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千山记 >

第426章

千山记-第426章

小说: 千山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倘为一起子刁奴左右,伤心的还是咱们自家人。”
    谢莫如明显不需要安慰,但长泰公主也清楚,谢莫如绝不是什么善茬。别人不得慈恩宫喜欢,怕早想着千百样法子向慈恩宫服软了,那位潘姑姑,估计就是打着这主意,想着,谢莫如定会借她向慈恩宫示好,便一时昏了头,在谢莫如面前轻狂起来。谢莫如何许人,如何能叫一介宫婢拿捏住,她这一通发作,还发作的有理有据,便是胡太后也得说潘姑姑失礼了。潘姑姑做下这等没脸的事,就是胡太后再不喜谢莫如,可也不会再用潘姑姑了。
    就是让长泰公主说,这位潘姑姑也是兴的过了头,主子有话问你,问什么答什么就是。主子问你看法,你才好说“依奴婢看”,主子没问,你就上赶着发表观点,你是老几呀!真个没眼力的东西!
    长泰公主道,“这等狂妄刁奴,就该见一个打出一个去。有了这等刁奴教训,我看,以后他们也该知道些好歹了。”
    “希望如此吧。”
    就这样,谢莫如在东宫,胡太后依旧不让她进慈恩宫,但谢莫如的声势可是半点不逊于慈恩宫。谢莫如发作胡太后的人不是头一遭,话说当初谢莫如与五皇子新婚时,连胡太后她也发作过。谢莫如没觉着如何,这位潘姑姑自始至终就没能入谢莫如的眼,倒是几个儿媳,初见婆婆发作,都吓得不轻。
    连吴珍这听惯了母亲说婆婆厉害的,也是心惊肉跳,想着,潘姑姑到底是曾外祖母的身边人呢。结果,第二天吴珍去慈恩宫请安,根本就没见潘姑姑的人。从此之后,也再没见过潘姑姑。这倒不是谢莫如的运作,只是想也知道,潘姑姑既能为胡太后到东宫传话,自是胡太后身边的小红人,她这位子,不知多少人惦记呢,眼看她犯了事,根本不必谢莫如出手,那些眼红她位子的人就能把她弄下去。
    吴珍细思量两日,也就明白了,她到底出身大家大族,便是永福公主智商平平,在教导女儿时,也有一条“做主子的,切不要被刁奴左右”的教导。吴珍只是先时碍于潘姑姑出身慈恩宫的缘故,方有些惊惧,可沉下心来细想,潘姑姑再怎么在慈恩宫说得上话,那也是奴婢。她犯了主子的忌讳,给太子妃捏住了把柄,自然是要倒霉的。
    赵氏则是在姑祖母赵贵妃那里得了指点,赵贵妃淡淡道,“看到了吧?太子妃对你们做儿媳的和气,那是因你们是她的儿媳,你们自身也没错漏,不要真以为她好性子。在她跟前,万不能懈怠。”
    褚氏是给丈夫叮嘱了一回,“母亲心情不好,你平时多讨母亲开心。”
    褚氏觉着,现下心情不好的应该是慈恩宫才是。不过,婆婆一直进不去慈恩宫的门,现下关系更僵了。估计,以后,慈恩宫的门更难进了。褚氏就把心里想的同丈夫说了,道,“你说,要不要我们代母亲到慈恩宫缓和一二。”
    三郎也很为此犯难,叹道,“皇祖母一向对母亲有偏见。这要是好缓和,用不着你们,我们做重孙子重孙女的早就帮着缓和了。要是到慈恩宫说好话就罢了,母亲自有主意,需要你们去时,自会叫你们去的。要是母亲没别的意思,平日如何,便如何就是。”
    褚氏道,“我委实担心。”
    三郎道,“这也不必太过担心,母亲从未失败过。”
    三郎的话有一部分是对的,谢莫如的确从未想过要对慈恩宫服软,便是谢贵妃亲自到东宫劝了谢莫如“以和为贵”,谢莫如也只是道,“我与太后娘娘一向和睦,姑妈不必担心。”
    哪里不必担心,谢贵妃担心的要命。
    谢贵妃一向是劝不动谢莫如的,只得召母亲进宫报怨,“哎,莫如这性子,哎,怎么就不知以大局为重呢?她自己不急,我都替她急。母亲可别忘了,太子是册了,太子妃可还没册呢。”
    谢老太太心下一紧,连忙睁圆了眼睛,望着女儿问,“娘娘这是什么意思?”她家孙女是太子名媒正娶,太子的正妻,不是太子妃是什么?难不成,太子妃的位子还能有变?
    “太子妃之位,不是人们喊一声‘太子妃娘娘’,就是太子妃的。悼太子妃当年可是明旨册封过的。”谢贵妃淡淡的瞥向母亲,轻声问,“莫如是有太子妃玉宝,还是有太子妃的金册?”
    这一问,逾重千斤。谢老太太顿时身子一晃,险些瘫在椅中,谢贵妃急唤了声“母亲”,一步过去扶了谢老太太一把。谢老太太反握住女儿柔软的手,好半晌方攒足了力气,喘回了一口气,脸色已是惨白,紧紧抓住女儿的手,喃喃,“这,这不行啊。”太子从庶出的五皇子,到实权藩王,到成为嫡皇子,到得立太子,这一步一步的,非但有谢家在政治上的支持,还有谢莫如二十年的心血。如果太子就位东宫,谢莫如下堂,那谢家这些年算什么?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谢老太太一把年纪,脑子竟是转的飞快,一瞬间想到多少利弊权衡!谢贵妃也道,“所以我才想让母亲劝一劝莫如,别个不要紧,先把太子妃的位子坐实了,才是最要紧的。何必争这一口闲气,现下没有比册太子妃更重要的事。”
    “娘娘说的是。”谢老太太一声长叹,也没同闺女说话的心了,道,“我这就过去东宫,好生劝一劝她。”
    谢贵妃再次叮嘱母亲,“她都走到现在了,倘因与慈恩宫不睦功亏一篑,委实可惜。”谢贵妃也不全是为谢莫如着想,她得为自己儿子想,是母族表妹做将来的皇后好,还是一个没交情没血缘的陌生人好。
    谢老太太辞了谢贵妃便去了东宫,按理,命妇来宫里请安是有时间限制的,非但是请安的时间固定在初一十五,就是请安长短,也有限制。不过,谢老太太显然不在受此限制之列,她女为贵妃,孙女为太子妃,故此,在请安一事上很有些特权。尤其谢莫如入主东宫之后,就是宫里一些有脸面的内侍宫人,待谢老太太也十分亲热客气。
    谢老太太人有了年岁,谢贵妃着自己宫里的宫女扶着母亲去的东宫。
    谢莫如在东宫过得很不错,见着谢老太太还说呢,“今儿有新鲜的鹿肉,祖母留下用饭吧。”
    谢老太太哪里还有吃鹿肉的心,她简直急死了。先给谢莫如请了安,谢莫如摆摆手,让谢老太太坐了,待侍女奉茶后,就打发她们下去了。谢老太太简直一刻都等不得,将立太子妃的事与谢莫如说了。谢莫如道,“这事我知道,祖母不必担心。”
    谢老太太道,“什么事都不如册太子妃之事要紧,娘娘不如就暂且向慈恩宫示好。”
    谢莫如似笑非笑的问,“我难道没有示过好么?我每天过去请安,礼数从未有亏,太后娘娘是如何呢?”
    谢老太太也给问住了,想了想,道,“待我回家,问一问你二叔,同宜安公主打听一二。”
    “不必这般麻烦,要是能劝动太后,宜安公主不会不劝。”谢莫如道,“祖母既然来了,回家同祖父说一声,让朝中合适的人上表,请封太子妃吧。”
    这法子,谢老太太自然想过的,见谢莫如如此说,谢老太太点头,“也好,总得有个响动。”皇家想装傻,谢家可是不能干的。
    祖孙俩商量了一阵,谢老太太也没什么好法子,因急着立太子妃之事,并未在东宫留饭,便急急出宫回府去了。
    谢老太太回府,茶都来不及喝一口,便同丈夫将立太子妃的事说了,谢老尚书点头,“这些天,我也在琢磨此事了。”
    “你怎么不与我说一声?”谢老太太有些嗔怪。
    谢老尚书道,“说与你有什么用,不过是多个担心的人罢了。”倘他有什么见效的法子,早使出来了。
    “说与我,起码进宫的时候,我能去问一问太子妃。”谢老太太靠着软榻,苍老的脸上有着显而易见的疲倦,揉揉眉心道,“她一惯是个有主意的。”这些年,谢家对于谢莫如的本事都服了。能把不显山不露水的五皇子辅佐到东宫太子,谢莫如当居首功。
    谢老尚书问,“太子妃在宫里可好?”
    “挺好的。”谢老太太叹道,“娘娘那性子,在哪儿都能过好,我这急的火烧火燎的,就看不出娘娘有半分着急来。”
    谢老尚书拈须一笑,“成竹在胸,便不急了。”
    “也许是装出来的呢。”谢老太太有些悲观,心下深恨胡太后,也不知当年程太后怎么就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死的时候没叫这老东西陪葬呢!
    胡太后是一位没什么智慧的女人,当朝如谢老太太这样心里盼胡太后早死不是没有,但,越是如此,越说明了胡太后的杀伤力。是的,慈恩宫这个位置,太有杀伤力了。
    谢家第一次试探的结果并不好,尽管此次是谢柏安排的御史,直接参礼部失职失责,册立太子这么久,都不提册太子妃之事。礼部尚书秦川出面请罪,上请钦天监测算吉日,立太子妃。
    穆元帝准了,但钦天监算的吉日在明年。
    太子根本没去问穆元帝,而是找来李九江商议。李九江道,“眼下,最重要的不是册太子妃之下,最重要的是,保住太子妃的性命。”
    太子脸色大变,连声道,“这不可能!”太子能听懂李九江的言下之意,皇室如果不准备册谢莫如,方法不只是有拖延一种。事实上,拖延的法子是最笨的,皇室有无数种让谢莫如在册封前归西的法子。
    李九江脸色平静,轻声道,“臣的意思是,殿下要做出维护娘娘的姿态来。眼下娘娘安危无虞,但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太子沉默半晌,问,“还有么?”
    “等。”
    太子有些失望,李九江解释道,“不想看娘娘坐上太子妃之位的,不会只有太后一人。等一等,就知道这些人的心思了。只有保证了娘娘的安危,方有来日。”
    太子在很多时候是个英明的人,十分靠谱,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则直接证明,太子不愧也是有胡家基因的人哪。虽然,胡家血脉非常浅了,而且有苏家血统和穆家血统的纠正,可太子依然干了件奇葩的事。
    李九江的意思是,太子表示出对谢太子妃的重视就可以了。结果,太子直接干起了试菜的差使,因太子与谢太子妃夫妻和睦,同甘共苦这许多年,感情也很不错。俩人早餐晚餐都是一道用的,中餐太子是吃工作餐,可如今不一样了。太子坚持三餐与太子妃共用,而且,吃饭之时,但凡饭菜,太子先尝过再叫太子妃吃。就是侍女盛给太子妃的大米饭,太子也会时不时的与太子妃换着吃,把太子妃闹得,感动不是,感叹不是。
    反正太子是啥也不说,他也不去求他皇爹你赶紧给我媳妇册立啥的,太子直接用行动表示自己对太子妃的重视,而且,太子多次在属官面前道,“孤此生幸事就是娶一贤妻,太子妃乃孤结发正妻,除她之外,孤不会让第二个女人站在孤的身畔。”
    太子这话,不只说过一回,也不只说给一个人听,他是大面积大范围内的传播。詹事府的属官们是都听到过的,小唐就很是感慨,“殿下不愧是殿下。”与妻子道,“我也跟殿下学,咱们一辈子都要好好的。”把铁氏感动的够呛。
    铁氏回娘家都说,“太子殿下别的不说,德行上当真是有一无二,对太子妃更是情深意重。”
    太子看重太子妃,大家就得考虑一二,胡太后再有杀伤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