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千山记 >

第456章

千山记-第456章

小说: 千山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于氏被长嫂吴氏弟妹宋氏劝起来,进去给谢老太太行过礼,谢老太太与谢老尚书和睦了一辈子,老头子突然过逝,谢老太太就有些撑不住,见着于氏,强撑着同她说几句话,看一看于氏生在北昌府的小重孙,就让她下去歇着了。
    于氏好容易偷个空跟长嫂吴氏打听她娘家人的事,吴氏见于氏这满面憔悴与哀伤,还有眼里隐隐的焦切与期盼,不禁多了几分怜惜。她们妯娌之间,原也十分和睦,今久别重聚,只是这话……想了想,吴氏握住于氏的手,悄与她道,“你撑着些,上月便已行刑了,老太爷打发我们大爷在京郊买了墓地安置了。这些日子在牢里,并未受什么委屈。”
    于氏强忍着,喉间仍是抑制不住的一声呜咽,一张脸上满是泪痕,良久方道,“这,这样也好。起码,人没有受那活罪。”
    娘家败落的心情,也就吴氏能体谅一二了。吴氏很是劝慰了于氏一回,道,“你想开些,有几个未满十六的姑娘小爷还在,只是按律充军,也不能留在帝都……家里也派人一路照应着呢。”
    于氏连忙问她娘家哪个侄子侄女侥幸得活,言谈间又是一番伤痛,但也亏了有婆家肯伸手,不然,哪里还能留下这么两条根呢?
    于氏在为娘家伤心,还有一人在为恩师家伤心,就是回朝转任苏不语留下的刑部右侍郎之位的原靖江港钦差杜执杜大人了。杜大人被调回帝都任职,刑部侍郎也是正经实缺,虽不若在江浙之地自由,但怎么看也是六部实缺更具前途。此刻,杜大人想的却不是自己前途,而是恩师李钧一家的性命。
    李钧出事时,杜大人正在外任。待杜大人知道李家出事,想要为恩师周旋时,接着就传来先帝大行的消息,天下同悲。这个时候,杜执只要有脑子就不会在这时候上折子给恩师求情。新君登基,天下大赦,杜执认为,恩师定在大赦之列,却不料,来帝都便听到恩师一家被斩首的消息。杜执顿时心下大恸,待去打听时,还是徐少东与他略略说了李家的事。徐少东也消瘦不少,晋商最大的靠山就是李钧李相了,两家还是要紧亲戚,李家突然被抄家,徐少东没少为李家走动。不只是为了亲戚情分,而是,对于整个晋商来说,哪怕是免官罢职,只要李相活着,都比满门抄斩要强!
    徐少东求了江行云多少回,江行云直接给了他一句话,“李钧所犯,罪在不赦。”
    就这一句,徐少东方死了为李家求情的心。
    徐少东还得庆幸,自己先时搭上了江行云的路子。
    李家同于家一样,虽是满门抄斩,但朝廷有规矩,十六岁以下的只流放,不杀头。李家好歹也留住了几个,只是眼下也得远流他方,至于日后是不是有其他操作,就是以后的事了。
    徐少东私下劝了杜执一回,杜执也不是傻的,李于两家是同一时间下的大狱,这里头的罪名定的极重,欺君之罪。虽然御史台咬人时常把这顶帽子扣别人头上,但,现实中,欺君之罪并不常见,可一但有此罪名,必是大罪。杜执为恩师伤感了一回,想着他既为刑部侍郎,定要查阅卷宗,将恩师的官司弄个明白。
    只是,待杜执就任后方发现,恩师之罪,是由先帝御口钦定!
    要说刑部薛尚书当真是个老好人,发现杜执查阅李钧案宗后,私下提点他一句,“你在外,怕是不知道,先帝大病皆因此二人起。”
    杜执顿时脸就白了,他纵是对恩师尊敬有加,却也不是背君之人。
    薛尚书这话中之意,令杜执再不敢深究。
    李于两家都有人收尸关切,宁家其实也有人关心,宁允中夫人出身晋宁伯府王氏家族,晋宁侯为宁家的案子,还曾被先帝撵出过昭德殿,今宁家被抄,自是王家帮着收拢尸骨,入土为安。
    除了王家,还有谢家三房,自宁家入狱,谢家三房也没少打点探看。
    今宁家行刑,谢家三房的老太太嫡亲的女儿就是嫁作宁家为媳的,亦在斩首之列,三老太太受不住此等打击,病了几日,撒手去了。
    谢氏家族又添白事。
    倒是谢尚书府险闹出笑话来,三十年前便被禁足的姨太太宁氏也不知从哪里听到自家娘家被满门抄斩之事,心痛之下发了狂,在自己院里凄厉大喊,“谢莫如!你杀了我吧!别冲我娘家来!谢莫如!你杀了我吧!别冲我娘家来!”然后,一头撞了个半死。
    吴氏听人回禀,吓的脸都白了,这,这阖府以后还得指望着皇后娘娘呢,这宁姨太太莫不是疯了!吴氏连忙知会了丈夫,谢芝过去宁姨太太的牡丹院,心下既生气,还得让人去请大夫。谢老太太知道此事,险没气晕,先查出是谁跟宁姨太太泄露的消息,一家子拉出去发卖了,然后问谢松谢芝父子,“她这样不明是非,还能不能留在家了?”
    谢老太太气地,开始翻旧账,“这些年,供给一如从前,没半分委屈过她。就那宁家,陛下未就储位时,宁允中是想方设法的撺掇着悼太子谋要害陛下。待陛下被册储位,他又上折子给先皇,说是叫皇后娘娘去庙里念经。他那罪还不止这些,他是谋逆大罪!老太爷活着时最后悔的就是结识了这么个两面三刀的小人,咱们一家子都险给他害了!宁家有此下场,那是罪有应得!宁氏还不平起来!她知不知道当初她那亲娘王氏大庭广众下害莫忧没脸的事!明儿就把她送庄子上去,咱们家不缺这样的姨太太!”
    谢老太太亲自拿的主意,谢松谢芝啥没敢说,事实上,这父子二人也有些心烦宁姨太太,要不是看在宁氏为谢家生了三子一女的面子上,谢家早在宁家出事时就处置了她!
    自此,谢尚书府自上到下,再未见过这位宁姨太太。
    而在谢皇后的生命里,早忘记了这位宁姨太太的存在,纵是谢芝几人的生母又如何?从她登上皇后之位起,谢家的将来,将取决于她的意志。
    倒是江行云,亲自去谢家三房祭奠了一回,谢家三房未一败到底,皆因江行云之故,三老太太是她亲姑。虽然江行云不大喜欢这位姑妈的智商,而且,姑侄俩的关系也一般。
    且自江行云及笄时起,就从谢家三房搬出去单过了。但,谢家三房毕竟对她有几年的养育之恩,那几年,谢家三房也未怠慢过她。江行云近来愈发得志,谢家三房颇有仰仗她之处。
    谢三老太太一去,三房也面临守孝事宜。谢家三房的官运就很不及谢家长房,谢三太爷一辈子没出仕,其子谢驽谢骥,一个是捐的官,一个不过从五品,都寻常。倒是谢驽之子谢玠与谢骥之子谢珩被江行云给安排到外地任了实缺,俩人干的都不错,结果,赶上三老太太过逝,也只得交付差使回了帝都。
    江行云祭了一回三老太太,没同谢家两位太太李氏于氏多说,她去的是谢家三房的书房。江行云脸上不见什么悲色,在江行云看来,她姑妈这一辈子简直幸运的不像话。嫁的虽一般,一家子先时有尚书府照应着,后来把尚书府得罪了,江行云就开始崭露头角,也没亏了谢家三房。一辈子衣食无忧直到死,虽然三老太太把自己亲闺女给坑惨了,可这也怪不得别人,谁家有脑子的会去跟同族亲戚家的姨太太的娘家结亲啊!
    此时,江行云与谢三太爷分昭穆坐了,下首坐着谢弩谢骥兄弟,江行云道,“原本谢玠谢珩又要满一任了,眼下实缺颇多,既要守孝,就好好守,待孝期满再说吧。”真的是,帝都近来死人死的勤,而且死的都是大员,大员之位当然不敢想。可如严家如胡家,家中子弟甚多,那空出来的,都是好位子。江行云还想着给他们活动个好缺呢,结果,三老太太一辈子没干过对家族有益的事,这回死的也实在是卡着点儿呢,她一死,倒省了江行云的事,就是连累的孙子失了一次好缺的机会。
    江行云这话,说的颇是不客气,她原也不是客气的人,她是真心这般想,她这姑妈,实在是死都不会挑时候。
    这也是没法子的事。
    江行云既有这话,显然也不会在三老太太过逝后就不管谢家三房了。
    谢家三房总算放了一颗心。
    江行云略说几句话便告辞了。
    她还急着南下呢。
    段四海那边送来了有关冯飞羽的下落,江行云立誓定要亲自逮捕冯飞羽!
    江行云这般勤于王事,年都不过了,令穆延淳颇是感动,直说,“要是朝臣都如江伯爵这般勤恳,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谢莫如笑,“听说冯飞羽当时险没要了行云的命,她定是报仇去了。”
    穆延淳哈哈笑,“不论如何都没关系,这事,除了江伯爵,实在没有合适的人了。”说着,穆延淳又悄与妻子商量了妙安师太之事,道,“倘能活捉冯飞羽,咱们真把妙安师太送归段四海么?”
    谢莫如道,“妙安若有本事,不会被软禁这许多年。就是继续把她软禁在帝都,段四海也不会因她投降朝廷的。反是朝廷,要是拿她威胁段四海,陛下觉着,能有效不?”
    穆延淳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怕是难。”
    “是啊。既这般吹不得打不得,还不若拿她换回冯飞羽。”谢莫如道,“听殿下说,冯飞羽难得帅才,倘能将他收服,朝中再添一员猛将。”
    穆延淳道,“还要令段四海交出程太后过懿旨方好。”
    “随陛下吧,这懿旨拿回来,陛下打算怎么着呢?程太后是太祖生母,算起来是陛下曾祖母,曾祖母的懿旨,陛下是遒遵还是不遵?要是毁了,便有不孝之嫌。”
    穆延淳防的是别个,道,“这东西虽是烫手山芋,但在段四海手中,就怕他生出是非。”
    “在段四海手中,咱们说是假的,便是假的。在咱们手中,咱们能不认吗?倘是认了,太皇太后怎么办?”
    穆延淳对妻子的心胸当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如他妻子这样的胸怀,世间少有。当初他祖母办的那些事,穆延淳自己想想都来火,今他为皇帝,他妻为皇后,妻子却是对太皇太后没有半分不是,平日里晨起请安,供奉如常,连懿旨之事也愿意为太皇太后考虑。穆延淳轻声道,“皇祖母若是明白,该后悔先时错认了你。”
    谢莫如笑笑,“太皇太后要是明白,早便明白了。先时不明白,以后也不会明白的。”只是,她又何需太皇太后明白。不同于诸多人怀疑谢莫如将要对太皇太后不利,实际上,谢莫如希望太皇太后长命百岁才好。失势是个什么滋味?许多人不明白,谢莫如却是明白的。她的母亲,便在失势后沉默寡言的活了十几年,然后,为她而死。
    她多希望太皇太后长长久久的活着,就这么,失势的活着,多好。
    就在老臣渐次凋零中,在新君朝廷平稳迅速的过度中,朝廷迎来了西蛮的和亲公主。
    这位公主名叫格根塔娜,用西蛮话说是明珠的意思,年方十六,青春活泼。原本,该给和亲公主举行一次宴会的,因在大行皇帝孝期之内,宴会便没有了。格根塔娜一入后宫就被谢莫如安排到了瑶光殿居住,这也是一早就收拾好的地方,至于和亲公主的位份是穆延淳早就拟好的,封为二品和昭媛。
    和昭媛来到帝都后,接着就是年了。
    从腊八开始,穆延淳和谢莫如就没有一天闲下来的时候,腊八要煮腊八粥,这粥不是夫妻二人早上吃一碗就成的。而是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