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王府里的小娘子 >

第93章

王府里的小娘子-第93章

小说: 王府里的小娘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失声一笑,生怕再吓坏她般的温声道:“别怕,我就是提前做个准备,暂且还没见着什么险事。”

☆、第95章 渐起

翌日,谨亲王府。
    堂屋里的炭炉氤氲出热气,房门关着,片刻工夫屋里便暖融融的了。
    二人手边的茶盏里也都冒着热气,但谁都没喝,只顾着说话。
    听孟君淮说要给府中嫡子请封,谨亲王直一怔:“我记得你府里那两个小的,现下刚满两岁?”
    “是,过了年算三岁。”孟君淮颔首道,“所以我没有直接上折子,想问问大哥,这事合不合适?”
    谨亲王琢磨了一会儿,一哂:“你是单纯想为府里求个安稳,还是跑我这儿表态来了?”
    “当然是为府里……”孟君淮说到一半滞住,“大哥您以为我是来您这儿做戏以示自己支持立嫡的吗?”
    谨亲王又一笑,睇着他没说话。孟君淮怔了怔自己反应过来:“大哥这么想,旁人也会这么想?”
    “你说呢?”谨亲王道。
    孟君淮神色微震。
    “所以啊,这事不合适,不论你想的是哪一样,都不合适。”谨亲王站起身,在堂屋里踱着步缓缓道,“现下满朝都还无人提及选立储君的事。头一个提起来的,便是出头鸟,旁人赞同与否都难免有人说他这般是诅咒圣体、动摇国本。官员来当这出头鸟也就罢了,大家做足一场戏,骂几句便算了事,但咱兄弟里若有人跳出来,则正好让东厂拿住话柄。”
    谨亲王长声一叹:“到时东厂会顺势说我结党营私,或许还会趁热打铁先灭了你了事。你说你是能帮上我,还是能给府里求到什么?”
    都不能。
    所以这事并不合适。
    孟君淮心下便将此事暂且放了下来,想了想,又说:“可话说回来,立储的事还是早些有人提好。您看父皇这身子……”他摇一摇头,“若迟迟没人提,到了那一日,可就不好办了。既然咱们兄弟不提,大哥您看是不是能找旁人提一提?”
    “不急。”谨亲王却一副并不在意的样子。他沉吟着一笑,“且看看那一边找不找人提,若提,自有提的办法。但若他们彻底不提,我倒觉得更好。”
    孟君淮锁眉:“大哥什么意思?”
    谨亲王道:“一旦真要立储,以现在的情势,我和十弟谁输谁赢是不好说的。旨意又是从乾清宫出,中间还要经魏玉林,谁能保证没有猫腻?可若根本就未立储君,那便不一样了。你自己想想,若你不是我弟弟,而是文武大臣中的一个,或是寻常百姓,你觉得谁该继位?”
    “那自然该是大哥。”孟君淮答完,恍然大悟。
    十弟可以用几年时间在父皇面前博好感、可以跟东厂狼狈为奸,但在朝中,还是谨亲王的威望更高。至于在百姓眼里那更不必提,百姓多是不知道朝中之事的,他们认的多半只是最常见的一个理儿,比如立嫡、比如立长,再比如,他们会觉得皇长子做亲王的年头比皇十子长多了,怎么也轮不着皇十子当皇帝。
    怪不得大哥一点都不急。他们都觉得十弟来势汹汹,却忘了大哥手里的筹码也尚还不少。
    “你不用这么担心,该怎么过年便怎么过年吧。”谨亲王一笑,“情势如此,东厂必会极力助十弟上位。但至于是先立储、还是直接推他登基,尚还不知。无论是哪一样,我们都不能先乱了阵脚,我们要等的是最后一搏,不能让自己先死在那一搏前。”
    孟君淮因谨亲王的这番话定下心神。细品起来,又能觉出谨亲王的轻松里,其实也带着几分孤注一掷的决绝。
    这确是一场孤注一掷的争斗,对他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输的那一方绝没有好果子吃。无论他们此刻的态度是沉郁还是潇洒,都不妨碍他们清楚这一点。
    转眼间便到了年关。
    在孟君淮记忆里,没有哪个年过得像今年这样凄清。刚入腊月时皇后就下了旨,说皇上圣体欠安,不宜大贺,前朝后宫的宫宴便都取消了。
    于是这一次的除夕格外清闲,孟君淮用过早膳在廊下静立了会儿,竟觉清闲得无所适从。
    和婧在屋里陪玉引串着压岁钱的钱串子,看了父王好几次,都没见父王动过一下,忍不住问玉引:“父王不高兴?”
    “你皇爷爷病了,你父王担心他。”玉引答道。
    “那我去让阿祚和阿祐不要烦父王?”和婧小声道。
    她觉得阿祚阿祐可可爱了,但是若烦心的时候被他们缠着……则真的很烦!
    “你别管。”玉引一点她的额头,“你们多跟父王说说说话也好,让他想想别的。”
    “哦……”和婧又串好一串铜钱,打了个结,说,“那我帮母妃串完,叫父王陪我喂阿狸!”
    门外,孟君淮的目光定在了在侧边厢房里追打的兄弟俩身上。
    很多年前他们一众兄弟也是这样在宫里打打闹闹的,常是打急了闹哭一两个才停手,然后经常一回头便见父皇在不远处看着。
    那时父皇对他们都很好,有时会板着脸说他们,但不曾对哪一个真正生过气。他还记得他有一回失手一推,把八弟推得撞在柱子上,额头磕青了一块,于是八弟气鼓鼓地去告状。
    父皇就训他说:“老六你没个当哥哥的样子!殿门口站着去!”
    那天觐见的人还特别多,他觉得自己被文武百官围观了个遍,特别没面子,后来就装病在永宁宫里闷了好多天不肯出来,尤其赌着气不肯来向父皇问安。
    最后被父皇发现了端倪,父皇说他岁数不大脾气不小,然后赏了他一匹马,跟他说日后再要赌气,就策马狂奔去,别闷在屋里,那样越闷越难受。
    时隔好几年他才知道那是刚进贡来的汗血宝马,难得一见。后来,他也确实骑着那匹马宣泄了好多次心内的火气。
    “唉。”孟君淮怅然一叹,提步走向阿祚阿祐的房间。
    “爹!”阿祐看到他就跑过来要他抱,他蹲下|身,把两个孩子一起揽到跟前:“你们打归打,不许记仇。”
    “嗯?”阿祚歪头望着他,“什么叫‘记仇’?”
    “……嗤。”孟君淮自嘲一笑。
    现下跟他们说这个,确实还太早。
    他又道:“有不高兴的事,要及时跟父王说。谁也不能拦你们,若有人拦,你们也要及时告诉父王,知道吗?”
    “嗯!”阿祚点头,想了想又皱眉,“但也没有人会拦我们呀?”
    孟君淮:“……”
    罢了,现在跟他们说这个,同样太早。
    。
    年关过去,天气转暖得却很慢。
    孟君淮提前跟玉引打了招呼,跟她说他近来要时常进宫,不论有没有东厂在中间搀和,他都想尽力多见见父皇。
    “又不能陪着你和孩子们了。”他说这话时颇有些歉意,玉引忙道:“没事,应该的。你放心去,府里有我。”
    打那日之后,二人见面的时间果然一下子就少了。
    他几乎每天都是天不亮就离开、天全黑才回来。回来后却也不来正院,只在前宅自己歇着。
    玉引叫杨恩禄过来细问过几次,杨恩禄都苦着脸回说从来没进去过乾清宫的大门,每次都是在外面,一等便是一天。
    “不止咱们爷,其他各位爷也大多是这样。”杨恩禄说着都直叹气,“反倒是不怎么见得着善亲王的面,下奴听说,善亲王那儿都是东厂的人专程去请,不必他等着,但他能随时进乾清宫。”
    “咱不管善亲王的事。”玉引神情沉肃,“你只照顾好王爷就行了。现下天还凉着,王爷一等一整日,我才不信东厂那帮人能给他们备好吃喝!”
    杨恩禄垂首不言。
    王妃说得确实一点错都没有。东厂那帮孙子……虽然他自己也是个宦官,但他都想骂他们是孙子!
    他们真就能往殿里一杵,视外面的各位殿下为无物。别说备好吃喝了,就是茶都不带往外端的,但这事还难以解决——入宫觐见的人,总不能还自备口粮吧?他都想得到,若各位殿下备着膳进去,魏玉林准定立刻就去皇上耳边嚼舌根,说他们不孝。
    所以这事,难办呐!
    杨恩禄便将这些细节连同自己的想法一起对谢玉引说了,玉引深吸了口气:“这样不行。且不说咱们王爷怎么样吧,底下好几个没封爵的皇子年纪都还小呢,这么一日日的熬哪儿熬得住?再一个个熬出个好歹,可就真合了东厂的意了。”
    可让他们不去也是不行的,一方面是他们自己的孝心,另一方面,现下满朝也都瞧着,只怕是谁也不敢擅自不去。
    玉引斟酌了一会儿,起了个念头。
    她叫来赵成瑞:“你去我家里递个信儿,就说我有急事,明天回家,请家里有命妇身份的女眷明日务必在家等我。”
    “是。”赵成瑞应下就退了出去,杨恩禄怔怔:“王妃?”
    玉引冷着脸,黛眉微挑:“我谢家想歇歇,怎么就这么难呢?百余年前收拾东厂就是谢家出力,如今还是?”
    她风轻云淡的口吻里隐有几分不满和厌倦,二者间漫出的孤傲,却震得屋中下人头都不敢抬。

☆、第96章 谢

翌日,谢家在一片忙碌之后,归于别样的安寂。
    玉引搭着珊瑚的手走下马车时,抬眸便见府门前一众女眷神情谨肃,人人皆礼服齐整,她怔了怔,方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
    她放话说是有急事、要见家里的所有命妇,这和她平日省亲便是不一样的。平日省亲她还可随便些、还可对长辈们行个家里,但现下,端然人人都是将公事放在了前头,不是论私家辈分的时候。
    公私分明,谢家的家风素来如此。玉引虽因自己一句话闹出这么大的阵仗而有些愧疚,不过多时却也缓了过来。
    她踏进大门,一众命妇才随着她一道进去。
    “王妃。”大伯母方氏凑近了两步,在她身边耳语道,“家里的命妇全在这儿了,嫁出去、而有命妇位份的,也全请了回来。只是您说的急,不再京里的便没有办法。若需要她们来,稍后我再递个话。”
    玉引颔首:“不必,够了。”
    众人浩浩荡荡地进了堂屋,落了座,连玉引也有些惊诧于自家的兴旺。
    在座的许多人,她都是不熟悉、甚至不认识的,众人又抛开辈分,只依命妇封位而坐,玉引定睛看看,自己左右两侧离得最近的人,她都不识得。
    “两位是……”她蹙蹙眉头,母亲邱氏上前介绍道:“左边这一位算来是你的堂妹,从前不住京城。前年奉旨嫁进了严郡王府,如今也是郡王妃。”
    “原来都是进了宗亲王府?早该多走动走动。”玉引说着一哂,见严郡王妃起身施礼,便还了个平礼。
    严郡王妃忙道:“不敢当。”
    其实严格算来,严郡王妃与她这逸郡王妃,并不是对等的关系。
    逸郡王是当今天子的儿子,不说日后前程如何,至少目下是京里炙手可热的宗亲。而这严郡王则是皇家旁系,因为本朝爵位世袭罔替才得以延续下来的郡王位子。
    是以除却爵位一样以外,两个府在京里并无可相提并论之处。若不然,这郡王妃也轮不着谢家旁系的女儿去做。
    二人坐回去,邱氏又介绍右边那位:“这位……是现下的径国公夫人。”
    玉引浅怔,隐觉出母亲似乎隐去了什么不便直说的话,她看向径国公夫人,径国公夫人福身见礼时却自己大大方方地说了:“妾身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