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清末英雄 >

第1292章

清末英雄-第1292章

小说: 清末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哼!”斯大林将拿着烟斗敲了敲,把烟灰都扣在烟灰缸里。对华情报工作一向难做他是知道的,最关键的是中国人并不像美国知识分子那般崇尚苏联的一切,他们大多信仰腐朽的封建思想,而中国的小资产阶级份子只会艳羡美国的自由,对苏式民主、共产主义不感兴趣。

另外资金输入也是一个麻烦事。在主流大众对苏式民主、劳苦大众文化不感兴趣时,报纸、电影、小说难以销售,这就需要对知识分子进行额的补贴,可这种补贴又被中国国税局和中国金融系统严密监控,以致大多数报纸和杂志难以生存。

没有营造出劳苦大众的文化,就难以有新鲜血液加入到共产主义事业中来。即便加入的那些人也只是小户口(只有一家数口的户),更多的则是单户口(单身或单亲户)。唯有完全脱离社会体系、被主流排斥之人才会投身革命成为中坚份子,他们加入后又以师长身份蛊惑晚辈学生之流——当然期间卢布不能少,如此才能使革命队伍扩大。但拿这种户口本的人到哪都不受信任,文部教师聘用基本采取本地原则,所以他们的生存空间更加狭小。

、资金流、传播途径,三者都受制的情况下,即便有内应,布尔什维克份子也难以完全渗入国家的机体,更何况是关外。

把烟斗里的烟灰扣到烟灰缸,擦干净烟斗后钢铁同志又填上烟丝,之后用火柴点燃,烟雾再次在办公室升腾起来。斯大林一只手拿着烟斗,另一只手背负在身后,开始在屋子里度步。比领袖矮一截的叶诺夫当然知道总书记在思考,所以小心的不说话、不发出任何声音。

随着烟雾的升腾,斯大林的声音也传了过来,他道:“我们应该让帝国主义自相残杀,就像二十多年前一样。当他们受到严重削弱时,无产阶级工人同志才能挣脱锁链,最终获得解放。”

“是的,斯大林同志!”叶诺夫一边点头一边记下总书记的重大指示。

“美国方面,我们的同志、特别是舆论界的同志、好莱坞的同志应该马上行动,顺应罗斯福等人的愿望,把中国和日本宣传成邪恶国家。不是说江苏北部的地主享有佃户女人的吗?我看可以让好莱坞专门为此拍摄几部电影,每家电影公司拍一部,揭露这种毫无人道的剥削和欺压,激起美国民众对中国的仇恨。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丑化中国和日本,让大资产阶级支持的罗斯福政府的开战主张获得更大范围的支持。

而中国方面……”斯大林转过身,眉头紧锁着,一会才道:“应该指示中国的同志反对翁内阁的和平主张,宣传战争迫在眉睫。这样才能团结一大批爱国主义份子,然后在不断的运动中同化他们、教导他们革命的真理,最终让无产阶级事业在中国获得壮大……”

“是的,斯大林同志。”叶诺夫一脸崇拜的模样,这真是一个伟大的构想。

“那条运河现在修的怎么样了?”斯大林指导完政策,又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据说马上就要开通了。”叶诺夫对中国的事情不清楚,但对运河的进度却是完全了然的。“斯大林同志,需要我……”

“不,不需要。”斯大林摇头道。“运河必须继续开凿,甚至应该尽快通航,这样巴库的石油才能运抵欧洲换取外汇,但对中国船只的通航可以找借口拖延。一旦战争发生,这条运河的价值将急速增加——既然中国政府已经拒绝签署中苏反侵略互助条约,那中国人以后就需要支付更高昂的代价才能使用它。”

第五十一章一大半

中苏反侵略互助条约自去年谈妥,待苏俄讨论通过传回国内已是第二年。稽疑院换届选举后,诸多代表对这份引起美国敌视的条约畏之如虎,加上一些西化亲美份子、亲德份子鼓噪,条约在稽疑院表决时居然没有通过。

只是不与苏俄签约,对美谈判依旧失败。这次马绍尔冲突,不少报纸都谴责日本毫无人道主义精神,击落美国搜救女飞行家的水上飞机。当然,这次报界并不只有大公报、益世报、申报的声音,焚烧后再次出版的帝国日报特意请了几个资深海军、空军军官,以美国公布的资料为基础,详解失事飞机可能迫降的位置。最终得出的答案1。5小时燃油、即便有四十多英里的逆风也不可能迫降于六七百海哩外的马绍尔群岛。

飞机最多迫降于豪兰岛西北方向三百至四百海里之间,这还是最乐观的估计,真正按艾米莉亚于8:43分的报告——此时她距离伊塔斯卡号只有一百海哩,而燃油只剩半个小时,她只能在豪兰岛西北方向五十海里至一百五十海里的区域迫降。硬要把近在咫尺的地点说成远在一千公里之外的马绍尔群岛,这显然是一出政治阴谋。

帝国日报被烧是新闻、再出版也是新闻,加上一出版就详细报道热门事件,指出美国女飞行家迫降于马绍尔群岛实质是一场政治阴谋,当即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普通人看报纸怎会对着大平洋地图?豪兰岛和马绍尔群岛有多远,大公报、申报这种公知报纸根本就只说大概,他们详加描述的是日美交火而不是失事飞机。此时帝国日报把中太平洋地图印在报纸上:出发地莱城、计划降落地豪兰岛、贝克岛、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马里亚纳群岛一一标明,如此读者才明白豪兰岛离马绍尔群岛到底有多远,也才能知晓马绍尔群岛到底有多重要。

美方对失事飞机迫降地的错误估计、马绍尔群岛的战略意义,两相结合不得不让人认可报纸上的观点——女飞行家失踪确实应该人道救援,但硬把飞机的迫降地西移近一千公里,说她就迫降在马绍尔群岛上,只能说是不安好心。

“这帝国日报啊……”六月初一休息日,翁文灝就在宅邸,一栋户部提供的前清贝子府。因当日帝国日报洛阳纸贵,他还是从拜访的胡适手上看到上面的论述文章。文章确实推断的合情合理,可这却与内阁所期望的方向相反。

“学生们烧帝国日报报社虽然违法,但他们的初衷却是好的。”胡适端着一杯茶,今日他找翁文灝为的就是被捕学生一事,两个休息日一过,后日京师大理寺就要审理纵火伤人案了。“有些事情却是实事求是,但这些事实堆砌起来却另有目的。这就象砖瓦一样,可以盖学校、也可以盖监狱,所以建筑师的意图才是最重要的。

帝国日报很早就鼓吹中美必战。虽然没有明说,可从总编到栏目编辑,自始至终都认为中日应该把美国舰队驱逐出亚洲,好建立一个属于中日的亚洲经济圈。这想法真的很不现实,中日朝三国工业规模加起来也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硬去打,只能是国破家亡……”

胡适说话间,翁文灝一直想着初三日稽疑院的提案——提案的内容就是中国单方面退出东亚同盟条约,以免因为条约被扯入日美太平洋大战。理藩院那些代表肯定是会反对的,但他们席位只相当于八个省,人数还不到两百,只要关内代表决意想退出同盟条约,这些人是拦不住的。但关内十九省中,两广、福建、江西、湖南、山西、台湾大部分代表是倾向结盟的,其他省的诸多代表也在观望。

若马绍尔群岛那边越打越大,内阁就可以宣扬是日本有意挑起战争,但现在帝国日报这篇文章一出,人道主义救援居然说成是一场政治阴谋,而且还说的有理有据,这肯定会改变一些代表的立场,到时候表决不通过,事情就办砸了。

放下初三日退出东亚同盟提案之事,翁文灝喝了一口茶后问道:“适之有什么办法吗?”

“就当下看,只能是加强舆论宣传,”胡适扶了扶眼镜,一副学者模样。“帝国日报礼部能想办法暂时查封吗?”

“帝国日报是大报,查封肯定会引起舆论指责的,尤其是现在这个时候。”翁文灝细想了下,感觉这似乎没有可能。“适之不觉得现在我们封了帝国日报,就不怕他们上台之后查封大公报和你的独立评论吗?”

“这倒也是。”胡适笑。“不过我倒没有考虑到那么远,当下局势步步关键,如果稽疑院初三表决不通过,那我们可就真要被日本拖入战争了。”

“可如果马绍尔那边真是美国人的阴谋,我们是怎么避也避不了的。”看完帝国日报,再结合组阁以来对美交涉的情况,翁文灝难免有些感慨。

“咏霓难道泄气了?”胡适笑容更掬。他对翁文灝太过了解了,知道此人最受不了激将。

果然,听闻胡适这么说,翁文灝当下一挥手,凛然道:“我怎么可能会泄气,我只是觉得美国人实在是不近人情。少川那边都那样了,他们还是不满意。他们到底要什么?要我们把所有的海外市场都交给他们,不让我国的商品出口?这可能吗!”

对翁文灝,第一是要激将,第二则是要在他激动时诱导。见翁文灝的脾气上来了,胡适再笑:“这不是因为我们的条件不好,这是因为我们是和日本一起谈的。日本的情况你也知道,他们是铁了心要拉着我们和美国人打一仗。他们如此咄咄逼人,美国人怎能和我们好好谈?很多看似刁难的东西,也是美国人找不到拒绝理由,不得不提出来的啊。”

“真是这样?”翁文灝吊着眉毛问。对美沟通的另一条线是胡适通过太平洋国际学会在进行,从他这里获得了不少有益的情报,最少华盛顿对华态度是了解了不少的。现在胡适再吐内情,翁文灝顿时又生希望。

“当然是这样。”胡适重重点头,“美国人菲律宾都准予其十年之后独立,还在乎吞并我们的国土?再说美国国内政坛一向标榜正义和自由,又怎可能因为利益忽然侵犯另一个大国?咏霓你千万不要被那些仇美份子给骗了,他们仇视美国、诋毁美国只有一个用意:那就是保住我国现有的政治体制、保住自己的权位和既得利益。

咏霓啊。当今世界也就只有美国能制衡东亚同盟了。借用杨竟成话说:世界文明的走向将由太平洋来决定,实质就是由中日和美国决定。如果中日赢了,那整个文明世界将永堕入黑暗,自由和民主永不可实现。好在中日各方面都不如美国,战争真发生,结局是肯定的。”

“可如果给我们二十年时间,我们未必不能赢啊。”接着胡适的话语,逐渐了解国内工业规模的翁文灝忽然说道。

“但咏霓想这样的国家赢吗?”胡适狡诘反问:“一个贵族专权、法律残暴、百姓愚昧、民主和科学无立锥之地的国家。这样的国家获得世界领导权,只会给全人类带来无尽的苦黑暗。”

话题又落到科学上去了,翁文灝不得不叹气,他和丁文江的理想就是国人个个都懂科学、用科学,通过科学让所有人过上好日子。但显然当下不是这样的,大学招生十多年前就停滞不前了,当初沪上黄任之听杨竟成的话,说要搞什么大学城,最终不了了之。唯有技校招生日渐扩大,农家子弟初中毕业分数上线便可就读技校,毕业则进工厂做工人,工资当然比种田好,可赚大钱的依然是工厂主。

工厂多了、工人多了、有钱人多了、汽车多了、高楼大厦多了,还有就是窑姐也成倍成倍的增加,这便是开国二十多年来翁文灝所感知到的一切。百姓过的是不是比前清更好?当然更好——大江南北、关内关外,只要不懒、不遭灾,百姓基本能吃饱;而穿戴,破烂也好、缝补也罢,基本家家户户都有衣服穿。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