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伞匠娘子的水乡生活 >

第64章

伞匠娘子的水乡生活-第64章

小说: 伞匠娘子的水乡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当众人悄悄从巷子里退出来时,楼上忽而落下一汪急水,众人啊的一声惊呼,都毫无预兆地成了落汤鸡。
  姜大哥叫得最凶,身上也湿的最厉害,抬手一闻,那股水还有点怪怪的味道,他握紧了拳头,咬牙切齿地抬头一看,二楼上什么人也没有,只有一扇紧闭的雕花窗子。
  他使劲地一锤脑袋,心想,这次是吃了哑巴亏了!
  张平黄力也气傻了眼,顿时就要发作。
  “姓颜的小子整我们呢!这潲水定是他让人倒下的,姜大哥,我们不能就此作罢啊!”张平搽了把脸上的水,犹自被那水恶心得打呕。
  “姜大哥,如今这小子有了铺头撑腰,更不得了。只怕我们伞帮兄弟的买卖更不好做了!姜大哥,咱们回去得再想办法。”黄力也压低了声音道。
  姜大哥怒从心头起,捏住了张平的脖子,“不就此罢休,你还待怎样?等着上头再泼一盆潲水下来?你以为这小子真有那么大胆子敢泼我们?还不是铺头大人暗许的?没看到铺头旁边还坐着两个铺丁吗?没准儿是他们奉命给咱们教训。”
  另一手又捏住黄力,“老子又不会做伞,你们伞帮的事情关我什么事?倒是提醒你,有什么事,别赖在老子头上!”
  姜大哥又抬头看了看那扇窗,捂住头道:“还不快走!等着再被泼一次?”说罢,率先走出了巷子,到了门口,却不敢过,只得转了个方向。
  姜大哥带来的兄弟,自然也跟着他走了,张平和黄力气得脸色发白,竟相互看对方都不顺眼起来,几个恨恨的眼神对视后,二人也一前一后出了巷子。
  悄悄站在窗前的阿媛抿嘴笑了笑,将还欲开窗泼下去的水桶收了回来。
  潲水?明明是刷锅水好吗?要不是怕脏了自家的院墙,她还真想泼潲水的。
  再说一群散发着臭味的落汤鸡刚走出了不远,迎面却来了几个铺丁。
  姜大哥一时腿软,颤抖着定在原地。
  几个他的属下也跟着不敢上前,张平黄力知道恐怕事情不妙,赶忙缩到了众人后方。
  铺丁捂住鼻子,皱眉道:“姓姜的,让我们兄弟好找。这几个月你留下的案底不少,咱们一起回监市铺看看,要不要报上头知道。”

☆、第59章

  送走微醺的铺头; 夫妻二人花了大半个时辰收拾杯盘狼藉的厅堂,又烧水洗漱; 而后才精疲力竭地上了楼; 进了卧室。
  阿媛一边理床铺; 一边对正脱衣服的颜青竹道:“什么时候与铺头搭上关系了?”
  颜青竹将外衣搭在架子上,笑道:“这几个月去监市铺领钱; 每次我都留下一百文给了那铺头。前阵子; 糕点不是不好卖吗?我也送了几次到镇东监市铺。”
  阿媛疑惑; “铺头虽是白役; 俸禄少; 可毕竟是个肥差,怎么这么点好处就收买了?”
  颜青竹躺到床上舒服地摆了个“大”字; 笑道:“是肥差; 可哪个有财有势的人会贿赂他们?额外进项; 还不是就从平头百姓身上来,能有多少?再说,铺头说白了也是平头百姓; 上头有官府压着; 中间还有富商压着; 手头那点小权利; 也就跟咱们这种人使使。这时候; 你若给他些面子,给他些小便宜占,他是很乐得顺手帮你一把的。自那帮人到百工村闹过; 我就与铺头通了气儿,让他帮我留意着这帮人,只是没想到他们这么快找到家里了。姓姜的就是个小泼皮,没什么根基,连伞都不会做,也不知从前如何混进伞帮去的。现在他只怕已被押进了监市铺,再也不敢找我们麻烦了。”
  阿媛吹了灯,也往床上躺下,笑道:“这次出了气,也放了心,干得漂亮!”
  颜青竹翻身压了过来,周身疲惫似乎瞬间消失殆尽,温柔地含住她的小耳珠,吐着蕴含着些许酒味的热气道:“我干什么不漂亮了?”
  ……
  到得九月,天气微寒。阿媛给颜青竹添置了几件夹衣,可颜青竹却只穿了三两次就不穿了,说是干活儿热,穿单衣便够了。
  阿媛无奈,又见他身体无恙,这才放心。那些夹衣,也只好收了起来,心想到得初冬总能用上。
  这日,阿媛送饭,回来时顺道买了米粉,豆粉,红糖,各色干果,红绿果脯。重阳节将至,重阳糕必然是这段时间售卖的头牌糕点。
  阿媛刚到得自家门口,就见一个穿着富贵,身姿婀娜的年轻妇人立在门前,手上还提着一个食盒。
  “阿媛妹妹,好久不见,再不见你,我可只得转身走了。”
  好久不见,还真是好久不见,李幼蝉成为妇人,似乎更添了风姿。
  阿媛实没想到,她会登门造访,忙应声将她迎进屋去。
  李幼蝉一进屋里,便有些出乎意料。她打听到阿媛与颜青竹住在镇南,想来房子应该有些陈旧破烂,却不想,整栋小楼有七八成新,打扫得也干净,虽没有大户人家气派,倒甚是别致。天井处草木茂盛,在厅堂坐下后,花瓶里插着的小黄|菊还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厨房似乎放着什么,还有甜甜的食物味道。
  李幼蝉在心里叹口气,这里处处是温馨的生活气息,想来,二人在此生活得甚为惬意。
  反观自己,虽在镇西买了带铺面的房子,可铺面和仓库就占了整个底层,起居室便显得小了,布置得也远不如眼下这栋小宅雅致。
  李幼蝉本是借着同乡的名头来拜访,实则想向住贫民窟的二人炫耀一番,没想到请人家上门做客这句话都说不出口了,怕人家真去了,见她那里也不过是镇西的穷宅,倒反被人家笑话了。
  阿媛从厨房端了一些糕点和干果过来,又泡了一壶桂花茶。
  “家里没什么东西招待姐姐,姐姐将就用些吧。”阿媛见她穿着,想她日子当过得甚为富贵,又与她不熟稔,便格外客套。
  李幼蝉见那糕点十分精美,心道她倒舍得买,这些东西看起来可不便宜。想到自己提来的食盒里是中秋剩下的月饼,虽是大店铺里买的,到底是过了时候了,本觉得送给两个穷人,也不失礼。如今见得人家不穷,阿媛还摆出这些糕点来,莫不是故意的?
  二人又闲聊得几句,阿媛不善言辞,便多是李幼蝉在说话。
  这时,厨房的铃声响了起来,似还有人叫喊,阿媛便与李幼蝉道了一声,自往厨房里去了。
  李幼蝉好奇,便跟着去了厨房。见窗前案板上摆着几个笼屉,阿媛正用油纸包包了几个糕点,递给站在埠头上的人。
  李幼蝉眼尖,一下便认出售卖的糕点与自己刚才吃的乃是同一种。
  原来并不是什么大店里买的,而是她自己做的。李幼蝉心头莫名松了口气。看来阿媛与颜青竹两个过得不过表面风光,一个做伞,一个卖糕,能有多大出息呢。
  想想自家那口子,好歹有个店面,能请个掌柜,做着甩手老板,既有面子,又得闲。他们在村里还有地,是妥妥帖帖的农人身份,就算如今到镇上谋生,也是体面的。
  李幼蝉在对比中又找回了自信,心中安慰自己,还好没嫁给颜青竹,否则当下|体面的生活就没有了。
  这一日李幼蝉在阿媛家待到差不多晚饭时分才走,阿媛自是客气地留她吃饭,李幼蝉却道家中厨娘已做好饭菜,于大郎去店里面清了账,正等着她回家吃饭。语声中一片甜蜜,让阿媛都忽略了在路边曾看到她与于大郎激烈争吵,看来如今二人早已和好如初了。
  傍晚,颜青竹归来。吃饭时,阿媛将李幼蝉来过的事情说了。
  颜青竹皱起眉头,“她来做什么?”
  阿媛苦着脸道:“来找你的呗,待到下午才回去呢,你一直没回来,人家等不及了。”
  颜青竹的眉皱得更厉害,“阿媛,你不是还记着从前的事情吧?别说从前我与她就没什么,如今都各自嫁娶了,就更加路是路,桥是桥,八竿子也打不着了。”
  阿媛忍不住破功,笑出声来,“你想哪里去了?她是等你,不过等你商量做生意嘛!”
  颜青竹方松了口气,“娘子怎么也学会打趣人了!吓出我一头冷汗。”他作势擦了擦额头。
  “你心里没鬼,害怕什么?”阿媛笑道。
  颜青竹不满地轻哼了一声,“还来?还没玩够?我可要生气了。”说罢,又转了话题,问道,“商量什么生意?”
  阿媛这才正色道:“于大郎在镇西开了家木材行,铺面挺大的,木材主要从南安村后山那处伐来,我就问可不可以顺便帮我们伐些竹子,李幼蝉说她每天闲着,生意都是于大郎在管,让我们明天上铺子里去问。我想工钱自然是要给的,不过肯定比刻意请人去伐竹运来要便宜得多。也免了我们总是自己去搬运。”
  颜青竹沉思片刻,道:“那明天便去看看。”想想又道,“这个于大郎从前在山上不是务农的吗?就算大户之家不亲自耕种,想必他也是多与田产打交道。如今头一次做生意,便敢到镇西置办铺子,看来心气不小呢。如果是我,头一次绝没有这样的胆子,万一生意做砸了,岂不亏死了?不如到郊外租一处仓库,再自己出去谈生意,这样风险小得多。”
  阿媛知道颜青竹是踏实的性子,这样冒险的做法确实不适合自家,道:“大抵他们是殷实之家,想法做法皆与我们不同吧。听说李幼蝉的姐姐也在镇上,可能人家做的是熟门熟路的生意也说不定。”
  颜青竹点头应是,半晌又问:“她来就说这个?……没有酸你?”
  阿媛哈哈笑了起来,又故作肃容道:“哎哟,你倒是挺了解她的。”
  颜青竹无奈地啧啧嘴,“你又来了……都是一个村的,又不是没打过照面,她的德行我还是知道一些的。就因为是老乡,特意来看你?因为谈生意,跟你说一下午的话?”
  “好了,不逗你了,瞧你那认真的样儿!”阿媛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又认真道:“不管她什么来意,总之我不介意这些。我自己的日子过成什么样,我自己最清楚,不是别人酸两句我就抬不起头了。再说,做生意讲求一个诚信,一个利益,若是去了她家铺子,谈不好就不做呗,若是谈好了,对她有利的事,她难道白白的不要。”
  “你这么想,倒是难得了。”颜青竹笑道,“我娘子真是越来越有做生意的范儿了!”说罢,夹了一块喷香的烧鹅在她碗里。
  小花闻到烧鹅的味道,喵喵喵的黏了过来,在二人脚边打转。
  阿媛笑道:“你如今爱买这些烧鸡烧鹅回来,倒把小花馋上了,如今喂它鱼鳃它都不肯吃了,宁愿饿着,等一块烧鹅。这么下去,它怎么了得?就算是我们自己,也不用总吃这些的。”
  颜青竹从盘子里拿了鹅翘扔给了小花,小花喵呜一口咬了上去。
  “从前日子拮据,能省则省,如今咱们又不缺钱,当然要吃好些。这钱,省省也能有,可省的哪有赚得多?你看焦三柱一家够省吧?也没能省出个好日子来。咱们哪怕每天吃烧鹅,也能存上钱,何况一个月才吃了那么几次。尝到了好日子的甜头,才愿意多花心思去赚钱。你呀,莫要节省惯了。”
  阿媛觉得,他说的也是那么回事,便也伸筷子给他夹了块烧鹅。
  颜青竹说罢,想到焦三柱,便多嘀咕了一句,“这个焦三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让他快些编了茶篓来卖,居然十多天不见踪影了。”
  阿媛听得这话,犹豫了半晌,终是道:“青竹哥,有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