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千山记 >

第247章

千山记-第247章

小说: 千山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莫忧道,“大姐姐的话,我记得了,大姐姐放心,我如今已是明白了。其实我早该来的,先时耳根子软,我主意也不定。我与相公做了夫妻,就是一辈子的事,我也不能看着相公一人在军中没个照应。”谢莫忧其实受宁姨娘的影响,当真是将丈夫看得比命还重要。哪怕先前谢莫忧被宁家忽悠,其实担心的也是丈夫的前程。如今丈夫纳了姨娘,谢莫忧如何还能在帝都坐得住,她早想过来的,再不能叫个姨娘笼络了丈夫去呀!
    谢莫忧这点子小心思,给谢莫如看得一清二楚,谢莫如暗叹,人身份不同,行事看法亦是不同。当年,谢莫忧是恨不能宁姨娘一朝扶正,如今自己做了主母,又是何等的忌讳妾室。谢莫如道,“好生照顾好妹夫。”
    谢莫忧连忙应了。
    一时,戚三郎在外头请见,谢莫如笑,对紫藤道,“请妹夫进来。”口气颇是亲切。
    谢莫忧眉眼间也带了笑,她与谢莫如远远近近亲亲疏疏这些年,其实没什么大的嫌隙。关键,谢莫忧虽然小心眼颇多,谢莫如向来只将眼光放在大事上,她不大计较谢莫忧,如果谢莫忧识趣,谢莫忧也不介意提点谢莫忧一二。毕竟,戚家虽上了五皇子的船,谢莫忧地位稳固,于谢莫如也不是坏事。
    戚三郎行礼相见,谢莫如笑,“不必多礼。”命内侍赐坐,笑,“我算着这些天你也要过来了。”
    戚三郎笑,“军中的差使不好耽搁,原本我一人,就随便置了个三进宅院,如今娘子过来,我命人重置了宅院,就等到了休沐日。”说着望向谢莫忧,眼中很是欢喜。
    谢莫忧小两年未见丈夫,此时见丈夫黑瘦许多,与丈夫四目相对时,也不禁喉间发哽,眼圈儿泛红,拭泪道,“咱们夫妻,也没有多少人,三进的宅子也够了。你在军中这样操劳,这些琐事,等我办也是一样的。”
    戚三郎一笑,没说话。
    谢莫如眼神温和,颇为亲昵道,“你待妹夫的心,与妹夫待你的心,是一样的。”一句话说的谢莫忧红了半张脸,心下颇感激谢莫如,哪怕是装的呢,叫丈夫看到她们姐妹融洽,也是好的。
    戚三郎见姐妹二人颇为亲密,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看来大姨姐谢王妃没计较妻子的失礼。想到妻子办的那些事,戚三郎也是无奈,如今妻子这么大老远的过来,他也不能冷脸以待。好在大姨姐心胸宽阔,王爷待他也好,岳家亦是明理的人家,这回妻子在身边,他也得多指导一二,免得妻子再头晕脑胀办出不妥的事来。只要还有法子,元配夫妻,给他生了儿子,以往夫妻感情也不差,戚三郎想着,总要好生待谢莫忧的。
    谢莫如问了些军中事,又让戚三郎带着谢莫忧去见谢尚书,中午设了家宴,热热闹闹的吃了回酒,第二日戚三郎夫妻辞了五皇子夫妇、谢尚书、谢芝等人,便往沿海驻地去了。
    戚三郎夫妻走后,谢尚书的差使也办得差不离了,五皇子都与谢莫如道,“老尚书到底老辣,非闽安城衙门可比。”
    谢莫如备了些礼物,请谢尚书一并带了回去,“都是闽地土物,不值什么,祖父带回去,给家里人尝个鲜吧。”
    谢尚书笑,“在帝都,这都是难得的东西,就是想买也没处买去呢。”
    除了她备的东西,谢莫如还有交待,道,“祖父一路过来,待回帝都的咱上,想是能见到二房叔祖的,这里还有阿云给二房叔祖的信和东西。祖父一并帮他带去。”
    “阿云也长进不少。”这次来,谢尚书见了见族中晚辈,就是做县令的谢远,也过来了。谢尚书越发觉着,把族中子弟送到闽地的确是不错的选择。
    “且看他们秋闱如何吧。”言语之中,谢莫如亦对族人期望甚深。当然,谢尚书相信谢莫如表现出的这种期望有些作态的嫌疑,但谢莫如也是实打实的在栽培他们了。如此,谢尚书已是知足。路是自己走的,谢莫如把机会给了族人,倘他们终是无所作为,谢尚书也只会怪子弟无能,怪不到别人头上。
    祖孙二人说了些话,辞过谢莫如,谢尚书又去辞五皇子。
    五皇子谢莫如这对夫妻的套路很像,先是叙过感情,再说正事。谢尚书私与五皇子道,“待半月后,殿下再上表海港之事。”
    五皇子知道太丈人这是要先去帮他疏通关系,道,“我远在藩地,有劳老大夫替我向父皇禀明此间之事了。”
    “殿下何需如此客套。”谢尚书摆摆手,“要是在民间,咱们是至亲。”
    五皇子也是多年当差历练之人,在闽地更是大有长进,真切道,“民间不民间的,原就是至亲。”
    谢尚书听此话倒也舒坦,一笑,“殿下说的是,老臣拘泥了。”
    谢莫如太会做人,哪怕少时与家族关系冷淡,但谢莫如在嫁给五皇子后却是不紧不慢不声不响的抓住了家族这根线。在谢尚书面前,连谢莫忧的事也不计较,对族中子弟亦各有安排……凭哪一点,谢尚书也得办好谢莫如交待的事哪。
    谢尚书就这么带着对大皇子遇刺的结案报告以及谢莫如的交待,回了帝都城。与此同时,段四海的使者也来到了闽安城。
        
    ☆、第210章 召见

  宁致远是以商人身份到达闽安城的,江行云设宴以待,黄悦陪着宁致远在闽安城好生逛了逛,宁致远道,“闽地的精气神不一样了呀。”
    黄悦笑,“王爷颇有利民之策,说句实在话,闽地虽穷困些,官员较其他地方却格外清廉,在这里做生意,较别的地方舒坦。”
    “倒没听说闽王减税赋。”宁致远虽在海上,也是消息灵通之人哪。
    “税还是一样,但只要没有乱税杂捐的,宁可明明白白的交些税钱做生意。”黄悦道,“官府这里清楚,咱们小老百姓的生意就好做。”
    宁致远笑,“黄掌柜还算小老百姓?”
    “我家也算有些名声,可说句老实话,要周遭人都穷的饭都吃不饱,咱们跟谁做生意去。”黄悦笑。
    宁致远道,“闽王志向不小。”
    这话,黄悦不好答了。
    黄悦负责陪着宁致远吃喝玩乐,除了黄悦准备的美人宁致远未曾动过,余者宁致远是来者不拒。江行云听闻此事后特意同谢莫如八卦了一回,“我亲自挑的绝顶美人,这姓宁的碰都不碰,莫不是个断袖。”关键是江行云对自己的眼光一向颇具信心。
    谢莫如听这话道,“你怎么不猜他不能人道呢。”
    “要是这样,下头一准儿报上来了。”合着江行云不是没此怀疑过,只是早将此答案排除在外了。
    谢莫如对江行云挑人的眼光也比较信服,至于给宁致远准备女色的事,谢莫如不觉着如何,要宁致远真能沉溺其间,倒好对付了。谢莫如道,“可见这不是个寻常的海匪。明天让他过来,我见一见他。”
    宁致远不是头一遭来闽地,闽地如今的气象的确不同了。
    不过,谢莫如提早见他,倒是出乎宁致远意料之外。宁致远打死也不到是他未近女色的原因哪,他还以为闽地要晾足他七日才肯相见。当天晚上,宁致远就换了七套衣裳,才确定明早穿一袭天蓝长袍,显得文气。宁致远这般郑重,一则是谢莫如身份在这里;二则谢莫如名声在外,非但全帝都最有名,如今已远播海外,连宁致远这海匪出身的,虽是特意过来商谈事情的,也格外慎重;三则么,宁致远未与谢莫如打过交道,但江行云他见过的呀,这般难缠的女人,还只是谢莫如的手下,谢莫如的本事,可想而知。故此,宁致远格外慎重,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当天确定衣饰后,晚上宁致远还泡了澡,第二日早早起身,用过早饭,黄悦就来了。
    江行云带他们过去,在路上,江行云特地道,“王妃性子极好,关爱孤寡,为人和善,只要见过王妃的,明白人没有不说她好的。”
    宁致远心道,他为了成为明白人,也不能说谢王妃的不是啊。
    宁致远面儿上一派诚挚,“我等孤悬海外,也听闻过王妃的仁德。”
    江行云微微一笑,不再多言。
    宁致远听闻过闽王这王府建的颇是破落,据说原定二十万银子的工程,那里闽王太穷,十万银子就建好了。未至王府,已远远可见青砖飞檐,气派非常,与传闻完全不符啊。待经过侍卫的安全检查,进入藩王府,宁致远都得道一声,“好气派!”
    黄悦与他共乘,闻言笑道,“是啊,虽与现今人们常建的描金绘栋大不同,这飞檐半拱也极是壮阔的。”
    “飞檐反宇,高堂广厦,比那些繁复绮丽的雕梁画栋更见雄伟。”宁致远再道,“这王府建的好。由屋及人,可见闽王与王妃皆是心怀宽阔之人。”
    黄悦赞,“致远你好眼力。”其实他根本未见过谢莫如,但谢莫如在闽地的名声不同于在帝都的名声,于闽地,百姓们提及谢王妃,满口都是好话的。就是黄悦,虽消息灵通,知谢莫如非易予之辈,但谢莫如在闽地做的事,他也是极为敬佩的。黄悦甚至认为,一个藩王妃,只有像谢莫如这般才算是最合格的藩王妃。
    谢莫如在长春宫召见宁致远。
    长春宫,谢莫如的正宫,不是别的什么偏殿宫室。
    宁致远望一眼宫门上的黑底金字的大匾,郑重的理一理衣裙,一时待回禀的内侍出来,方随内侍进去拜见谢王妃。
    宁致远一揖为礼,谢莫如道,“不必多礼,赐座。”并未介意宁致远只是揖礼,江行云去段四海那里也是一样的礼节。
    谢莫如道,“行云说起过你,果然斯文俊秀,雅致非常。”
    宁致远连忙道,“王妃客气了,宁某一介俗人,哪里敢当王妃这般赞赏。王妃才是贤德淑良,人所不及。”
    谢莫如一笑,“你们段大人还好吗?”
    这熟稔的口气,仿佛在说什么亲戚熟人一般,宁致远心下发悬,想着莫不是谢莫如查出他家老大的底细了?当然,宁致远不是沉不住气的人,他即使有所怀疑,也不会露出蛛丝马迹,道,“我家大人很好,听闻王妃有所召唤,派小臣过来给王妃请安。”
    “那就好。”侍女捧上茶来,谢莫如笑,“你尝尝,这是闽地的茶,没什么名气,我吃着倒觉味儿好。”
    宁致远呷一口,道,“茶的好坏,其实与名气无关,好茶就是好茶,有没有名气,都是好茶。”
    “是啊,我亦觉着,一个人,不必看他的身份立场,只看他所做所为,就能知这人品行,是否值得敬重。”谢莫如道,“行云回来后,与我说了她在你们岛上的所见所闻。我知段大人有大志向,并非匪类。”
    饶是宁致远一向沉稳,也给谢莫如这话夸得有些坐不住,忙道,“王妃过誉了。”唉哟,这也太会说话了。
    “何来过誉,你们段大人,心怀仁慈,他将来,必有一番事业的。”谢莫如道,“想你也明白,闽地与段大人之间,其实没什么了不得的仇怨。”
    宁致远道,“我对王妃的人品,亦是敬重。但除了海贸之事,其他的,小臣实在做不得主。”如果现在谢莫如要谈中立的事,宁致远不能接这话。
    谢莫如伸手向下一压,笑,“放心,我岂会让你为难。”
    “中立不中立的,其实我不太担心,没有与你们来往时,的确是担心的,如今我已心中有数。”谢莫如声音不急不徐,不缓不慢,带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