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千山记 >

第483章

千山记-第483章

小说: 千山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端宁公主一走,江行云冯飞羽奉旨南下重建海军,择日离开帝都。
    八月初,西蛮派出使臣,送来和顺长公主被新王册为王妃的消息,同时请求重开两国榷场,昭明帝断然拒绝。就是西蛮使臣想拜见西蛮公主,昭明帝亦未应允,只是冷冷的命鸿胪寺将人送离帝都罢了。
    重阳节时,北凉则派出使臣,要求东穆谴返北凉国谋杀先王的谋逆之人,先北凉王长子。
    昭明帝直接说了,未闻王太子有谋逆之举,你们北凉先王将王太子托付于朕的。
    一时间,东穆与北凉、西蛮邦交紧张。
    战事重启在昭明六年春,这一次西蛮发兵西宁关,北凉兵发北靖关。好在忠勇伯与纪将军都十分争气,将人牢牢挡在关外不说,战事上还颇有斩获。
    这一年,昭明帝过的颇是扬眉吐气。
    再加上当初冯飞羽江行云带回的海外使臣,见识到东穆繁华之后,也开展了与东穆的海上贸易。海上贸易繁华,朝廷税银增长很是喜人。昭明帝对于欧阳镜十分欣赏,在欧阳镜来帝都述职时,对其大加赞赏,笑道,“先时让你去江南,朕是不放心的,如今看你身子不错,正好夏大夫在帝都,一会儿让夏大夫帮你诊一诊。”这样有用的人才,可不能早死啊。欧阳镜资质极佳,学识亦好,就是因身体虚弱,欧阳家都不能放心他参加秋闱春闱。当年谢皇后将欧阳镜举荐给昭明帝,昭明帝担心的就是欧阳镜的身体。今再见欧阳镜,觉着欧阳镜的气色倒比先时强了许多。
    欧阳镜谢过陛下赐医,与昭明帝细禀靖江、闽地二港之事。
    昭明帝欣赏谁,一向是对谁进行全方位的关心,见欧阳镜尚未成亲,昭明帝难免问上一问,欧阳镜道,“臣这个身子,只怕耽搁了人家姑娘。”
    “哪里,有夏神医在,欧阳你只管安心。”昭明帝道,“上苍将欧阳你赐给了朕,又将夏神医赐给了朕,就是为了给你医治身体,好使你青史留名。”
    欧阳镜连连谦虚,然后,昭明帝把寿宜长公主介绍给了欧阳镜。
    欧阳镜不是李九江,他心里没有心仪之人,欧阳镜是政客,他心下瞬间盘算了一回尚主的政治利益。前朝时,驸马不准干政,故而先帝时尚主,大家还有此担心来着,但,第一个尚主的谢驸马一样被先帝重用,后来大家就安心的娶公主了。无他,娶了公主,与皇室的联系立刻紧密三分。
    而且,公主们并没有什么恶名传出,就是尚主的驸马们,如禁卫大将军李宣,忠勇伯等人,皆仕途顺遂。
    欧阳镜极聪明的人,道,“只怕,臣出身卑微,配不上公主。”心下已是愿了。
    昭明帝如何听不出来,笑道,“朕看你好,方与你提的。只是一样,你也知道,先时寿宜长公主尚秦家,秦驸马很有些不妥当,后他出了家,朕看在他祖父的面子上不与他计较罢了。你若尚主,必要好生待朕的五妹才好。”
    欧阳镜连忙表白忠心道,“得陛下看中尚长公主,实是臣此生不敢想的福气,焉敢对公主不敬?”
    昭明帝做了一桩大媒,很是高兴。
    回头将此事与妻子说了,谢莫如听说欧阳镜的身体大有起色,对这桩亲事亦是看好。寿宜长公主这边,自然是谢莫如与她说了,寿宜长公主毕竟是嫁过一回的,其实,当年倘不是寿宜长公主坚持,秦醒不见得会出家。说来,寿宜长公主很有几分烈性,寿宜长公主知道此事既然昭明帝已定,是断然不能反悔的,她道,“皇兄看中的人,自不会委屈到我,我也没别的条件,我毕竟是皇兄的妹妹、先帝的亲女,长公主的身份,我对驸马,也不必他有多大出息,就是一样,既想尚主,必要与我一心一意的,我容不得那等三心二意之人。”
    谢莫如道,“陛下都与欧阳大人说过了。”
    寿宜长公主就没什么意见了。
    谢莫如向来是做事就要做到十分的,与昭明帝商量了,再托了长泰长公主,在长泰长公主府,安排欧阳镜与寿宜长公主见了一面。具体见面情形不知如何,但寿宜长公主进宫来面色是极好的。
    于是,昭明六年的冬天,帝都又多了一桩喜事。
    欧阳镜在帝都与寿宜长公主完婚后,二人就带着孩子去了江南。
    走前,寿宜长公主特意到凤仪宫谢了谢皇后一回,说她原是死了心单过的,都是皇兄皇嫂想着她,如今她方又过上了好日子。
    昭明帝也很高兴,这做媒的人,可不就是愿意看着夫妻相处融洽么。今寿宜长公主终身有靠,昭明帝觉着,自己这皇兄做的很是衬职。
    寿宜长公主随欧阳镜下江南后,昭明帝问谢皇后,“六郎媳妇还没消息么?”
    谢皇后道,“还没有呢。”
    六皇子大婚后,昭明帝并未令其出宫开府,也没有给六皇子什么具体差使,就是让六皇子跟在自己身边学着做事,昭明帝对六皇子倒也没什么不满,就是这成亲一年多了,还没消息,穆元帝急啊。
    谢皇后道,“当初三郎与他媳妇也是成亲两年多才有的喜信。”
    穆元帝意味深长道,“三郎我是不急的,只是六郎这里可不能这样拖着。”
    六皇子妃无孕之事,不要说穆元帝,六皇子与六皇子妃也急,连宫外的苏太太都跟着着急。待昭明七年,有御史上书,今诸皇子成年,请昭明帝分封诸子。
    这分封,不只是爵位藩地的分封,还有就是……
    昭明帝六位皇子,你总得择一位立太子吧。
    近年来,昭明帝龙威日盛,昭明帝没接这茬,只说皇子尚且年少,不急分封,把这事按下去了。六皇子妃却是受不住这样巨大的压力,她与六皇子成亲这几年,不要说皇室,就是平民百姓之家,对于后嗣也是极为看重的。丈夫这里明明是占着优势的,诸皇子中,唯有丈夫曾养育嫡母膝下,也唯有丈夫至今仍居宫内。她不能让后嗣之事拖累到丈夫的政治前程,六皇子妃与六皇子商量道,“嫡子庶子,不都是我的儿子么。我心里,是极盼孩子的。纵有侧妃,我仍是殿下的嫡妻。不论谁为我生下孩儿,我都高兴的。”
    六皇子也急儿子,还是道,“咱们再等等。”
    “不必再等了,若我当有,早晚会有,若是没有,这样耽搁着,我觉着,对不住殿下。”说着眼圈儿已是红了。
    六皇子揽她入怀,轻抚她脊背。
    纳侧妃的事,还是六皇子妃与谢皇后私下提的,谢皇后与昭明帝说了这事,昭明帝颔首,道,“六郎媳妇,还算懂事。”
    谢皇后瞥昭明帝一眼,似笑非笑道,“想来当年,先帝背后也是这样评价我的。”
    昭明帝连忙笑了,道,“这是哪里的话。”对妻子赔了无数好话,谢皇后一笑作罢。
    昭明帝亲为六皇子择了两位侧妃,一位是江浙曹巡抚之女曹氏,一位是扬州知府之女戚氏,这位戚氏,说来还是戚国公旁支。
    谢皇后委婉的安慰了苏氏几句,还召苏太太进宫来,让母女俩自去六皇子宫里说话,苏太太也不过拿些车辘轳话来宽慰女儿罢了,倒是安平郡王妃与苏氏道,“学着皇后娘娘,路便不会难走。”
    两位侧妃当年秋都有了身孕,帝后得知此事,均松了口气。
        
    ☆、第377章 皇后之十九

  昭明八年春,西蛮带重礼出使东穆,请求开放两国榷场,昭明帝不允。
    为此,西蛮使臣不惜大肆贿赂东穆重臣。
    唐相上禀此事,昭明帝道,“看来,西蛮是急了。”
    唐相道,“倘无榷场与我朝贸易,他们那里铁锅都无一口。尤其忠勇伯镇西宁关,西蛮几番挑衅皆是大败而归,想来,他们现已是学了个乖。”
    昭明帝问,“唐相以为呢?”
    唐相道,“先时西蛮掠边,于我边境百姓烧杀抢掠,此事一日没个交待,榷场一日不能重开。”因忠勇伯得力,唐相今说话十分硬气。
    昭明帝颔首,“那就让鸿胪寺如此回复西蛮使臣吧。”
    唐相恭声应是。
    这几年,昭明帝有海贸上的收入,还当真是不怎么把与西蛮的榷场交易放在眼里的,尤其西蛮先时大军攻破西宁关,西宁关兵将染血,百姓被杀,这一口气还未咽下,昭明帝哪里会再重启两国榷场。
    谢莫如听闻此事,只是一笑。
    自西蛮之战后,国事顺遂,一天,昭明帝喜滋滋的与妻子道,“钦天监已经择好吉壤了。”按理,每个皇帝登基,第一件事就是择吉壤,建陵寝,昭明帝不急这事儿,且他登基前几年,藩王就藩,诸子开府,还有一应国事开销都不能省,故而,虽身为皇帝,昭明帝也不敢放开手脚的花钱。今事事顺畅,国库内库收入都不错,昭明帝就想到给自己修坟的事儿了,如今择好地方,忙来与妻子说一声。
    谢莫如问,“在哪里?”
    昭明帝把钦天监递上的折子给妻子同看,道,“就在父皇陵以东,正与父皇陵父子相临,与太祖皇帝陵两相对望,龙盘凤翥之势,绝对是个上上佳之地。”
    谢莫如一面看,一面点头,“这地方好,待以后咱们去了地下,把如今国家的兴盛同先帝一说,先帝当可欣慰。”就不知穆元帝于地下是不是愿意再见她了。
    昭明帝道,“咱们的陵寝,也不要与先帝比肩,我想着,弄那么大个陵也怪费钱的,倒不若多把银子用在百姓身上。江山长久,我们以后自有万世子孙祭奠,一样在地下享福。”
    谢莫如对此并无意见,“没有哪一个皇帝是因陵寝建得壮观而成为明君,自来明君,皆是圣明仁厚之人。如陛下这般,就是了。”
    昭明帝笑,“老夫老妻的,你就别赞我了。”
    夫妻俩说回话,及至四月,六皇子侧妃曹氏产下长子。谢莫如听闻曹氏发动产子,眉心一蹙,与紫藤道,“曹氏该是五月的日子,如何这会儿就生了?”
    紫藤正要去六皇子宫里打听,就见六皇子妃苏氏过来给谢皇后报喜,苏氏满面笑意,道,“恭喜母后,曹侧妃产下一子。”
    谢皇后便把刚刚的话又问了苏氏一回,苏氏道,“曹氏身子柔弱,自有了身孕,便多有不适,今提前产子,幸得母子平安。儿媳已请太医为曹氏诊过了,曹氏并无大碍。”
    谢皇后便也没再说什么,只是令紫藤按皇孙例赏了这个孩子与曹侧妃罢了。穆元帝听闻曹氏生子,很是喜悦,赏赐过后,亲自给这个皇孙取名穆煊。
    穆煊的洗三礼、满月礼都挺热闹,穆煊满月礼后,五月初五,戚氏产下次子。五月是恶月,民俗上忌讳颇多,还有的说孩子生在五月不在吉利。而五月初五,乃九毒日之首,古时还说这日出生的孩子会杀其父母,大不吉。戚氏偏赶五月初五生了孩子,六皇子并不忌讳这个,还拿孟尝君来举例,这位战国四君子就是出生在端午节,却是个名留青史之人。六皇子亲自来给谢皇后报喜,谢皇后也是熟读史书之人,笑道,“这孩子生得巧,与孟尝君一个生辰,可见将来必是贤能之人。”
    六皇子笑道,“儿子也这般说。大名要请父皇来请,儿子想着请母亲给二郎取个小名儿,也借借母亲的福气,”
    “二郎也是我的孙子,如何我就不能给取个大名了,今儿我就要取一个。”谢莫如想了想,道,“皇孙辈都是火字辈,不若便取名叫熠吧。为光明之意。”
    六皇子高高兴兴的替儿子谢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