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青玄道主 >

第229章

青玄道主-第229章

小说: 青玄道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25章 婆娑树,长生果
  方雁影持着剑,五色光晕流转,高高举起,只这么一斩,善觉的人头就应剑而落。
  只是那从脖颈飞出的人头,滴溜溜一转,又复飞到善觉的无头身上,完丝合缝,丝毫看不出被斩落人头的样子。
  方雁影陡然一惊,没想到这人的修行这么高,要知道头颅为六阳魁首,一旦断掉,人必死无疑,可善觉修行之高,竟然能令断头续位,看不出丝毫异样。
  连头都可以接回来,怕是斩掉其余四肢也没有用。
  善觉放声笑道:“沈道士还是你来动手吧,贫僧纵横天地间,可不想窝窝囊囊再去轮回走一遭。”
  方雁影回头看了看是沈炼,师叔只是轻笑,她握着剑猛然又斩,那人头断后又接。
  只不过随着斩头的次数越多,善觉的头颅以及身体的血肉越见干枯,方雁影也不知斩了多少次,最后善觉盘膝趺坐在地上,通身遍如黄金,只见骨骼以及皮肤,隐隐间金光从中泛起,旁边栽落一颗同样金黄的头骨,寂然不动。
  方雁影这才收剑往师叔身边走去,沈炼见状吹了一口气,那金身登时化为靡粉,融入冥土当中,最后有泉水涌出,汇聚成一片小湖泊,金色的靡粉混着冥土,化为金黄色的沙泥,一朵莲花从湖泊中滋生,摇摇曳曳,静谧安详,有悠远的禅意流露。
  沈炼轻声道:“杀了他,你心里有什么不同?”
  方雁影向师叔拱手道:“并无不同。”
  沈炼面色带有嘉许,缓缓道:“只要存在,就可以被消灭,哪怕是长生真人和金身罗汉也一样,修为越高越要谨慎,但也不能失了勇猛精进的锐气,正如在湍流险滩中逆水行舟,其中心境,更需要细细体味。善觉正是精进太过,方才有今日之厄,他死在你手中,死在我手中,其实并无不同,只是天道假我等之手,顺势为之。其实我此前让他提出条件,求得活路,也有网开一面的意思,他偏偏还要算计,可谓将最后一点求生希望都泯灭掉,两世修行俱为画饼,可惜可惜。”
  方雁影道:“如师叔所言,善觉是两世修行,不是说转世重来,证道长生更难,难道他也是天纵奇才不成?”
  沈炼哂然一笑道:“青玄三千年下来,两次证道长生的唯独有我师祖紫玲仙子,故而两次证道无比艰难,绝非虚言,但这放在佛家又不太适用,他们自有轮回秘法,能带着一身修为,重新再来,如此累世功果,集于一身,最后以大法力冲破桎梏,证得罗汉、菩萨,只在这一点上,着实了不起,胜过我玄门中人。”
  方雁影若有所思道:“这么说来,佛家的绝顶妙法,莫非还胜过我道家?”
  沈炼道:“真是痴儿,大道就在那里,虽然达者无先后之别,却也怕夜长梦多,金身罗汉或许容易证得,可菩萨业位,千百世修行都未必够,流连人间,自有是非生出,生在阎浮,业在阎浮,时间越久,只会遭遇更多的危险,一个不慎,就是如善觉今日的下场。”
  他顿了顿,又道:“佛家向来流传一句,有善男子过得无量量劫,就能成佛陀,可是无量量劫,多么悠长的时光,谁能保证期间不出事,故而我辈之人,只修今生,不求来世,如履薄冰,也能甘之如饴。”
  沈炼说到兴起,手足俱动,露出一只手,森森白骨,非但不见鬼魅森森,犹有几分说不得的洒脱自在。
  方雁影却有些难过,道:“师叔你的手还能好么?”
  沈炼神情从容道:“有树名婆娑,上结着长生果,只要找到婆娑树,见证其微妙,我也能算是小有圆满,恢复这只手自是容易,到时也可以见陈北斗,一决雌雄了。”
  方雁影道:“那这冥土我们还探索么?”
  沈炼悠悠道:“便是有玄坛真君遗留的道意,现在的我也不欲多想,取一抔冥土,咱们就走吧。”
  方雁影又看了看那一片湖泊和其中的一朵莲花,显然是极为珍贵的事物,毕竟是一位罗汉的金身所化,可见师叔的意思,分明是不要了。
  她隐然间觉得师叔留下金色湖泊必有深意,但又参悟不出来,欲要问,又觉得落了下乘,因此开口不言。
  沈炼用白骨之手抓出一抔冥土,登时冒出黑烟,甚至又消融了一截骨头,但他神色间略有些心满意足,并非他吸收了冥土之力,而是以身试法,参悟其中妙谛,对于土的认识又深了一层,冥土归藏死亡,收纳污秽,可谓有德,同净土孕育新生在天道眼中绝无高下之分,正如上善若水,水居万物之下,近乎于道。
  领略其中意味,过了不久,沈炼就举着铜棺和心灯,一挥袍袖,心灯光芒万丈,在虚空划出长桥,施施然就带着方雁影出了冥土。
  到了外面,大雪山已经消失,只能看到一个巨大的漩涡,正在缓慢转动,吞噬周围的荒原,不断扩大,沈炼沉吟一会,道:“净土宗离这里不远,剩下的交给他们来收拾残局。”
  在沈炼和方雁影离开不久,两朵祥云飞来,上面各自立着一位僧人,面入满月,眼如莲华,僧衣飘动,风采难以言语形容,只二位僧人的卖相,在人世间说法,怕也是能引来无数的女信徒,也能令男信徒心生好感。
  佛宗向来建宏伟寺庙来震慑世人,派出宝相庄严之僧,度化众生,二僧宝相,足以度世,才会行走人间,因此发现异样后,最早到来。
  其中一位僧人道:“大雪山底下居然是冥土,出人意料啊。”
  另外一位僧人道:“难怪善觉和尚会拜入燃灯寺,原来还隐藏着如此秘密,冥土之中若有魔物,我等镇压后也是一番功德,还能借此演化地狱道,造就小轮回,看来此是天要兴我们净土宗。”
  “善哉,善哉,不过大雪山消失,冥土出现,必然有缘故,我们还是先通报禅主才是。”
  “善。”


第226章 弱水之旁
  钟山山脚下有一个村落聚集,无一例外,他们都姓陈,陈村在钟山脚下也不知呆了多久,连年纪最大的人都记不得了,他们中年纪最大的人是巫尊,活过了一千岁。
  一千年可以在人间演绎无数悲欢,也可以几度王朝更替,对于这座小山村而言,一千年和一年并无什么区别,生活在里面的人,很少有人出去,也很少能有外人能进来,因为阻隔在钟山外面的无垠弱水,只有位于山上神庙里的山神才能带他们出去。
  山神也姓陈,至于是不是陈村的人,已经无人知晓,也是因为他,所以陈村的人才能在钟山安居下来,因为钟山很大,大到从山这一头,走到另外一头,要整整两年世间,山那一边依旧是弱水,鹅毛飘不起,竹筏不能浮的弱水。
  除了山神外,只有神侍可以飞过弱水,见到外面的人间。
  神侍也是从陈村里面挑选出来的,只要做了山神的神侍就能在短时间就获得强大无比的力量,而这股力量并非是山神赐予,因为每一个村民都是神的后裔,山神掌控有开启他们体内力量的钥匙。
  其实他们若能出去,就会知道自己有多么不同,即使陈村普通的村民都可以朝着太阳落山的方向不眠不休跑上一个月,也能赤手同大部分猛兽搏斗,只是在钟山光有这些并不够,每隔一段时间钟山就会有兽潮,如果没有山神的庇护,陈村就会被夷为平地。
  山神固然一直庇护着陈村,但即使选神侍时,也不会下来,而是让巫尊选出人送到山上的神庙里。巫尊能够和山神沟通,也能为村民们治病,但是村民最敬畏的是,巫尊的房间里有一个透明的水晶球,从那里可以看到外界,看到人间。
  村里的少年都有些向往外面的世界,甚至对此的渴望超过了成为神侍并获得本属于他们的强大力量以及种种知识。
  因为钟山很大,但也很小,大的是地盘,小的是枯燥的生活。
  年轻的心,是很难接受枯燥的,他们恨不得自己的呼吸就是天地的呼吸,恨不得去经历任何可以想象以及没法想象的刺激经历。
  在所有偷窥巫尊房间的年轻人中,有一个少年特别沉稳,因为他纵然随着朋友到了巫尊房间外面,也只是安静的坐在一棵大树下,低头瞧着地上的蚂蚁,仿佛蚂蚁搬家,已经足够有趣。巫尊房间的木门咯吱咯吱打开了,偷窥的少年人们作鸟兽散,唯独他起身,恭恭敬敬朝着巫尊施礼,露出谦卑的笑容。
  “陈金蝉你看蚂蚁搬家做什么。”巫尊的声音清澈如秋天的弱水,干净悠远,她看起来还和村里面十六七岁的姑娘一样,而且比她们更美丽,只是巫尊的一双眼睛总有无限的冰冷,少年们看到她的眼睛,很容易晚上做噩梦。
  甚至成年的村民,都不敢跟她直视。
  陈金蝉是例外,他其实不算是陈村的人,而是在婴儿时期顺着弱水漂流钟山来的。弱水本来什么东西都不能浮起来,可是装着他的那个木桶偏偏就能在弱水中漂浮。他在木桶里也是安安静静的,不哭不闹,身上唯一的纪念物是一块用黄玉雕成的金蝉。
  陈村的人很少见过外面的人,因此陈金蝉的出现很是引起了轰动,他不同于别家熊孩子的安分,更受到了村民们的喜爱,只不过随着陈金蝉长大,村里面发现他是个病弱的孩子,力气很小,不能捕猎。
  其实他的力气不算小了,但比起陈村中其他的人确实小了很多。
  大人们怕他出什么危险,因此少年们有什么集体活动,都会带上他,一晃就是十五年过去,陈金蝉似乎也习惯了这样的日子。
  鸟兽散的少年们并没有走太远,而是远远看着陈金蝉,怕他受到巫尊的训斥。
  因为陈金蝉很安静,有种不同于他们的气质,让他很是收获了不少人缘。
  听到巫尊问话,陈金蝉温和地回道:“巫尊,我观察了多次蚂蚁搬家,发现它们每次从低处往高处搬家时,过不久就会下雨,我觉得这个现象很有趣,因此在思考。”
  巫尊道:“纵使最卑微的生灵,都有感知,蚂蚁虽小,感知却尤为敏锐,所以它们才能预知到一些来自天地自然的危险,提前准备逃生,你能注意到这个现象已经很不容易,如果你想学习知识,可以拜我为师,你愿意么。”
  陈金蝉有些惊讶,因为他身份是陈村的外人,而且巫尊也是不收弟子的,浑然没有想到这样的机会能落在他身上,纵然他一贯淡然无求,也有些欣喜不尽,连忙点头应允。
  巫尊淡淡道:“按照礼仪,拜师是需要束脩的,你就去弱水取一条鱼给我。”
  陈金蝉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他告别了巫尊,走出去,那些小伙伴们纷纷围着他,他才告知了详情,引来许多羡慕,不过他们担心他在弱水出事,个个自告奋勇想要帮他。
  陈金蝉拒绝了,他知道如果请别人帮忙,巫尊知道了定然不会太高兴的。
  他借了一套渔具和蓑衣,就迅速往弱水走去,因为他固然没读过书,也知道夜长梦多的道理,只是刚刚走到了弱水旁边,就起了风雨,纵然他事先料到要下雨,也想不到回来的这么快,好在他穿着蓑衣。
  其实因为他安静的性格,所以在钓鱼这方面是胜过那些小伙伴的,甚至他每次将鱼钩抛进弱水中后,平心静气,还能感受到水面下的种种暗流,甚至鱼儿上钩的画面,能够清晰浮现在他脑海中,这一点他从没有告诉别人。
  只是今天有些奇怪,弱水中没有任何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