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盛宠强嫁:摄政王上位记 >

第83章

盛宠强嫁:摄政王上位记-第83章

小说: 盛宠强嫁:摄政王上位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听这颜墨白之言,他如此淡定从容,不将自己的疲惫与虚弱展露分毫,似属第一种撄。
  思绪至此,凤瑶面色也逐渐放缓了几许。
  待得片刻,才低沉而道:“摄政王习惯了坚韧或坚强,不愿表露,就不表露吧。本宫只是觉得,本是受了伤,是以,摄政王在本宫面前,也无需太过压制心绪或是伤痛罢了。毕竟,摄政王的伤痛,本宫,许是比你还了如指掌。偿”
  他眼角稍稍一挑,似的突然想到了什么,干咳一声,“微臣听说,昨夜微臣生死一线时,仅有长公主一人在屋中救治微臣。”
  凤瑶淡漠点头。
  “那微臣当时,衣衫可有……”
  凤瑶瞳孔微缩,未待他嗓音言完,低沉而道:“摄政王究竟想问什么?又或是,性命当前,摄政王竟还在意本宫莫要看了你全身?”
  他神色微变,微挑的眼角,似也稍稍僵了半许,“长公主能对微臣出手相救,微臣自是感激。只不过,长公主终归是云英未嫁之人,若冒然与微臣那般亲近或是其它,一旦传了出去,岂不影响长公主声名?”
  这话他不说还好,一说,凤瑶面色也沉了半许。
  “本宫而今,早被满京之人传得凶如夜叉,摄政王以为,本宫还有声名可言?”
  他干咳一声,逐渐挪开目光,缓道:“微臣并非此意。微臣,也仅是不愿长公主因微臣而受得任何影响罢了。到时候,万一长公主因这些声名而嫁不出去,微臣定会心底有愧。”
  平缓无波的嗓音,透着几分从容与淡定,却独独未有半许的担忧或是真正为凤瑶做想的愧疚。
  凤瑶淡扫他一眼,低沉而道:“本宫声名,便不牢摄政王操心了。便是本宫日后嫁不出去,也与摄政王无关。而摄政王你,倒也自该让你府中之人守好嘴,毕竟,摄政王昨夜,并非是衣衫不整,而是,一丝不存,倘若摄政王也担忧你的声名,自该让你府内之人,守好嘴风。”
  颜墨白神色微变,深黑的瞳孔也略微浮出了几许异色与深沉,但却并未再言话。
  一时,周遭气氛蓦地沉寂了下来,幽谧宁静之中,透着几分掩饰不住的厚重。
  船篷外,船桨在水中滑动的声音极是清脆荡漾,船只也微微的摇晃着,再加之船内气氛幽谧,宁然清缓,倒也让凤瑶逐渐的卸下心防,心生释然与平静。
  不多时,船只微微的停了下来。
  随即,篷外扬来了青桐恭敬的嗓音,“主子,长公主,河心已至,若在此处垂钓鱼虾便是最好。”
  凤瑶稍稍抬眸,朝颜墨白望来。
  颜墨白低应了一声,并未多言,仅是抬手指了指身边的船篷,朝凤瑶勾唇而笑,“有劳长公主将这船篷的窗户打开。”
  凤瑶神色微动,并未言话,待目光朝他手指指着之处一扫,便见那船篷上的确有一个窗户,待伸手稍稍推开并架好小木棍时,船外的水面竟只比窗户底端的窗棱低上半尺。
  如此将船篷开了一道大窗户,倒也着实方便垂钓。
  凤瑶如实想着,待得回神,便见颜墨白正静静而坐,目光朝外面的水面望着,似在极为难得的发呆。
  “摄政王在想什么?”凤瑶淡漠无波的问。
  这话一落,不经他回答,便已主动伸手摆弄起了一旁的鱼竿。
  “长公主金枝玉叶,这些摆弄鱼竿鱼钩鱼饵之活儿,由青桐代劳便是。”正这时,颜墨白平缓无波的出了声。
  随即,分毫未待凤瑶回话,他便已将青桐唤了进来。
  小小的船舱,突然容了三人,乍然之间显得有些拥挤。
  凤瑶不曾垂钓过,是以这颜墨白让青桐为她整理鱼竿鱼钩这些,她并未拒绝。
  待得一言不发的将所有垂钓的东西交给青桐后,青桐略显紧张,恭恭敬敬的开始急忙摆弄垂钓之物,待得在两只鱼竿的鱼钩上挂了饵料后,他才将两只鱼竿朝凤瑶递来,“长公主,成了。”
  凤瑶顺手接过鱼竿。
  青桐并未多呆,倒是极为识时务的退出了船篷。
  凤瑶自行将一只鱼竿握在了手里,另一只鱼竿,则朝颜墨白递来。
  颜墨白无奈而笑,“微臣双手皆伤,这鱼竿,还是长公主为微臣拿着为好。”
  凤瑶神色微动,随后将两只鱼竿都踩在了脚底,低沉而道:“摄政王说了是来垂钓,而今自己倒是连鱼竿都无法握得,如你这般,究竟还出来垂钓个什么?”
  低沉淡漠的嗓音,透着几许不曾掩饰的淡嘲。
  颜墨白并未恼怒,面容依旧平和温润,只是瞳孔之中则夹杂了几许幽远,连带脱口的嗓音都显得幽远,“微臣,只是想在这湖心,散散心罢了。”
  凤瑶眼角一挑,深眼凝他,欲言又止一番,却终归未再言话。
  一时,船篷内的气氛再度陷入沉寂,徒留河风微微,迎面而来之际,夹杂着几许水汽,吹扑在脸上,竟是隐约卷着半缕鱼腥气味。
  闲来无事,凤瑶心境也逐渐平和开来,目光,也略微仔细的凝在了湖面的鱼漂静静观望。
  只是,青桐所选的这个位置,的确甚好,也仅是片刻功夫,两只鱼竿的鱼漂竟齐齐猛烈的起伏。
  凤瑶神色一动,面色不自觉的带了笑,随即当即握竿而起。
  瞬时,两条闪着银光的鱼顿时随着鱼线破水而出。
  “青桐!”待得将两条鱼拉上船舱后,眼见鱼在船板上不停的跳动,凤瑶急忙出声。
  青桐当即跑入蓬内,紧着嗓子热络恭敬的笑,“长公主好生厉害。”
  这话一落,急忙为凤瑶取鱼并重新在鱼钩上挂上饵料。
  初次垂钓,便有鱼上钩。
  说来,这种感觉,倒是略微新鲜。
  凤瑶心底也不自觉的彻底松懈开来,面上,也或多或少的再度挂了笑意。
  这青州河内,鱼多鱼肥,待得半个时辰之内,凤瑶便已起了三次竿,钓了好几条鱼了,待得青桐第四次将鱼饵为凤瑶挂上后,凤瑶这才稍稍回神过来,转眸朝颜墨白一望,不料他正静静的望着她,瞳孔幽远,似在极为认真的观她,又似瞳孔看穿了她,在兀自发呆一般。
  “摄政王如此看着本宫作何?”
  凤瑶瞳孔微缩,再度出声。
  颜墨白倒是浑然不曾有半许尴尬,整个人依旧平缓无波,淡定自若,却也仅是片刻,他薄唇一启,只道:“与长公主接触这么久,今日,倒是第一次见长公主笑。”
  说着,嗓音微微一挑,“本以为长公主寻常并无爱好,却是不料,长公主是喜好垂钓的。”
  凤瑶淡道:“第一次垂钓罢了,自觉新奇,但也并非太过喜欢。”
  颜墨白也不多言,仅是将目光缓缓从凤瑶身上挪开,而后犹如应付一般,心不在焉的点点头。
  凤瑶深眼凝他,默了片刻,低沉淡问:“摄政王今日,可是有心事?”
  他神色幽远的凝着前方的河面,并不言话。
  凤瑶凝他几眼,也不再多问,本以为这颜墨白要一直沉默下去,不料片刻之后,他竟突然幽远深沉的出了声,“长公主且说,人死了之后,可会当真有灵魂?”
  凤瑶怔了一下,着实未料到他会突然问这个。
  再突然忆起昨日这颜墨白是因上坟而遭受磨难,心底也略微了然,随即,凤瑶敛神一番,淡声而问:“摄政王可是在想你母亲了?”
  他面色分号不变,“长公主还未回答微臣的话。”
  凤瑶神色微动,低沉而道:“人死后是否会有灵魂,这个,得看你自己信不信了。但依照本宫来说,是不信的。”
  说着,心底微深,思绪也开始逐渐幽远,而后瞳孔一缩,低沉而道:“本宫已是答了,而今,便该摄政王回本宫之话了。”
  他依旧静静的望着船外的河面,无声无息,似是不曾听到凤瑶的话一般。
  凤瑶眉头终于是稍稍皱了起来,却是这时,颜墨白突然而道:“微臣,并非在想微臣的娘。只因,过世太久的人,微臣对她容貌,都已记之不起,又何来真正的念想。”
  是吗?
  这话听着倒是略微凉薄,但凤瑶却是不信的。
  若这厮当真不想他的母亲,又何必会心情不善,甚至还会宿醉未醒便上山去上坟?
  思绪至此,凤瑶也不就此多言,只是话锋一转,继续道:“对了,本宫昨日上山,也曾见到过你娘亲的坟墓。而那墓碑上的字迹,极是稚嫩,可是摄政王小时候自己写的?”


第122章 时而发呆
  这话一出,颜墨白神色微动,并未言话。
  待默了片刻后,他才平寂无波的道:“的确是微臣所写。”
  果然是他写的。
  凤瑶眼角稍稍一挑,淡道:“摄政王倒是文武双全,诗词曲赋也皆是在行,但本宫倒是不明一事,摄政王既是年幼便成孤儿,如此的你,又是如何文武双全的?又或是,摄政王哪儿来的银子来上学堂学文学武?
  “文武之事,自可在学堂外偷听。不瞒长公主,微臣以前为了偷学文武之术,还挨过不少私塾先生的打。撄”
  缓慢温润的嗓音,透着几分不曾掩饰的云淡风轻。
  凤瑶则微微一怔,心底也跟着稍稍起伏偿。
  这颜墨白自幼为孤儿,想来年幼时受苦也是自然,只是而今如此听他细说,才觉这颜墨白年幼时的日子,的确过得寒碜凄凉了些。
  “青州渔村之人,不曾接济过摄政王?又或是,无人见摄政王年幼为孤,便收养你?”凤瑶默了片刻,才平缓而道。
  又或许是,本是闲来无事,是以问出的话,也稍稍不深不浅的多了一些。
  而待这话落下后,颜墨白则勾唇而笑,那微微苍白的俊脸上,透着一股难以言道的幽远与复杂,则是片刻,他薄唇一启,低沉而道:“微臣自幼顽劣,无人敢收养。再者,年幼便已知世事,是以,也宁愿在青州河内捉鱼而活,也不愿,寄人篱下,任人施舍。”
  是吗?
  凤瑶缓道:“如此说来,摄政王年幼之际便已极为硬气了。”
  他抬眸朝她平和而笑,并未言话。
  凤瑶瞳孔微缩,将他细致的打量了几眼,神色微动,缓道:“摄政王的娘亲,复姓公孙?”
  她心底略生沉浮,也再度不深不浅的话题绕到了这上面。
  昨日见得墓碑上的姓氏,便已觉得奇怪,只道是大旭之中应是极少这种姓氏,是以略生诧异。
  只奈何,待得这话道出后,颜墨白再度垂眸下来,未有回话。
  凤瑶静静观他,极是仔细的将他的所有反应收于眼底,只道:“怎么,仅是提及公孙姓氏,摄政王便觉得难以回答了?”
  待得这话一落,颜墨白才缓缓点头,平和温润的目光再度朝凤瑶落来,然而那双略微从容的眸底深处,却掩饰不住的卷着半缕幽沉与复杂。
  “微臣的娘亲,的确复姓公孙。”他缓道。
  凤瑶眼角微挑,“公孙这姓氏,我大旭之国倒是极少……”
  他面色一成不变,未待凤瑶将这话说完,他便已是平和温润的出声道:“大旭虽是极少,但却并非未有。再者,大旭江山极是壮阔,某些边远之地有复姓公孙之人,自也正常。”
  凤瑶神色微变,凝他一眼,倒也未再多言,仅是稍稍按捺住了心底的起伏与复杂,低沉而道:“摄政王这话,倒也有理。”
  他缓道:“微臣,也仅是如实而道罢了。”
  说着,嗓音微提,话锋一转,“长公主,有鱼上钩了。”
  凤瑶蓦地回神,当即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