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农家姝 >

第11章

农家姝-第11章

小说: 农家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正午,庙祝要去做饭无法陪他,温秀才趁着没人注意,伸出手一使劲,把灵芝从柱子上掰了下来,才发现灵芝根部埋了一根钉子。灵芝是庙祝用钉子钉在柱子上的,为了多骗一些香油钱。弄清缘由,温秀才心满意足地回家,却发现柴门大开,还以为是二妹回家了,心里想着她今天怎么这么快。
  温秀才心情好,便想着上楼再训一训小妹,就把她放出来。结果上楼一看,顿时傻了眼:阁楼的小门也被打开,里头黑黢黢的,空无一人。
  温秀才能想到的便是异乡人的三儿子拐走了小妹,毕竟小妹这些天一直跟他们混在一起,而且异乡人生儿子就像母鸡下蛋一样一个紧接一个,还个个都不是好蛋,偷鸡摸狗,什么下三滥就做什么,撬个锁开个门更是不在话下。
  温秀才咬定是异乡人三儿子所为,气鼓鼓找到他们家,结果这两口子一口否定,见温秀才不离开,唤出家里的几个儿子。老大、老二、老四、老五、老六齐刷刷往温秀才面前一站,跟堵高低不齐的墙一般,温秀才便只好回家。
  第二天上午,大妹让温秀才他们不要出门,自己去村头的屠户那里买了三斤五花肉,拎着去村尾异乡人家。
  一间由黄泥、树枝、茅草搭建的房子孤零零被独立在小山坡旁,半间石头垒成的猪圈附在旁边,两头猪仔躺在一角的稻草上哼哼唧唧,另一角堆满猪粪,猪圈旁边半埋了一口粪缸,异乡人六儿子正坐在缸上大解,因为腿不够长,所以一边踮着脚尖,一边扶着旁边的木杆。
  茅屋门开着,屋内无窗,借着屋顶缝隙透露下来的光,可以看见屋子左右各有两张床,几块木板搭在摞叠起来的石头上,左边的床大些长些,右边的窄些,中间用一块破布隔断,靠近门口的地方架了一口锅,锅里还有用萝卜、稻米、芋头等混合煮在一起的东西,分不清是饭还是猪食。
  异乡人和老大不在家,异乡人老婆坐在屋子里给老七喂奶,三个半大不小的孩子围在一起拍苍蝇,其中一个拍了一会儿,挠挠光裸的后背,赤脚走过来盛锅里的东西吃,看见大妹站在门口,于是回头喊她娘。
  异乡人老婆抱着孩子走过来一看,便拉下了脸,恶声恶气道:“你妹不在这里。”
  大妹说道:“我找你家老三。”
  异乡人老婆黑着脸说道:“老三也不在!”
  “没关系,我等着吧。”大妹说道,因异乡人老婆堵着门口,她进不了屋,于是就在门旁背阴的地方找了块石头,用手绢擦干净土坐下,把猪肉放在自己脚边。
  虽然家里养猪,但一年都未必吃得上一次肉,老四和老五围过来,望着地上的猪肉咽口水,老四胆大,把猪肉给勾了过来,拎在手里要挤进屋里,被异乡人老婆劈手扇了一巴掌,猪肉掉在地上。异乡人老婆破口大骂,踢了猪肉一脚,揪着老四的耳朵进屋。
  老二捡起猪肉,放在裤子上擦了擦,放回在大妹脚边,牵了老五的手回屋。
  老六从缸上跳下来,擦完屁股,走到大妹的旁边蹲下,手指戳戳地上的猪肉。大妹拿出一颗糖在他眼前晃,套他的话:“三哥哥去哪里了?”
  老六老实道:“不知道。”
  大妹继续问他:“昨天晚上回家了吗?”
  老六点点头,又摇摇头头,盯着大妹手上的糖眼睛一眨也不眨。
  大妹捏着糖果,让他舌头伸过来,给他舔了一下,问他:“好不好吃?”
  老六连连点头,眼神更亮。
  大妹说道:“你三哥昨晚回家了吗?”
  老六抹了下口水,答道:“没回,二哥拿他衣服送出去。”
  关于两人的对话,异乡人老婆在屋里听得清清楚楚,连忙把老七塞给老二抱着,自己走到门口喊老六回家。
  大妹把糖塞进老六嘴里,拍拍手站起说道:“婶子,我还有事,就不等了,晚上麻烦叔到里正家来一趟。”
  异乡人老婆发愣道:“扯上里正做什么?”
  大妹道:“你家老三拐走了我妹妹,这事总得要主持公正的人判个说法,里正大爷这么忙,怎么好意思劳动他老人家跑腿,该我们亲自上门,婶子你说是不是?”说着把猪肉放在他们家的灶头上,不理会异乡人老婆灰白的脸,转身回去。

  斗嘴

  才过正午,异乡人夫妻就和大儿子一同找上门,因为刚从地里上来,异乡人和大儿子挽着裤腿,脚上沾着泥土。
  二妹正在门口喂鸡,异乡人上前一脚踹得群鸡拍翅膀乱逃,二妹吓了一跳,听见异乡人粗声粗气问她:“你老子呢!”
  二妹扭头朝屋里喊温秀才,嗓音里带了哭腔。温秀才闻声从里面跑出来,见异乡人藏了小妹还一副地痞无赖样,气不打一处来,斥道:“有什么事冲着我来,吓唬小孩子做什么?”拉着二妹躲到他身后。
  异乡人叉腰嚷道:“我问你,你凭什么说我家老三拐了你女儿?你女儿野得跟个猴子似的,你当老子的看不住,让她跟别的男人跑了,倒赖在我家老三头上,还说找里正,你去找啊!我陪你去啊!没有证据瞎诬陷,里正先打你板子!”
  温秀才怒了,正要同他狡辩。大妹从里头出来,拉拉温秀才衣角道:“爹,我来吧。”
  大妹一个女子家家的,怎么能斗得过那个粗人?温秀才让大妹带二妹进屋,不要出来。
  哪知大妹并没有听他的话,而是走到异乡人面前,平静道:“不找里正也性,可以找族长。至于证人——对门的温大伯可以作证,他昨天去他女儿家了,明天就可以回来。他亲眼看见你家老三撬开我家大门,把我三妹从阁楼上拉下来,我三妹不想跟他走来着,他硬是把我三妹从家里拽出去,门框上还有我三妹指甲的划痕。”
  争执一开始,便有左右邻居围上来旁观,听见大妹这样说,有好事者还专门去趴在门框上找,果然找到了划痕,指给众人看。
  温大伯家田地与异乡人家的交界,异乡人偷懒,常常从温大伯家的田地里偷水,插秧的时候还经常把自己脚上的蚂蝗甩进他们家稻田,两家人嫌隙已深,要真让温大伯去作证,没有也会被说成有。异乡人又气又急,扬起手就要扇大妹巴掌。
  大妹抬起下巴,抢白道:“叔说不过我就要打人吗?”
  温秀才上前把大妹拉到自己身后,怒瞪着异乡人。一旁的邻居也对着他指指点点,大声骂他,毕竟没被他这么多儿子祸害过鸡鸡鸭鸭、苗苗菜菜的村民没有几家。异乡人老婆见情形不利,使了个眼色给异乡人,想要回去。
  大妹从温秀才身后出来,继续说道:“往日里,你们偷只鸡摸只狗的,大家看着你们生活可怜,睁只眼闭只眼也就过去了,想不到你这帮儿子长大了,道找媳妇年纪了,见村里没有姑娘愿意嫁到你们家,你们就唆使儿子干起强抢拐骗的勾当,今天你家三儿子不知把我妹子拐到哪里去,明天不知道谁家女儿要受害,你家还剩老大、老二、老四、老五、老六,还有个不满一岁的老七,陆陆续续都要讨媳妇,十几年呢,长的很!我们村还能过安宁日子?”
  因早就看异乡人一家不顺眼,本来大家都是抱着半是围观,半是给温秀才一家助阵的态度看戏,结果经大妹这么一说,家里有女孩的不由也提起了戒备。
  异乡人大儿子急瞪眼骂道:“不要胡说!”
  “一定要扭去见官!”人群中有谁说道。
  其他人纷纷附和,有的说:“我这就去把族长找来!”
  也有人喊:“赶走他们!留着就是祸根,早晚要坑得我们家破人亡!”
  ……
  情势越来越糟,怕引起公愤,最后连个落脚之地也被村里人拆除,异乡人老婆连忙给大儿子递了个眼色,一左一右硬扯了异乡人离开。
  然而,到了第二天上午,小妹就回家了。
  原来那日离开阁楼之后,因要躲开温秀才,小妹怂恿老三躲到外村,因老三惯能偷东摸西,小妹并没有饿着,期间只有与异乡人夫妻有过联系。异乡人家里穷,老大到了适婚年纪还找不到媳妇,好不容易有小妹上钩,异乡人夫妻巴不得老三和她生米煮成熟饭,因此一面瞒着温秀才,一面在小妹面前挑拨她和温秀才之间的关系。
  前天下午,老三老毛病又犯了,带着小妹去县城,专找学馆、私塾里的文弱书生敲诈勒索,不巧竟抢到一个小姑娘头上,小姑娘回家一番哭诉之后,第二天领着二十多个堂兄找到老三,把他的腿给打折了。
  小妹把老三送到医馆,医馆大夫给他接骨包扎之后,说道:“就算好了,也要瘸。”
  小妹本来是因为觉得老三打架的样子特威风,才决意跟着他混的,不想他以后要当一个瘸子,这让她觉得丢脸,把老三送回家中,她便打算回去。
  要是放在之前,异乡人夫妻即便磨破嘴皮子也要把小妹留下来,现在则唯恐惹上官司,巴不得小妹快走,催她快回家。
  温秀才为了找她,急得满嘴长水泡,现在看见小妹回来,放心之后便是暴怒,而小妹又是一个硬脾气,眼看着一场战斗一触即发,大妹和二妹忙一人扯开一个。
  大妹劝温秀才道:“小妹是个吃软不吃硬的,爹你这个样子,岂不是又要逼走她一次?”
  温秀才重重叹了口气,“真是我前世的冤孽。”
  大妹温柔劝道:“慢慢改吧。”
  二妹把小妹拉进房里,不解道:“你怎么老是和那些痞子混在一起。”
  小妹冲她翻了个白眼,抢白:“你懂什么!”二妹便不再说话了。

  及笄

  苏慕亭今日行礼,大妹得要苏家邀请,一大早,孙家绣坊的马车就把她送到苏宅门口。大妹下了马车,抬头看见苏宅门檐下高高挑起一排红灯笼,红绸布扎成大红花从梁柱上垂下,于风中飘飘起舞。苏宅不够郑家气派,但也是东凌县的大户,苏家小姐及笄,自然有不少宾客捧场。
  苏慕亭大哥和大嫂代她父母站在门口迎客,看见大妹过来,大嫂主动走过来携了她的手,笑说道:“辛苦辛苦,快进屋喝杯水吃点东西。”说着,特地让自己身边的丫头送大妹进去。
  苏慕亭大哥看着她微笑,大妹行了个礼,喊了声“苏少爷”,接着随丫头进去。
  因苏家只有苏慕亭一个女儿,因此在及笄礼上尤为重视,彩绸和彩带把屋里屋外装扮一新,厅堂、院子里人满为患,大妹四处环顾一下四周,没看见郑家的人出现。
  丫头带大妹在偏厅找了个位置坐下,奉上茶水。
  大妹接茶盏在手里,浅浅喝了一口,便听见外头有下人传话说那边准备好了,于是丫头又带大妹去东堂。
  入座之后,礼乐奏起,苏慕亭上身着喜上梅梢绣花襦,下身着大红曳地茜裙,外罩一层藕丝素纱禅衣,披紫小绫帔子,脚踩莲形重台珠履,缓缓而来,一头黑瀑长发垂挂腰间,耳间明月珰轻颤,腰间碧玉佩叮咚,若有似无的微香在空中浮动。
  苏慕亭跪坐于东堂正中席上,县太爷夫人净手之后,亲自为她梳头盘发,插上发笄。行完礼之后,苏慕亭回内室换衣裳再出来,行跪拜之礼。如此这般,要重复三次,既要跪谢父母,也要拜谢来宾。
  散场之后,苏家在庭院里大开筵席,大妹留下来吃饭。才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便有丫头请她到内堂去一趟。
  大妹跟着丫头前往,穿过屏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