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清末英雄 >

第1274章

清末英雄-第1274章

小说: 清末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事演习?”庞赛一说郑毓秀就明白了法国人的意图——打算通过军事演习威慑德国,使其不敢对莱茵兰地区再有非分之想。微微转念后,她笑道:“大使先生,我将尽快联络国内以转告贵国的邀请,但我个人认为演习的地点应该放在瑞士。”

“瑞士?”庞赛错愕之后有些明白郑毓秀的意思。

“是的,大使先生。这是国际联盟维和部队的军事演习,与会各国都可以派出自己的军队参加,甚至我们还可以将这种演习固定下来,然后每年都举行。”郑毓秀不想演习在法国举办以过于刺激德国,又希望通过演习进一步凝聚国际联盟下属维和部队的实际行动力——她完全明白中日花费十亿华元军费的目的何在。

瑞士就在法国隔壁,一样与德国接壤。在那里举行演习针对性虽然不强,但可贵的是每年都会举行,并且不仅限于英法中日四国。真要这样的话,法德一旦发生战争,联盟七十多个国家都会是法国的盟友。

“当然!”脑子转了一圈之后的庞赛认为郑毓秀的想法更有利于当下,他再次行礼道:“感谢殿下宝贵的提议,我会尽快向国内提出这个建议,请您等候我的消息。”

法国老头按照法国礼仪亲了亲郑毓秀的手才的快步离去,郑毓秀却并未把心思过多放在欧洲,她正通过外交部内部的简报和世界各国报纸判断着新内阁的动向。本届内阁上台之前,中国的外交路线是明确的:那就是继续压制德国、防止其挑起战争;另外与苏联定盟,以免除后顾之忧。虽然苏联对盟约的履行是个问号,但如果真与美国发生战争,在战事不明朗的情况下,苏联断不会轻举妄动。

如此的外交路线极为清晰,虽然压制德国看似给中国带来了额外的压力,但这等于是将中国与欧洲的和平、甚至全世界的和平捆绑在了一起——中国有事则欧洲不宁、太平洋开战则世界不宁。当美国故意在太平洋挑起战争时,她将陷入昔日意大利曾面临的困境:要么服从国际联盟的调停,双方通过谈判解决争端,要么一意孤行坚持战争,最终为世界各国谴责。那怕这种谴责无太多作用,但最少可以使游移不定的英国政府因为国内舆论保持光荣的中立……

满是幽香的书房里,郑毓秀想方设法的希望让国际联盟、法国、英国与中国的关系更紧密些。她拿着简报一看就是一个下午,待华灯初上时,总理夫人、丽贝卡来了。

“是来谢谢我的吗?”身份并不低于丽贝卡的郑毓秀脸上满是微笑,但她言语上却先声夺人,以堵住丽贝卡的嘴。

“谢谢?!谢谁?”多年过去,丽贝卡还是习惯军服、马靴,军衔也提升为少将——凭借父亲的关系,她总能从中国弄到不少好东西。“你们到底要干嘛?!口口声声说为德国好、为德国好,实际上就是要通过打压德国去讨好法国和苏俄!”

“我们只是不想德国挑起战争。”郑毓秀直视着丽贝卡,说出中国的对德外交原则。“德国并不能依靠武力拿回曾经失去的东西。”

“别跟我说这些套话屁话!你们到底要什么?”丽贝卡也反盯着郑毓秀。两人虽为勋贵,但都是命运使然,是以在心理上完全对等。

“我们只要和平!”郑毓秀习惯用外交口吻,是以又是套话出口。

“我看不是吧。”丽贝卡蔑笑。“现在稽疑院对美国可怕的要死,做梦都担心美国舰队打过来,要不然那哈巴狗一样的总理怎会当选,又怎么会去华盛顿求情?”

“总理夫人请不要侮辱我国总理!”郑毓秀立即抗议,“这关系到两国的邦交友谊。”

“呵呵……,这不是我的说法,这是国内报纸上的称呼,我不过是借用罢了。”丽贝卡被郑毓秀逼视的不得不退让,但言语上并不想示弱。“我说的有错吗?用尽国力维系国际联盟,目的就是为了在美国人想宣战的时让国际联盟出面调停吧。”

“调停只是为了和平。中华以武立国,败日本、驱沙俄、截德国,逼苏联、救东非,那一次输过!我们何惧于美国?”郑毓秀言辞犀利,‘截’这一字当即让丽贝卡目光一暗——很多德国人都在臆想,若当年德军没有被复兴军截击于凡尔登,历史又会如何?

“好了,若是夫人是来吵架的,还是请回吧。”不想唇枪舌战的郑毓秀准备端茶送客。

“我当然不是来吵架的。”丽贝卡是被戈林告知的消息气坏了,中国明明自己有麻烦,却还帮法国人出头,这叫什么事。“我来此是有一个建议,请转告给贵国。”

丽贝卡明明自己有与国内的沟通渠道,却要来大使馆说事,郑毓秀很是不解,但她还是礼貌的道:“请夫人细说,本官自然转告。”

“真要美国人开战,那战事仅限于太平洋,打不到大西洋。若国内能支持德国,那德国可以在大西洋上帮忙牵制美国大西洋舰队。”丽贝卡说着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出的主意,见郑毓秀的嘴角越来越往翘,便咬牙道:“德国虽没有海军,但却有潜艇。大西洋的宽度只有太平洋的一半不到,美国的工业也集中于东海岸。如果能有一支海军,那怕是一只很弱小的海军牵制美国,那怕只是无限制潜艇战,也能对美国给予极大打击,这样一来太平洋上美国兵力大减,战争更有获胜的希望……”

嘴角渐渐的放下来,郑毓秀满脸严肃,待丽贝卡说完她才道:“我会将这些话汇报给内阁的。”

“很好。”丽贝卡满意的点头,她乐于看到郑毓秀严肃的表情,是以再道:“忘记说的是,日本政府乐于与德国结盟以对付美国,我希望国内能好好考虑这一建议,这总比国际联盟里那些只会说大话根本不出力的垃圾国家强。”

丽贝卡匆匆的来,又匆匆的去。她一走郑毓秀便起草报告将她的提议述之国内。

‘大西洋宽度只有太平洋的一半……,美国的工业也集中于东海岸……,即使是无限制潜艇战……’。不得不说这个构想极有诱惑力,郑毓秀刚才的严肃正是为此。美国海军的实力倍于中日,但如果大西洋上有个盟友牵制,那怕仅仅是无限制潜艇战,也能起到战略上的牵制。不过德国如果对美宣战,潜艇遍布大西洋,英法两国的态度便要重新评估了。还有所谓的‘支持德国’,什么样才叫支持德国?德国又要怎么样的支持?

第三十九章放心

“他们会同意这个计划吗?亲爱的。”总理府花园里,虽是晚间,可戈林还是携丽贝卡在草地上散步。既然杨锐不愿意共同对付苏联,那么中德结盟共同防范美国则是另外一个选择。从工业规模上看,美国是很强大,但德中日三国也不容小觑。即便英国、法国都站在美国一边,可法国基本能忽略不计,真正能抵德中日同盟的仅仅是英美。

“我认为他们会感兴趣。”丽贝卡挽着丈夫的手臂。花园里满是芬芳,还能听见孩子们的打闹声——儿女成群、夫妻恩爱,总理一家几乎是所有德国家庭的楷模。“他们拿美国没办法。一旦菲律宾的美国空军基地建设完成,美国人如果对南中国进行轰炸的话,即使是潜艇,也只能勉强够到西海岸,可美国的工业基本是在东北部的五大湖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不打击那里,美国的战争潜就不能削弱,输掉战争是必然的。”

“是吗?亲爱的。”戈林看着妻子。在军事上,显然受过贵族博雅教育的妻子才是权威,而他仅仅是个没读完大学的低级军官,一个街头演说家和赌博者。每当想到这一点,他就珍惜眼下奢华的一切,但党内其他人明显不这么想,他们只有对现状、对德国当下现状的不满。

“当然。”丽贝卡点头。她的少将军衔虽然不足以带兵,也不屑于掌管国安局(盖世太保),但对外的军事情报系统正由她在掌握。陆军看在她父亲的面子上没有反对,而海军自她从中国弄来全套的潜艇图纸后,态度也从犹豫转变为全力支持。

“未来的战争就是全机械化战争,工业产能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要素之一,这是叔父的理念。”丽贝卡说着以姐弟之情从杨无名那里拿来的东西——通化大学堂施行的是贵族教育,从来不分专业,国内外有学识的人都会被邀请到学堂讲学任教,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入则为相、出则为将’的文武通才,学堂的军事理论完全领先这个时代。

“战略轰炸是牺牲己方工业能力打击敌国工业能力的战术,如果坚持持续轰炸敌国所有轴承厂,工业最终要瘫痪的。这也正是叔父自立国起就将工业全部建设在北方的原因。菲律宾与大陆相隔一千公里,要想登陆此地复兴军将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甚至可能无法登陆。美国海军的总体实力优于中日两国。”

说到海军丽贝卡就想到了海军部长雷德尔,她有些不悦道,“海军的航母演习何时才能开始?”

听闻妻子说到中国自立国起就提防着美国人的战略轰炸,戈林内心猛然巨震,这是他今天第二次受刺激,这等于说从立国起,中国就在策划与美国的战争。他因为走神差一点忘记回答妻子的问题,在妻子摇了摇手臂之际他才转念道:“亲爱的,如果欧洲开战,我们在海上的敌人只会是商船,尤其是英国的商船,潜艇才是最重要的,而航空母舰……,我是可以给海军一些飞行员和飞机,但他们能干什么?我们的敌人全在大陆上,发展的方向也是东方,特别是东南方,建设一支海军需要花费巨大的资金……”

“不行,我就要建航母!无名好不容易把图纸偷来了,我们怎能不建?”丽贝卡很不悦。“未来的海战那些铁皮乌龟毫无作用,你要么就只造潜艇,要么就潜艇航母潜艇一起造。”

戈林这个总理还管着整个德国的经济,他自己的贵族生活虽然奢侈,可在国家建设上却是极为节省的,他曾多次呼吁民众将家中不用的牙膏瓶、锈铁钉、乃至于每一块肥料(粪便)都收集起来。中国的新长宁级德国造的话(无复合装甲)需要两亿三千万马克,而且一旦建造就不可能只建造一艘,少着两艘、多则四艘,这可要五到十亿马克,还不包括飞机,德国经济虽然有所好转,可哪有那么多钱。

“亲爱的,海军会反对的,再说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石油。”丽贝卡如此戈林只能苦笑,妻子学习中国军事理论虽然对德国有极大的帮助,但也造成了不少麻烦。海军那里是水面舰艇非航母不造,陆军则是火炮自行化——德国没那么多油,总参谋部认为马匹才是最可靠的。

“不,我们有石油!”丽贝卡出乎意料的低语,“勘探队在北海发现了那个油田!!”

“真的?!”苦笑中的戈林忽然全身发硬,这是他今天第三次遭受强烈刺激,且仅次于第一次的烈度。自从杨锐说过北海有石油后,他就秘密组织地质学家和探矿老手在北海找油,然而大海茫茫,勘测了数年也没有个头绪,最后还是妻子接手——她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消息,确定油田就在英国的彼得黑得与挪威中轴线偏西南的地方。

这其实是杨无名提供的杨锐摘抄于高考辅导习题里附带的地理题,一道关于北海油田的看图题——北海地形属于(?),A,B两处是北海上的两个油气田,西索尔天然气田是(?),为福蒂斯油田的是(?)。杨锐认为这个时代造不出海上,但他实在太过低估德国人的决心,海上也不是这个时代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