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锦绣娇娥 >

第47章

锦绣娇娥-第47章

小说: 锦绣娇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存恪扬了头看着屋顶道:“我记得清王妃家可不在这里。”
  “我父亲是孟府庶子,早就分家出来了。”
  “庶子?孟澹的庶兄?”
  “嗯,我都是生在府外的,本也住在东市那边,但那边赁房太贵,就渐渐搬到五丈河来了。”
  李存恪在水中吐着气道:“那你这家必定也与我一样,五行缺金啊?”
  元丽不懂他话的意思,问道:“为何会五行缺金?”
  李存恪笑道:“没银子用,可不是缺金。”
  元丽见识过李存恪钱匣里的银票与银子,万不信他会没钱,笑道:“三官家说笑了,你有那么多银子,怎会缺钱?我们是一二文钱都要省着用的人家,怎么能相比。”
  李存恪道:“你懂什么,我那点钱,与我的哥哥们比起来,可是差远了。这会我也是穷紧了,才会想着回到京城来,不然,外间天大地大逍遥快活,窝到这挤了一群软蛋窝囊废话的京城做什么?”
  元丽那里懂他这些话,却也想起了家,慢吞吞道:“天大地大,那里有家好。”
  李存恪从水中游了过来,停在元丽不远处盯着她笑道:“怎么,想家了?”
  元丽早间听元秋教导过,知道万不能说想家的话,便摇了摇头,仍低头去洗衣服。
  李存恪见她不答,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又游回另一边去了,从沿上抓了只瓢来一下一下替自己头上浇着水,大声喊道:“痛快!”
  元丽回头望了他一眼,见他两膀鼓鼓的,双手伸开便将那池子整个都盖了,这样虎背熊腰一个人,顽起来竟孩子一样。
  李存恪浇够了水,闭着眼叫道:“快来替我通通头。”
  他头上抹了许多猪苓,浓郁的香味和着热气扑鼻而来,熏的元丽打了几个喷嚏。
  元丽忙跪在岸边替他拿瓢舀水来冲净了,才见他大口吸着气,甩了元丽一身水滴大叫道:“这骚烘烘的东西,才叫臭。”
  那猪苓是好东西,都是贵族们才用的东西,寻常人家如何用得起。元娇整日就羡慕元秋用猪苓洗过头发后,满身的香气。
  元丽笑道:“这都是稀罕东西,三官家鼻子想必与别人不一样。”
  李存恪道:“也就京中那些瘦歪歪的骚仕们,才会喜欢这种东西,我们这些人,成日泥里滚的土里爬,怎么闻得惯这味道?”
  元丽疑道:“什么是骚仕?”
  “就是文人雅仕,提个小狼毫,七脚八叉个瘦金体,行动还要两个丫环扶的那种。”
  元丽见他把京中那些文人仕子们形容的如此形象却又不堪,也哈哈大笑了起来。
  两人笑了一会,元丽又拎了湿衣服出门去。李存恪才起来穿了新衣服。
  元丽方才将李存恪的胡服围着火盆晾了,就见李存恪穿着一身菖蒲色公服走了进来。这公服有腰束,他也未系,发也散披着,整个人又被泡的虚胀,脸上的黑气却少了许多,透着深紫的红。
  元丽这才知他平时身上那黑,有一半竟是不洗澡存出的污垢。
  他手中还拎着一双鞋,对元丽笑道:“这鞋子怕也没法穿了。”
  元丽会意,忙接过来道:“方才是奴奴忘了,没有替三官家洗,奴奴这就去洗。”
  李存恪却破天荒的现了忸怩神色道:“这怎么好意思?你扔了它去,明儿到胡市卖双新的来。”
作者有话要说:  这是第二更!

  ☆、菩萨

  元丽道:“还是好好的东西,为何要扔掉它,洗洗还能穿的。”
  说着抱了鞋仍去后院了。
  李存恪双手一拍握了拳自言自语道:“这倒挺好,有人管洗衣服了。”
  从此元丽便随身带了那钥匙,因这行驿人少,她每日都能泡个好澡,惟她衣服少了些,如今眼看就要入九月,宫中也无人送夹衣与棉衣来,她自己身上又无银钱,李存恪的钱她自是不敢随便用。这样又艰难熬了几日,宫中来了几个宫女,却是送了她许多宫制衣服,并麻线白布之类。衣服虽宽大些,她又不出门,仍是能穿的,只这鞋子,因她从小不沾绣活,连鞋样都不会画,那能做出鞋来。
  好在那日与李存恪出去卖了两双,暂时是不用愁了。
  这样过了月余,李存恪却是再劝也不肯去洗澡,元丽每一劝,他就扬手道:“闻闻,还不臭,洗什么澡?”
  元丽自那日知这臭味是从他身上发出来的,那敢再说臭的话,臭也只能暗自忍了。
  那檀木料子渐渐显出形来,李存恪见元丽这几日总在外间忙活,便叫了进来笑问道:“你可看出这是什么来了吗?”
  元丽看了半晌道:“莫不是菩萨?我在庙里见过菩萨,比这大些,是站着的,观音菩萨。”
  李存恪道:“这才不过个毛坯,还要上色、泛砂,打蜡上光,到时候就漂亮了。”
  此后便是水粉上色,一遍干了又上一遍。到了这时,李存恪便闲了一些,他闲着无聊,从前院搬来几部大书问元丽道:“你可识字?”
  元丽忙接过书道:“小时候父亲教过我,寻常的大都认识。”
  李存恪见外面阳光大好,搬了椅子出来躺在屋檐下晒着太阳道:“那就捡你认识的给我念一念。”
  元丽翻了开来,这书自己家也有,小时候孟源就常拿着这书教她们姐妹俩识字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郡子乎?”
  ……
  元丽念了半日,见李存恪眼皮都不动一下,便轻轻合上了书,方要进屋去替他拿件厚衣服来遮,就听李存恪慢悠悠道:“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中,友不如已者一句,若解为不交不如自己的朋友,便与三人行必有我师一句相悖,你觉得圣人这话是什么意思?”
  元丽不期他还醒着,愣了一愣答道:“或者圣人的意思是,莫要瞧着朋友都不如自己,则三人行必有我师,仍是要自谦警醒的意思。”
  李存恪转头看了元丽一眼道:“小家伙,还能有自己见解。”
  他又道:“为政第二篇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心共之。说的便是要德治天下,君似北辰星安坐,有德无为,以性善而化诸候。然北民不受教化,茹毛饮血,无为而制的君主,怎么才能感化他们了?”
  元丽自然不懂这些东西,她虽能读,却不识意,只能是怔怔望着一张黑脸分外严肃的李存恪。李存恪望了半晌天,咧嘴一笑起身伸了伸手脚拍拍元丽的头道:“快去顽吧,我又得忙了。”
  转眼已是十月底,一直未曾下雪,天干的厉害,后院房中虽也生着炭火,只是屋子太大,门窗四敞,根本留不住一些热气,李存恪还好,本身火气就重,仍是那身单衣都不觉冷,元丽却是裹了一层又一层的衣服。李存恪见后院屋子太过寒冷化不了水彩,便将雕像整个儿搬进了自己卧室中。在卧室中完成了打腊上光。
  这日他见外间阳光大好,便将雕像搬了出来放在廊下,唤过元丽来看,问道:“现在可看着有些意思了?”
  元丽因他整日的盘桓在上面,也并未细看过这尊雕像。如今细看了,见这菩萨跌坐,面部圆润丰满,冠饰精致华丽,右手抬膝左手支座,发束高耸,秀目微垂,樱唇欲启,妙思神凝。宽裕飘逸,裙裙开扬,胸饰璎珞,纤指如兰,新上过的色彩十分艳丽,打过蜡的流光中透出木的质次来,将这菩萨衬的栩栩如生。
  她那里见过这样好东西,此时因这菩萨威仪,竟也心生感吧叹,忙提裙跪倒在地,足足磕了三个头才站起来。
  她轻声道:“三官家真是能奈,做了这样好东西来。”
  李存恪笑道:“这也不是我的本事,匠人的手艺都是老天爷给的,是老天爷要赏我口饭吃而已。”
  他见元丽小孩子也听不懂这话,又笑道:“你这样拜了,倒显得我龌龊了。我本是银钱不够,想雕来换些银钱的,还望菩萨不要怪罪。”
  这世间的道理,大抵都是如此,菩萨塑像出自能工巧匠之手,可菩萨却是天成的,是以匠人便是匠人,不能以此居功。
  元丽问道:“三官家莫不是要拿去卖了?”
  李存恪摇头道:“也不是,宫里的娘娘眼看大寿,我送给她,是想要些钱来花花。上次给了她一幅三十三开的屏风,画的我手都差点废了,她居然给我送来个你,不值钱还要费粮食。我想来想去,怕是我上次说的太隐晦她会错意了,这次我要直截了当开口要银子。”
  元丽惊道:“三官家您匣子里好几千两银子了,也不见有个花处,为何还要这么费劲去讨银子来?”
  李存恪叹道:“不花银子是因为不出门,若是出了门,那里都是花钱的地方,我又没个正经份位,全凭宫里娘娘的高兴来给,此番我要去个远的地方,没有大笔银子是不行的。”
  元丽对于大笔银子的概念,这几个月才升到几千两之巨,见他还嫌不够十分吃惊,因听了他说要去个远的地方,一想自己跟着他,是必要离了京城的,这样就更没有希望见到爹娘了,忙又问道:“咱们此番是要去那里?”
  “咱们?”李存恪吃惊望了元丽一眼道:“并没有咱们,只有我一个。”
  元丽疑惑道:“那奴奴要到那里去?”
  李存恪道:“回宫吧,到宫里娘娘那里伺候着去。”
  元丽摇头道:“宫里并不好呆的,那些宫女们,都是十分的……”
  李存恪也是同叹道:“确实不好呆,我每回就进去半日,都是混身发痒。你这性子在宫里,怕活不过三日去。”
  “那三官家要带上奴奴吗?”
  “那不行,我要去的地方狼一群群的,到了夜里,狼眼睛就发绿光,见人就撕的,一个大活人,不过三分钟就能撕成一块一块,在雪地里……”
  元丽那里会怕这些东西,她忙道:“奴奴到时候也穿胡服,能跑快的,况且奴奴从小在家干粗活,巷子里没有孩子能跑得比奴奴快。”
  李存恪已没了耐心,摇头道:“回了宫,你可以叫清王妃求一求娘娘,还送你回家去的。”
  元丽咬唇道:“我家本已无米下锅,我再回去,又多张嘴,母亲必然又要生气打骂。”
  李存恪此时已是十分不耐烦了,又不愿再与她纠缠,起身抱了菩萨进屋,边走边回头道:“快去自己歇着,想这些干什么,不定明日你娘就来这里要你回去了。”
  元丽那里会信这种话,她在这里一连几个月过的十分轻闲,不用挑水砍柴做饭,不用听小李氏整日的骂声,替李存恪打个下手闲读些文章就能混过一天去,竟把家里母亲的艰难父亲的病都忘到了脑后,这时猛然听李存恪道自己要走,叫自己回去,就又重想起这些事情来。
  她忆起那日宫里来人,给了两张十两的银票,说是几个月的例银,想到若还能回宫,碰见元秋的话,必得要托人带去给小李氏补贴家用。只是她虽进宫不过两三日,那里的女子们大都脚纤腿细,走路就是礼仪,一个外地来的女子因言行无状冲撞了尚宫,也不过瞬刻便不知被拉到何处去了。自己这个样子重入宫,不仍是死路一条?
  这样想着,前些日子方才滋养出来的那些活泛与娇俏之气便又重新蔫了回去。李存恪见她整日怔怔的,读个书也是读着读着便停下来望着远方,这般容状,比方来的时候还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