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新列强时代 >

第268章

新列强时代-第268章

小说: 新列强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一条进军路线,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后来李世贤进军浙江之初,基本上就是沿着石达开部队当年走过的道路前进的。

此时张亮基升任闽浙总督,左宗棠又是浙江巡抚,这苦日子又得吃了。

吴可对于太平军有着深刻认识,好比后世的几次反围剿战争一样。不能让太平军机动兵团有大的活动空间,不然其破坏力将是极其惊人的。

幸好淮北地区经过乡勇队多年治理,已经没了太平军活动空间和发展余地,只要扎紧了篱笆,就不用担心太平军小部队在皖北之第搞风搞雨。

从浙江撤离后,石达开有两种进军方向的选择,或重回江西,或移师福建。

而朝廷在这上头又判断错误,大部分朝臣认为石达开在江西拥有很高的声望和雄厚的群众基础,判断他将反攻江西,可没料到石达开却不按常理出牌,最终却做了后一种选择。

报告这事的将领很是感叹:“当初留守安徽的乡勇队内部也不是没有过猜测,大家都觉得石逆返回江西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毕竟长毛这江西的根基不是开玩笑的,真可谓振臂一呼应着云集!”

在座一干将官齐齐点头附和,当时他们还紧张了好一阵子。毕竟太平军当时在安徽北部,江西和浙江的人马总数超过二十万,这还是机动兵力数量,如果加上各地城池守军数量那将更加恐怖。

按吴可常说的数量引起质变,二十来万大军横扫江西根本没有问题,之后肯定就要对稳定富足的淮北地区动手。虽说留守乡勇队真动员起来,起码也能拉出上十万的队伍,挡住太平军的人海攻势应该没有问题。

可真到了那时,整个淮北都得搭进去实在得不偿失。

在座将官哪一个在淮北之地没有布置产业的,他们可不想跟长毛一场大战下来,只留下一堆破破烂烂。

就连吴可都感觉暗暗后怕,真要出了那样的事,三年多来花费在淮北之地的努力将全部付诸东流,真是好险啊好险。

“是啊,当时张抚台,哦不应该叫做张督台甚至开始暗中动员,就连身在河南的左大人都得到消息,相约淮北一旦有事立即来援……”

“怎么这事我不知道?”吴可有些不高兴打断了这厮的感叹。

“当时督台您还在天津作战,担心扰乱天津战事,加上当时情况不明也就没跟督台大人您汇报!”立即便有留守将官拱手解释。

这还差不多!

吴可脸上神色稍缓,告戒在座诸位以后有什么大事一定要及时禀告,莫要再出现这样的隐瞒事件,不然他可不保证不追究众人的责任。

在座将官自然唯惟弱弱忙不迭答应,欺瞒上官的罪名他们可承担不起。

吴可没有太过纠结这事,先起身站在巨大的简陋地图前,拿着特制碳笔在地图上写写画画,根据手下将官讲述的当时战况,太平军的地盘以及人员部署,还有清军这边的布置全部标准出来。

将当时的局势在脑海中模拟一遍,顿时明白了朝廷的决策有多偏颇。

“你们这帮家伙也不多动动脑子,当时江西方面湘军主力重兵集结,萧启江,张运兰,王开化,刘长佑诸军严阵以待。其时湘军主帅曾国藩复出必定士气大振,官军又于不久前刚刚攻陷了长毛在江西的大本营士气高涨之极!”

吴可不满的冲着手下小弟怒喝道:“你们当时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这么明显的事情都看不清楚?”

在座一干将官被他吼得满头雾水莫名其妙,却也只有乖乖听话的份。

吴可却是没有放过他们的意思,继续咆哮怒吼:“你们这些猪脑子啊,湘军当时正准备入浙追击长毛军,若此时石达开部长毛军折返江西,湘军便可以逸待劳正中下怀!”

一干乡勇队将官只听得一愣一愣的,吴可却是不管他们拿起一根细长棍子充当指挥棒,在标满记号的简陋地图上指指划划侃侃而谈:“在说石逆所部长毛军,怎么说都入浙作战三四个月,部队已经有些疲惫。又是被迫放弃大好局面和已经建立起来的新根据地,对士气的打击更加不可低估!”

“而在这种情形下与以逸待劳的湘军主力正面决战乃是下策,没见之前还在浙江所向披靡的石镇吉一度企图独立向江西发展,结果刚到江西新城就被湘军所败,不得已又折回福建就是很好的证明!”

目光掠过手下一干将官若有所思的神情,吴可手中细棍重重拍在桌子上,斩钉截铁道:“石逆可是长毛方面一等一的大将,怎么可能犯如此低级错误?”

第405章不爽

营帐中一干乡勇队将官,被吴可一番实例教学,说得灰头土脸尴尬万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才好。

吴可见此心中满意嘴里还是不饶人:“换我是石逆我也会选择福建为进军方向,还有你们不要忘了江西建昌,宁都地区正在流行严重的瘟疫,而长毛大将杨辅清正由福建撤入江西,以石逆的为人怎么可能会主动与之正面相遇,难道不怕造成不必要的摩擦么?”

只是让他感觉尴尬的是,石达开的动作实在太啥了点,让他有种自扇耳光的不爽感觉。

在座将官继续讲述当时战况:石达开部进入福建后,军事上还算顺利,连续攻克了政和,崇安,建阳,泰宁,建宁,宁化,汀州等府县。

但是这些地方比较贫瘠,连年灾荒,粮草供应困难,士兵又水土不服,多有病倒者,部队非战斗减员很大,不宜长期停留,因而石达开在十月十七日攻克汀州后不久即分兵三路进入赣南的地区。

“这石逆,当真是贼性不改!”

吴可转身立于巨大的简陋地图之下,手中细棍在地图上比比划划没让手下将官看到自己脸上的尴尬之色。

还以为石达开真有什么大能耐,可惜依旧改变不了流寇本性,目光还是太过狭隘成不了大事。

尼玛的此时福建防御极其空虚,要换做吴可的话,可不会管手下因非战斗减员损失了多少,大清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口。

只要能拿下福州,那石达开便拥有了割据一方的本钱。

要知道福建地方山特多,朝廷就是想派大军过来都施展不开,这就给了石达开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休养生息壮大自身。

而且福建紧挨着广东,此时的广东因广州城被破,亮光总督被掳正乱作一团。只要石达开派出小股部队过去便能迅速壮大成为手头一股强大力量。

进了广东,距离太平军的起家之地广西也就那么点距离。

以太平军在广西的良好根基,无论石达开想招兵买马还是固地自守都轻松许多。朝廷在没解决入侵甜津津的英法联军之前,可没精力顾忌最南方的福建。

最重要的是,占据了福建之后,便有了直接连通外海的优良港口,泉州福州等地都有停泊远洋巨轮的深水良港,可以直接跟洋人取得联系,够才优良军械壮大实力那自然不在话下。

他就不信石达开看不到这些好处,可没想他他竟然依旧流匪习性不改,又改道重兵云集的江西南部掀风起浪去了,真是白瞎了这么好一机会。

“是啊,虽说石逆所部进入福建本身只是杨辅清部脱离后的应变之举,加上粮草缺乏水土不服,战略意图又不明确都影响了部队士气,难以谋求长期在闽立足,加上洪逆重建五军主将,虽说实际上以“中军主将”取代了石达开“通军主将”的职务后,石达开在长毛逆匪中的地位变得十分尴尬,与其他长毛军的关系又再次变得极不明朗……”手下将官急忙连声附和说道。

吴可点头说道:“自古以来,将帅不和就是兵家大忌,在这种情况下,过去一年多仍保持“通军主将”名义与各部联络及配合作战的的石达开多少有些进退失据,做出如何错误举动来也可以理解。”

“弟兄们要吸取教训,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可不要学石达开这厮!”

“大人说的是,石达开这厮眼下处境艰难那是他活该。虽说这不是因为军事上的受挫,而是非战斗减员和缺乏明确的战略目的造成士气不振。”

吴二牛难得的开口说道:“可也不能带着疲惫之师乱闯啊,福建那地方就算再贫瘠养活他手下那帮长毛应该也不难吧?”

“呵呵,倒是便宜了附近的官军!”

另一位将领忍不住搞怪开口,顿时引来营帐之中一片大笑之声。

话说石达开在福建的各据点旋占旋失的主要原因是太平军根本无心固守,往往稍触即退,故而入闽期间罕有激烈战斗,各据点多是占也轻松失也随意,不过却让附近清军白白捡了便宜立了功劳。

“石逆显然也意识到了手下人马的不足,这才率军进入官军力量较弱的赣南地区。显然是是为了让部队得到休整,并借休整之机拟定下一步今后的战略。”

吴可跟着大笑一通,而后摇摇头说道:“可惜啊可惜,他就这么放弃了福建的大好地盘,治理得好了那也是一块膏腴之地啊!”

对此话题众将不可接口,他们对地方民政并不熟悉,淮北之地能有如今的气象也全都依赖张亮基和吴可这两位大佬,督台既然说福建治理得好是块膏腴之地那就是吧。

“只是便宜了曾国藩那厮,硬生生拖到石逆入闽这才出山,难怪朝廷如此猜忌于他!”此时却有将领愤愤不平说道。

“就是,朝廷要他入浙剿匪,他却是拖拖拉拉一耗几个月不上任,直到石逆都出了福建地界这才迟迟缓缓接手那几万湘军!”

曾国藩的行为显然早让营中一干将官不爽,此话题一起立即便有其它将领跟进附和。

“大您不知道……”

见吴可面露不解之色,立即便有将官绘声绘色解释道:“当时石逆在浙江搅风搅雨,朝廷急令回籍奔丧的曾国藩赴浙救援。”

“恩,之前听那么说过!”

吴可点头:“这有什么问题吗,曾国藩不是出山了么?”

“他是出山了没错,可是出了跟没出没两样!”

吴二牛连连冷笑,接着沉声解释道:“一八五八年七月一日命骆秉章传旨,此时曾国藩的旧部有数万人在江西,随时可以入浙救援。他们接到曾国藩的命令后均至江西铅山候命。”

“可曾国藩又如何做的呢?他十三日正式接旨,十七日离家,却没有直接去铅山,而是二十二日至长沙与湖南虚浮骆秉章“商谈军务”,八月三日到武昌和官文以及胡林翼“商谈军务”,直到八月二十九日才施施然到南昌。”

吴可听后一阵无语,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他觉得曾国凡的行为太啥了点,既然对朝廷有怨气那干脆不接旨不就得了?

既然你接了旨就要把事情办好,如此拖拖拉拉只会让朝廷更加嫉恨,除非立下不世之奇功,否则以后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见吴可没有多说什么,二牛便自顾自继续说道:“曾国藩而后才由南昌前往铅山。而此时距石达开部队陆续撤离浙江已有一个半月,石达开部入闽也已经有半个月了。”

说到这儿,他不爽的挥了挥手:“结果曾国藩在前往铅山与部队会合的途中又接到朝廷命令而改援福建,但石达开部在福建转战两个多月,并没有遭遇到湘军的阻击。等曾国藩将部队集结于分水岭准备进军福建崇安的时候,石达开已经准备撤离福建了。”

“这样,从曾国藩奉旨援浙到石达开移师江西为止,前后三个月时间,被“急调”赴援“浙闽”的曾国藩却始终未与转战浙闽的石达开部主力接上仗。”

吴可真不知该说什么是好,曾国矾这一手简直就是自找麻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