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清末英雄 >

第689章

清末英雄-第689章

小说: 清末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然后试验之后开始设计制造。他顿时心中喜悦,道:“很好!以后发动机进一步改进,那挂的炸弹将会更大。这很好啊。鱼雷轰炸机负责水平,俯冲轰炸机负责垂直。呵呵……”

杨锐最后一句‘小日本有苦日子过了’没有说出来,但在场诸人因为他的赞扬却神采飞扬,鱼雷轰炸机那边可是问题不少,现在多了一个新机型,并且得到总理大人的肯定,和让大家又增强了不少信心。其实说到底,还是中国航空工业太年轻了,这么年轻却又拔苗助长的弄这么大的规模,这便使得大家很没底气,不知道这一切是不是有价值。

飞机组装厂东侧都是组装车间,而西侧则是部件装配车间,这些东西基本是从全国各地运过来再组合的,其中发动机来自太原、机体材料来自吕梁、制动钢丝来自马鞍山……所有的这些都是通过钱塘江运送过来的。

杨锐在厂区转悠了一上午,中午就在工人食堂吃饭,对于飞机组装厂他极为满意,厂区整洁、工人干练、管理科学、技术先进,这可以算是国内最高水平的工厂了,虽然规模极小,但由此工厂再行扩大还是简单的。

吃饭午饭休息的时候,徐华封也没有例行打盹,而是兴致勃勃的说着这飞机制造业的将来。“竟成,这飞机确实是好东西啊!这东西速度比火车还快,若是发动机功率能增加至六百马力,那么两个或者三个发动机,就能造出专门运人的客机。飞机每小时可飞两百公里,京城到沪上一千一百公里,早上吃过早饭出发,晚饭前就能赶到……即便是最远的伊犁,也只有两千七百公里,算上加油、休息的时间,最慢二十个小时也是能到的。这还是我国,若是能将飞机售予各国,那其数量不可小觑啊。竟成。这东西说不定可是比拖拉机还要好卖。”

昨天晚上和潘世忠细说空军的一切,本就谈到很晚,上午走了一圈,加上飞机厂的伙食很是可口。吃太饱的杨锐此时可是有些困了,奈何徐华封是老人家,他这么有精神,他还是要奉陪的。于是,杨锐只好再点一支烟。狠狠吸了几口道:“我担心的还是此次对日作战啊,要是我们的飞机能就此打响名头,那以后在国际上定是好卖的,要是空军对日本海军威胁不大,比如那鱼雷轰炸机并不好用,那结果就不一样了。

华封先生,这飞机产业可是和汽车产业息息相关的,飞机厂平时就是汽车厂,这也是实验室除了研制气冷发动机,液冷发动机也一起研究的原因。这液冷发动机其实就是汽车发动机。两个产业的差别在哪里,那飞机毕竟是天上飞的,所有零部件都有重量限制,对于发动机来说,每马力重量越轻越好;而汽车则不同了,地上跑的,每马力重量多一些并无不妥。一个国家汽车工业有多繁荣,那它战时飞机制造的规模就有多大。发展航空业造运输机是一个办法,但要保持整个飞机产业,还是要造汽车。”

“汽车不是早就要造的吗?”徐华封道。“从美国回来的留学生。可又好几个说着要发展汽车产业。”

“嗯。”杨锐低低的恩了一声。汽车他早就想造了,但是国内配套工业不全,冶炼技术也不达标,再加上这几年资源有限。他还是感觉应该通过战争拉动工业发展,而在战后再军转民,将产能通过合适办法释放出去才是最好。

“华封先生,奈何汽车不是拖拉机啊。造我们是造的出来的,但和进口货、特别是和美国福特相比有优势吗?”杨锐轻声说道。“想想啊,现在T型车才买六百多美元。马力二十匹,不算汽车外壳,不算轮子,就算那个引擎,也就是三十美元每匹马力,换成银两是每匹马力五十两,新元是六十元,这价钱,已经是低的不能再低了,而且听说福特T型车的价钱还在降……”

柴油引擎现在卖价是每匹一百两左右,卖到美国的拖拉机基本在一千美元以上,这还是十马力的小型机,想到汽车和拖拉机的价格差异,徐华封感叹道:“这两个价钱不是差了一倍多了,那要是美国人都买汽油拖拉机,不买柴油拖拉机,我们岂不是……”

“这个不必担心,美国汽油每加仑十二美分以上,煤油七美分,柴油只需要三美分。而且汽油柴油油耗也是不同,一加仑汽油最多出七马力,而一加仑柴油则有十六马力,所以算使用成本,大家还是买柴油机而不是汽油机或者煤油机,这可是有八到十倍的成本差异啊。”杨锐解释道。“淳安厂地处深山,并不在交通节点上,这里以后要生产汽车还是挺难的,毕竟太偏了。而且要生产汽车,那么现有厂房还是不够的,造汽车毕竟要许多零配件供应商,这就等于要兴建一个汽车城,摊子可是要铺的极大的。”

“汽车城?”徐华封对这个称呼很是满意,他捻着胡子道:“我听说美国人的汽车厂可是有钢铁公司的,似乎什么东西都要自己造,我们建难道不是这样建吗?”

“不需要,还是供应商模式最好。”杨锐道,又对深入这个话题并无兴趣,便不想往下说起来。他其实在心中想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美国人已经获得优势的情况下,自己造出来的汽车卖给谁呢?之前他是想过这个问题的,中国没有殖民地,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也很低,要是造出来的汽车只靠外销,那一年也卖不出多少。面对此情况,在他的潜意思中,真正的客户或许只有苏联,沙俄本身工业化程度就不高,工业产品也很次,一旦俄国内战,那原有的薄弱的工业体系将会破坏殆尽。在欧美都不承认苏联的情况下,中国如最先承认苏联,极力支持伟大的列宁同志和伟大的斯大林同志,那就能一定时期内独占苏俄市场。

通过一战赚钱,战后用这些钱请德国人帮助升级产业,再通过苏联市场完成最初的产品升级,这样中国的工业才能脱胎换骨,真正的建立起来。钱、技术、市场这些对现在的中国来说都是要靠天赐的。日本有满清给他送钱,有英日同盟获得技术和市场,可中国没有,所以美国、德国、苏联在外交上分量就非常重要了。

杨锐想着战后的布局,徐华封见他不说话,也就自娱自乐的哼小曲儿了。下午两点时候,休息之后的两人又被接到了不远的航空基地,一进航空基地杨锐就听见了飞机的嗡嗡声,转过一片警备森严的树林,天空上果然有十多架飞机在飞行。

“这是第五批的学员,他们正在飞教练机。”潘世忠少将说道。

“教练机?”杨锐拿过望远镜,看向空中的那些飞机。都是双座的,机翼很大,机身线条也不利落,只在空中进行盘旋……随着树林的退后,能看到见的空域越来越大,天空的飞机也越来越多。

“是的,总理。在海试之前,所有飞行员都要飞满一百小时。”潘世忠道。他是飞艇出身,但飞机也亲自驾驶过,对于飞行员训练很是熟悉。

“一百小时?”杨锐则对飞行员的门道很不清楚,“那整个训练完成要多久?”

“一般如果一个新人身体、学识都合格,那需要九个月时间。最早的两个月是学习和飞行相关的技能,而后四个月是初步上机试飞,开始五十个小时由教练带着飞,而后五十个小时则是他自己飞,最后三个月将转至温州基地进一步训练,在那里将完成最后五十个小时的训练。”潘世忠道。他说完又担心杨锐不明情况,于是接着道:

“总理,开始的时候我们认为五十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就足够了,但……第一批飞行员转至温州海试之后,接连发生事故,所以不得不增加飞行小时,而后通过对第一批飞行员调查发现,如果没有一百小时的飞行时间,飞行员难以熟练掌握飞机,在对舰攻击中也无法快捷组队,更无法平稳的投放鱼雷,所以最后便把淳安基地的飞行时间增至一百个小时,这样培养的飞行员经过海训、海测之后,才能成为有效的鱼雷机攻击手。”

一个飞行员需要一百五十个小时,那也就是说,不算其余,一个飞行员就需要三到四个飞机发动机,算上汽油还有其他消耗品、固定资产投入,每个飞行员的培养成本最少需要三万元,一千人,就是三千万元。杨锐总算明白为何空军的预算一加再加,这完全是累积飞行小时弄出来的。

“一切以作战为目的。”杨锐心中肉疼之后,又只好打肿脸充胖子给潘世忠少将、还有秦国镛上校、刘佐成中校、李宝焌中校、李绮庵少校等人打气。“你们就放心训练吧,我中华再穷也不能穷空军。”

杨锐气势磅礴的说了这句话,旁边随同的军官们忽然激动的开始鼓掌。空军自成军以来,飞机制造厂、配套材料厂、训练基地、训练费用等等等等,花的钱不下四千万,这可是比当初的预算多了太多,并且今后估计还需要一千五百万。潘世忠这些人没想到自己花钱如流水,而钱花完再看产出,那不要说战果,就是训练也是惨不忍睹,现在总理有如此力挺空军,大家都放心了。

己卷第三十二章晴天

空军将领们喜气洋洋,而杨锐想着花掉的钱以及将要花掉的钱,脑子里不由再一次浮现听闻来的,关于那本现代战争指南里所说空军只有百分之十作用的论断,若是空军作用只有百分之十,那经费也就只应该给百分之十,可现在已经远远不止了。

杨锐苦恼的时候,潘世忠少将和厉汝燕则把他和徐华封带到了研究院的试验棚。厉汝燕指着一个类似农村吹谷风车一样的东西,很是自豪的道:“总理,这是研究院设计制造的风洞!”

“风洞?!”杨锐有些吃惊,这个词他听说过很多,却没想到现在就出现了,更没想到居然简陋的像一个吹谷风车,真是太……

杨锐心中嘀咕的时候,厉汝燕道:“这个风洞是仿制于美国莱特兄弟的,我们了解到情报部门关于风洞的情报,也就着手仿制了一个。这个风洞的性能要比莱特东西的更佳,风洞内气流速度大约可达六十公里每小时,飞机的外形设计、还有结构很多方面都需要依据风洞试验的情况而定。”

总工程师说吹谷风车是风洞,作为外行的杨锐也只有认了,虽然在他看来风洞必须是一个山洞。“飞机飞行的速度最少也超过一百二十公里,这么说风洞的速度还不够?”

“确实不够。”厉汝燕道,他紧接着又加了一句:“如果要建立更高速的风洞,那需要的投资就要更大,特别是需要多级电机不断的加速,而且风洞的长度也要提高……”

‘又是想要钱的’。杨锐心中只呼上当,不过他却道:“风洞必须要最好的。设计师飞机的核心,风洞又是设计的核心。”

“明白了。总理!”厉汝燕欣喜道。有这句话他想了好久的高速风洞算是有影子了,他心中只呼总理万岁!

“这是什么?”杨锐没想到自己的英明决断又使一个属下归心,他看见旁边一架俯冲轰炸机竖立的悬吊在试验棚横梁上,机翼上还吊挂许多沙袋。

“总理,这是之前我们做的机体强度试验。”厉汝燕道:“风洞速度不够。特别是飞机俯冲的时候速度很快,很多时候速度将超过五百公里,此时机体所受拉力极大,在试飞之前。我们为保证安全就先用沙袋加载法测试机体强度……”

“沙袋加载法?”杨锐问道,他感觉这既然是一种办法,那一定是有来历的。

“是的,总理,这是国外飞机制造者惯用的办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