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战死的相公回来了 >

第6章

战死的相公回来了-第6章

小说: 战死的相公回来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几个妇人想起林家原本是准备花二十两结冥亲的,现在不光光银子花了三十两,连别的物什也一应俱全,想来林家对李大山这个闺女,还是有几分重视的,不然怎么这么舍得。
  送走亲朋好友,周氏看着一屋子的东西,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李大山靠在床头,忽然道:“明日你把几家之前送来的银子还回去,看看家里还剩多少,都让青柳带走吧。”
  之前为了替他治腿,他的兄弟姐妹和周氏那方的亲戚,总共送了八两银子过来,加上家里凑的,一共十五两。等将他们几家的银子还了,再除去周氏的一只镯子,应该还剩五六两,这些银子,是分家后三年间存下的。
  一般人嫁女儿,若能把男方送来的聘礼,拿出一半充做嫁妆,就已经算是大方的了,像李大山这样还要倒贴的,少之又少。
  不过一来他本来就疼女儿,二来心中对青柳有愧,所以周氏听他这么说,也不觉得多诧异,只是迟疑道:“往后青荷与青松……”
  李大山摆摆手,“他们若还记着青柳的好,就不该说什么。”
  周氏又道:“娘那里,要不要让她知道?”
  说起王氏,李大山心中也有些复杂,他知道他娘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可心里却不能接受她的做法。若按以往,以他对王氏的敬重,这事必定要让她同意才行。眼下,他沉默许久,最终摇头道:“谁都别说,这事就咱们两人知道就好,等青柳要出门了,你再悄悄将钱给她。”
  若让他娘知道,她肯定不会同意让青柳带走那些银子。
  槐花婆婆定下的日子在十二月初五,还剩不到两个月,时间有些仓促,不过因是冥婚,也没人说什么。
  这些日子,青柳便不怎么出门了,都待在房里赶制嫁妆。
  周氏当时织的那匹绸子,原本要让她们大堂哥拿去镇上换银子的,后来到底没换,而是托人染了个素净的颜色,让青柳做两个被面,到时当作她的陪嫁带走。
  青柳的针线是周氏教的,如寻常农家姑娘一样,手艺只是一般,平日里能做个衣服鞋子自家穿,若要像绣庄里那样,绣上许多花样的,她就不会了。好在她结的是冥婚,不必在被子枕面上绣鸳鸯并蒂莲之类的。
  这日,青柳的丝线用完了,又没到她大堂哥回来的日子,她想了想,还有些别的杂事也要去镇上,托人太过麻烦,索性自己去镇上跑一趟。
  村里到清平镇走路要一个时辰,农闲时有人用牛车拉客,一趟两文钱,半个时辰可以到镇上。
  青柳捏捏荷包,决心省了那些钱,给青松买两块糖吃。
  一路紧赶着到了镇上,她先去绣庄,把这阵子和青荷两人打的络子卖了。
  寻常一个络子两文钱,而且因大部分人都会打,店家往往不愿意多收。她和青荷便动起脑筋,花了许多时间研究出一些不同的花样,有玉蝉样的、蟾蜍状的、还有蝙蝠状的,虽工序繁杂些,也更耗时间,可一个络子往往能卖上四五文,有时候出了新花样,店家还愿意多给一点,她们二人因此更加乐此不彼。
  这半个月地里没活,两人利用闲时,总共打出五十几个络子,得了二百多文,除去彩绳的费用,还有差不多一百五十文。
  青柳小心地将荷包收好,背着背篓又去了干货铺子,背篓里是这些天青松摘的板栗和山枣,周氏都帮他晒干了。
  一斤干枣子八文钱,她那些不到两斤,卖了十二文。板栗更便宜,一斤只三文钱,青松摘了十几斤,得了四十文。
  青柳数着铜钱,心道等青松看到这些钱,肯定要乐坏了。
  将带来的东西全部换成铜钱,之后她就去买了些彩绳,又买了几种颜色的绣线。
  出门前周氏交代她带一斤盐回去,买完后,她又给青松买了几块饴糖。等在街上看见一个叫卖的货郎,她便凑过去,讨价还价一番,花十五文给青荷买了一朵粉色的娟花。
  将买来的东西装进背篓,她不再逗留,快步赶回村里。
  还未到家,青松连蹦带跳迎上来,硬是接过她背上的背篓。
  青柳揽着他的肩头往家里走,面上因赶路热得发红。
  青松扒开背篓里的东西往底下看,欢叫道:“大姐,我的板栗都卖光啦?”
  青柳笑道:“都卖光了,一共卖了五十二文钱,等一下把钱给娘,让她帮你收着好不好?”
  青松连连点头,“好,明天我再去山上!”
  青柳便道:“现在山上的野果都快被人摘完了,就是有,也是树梢上一点别人摘不到的,你就别去了。爹的腿已经快好了,咱们家现在不缺银子,你可别把自己摔了。”
  青松垂着头没说话,从前因他是小儿子,父母姐姐们难免更加疼他,纵得他脾气比一般孩子大,也不如人家懂事。
  这一次家里遭遇突变,娘的眼泪,外人的冷眼闲话,让他一下子明白了许多。
  最近他总听说,他大姐是被爹娘卖去林家的,所以爹才有钱治病。他无法反驳他们,心里却下了决心,一定要赚很多银子,将来长大了,把大姐赎回来。
  时间一晃而过,李大山又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期间大夫来看过两次,说他恢复得不错,很快就能下地行走了。
  周氏听后,又哭又笑。
  等入了十二月,天上渐渐飘起了雪花。
  平阳县地处南方,少有见雪的时候,青柳长这么大,也只见过两次,青松更是第一次见,一早起来欢呼不已,脸也没洗就跑出去了。
  青柳站在屋檐下,看着他连滚带爬的身影,不由失笑。
  她下意识往小遥山方向看去,自定亲后,她不自觉就有了这个习惯。
  林家大宅地势较高,从她家看过去,只能看到高高的围墙,围墙里露出几座屋顶,黛瓦上落着薄雪,白的越白,黑的越浓。
  周氏从房里出来,顺着她的视线看去,心中又是一痛。
  青柳回过神来,拉着她的手往厨房走,笑道:“刚才小松一路滚着跑出去,就跟一只胖嘟嘟的小耗子一样。”
  周氏闻言也微微笑了笑,眉眼间的愁绪却并未散去。
  今日已经是初三了,后天晚上,林家的轿子就会上门,抬走她的女儿,此后,她就要伴着一方牌位过一辈子了。
  青柳生了火,把一个红薯丢进灶膛里。她记得小时候那次下雪,大堂哥就烤了几个红薯分给他们吃。几个小孩子蹲在屋檐下,一面啃着烫嘴的红薯,一面新奇地看着雪。
  周氏掏了米下锅,竹架上放着几个洗净的红薯,四五个玉米馒头。
  母女两个并排坐在灶下看火,周氏想起十多年前,她出嫁时,娘亲一遍遍嘱咐的话。
  眼下到了她女儿出嫁的时候了,她心里虽百般不忍,却也要像她娘做的那样,跟女儿说以后在婆家如何自处,要怎么侍奉公公婆婆,受了委屈该怎么办,妯娌间如何避免摩擦。
  然而最重要的,怎么和丈夫培养感情,新婚夜该做什么,要早日为婆家添丁进口,这些话,她却无法说出口了。
作者有话要说:  我……没有食言,昨晚有二更的呀,晋江抽得我无语凝噎ORZ
感谢我們都曾途徑幸福的地雷~╭(╯ε╰)╮

  ☆、成亲

  一声婉转苍凉的锁呐声撕开夜幕,蜿蜒的碎石小道上,一顶小轿晃晃荡荡地向着小遥山方向抬去,轿门上两盏白纸灯笼在夜风中忽明忽暗。
  夜色正浓,村民们早已熟睡,此时不少人被这似喜还悲的锁呐声唤醒。
  “当家的,外边什么声音?”
  那男人留心听了一阵,道:“听这方向,应该是李大山家的闺女出嫁了。”
  “怎么会半夜……啊,是给了林家的那个?”
  “正是。”
  “唉,可怜那闺女,今年才十七岁吧?结了冥婚,就要守一辈子活寡了。也是他家流年不顺,该有这一劫,她若不嫁,她跟她妹也都是被发卖的命。我看那闺女自己倒有点主意,跑去给林大善人做了大儿媳,好歹将她妹妹保住了。”
  那男人翻了个身,将头埋在被中,迷糊道:“别人家的事,你别管了。早点睡吧,明天还要上山看看。”
  青柳戴着盖头,坐在轿子里,身子随着轿夫的步子上下摇荡。
  夜风夹杂着雪粒,不时从布帘缝隙里涌进来,吹得她手脚冰凉。
  出门时爹的哀叹,娘的眼泪,弟妹的不舍都还在眼前,她深深吸了一口气,将那些情绪压在心底。
  林家大宅今夜灯火通明,白色的灯笼如雪片,挂满了整间宅子。
  花轿停在大门外,身体健壮的喜娘过来请青柳下轿,并一路将她背到东边小院里。
  院子正屋是锁着的,东厢房内燃着白烛,屋里冷冷清清,没有一丝人气。
  青柳在喜娘的提示下换上一身孝衣,跟随她到前院。
  林家众人都在前院厅堂里侯着,堂中的布置与寻常喜堂倒没什么不同,只是将红绸换成了白练,另有一个半大的小子,抱着牌位站在一旁。
  青柳低着头,按照喜娘的指示拜了堂,又被送回东边院子。那方牌位也被送过来,端放在屋内贡桌上,桌后墙壁上挂了一幅画,正是那日青柳见过的那幅。
  喜娘与外人都退了出去,房中只剩她一人。
  她定定神,起身给那座牌位上了三柱香。
  她心里其实是有些害怕的,可槐花婆婆之前与她说过,今夜这副牌位必须摆在新房里,等明天礼成,才能移进宗祠。
  这也是本地的习俗,未成婚就夭折的男女,不论年纪多大,都不能算成人,死后牌位也没有进宗祠的资格。这大概也是林家大公子这么多年来都没有托梦回来的原因。
  青柳将香□□香炉里,退后一步,抬头看那幅画像。
  画中少年那猩红的大氅,在满屋子落雪般白练的衬托下,越发红得似欲滴血。
  青柳没好意思盯着他的脸看,只匆匆瞥上一眼,那张扬肆意的笑容却映在脑中。
  她忍不住再一次叹息,这样的人,竟英年早逝了。
  她又退后一步,拜了三拜,心中默念:大公子,只望你看着太太的一片苦心上,若有所感知,便回来看看她。
  拜完她便退到床边,一身孝衣,坐到天明。
  因是冬日,村子里的鸡叫过好几遍,天还是昏昏沉沉的。
  青柳一直留心各处的动静,听见外头有脚步声停在门边,想了想,轻声道:“是谁在外面?”
  外头传来一个妇人的声音:“大奶奶起了吗?”
  青柳愣了好一会儿才明白过来是在称呼自己,忙站起来,整理一下衣摆,快步过去开了门。
  门外站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衣着干净整洁,见了青柳熟练一福身,笑道:“厨房里已经烧好了热水,大奶奶既然起了,我去提来给您洗漱。”
  青柳听她的称呼便觉得别扭,可不清楚家中是什么规矩,不敢贸然让她改口,只得福了福身,道:“劳烦嫂子跑一趟。”
  那妇人笑呵呵地去了,青柳回到房中,残烛已经快要燃尽,烛泪流了一桌。
  她坐到梳妆镜前,动手给自己梳了个妇人髻,髻上簪一朵白玉兰银簪,这是当初林家送去的聘礼之一。除了聘礼全部让她带走,昨晚出门前,她娘还封了几个红封让她带着,以备敬茶时小辈向她行礼之用。只是她心里没底,她这样的情况,今天需要敬茶吗?
  那妇人很快回来,除了一桶热水,另一只手上还挎着脸盆布巾等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