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农家姝 >

第48章

农家姝-第48章

小说: 农家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初三等到初四,温秀才神思恍惚,两只眼睛熬得通红,时间越久,心里就越惶恐,都快要折磨疯了,于是收拾了东西要去郡城找大妹,被小妹劝住,道:“按照预定计划,大姐今天就能回来,你现在过去,万一在路上和她错过,哪个去哪里告知你?”温秀才只好作罢。
  等到中午,总算盼得大妹回来,温秀才见她全手全脚,不像受伤,遂问道:“人救回来了没?”
  大妹答道:“已经回家了。”
  温秀才并不能全然放心,但是自己又不敢问,二妹嘴笨,他只好央求小妹去探大妹心思:到底对郑家那个有什么样的想法?
  小妹撇撇嘴,“知道了又怎么样?您能管得了?”
  “小兔崽子!”温秀才骂道,“我当爹的还管不了你们?!”
  舍了小妹,温秀才硬起头皮,打算亲自去问,却看见二妹从外头进来,进房里和大妹说道:“郑公子找你,就在门外。”
  大妹从房里出来,看见温秀才看着自己,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遂问道:“爹,有事吗?”
  “没……没……”温秀才结巴,想说的话又咽回肚里,眼睁睁看着大妹出了家门。
  温秀才想了想,又去找小妹,让她出门听听大妹和姓郑的都在讲什么。
  小妹才不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翻了个白眼不情愿道:“您不会自己去贴墙根啊?”
  一句话激得温秀才满脸通红,甩了袖子回房生闷气,到底还是不放心,走到门口,频频往大妹和郑恒的方向张望。
  大妹和于安送郑恒到家时已是深夜,郑家上下乱成一锅粥,等到苏姑父意识到要谢谢大妹的时候,才发现他们俩人早已离开。今天一大早,苏姑父带着郑恒和几件礼物来到客栈,得知大妹二人天刚亮就走了。
  苏姑父叹气,知道大妹是因为不要他们的答谢,才刻意避开的,他原本想让管家把礼物送去温家,让郑恒回家好好休息。但是郑恒不听劝,从管家手里夺了马匹,一路扬鞭奔到东塘村。
  郑恒一言不发,愣愣盯着大妹,眼底通红。
  来的路上充满希望:大妹一直未嫁,他的妻位也空置着。经此一事,郑恒相信大妹的心和他的心是一样的。但是现在站在她面前,郑恒突然自惭形愧起来:眼前这个女子已然不是上巳节初见的村姑、柳树下定情的淑女、嫁入郑家的贤妻。
  很显然,离开了郑家,她过得比以前还要好。
  来的路上想好的满心满腹的话,现在正如刺般梗在喉咙,吐不出又咽不下,除了懊悔,又添了自卑。
  大妹见他身上虽披着狐皮大氅,但一张脸煞白煞白,眉宇间也尽是疲态,遂说道:“外头风大,进屋坐吧。”
  哪知郑恒竟然直愣愣跪在了地上,唬得大妹一条,连忙去扶,“你这是做什么。”
  郑恒反抓了大妹的手,破声道:“我真的知道错了……”眼泪滚珠子般掉下,失声痛哭起来。
  大妹怔了下,松开手,侧身避开他跪的方向,平平安慰他道:“哪有这么多‘对住’‘对不住’呢,都过去了。”
  冷风侵骨,大妹站了会儿,见他仍然哭得不能自已,双手掩面埋在膝盖上,犹如一只困境中的小兽,正束手无策,看见郑家的管家找过来,遂对他招了招手。
  老管家叹了口气,从马背上下来,和大妹合力把郑恒扶起,送到了马背上。
  郑恒拉着大妹的手不松开,带着希望得到怜悯的悲哀神情看着大妹。
  大妹低头错开他的目光,道:“回去好好过日子吧。”一用劲,拂开了他的手。
  手空了,心也空了,已经过去的,终究回不去。郑恒闭了闭眼,调转马头。
  老管家把马背上的礼物取下来,送到大妹手上,“老爷要老朽代他谢谢恩人的搭救,恩人高义,郑家世世代代铭记在心。”
  推辞不掉,大妹只好收下,送老管家上马,看着他策马去追前头的郑恒,便回去了。进屋的时候与偷偷摸摸打探情况的温秀才差点撞了个正着。
  温秀才咳了一声,拐弯抹角问道:“远到是客,怎么不请进来喝杯水。”
  “已经走了。”大妹答道,提着礼物进房。
  “还要过来吗?”温秀才追在后头问。
  “不知道。”
  温秀才皱了皱眉,小声问一旁喝水的小妹,“什么意思?”大妹今时不同往日,可不能被郑家给拖垮了。
  小妹啧了一声,怪他多事,老是自己吓自己,道:“大姐以前看不上他,现在就能看得上了?”
  温秀才吃了一颗定心丸,又欢喜起来。
  正月初八是个宜嫁宜娶的好日子,两家定于这一天办喜事,因温秀才和易婶子都不是头婚,按照礼制,不能大肆操办,但是该有的不能省。姐妹三人提前去街上买来红绸红纸,将屋里屋外装扮得喜气洋洋,因为时间从紧,新娘子要用的嫁衣、盖头、被单也只能买现成的。
  到了成婚这天,温家在屋前空地搭上棚子,邀请全村的人过来喝喜酒,并道明了不收红包,只讨几句吉利话作贺礼。
  有些人实诚,果真双手空空过来,有些人好面子,仍是准备了红包硬塞给大妹,有些人心眼活,将礼金换成床单、干货、鸡蛋等。贺礼
  筵席摆了十几桌,大家开开心心围在一起吃饭,做酒席的两名大厨是大妹花重金从城里大酒楼请来的,村里人虽然偶尔也进城,但能有几人有闲钱去那种地方花费?因此都道温家的喜事办得体面。
  待到午后吉时,温秀才穿红戴花,被族里兄弟众星捧月般簇拥出来,到易家接出由二妹搀扶着的易婶子。两人在堂前、在众乡亲的见证下拜了天地,温氏族长改好族谱,温家三姐妹便改口喊易婶子为“娘”。
  过了元宵,才算是过完整个年,大妹要回金银绣庄,小妹要开店做生意,瑞瑞要上学,均要收拾回京城的行囊,温秀才和易婶子自然也要同她们一起去。
  因此次过去是长住,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温秀才和易婶子看看这样不能不带,拿拿那样觉得有用,恨不得将整个家都捎上,前前后后,竟收拾出三马车的东西,最后被小妹和二妹卸的卸,扔的扔,留下一马车装货,一马车载人。

  胜仗

  朝廷军队接连在海上干了几场大仗,虽没有全面歼灭水寇,但主要势力已被瓦解,剩下几股小流四处逃串,近几年内是成不了气候的,南越郡又可以平静很长一段日子。
  战事解除,主将班师回朝,论功行赏自然是少不了的,于安在此战事上作用突出,除了赏金赏银之外,还被提拔为昭武校尉。
  于安回到家中,见铺门紧闭,询问了下周围的邻居,得知小妹年前回老家关了铺子,后来便一直没开,算算已有小半年。
  于安诧异,百思不得其解中伸手摸了下门框,拿到钥匙的同时,也沾了满手灰。
  打开大门,只觉得家里冷冷清清,小院的野草有他膝盖高,原先养着的两只老母鸡一只老公鸡倒是长命得很,竟然没被饿死,还孵出一窝小鸡,正追赶着草丛里蹦跶的蚂蚱啄食。
  走过萋萋野草,于安扶起倒在屋檐下的椅子,从屋里拿出锄头、扫把、抹布,捋起袖子大干,拔草、驱鼠、扫尘,忙到太阳落山。
  院中徒长的几种野菜是可以吃的,于安把它们连根拔起,抖落泥土放在一边,再从鸡窝里摸出几个鸡蛋,打算就这样凑合一晚。
  铁匠等几个于安父亲旧部下从外头进来,带来好酒和熟肉,要为于安庆祝一番。于安便收好野菜和鸡蛋,放着明天早上煮面吃,出门买了一斤花生和两斤凉菜,放在碟子里装好,与猪头肉、熟羊肉、酱鸭子等摆在一起,大家围在一张桌子上喝酒。
  因不见小妹,众人问于安她去哪里了。
  于安抿了抿唇,道:“不知道。”
  众人见他神情低落,于是纷纷拍他肩膀安慰:“有了官职还怕没有女人?赶明儿叔叔伯伯们就给你介绍漂亮的!”
  一顿酒喝到月下中天,这些人中,只有铁匠是老光棍,是晚便住在于安这里,其他人相互扶持着归家。
  第二天清晨,于安起来收拾完昨夜狼藉的杯盘,煮好面、喂了鸡,出门打听小妹的行踪。
  金银绣庄温思的名声很大,但是没人知道她的住宅在哪里。问了一圈无果,于安只好回去吃早饭。吃完之后,铁匠仍然没醒,于安将他那份留在锅里,用锅盖罩住,留了张纸条在桌上,掩上大门去金银绣庄找大妹。
  金银绣庄离得并不近,但是于安脚程快,没多久就到了,问了下看门的老头,得知大妹刚去礼部,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那您知道温姐家住在哪里吗?”于安问道。
  看门老头指指于安后面,回道:“问她,她知道。”
  于安回头,看见苏慕亭从台阶上来,着秋香色对襟上衣,衣摆处左右对称各绣一支碧叶白花禄心大菊,衣袖处也是一圈缠枝小白菊花绣,下着荼白色轻纱罗裙,头上挽了个简单的发髻,斜簪两根碧绿玉钗。
  于安连忙往旁边让几步,眼睛盯着脚尖。
  看门老头迎上来说道:“苏姑娘,有人打听温娘子的住处。”
  苏慕亭往于安这边看了两眼,觉得有些熟悉,于是问道:“你是来找温柔妹妹的吧?”
  “我……是……”于安讷讷开口。
  “她们不住这边。”苏慕亭说道,简要告诉他地址,便提脚跨进门槛。
  “我……”于安抬头,看见苏慕亭转头过来,又失了勇气,只好道了句:“谢谢。”
  苏慕亭点了下头,走进大门。
  苏甜抱了满周岁的女儿来绣庄找苏慕亭玩,后来苏慕亭出去办事,她仍和女儿一起待在绣庄。苏慕亭从大门处进来,苏甜抱起玩泥巴的女儿迎过去,看见了门口的于安,于是走过去打招呼,念起于安的手艺,笑嘻嘻问道:“恭喜于大人高升,什么时候请我和小姐吃饭呀?”
  于安擦了把额头的汗,拱手道:“一定,一定。”
  温秀才此次京城,除了要和女儿们住在一起,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看住小妹。因此,自回来之后,温秀才处处紧盯住小妹,凡遇她出门,必定步步紧跟。搅得小妹不胜其扰,于安那边便再也没去过。
  后来听说打胜仗了,听说军队回朝了,听说封官打赏了,她的心思也就渐渐沉淀下来,左右他总算熬出了头,该高兴的不应该是她。
  温秀才瞧着小妹这几日情绪不佳,于是在心底窃喜,找媒婆找得更勤快。
  院外有人敲门,温秀才出门约媒婆喝茶了,易婶子出去开门,回屋告诉小妹:“外头有个年轻后生找你,是谁呀?”
  小妹从凳子上站起,理了下衣服,见易婶子一脸好奇地看着她,恹恹回了句“不知道”,出去见人,果然是于安。
  “你怎么回来也不说一声,让我好找。”于安上下打量小妹,见她较之去年并未变化,松了口气,邀功道:“皇上赏给我好多银子,我都给你存着呢,还赐给我一个大宅子,等你回来,我们一起搬过去,把面街位置的厢房打穿,照旧开店。将军大人还送给我两个侍女,但是她们长得太妖冶,还老是往我身上贴,我便先将她们寄存在将军家,要是你喜欢,就送给你,你要是不喜欢,我就去将军那边推辞掉。”
  说了一会儿,见小妹并不高兴,因低着头,不知她在想什么,遂问道:“你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