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清末英雄 >

第14章

清末英雄-第14章

小说: 清末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特听了手摆了摆说:“先生们,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就曾经立志做一个伟大的化学家,后来大学毕业以后在家族的安排下做了外交官,这是件遗憾的事情,坦白的说,我爱化学更甚于爱外交官。杨先生,我能让你们满意吗?”

杨锐想,我可是满意啊,怎么不满意了。就是不知道你老人家要的什么价钱啊。当下只好问道:“我和我的伙伴一致认为,如果您做我们的工厂顾问,将是我们的荣幸。可是我们担心目前工厂的实际情况不足以支付您的报酬……”

“别担心,年轻人。”吕特打断了杨锐的话:“我很看好你的这项发明,它很出色,我相信工厂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成长,至于我的报酬,这完全不是一个问题,你可以按照我实际的工作时间来支付报酬,当然,这些报酬可以放到在工厂盈利之后支付。就像我之前说的,这是我爱好,能指导创立一家化工厂就是我报酬里最重要的一部分。”

杨锐被他说的话弄的有点晕了,整个就是拿我们的工厂当玩具吗,不过这个老小孩玩技一流,他的加入对于工厂至关重要。就把老外的话告诉钟观光,钟观光这个技术狂倒是很能理解这种没有玩具的老小孩的,重重的点点头。杨锐马上对吕特说:“吕特先生,我们都非常希望能有您加入工厂。”

“哈哈哈……”吕特爽朗的笑了起来,像一个得到玩具的小孩,他说道:“非常感谢你们的信任。认识你们真的是件愉快的事情。那么,根据你们给的数据,我将在后天中午绘制好新的工艺图。对了,你们的要求是每月的产量是三吨,这产量会不会太小。”

第十四章会面下

三吨的产量是杨锐根据前期市场大致估算出来的,可是这个是不是真的合乎要求,杨锐也不知道,但是只要打开市场,产量是翻几十上百倍是肯定的,现在主要是资金问题制约了对设备的投入。杨锐之前测算过,生产一吨味精光是小麦和盐酸两种主原料的价格就需要近三千块,前期市场铺货最少要有一吨,虽然小麦也许可以赊销,但是盐酸都是进口物资,难以赊销。总的算下来只有一万四千块可以买设备,而且这其中还包括租赁厂房的钱。杨锐解释说:“产量对于将来市场来说是无限的,但是目前工厂投资有限,太大的设备需要更多的资金,我们现在只能多次购买以减轻资金压力。”

吕特点点头,表示他明白了。杨锐看到时间已经很晚了,就起身告辞,双方约在周日下午两点在吕特寓所里见面,到时候主要讨论设备采购问题,同时杨锐将带律师过来和吕特签署聘用合同。

出了德国领事馆天已经全黑了,杨锐和钟观光急急往仪器馆赶,虞辉祖应该是等急了,见到他们神色如常还带着笑意,就放下心来,把他们迎了进去,回到店里才问下午谈的如何,钟观光笑着说:“那洋人和我们是一个调子,也是喜欢玩化学的。人很和气,而且还是个大官,叫做什么领事,虽然是副的,可也还是二把手。”杨锐在见面的时候见到吕特房门上的字,上面写的副领事,就告诉钟观光了。

虞辉祖听钟观光这么说,心彻底放下了,松了一口气说:“我就老担心那个洋人没安好心啊,这年月,洋人坏的多好的少。”虞辉祖想到了庚子事变。

杨锐安慰他说:“没事的,我们谈的很好,那洋人很专业,后天他就可以把图纸画出来,我们后天去拿。工钱他也说可以先欠着,他其实就求个乐呵,钱多钱少不是问题。”

虞辉祖笑了:“还没见过这样的,好事好事。”说道好事,他又想起来另外一件事情,说:“今天我去钱庄的时候遇见阿德哥了,他不知道哪里听来的消息,知道我们做出来一种洋人也没有的东西。”

杨锐不知道阿德哥是谁,钟观光却知道,这个阿德哥是整个宁波商人的榜样,十五岁来沪上,二十五岁就做了洋行的买办,来沪上的宁波商人都是要想办法和他搭上线的,并以认识阿德哥为荣。当下追问说:“那你怎么说?”

虞辉祖见把他的兴趣勾起来了,本想缓缓吊吊他再说,但杨锐在这里,只好说:“我说是做出来一种洋人也没有的东西,是调味用的,放在菜里特别好吃,而且盛大人还给了十五年的专利。他听了很有好奇,说明天会过来看看。”

杨锐听了只点点头,没有说话。最近招股的事情都是虞辉祖在负责,他人比较老成,在沪上人面也熟悉,特别是那一帮宁波商人,都是有钱人,以他宁波人的身份出面,而且说是仪器馆的发明,这将会更好说话,还差的两千块,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的,要真的是大款,一个就够了,要是小商人,那就比较繁琐了。

钟观光见杨锐不明白,就觉得有必要给他做个科普,就把阿德哥的轶闻说来,杨锐静静的听他说书,可是听到“赤脚财神”这几个字的时候,终于有印象了。此人常常在民国穿越小说里以大商人和银行家的身份出现,和另一位资助孙忠山革命的张静江同为沪上滩的经济大亨,想不到就这么搭上关系了,沪上还是真小啊。杨锐心里想着,没有在听,直到钟观光说到阿德叔进鲁麟洋行,二十五岁就当了买办时才回过神,一会钟观光讲完,杨锐问道:“这个阿德哥离开了鲁麟洋行,现在在哪里?”穿越小说记录的东西不够,杨锐需要补充。

钟观光这个问题回答不出来,虽然他那么了解阿德哥的故事。还是虞辉祖说话了:“据说在俄国的道胜银行里。今天我遇见他,也不好问。”

杨锐其实关心的不是钱的问题,而是阿德哥和鲁麟洋行的关系,要采购设备还是要找洋行的,特别是原料很是麻烦,按照虞辉祖了解下来的盐酸价格,日本货拉到这里的价格要在一百块出头些,德国货不知道价格,估计会更贵些的,而本地是有个造酸厂,据说是美国人办的,主要是做硫酸提炼金银的,盐酸也会生产,就是不知道质量如何。

当晚的聚餐大家很是愉快,因为几件忧心的事情都有了着落,虞辉祖还弄壶绍兴黄酒来给大家灌酒,弄得钟观光和杨锐都喝晕了,他却一点事也没有,晚上杨锐没有回如意里,就在仪器馆睡的——自从那几天晚上疯狂实验之后,虞辉祖就在店铺的一间空阁楼上给他安排了一间房间。

第二天一大早杨锐就醒来了,看了下时间就匆忙出门了,今天周六是有课的,学社开了一段时间已经很稳定了,杨锐的课也很稳定,学生们也很认真,只是苦恼的就是听课的人越来越多,已经快冲上讲台了,也不知道哪里跑出这么多人来的,有一次他居然还看见了女生在教室里听课,学社是有女学的,他没在意也没有让人家离开,以致后来女生的数目渐多,逐渐集聚在教室的一角里。几次和教务说换大一点的教室,但是教务也没办法,石库门的房子就这么大,再大就没有了。

教材早就送过来了,而旁听的学生则是另外去商务印书馆买的,据说印书馆第一次印的两千册已经所剩无几了,正准备印第二版。杨锐今天讲的是弹性理论,讲丰产不丰收的问题,每节课都会有例子和现实联系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理论联系实际,而在学生看来,经济学确实是可以经世济民的,使得学习热情大增,课堂讲义也被两个班整合起来,在学校广为传抄。

&;amp;lt;/a&;amp;gt;&;amp;lt;a&;amp;gt;手机用户请到m。xuanshu阅读。&;amp;lt;/a&;amp;gt;

第十五章阿德哥上

最近半个月来,杨锐的心思都在味精上,可是味精市场总是要花时间培育的,这样前几年利润就很低,也可能会甚至没有,于是他又想到了几个其他的项目,比如某本穿越小说里说的火柴配方,以及香皂和牙膏,实验室里由钟观光带着几个学生做实验,主要是重复实验,以得到更多的数据,钟观光一开始只是例行指导的,后来就索性直接上阵了,仪器馆只剩老虞同志一个,幸好他业务能力强,伙计也卖力,才没出乱子。

杨锐回到仪器馆一般直接上阁楼实验室的,他每天都要看一下进度,这天进到实验室却见虞辉祖也在,还带了一个利落干练的中年人,气度不凡,虞辉祖见杨锐来了,忙的互相介绍。只见中年人先是哈哈一笑:“闻名不如见面啊,杨先生不愧是西学英才,仪表堂堂啊。”

杨锐对这样的当面拍马套的路都是很熟悉了,也连忙回敬:“不敢不敢,虞先生才是我们商人之楷模,早先听先生的轶事,真是令人佩服的五体投地。”今天阿德哥是过来看味精这种洋人也没有的东西的,他尝过之后赞不绝口,说果然是好东西,又细问工艺成本之类,听说阁楼上又实验室,又跑上来一观,正看着的时候,杨锐就回来了。

大家到楼下客厅接着叙话,这个阿德哥从鲁麟洋行出来之后就到道胜洋行里做买办,和华商这边的生意都是他在负责打理,来沪上二十年应该也有不少积蓄,人脉关系更宽广,杨锐最感兴趣的其实还是他的人脉关系,更确实的说是宁波商人在长三角流域的人脉关系。沪上开埠之后,洋人没有选择从广东跟过来的广东商人,而是选择宁波商人,以致宁波商人从粤、闽、晋商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原因就在这里。

这几年随着丝、茶贸易的稳定,挣了钱的买办们就试着创办实业,发觉其中的高额利润之后就竞相投资,当然因为对技术和市场的不了解,这些投资多是仿制行为,以低价取胜,“山寨”这个词的起源应该是从这里开始的,可即使这样,这些人还是绊绊磕磕的建立积累了未来民国工业的基础。

阿德哥对味精还是比较看好的,但也忧心制造技术的成熟性以及成本,毕竟除了老祖宗留下的瓷、丝、茶以外,似乎没有什么国货能比洋人做的好,对此杨锐也没什么好劝解的,聊着味精的时候,阿德哥忽然扯到了洋火上面——他看见了实验室在做的火柴实验,发火率要比进口火柴高,目前市面上都是瑞典和日本的火柴,他们主要是安全火柴,国产主要是黄磷火柴,这种火柴不安全,容易自燃,而且火柴药头黄磷是有剧毒的,虽然如此,但因为生产技术低,价格低,所以也很受欢迎的,至于安全火柴国内也有,但是质量比较差,非常容易回潮、药头脱落,导致着火率很低。

杨锐听了自然知道阿德哥所想,目前看来火柴确实是个好项目,市场洋人打开了也不愁卖不出去,只要能做出质量不差于进口货,价格再低一些的火柴,就能大获成功,可是造火柴的所有原料都要进口,这个低价只是假的低价。后世的教训让杨锐不喜欢这样操作,因为追求低价最终会把压力传递到人工工资上,现代的血汗工厂已经够恐怖了,清末的血汗工厂应该更是惨不忍睹。

于是理理思路,朗声说:“虞先生,安全火柴制造其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所重要的无非是工艺和药料的配方,现在我们在实验的已经把配方问题解决了,所剩的只是工艺问题了,因为仪器馆地方还是比较狭小,没有办法做放置机器以实验工艺,但只要有足够时间实验,工艺也不是问题。这些都是小事,可是这关键还是原料,现在国内哪家火柴厂的原料不是进口的?都是进口的。如果解决不了原料问题,购入价格和数量都要受洋人制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