意看到寿安老夫人做公主及笄礼的正宾。
    谢太太笑,“只要太后娘娘凤体安康,臣妇就放心了。臣妇这儿有上好的桃花酒,还是阿柏酿的,天儿不早了,殿下尝尝如何?”
    宜安公主与谢柏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听谢太太这般说,宜安公主笑,“打扰夫人了。”
    “有何打扰的,我求之不得。”
    谢柏回府时还说呢,“去公主府,说你到家里来了。”问宜安公主,“太后娘娘无甚大碍吧?”
    宜安公主笑,“御医说没伤着骨头,到年底就能下炕走动了。”
    谢柏上前挽住宜安公主的手,笑,“来,跟我去咱们院儿里。”
    宜安公主面儿上微红,起身对谢太太微颌首,随谢柏去了。谢柏一面换了常服,一面道,“这一场雪,天儿冷,地上滑,你进宫侍疾,走路也小心些。”
    “知道。”宜安公主坐在榻上,望着丈夫俊俏的面容,不由笑问,“新衙门忙吗?”
    谢柏自尚主,便换了差使,改去了鸿胪寺,官儿是升了,就是前程远不比翰林院做翰林。谢柏笑,“鸿胪寺别的时候都不忙,就是年底忙。忙过这一阵也就好了。”
    夫妻二人坐榻上说话儿,侍女捧上热茶,宜安公主将永福公主、长泰公主及笄礼的事说了,与丈夫商量,“我看太后的意思,是让寿安夫人来做正宾,你说呢?”
    谢柏道,“按理,该是皇后来主持,为公主挽发加簪。但自先皇后过身,宫中后位虚设,由太后主持,亦在情理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