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新列强时代 >

第257章

新列强时代-第257章

小说: 新列强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湘军大举进攻三河镇外围的当天,陈玉成率大队赶到,驻扎在三河镇南金牛镇一带。

11月14日,李秀成也率部赶到,驻于白石山。至此,集结在三河镇周围的太平军众达10余万人,和李续宾部湘军相比占绝对优势。

面对太平军援军的强大气势,李续宾的一些部将十分胆怯,建议退守桐城。

而骄悍的李续宾一意孤行,认为军事有进无退,只有死战,并于11月15日深夜派兵7营分左、右、中三路偷袭金牛镇。

16日黎明,当行至距三河镇7。5公里的樊家渡王家祠堂时,与陈玉成军遭遇。陈玉成抓住敌人冒险出击的有利时机,以少部兵力正面迎敌,吸引敌人,另以主力从湘军左侧抄其后路。

正面迎敌之太平军且战且走,将敌人诱至设伏地域。

当时,大雾迷漫,咫尺莫辨,鼓角相闻,敌我难分。陈玉成主力迅速击溃了左路湘军,并乘胜隔断中、右路之后路。湘军发现归路被断,仓皇后撤,在烟筒岗一带被太平军团团包围。

李续宾得知大队被围,急忙亲率4营前往救应,反复冲锋数十次,也未能突入重围。

驻扎于白石山的李秀成部,闻金牛镇炮声不绝,立即赶往参战;驻守三河镇的吴定规也率部出镇追击湘军。

李续宾见势不妙,逃回大营,并传令各部坚守待援。

其实这时守垒的湘军有的已经逃散,有的被太平军阻截在外,因而有7个营垒被太平军迅速攻破。接着,李续宾的大营也被太平军包围。他督军往来冲突,终不得脱,当夜被太平军击毙。

之后,太平军继续围攻负隅顽抗的残敌,至18日,全部肃清。

这一仗,太平军一举歼灭湘军精锐近6000人,是太平天国爆发内杠之后一次十分出色的歼灭战。

三河镇大捷后,太平军乘胜南进,连克舒城、桐城,围困安庆的湘军也闻讯后撤。

驻守庐州的安徽清军总兵吴图勾本打算出城来救,可惜李续宾败得实在太快,不等庐州城内清军集结完毕,三河镇大战便已结束,吴图勾对此也只能徒呼奈何没有办法。

……

而在三河镇大战还没爆发之际,太平军已经率先第二次打破江北大营。

自义王石达开出走后,安王洪仁发、福王洪仁达掌握了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由于他们毫无军政才能,朝中文武大臣不服。

1857年10月,洪秀全改以蒙得恩为正掌率,陈玉成为又正掌率,李秀成为副掌率,代替安、福二王执政。次年,洪秀全又提拔了一些年青将领,恢复了早期的五军主将制,封陈玉成为前军主将,李秀成为后军主将,李世贤为左军主将,韦志俊为右军主将,蒙得恩为中军主将兼正掌率,掌理朝政。

这些措施,对稳定政局起了一定作用。然而,在军事上,太平天国当时面临的形势仍然是十分严酷的。

继1857年底镇江、瓜洲失守之后,1858年1月,江南大营的清军进扎天京高桥门、龙脖子,进逼秣陵关;江北大营则于1858年春移驻天京对岸之江浦、浦口,会同江南大营,缩小对天京的包围圈。同年5月,九江失守,天京的西面屏障安庆也受到湘军的直接威胁。

为解天京之围,李秀成于1858年3月底请命出京,途经芜湖,与其弟李世贤商定,“一人敌南岸,一人敌北岸”。不久,李秀成自率部将陈坤书等五千余人,分别由芜湖和东梁山渡过长江,齐集含山,于5月8日再克安徽和州(今和县)。

由于天京被围日紧,南郊板桥、大胜关已被敌攻陷,七桥瓮、印子山、雨花台也处于敌军的直接威胁之下。李秀成日夜焦虑,在全椒加紧操练部队,准备先扫清江浦、浦口之敌,以安定天京人心。

6月5日,他率兵五千余人自全椒进扎江浦大刘村,拟取道桥林进攻江浦、浦口。

次日,江北大营统帅德兴阿督军万余进攻大刘村。时适大雨滂沱,太平军疏于戒备,以致寡不敌众,初战失利,损失千余人,新旧营垒十三座尽失。这使李秀成意识到,单凭一军之力,难解天京之围,于是行文各路将领,约定在安徽枞阳举行会议,共商救京办法……

第388章战火纷飞

8月上旬,李秀成与陈玉成、李世贤等将领于枞阳商定:先由陈玉成、李世贤等率部攻击安徽庐州(今合肥市),将强敌安徽清军拖住不得出城。

然后由吴如孝率部在庐州东北一带活动,牵制胜保所部清军,陈玉成则率主力速进滁州东南的乌衣镇一带,会同李秀成部合力攻取江北大营。

1858年8月11日,陈玉成、李世贤、吴如孝三部联合行动,由舒城三河镇向庐州逼进,十来万大军浩浩荡荡气势好不雄壮。

当时,庐州城有安徽巡抚张亮基亲自坐镇,庐州城内有正果清军上万,由总兵吴图勾督率驻守,另由新任安徽布政使李孟群带民勇万人驻守南郊。

8月23日晨,太平军两万余人从西、南两个方向直逼城垣。城外乡勇未及交锋,即纷纷惊溃(李孟群部西逃六安)。当天中午太平军即兵围庐州城。

对上过万安徽清军,两万太平军前锋部队没讨到好去,借着大胜城外乡勇之机猛攻了一阵城防坚固的庐州,最后扔下两千多具尸体无奈顿兵城下。

太平军兵围庐州,清廷上下为之震动。

尽管安徽清军并没向朝廷求援,但咸丰帝还是立即任命胜保为钦差大臣,临时督办安徽军务,所有皖境各军均归其临时节制。

同时,谕令湖广总督官文从沿长江东下的鄂军中分派劲旅,赴援庐州;谕令德兴阿从江北大营中酌拨马步官兵,前往庐州“协剿”,清廷更是严令胜保及各路将领务必解救庐州之围。

当时吴可正率军跟英法联军僵持于天津,一时抽得不身只得任由朝廷这般瞎折腾,反正只要他这位主将不出岔子,安徽清也出不了事。

“朝廷太过心急了!”

桂良在天津一待就是大半年时间,早就明了乡勇队的战斗力有多强悍,知道与之同出一系的安徽清军实力也差不多哪去,所以对朝廷如此慌慌张张的举动很有些看不过眼。

“是啊,庐州方面可没向朝廷求援呢!”

花沙纳也跟着附和道,大半年时间的相处,此时三人已有并肩作战的战友之情,拿此事闲聊也算不得什么事。

“哎呀算了算了,朝廷也是一番好意,长毛的嚣张气焰也确实该压一压了!”

吴可本来还打算调派身在江西的吴大牛过来帮忙,眼下既然朝廷已经出了手便弃了这个想法,正好让这小子在江西好好经营出一番事业来。

可惜他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知识不甚了了,根本不知道太平军将掀起多大风浪。

太平军的主要进攻目标并非庐州,而是江北大营。

因此,未等清军援兵赶到,陈玉成早已挥军由界牌直趋滁州,于9月中旬抵乌衣一带,与自全椒进抵该处的李秀成部会师。

在此之前,吴如孝按约率部自庐州北进,占店埠镇(今肥东)及其东北之梁园,进逼定远,以牵制胜保军。

安徽清军虽然强大,但总兵力不过近三万出头,除了驻守庐州的一万精锐之外,淮北各州县都需要兵力驻守。近两万人马分散在偌大的淮北平原连点浪花都掀不起,更不要说照顾到附近的乡镇了。

太平军则不然,动则便是兵力以十万计,要比人数和见缝插针水平的话,安徽清军真不是对手,有些照顾不过来也是没办法的事。

当时,江北大营统帅德兴阿拥有兵勇一万五千余人,以浦口、江浦之间的陡冈、安定桥、小店(今永宁镇)一带为重点,分驻于西至江浦石碛桥(今桥林)、高旺,东至瓜洲、三汊河,北至来安、施官集的广大地区内,绵延二百余里。

长江内则有水师巡船往来游弋,以资接应。战前,德兴阿得意地说:“各路马步兵勇,或多或少,择要分布,有警则奋勇向前,贼多则添拨援应。

海全一军驻扎石佛寺,无论何处紧急,皆可策应。他认为攻守都有把握,但作战结果表明,清军的这种分散部署,正好给了太平军以各个击破的极好机会。

李秀成、陈玉成两部太平军会师乌衣之后,众达数万,与江北大营清军相持。9月26日,德兴阿派出部队由小店进攻乌衣。太平军奋起迎战,大败清军,歼敌三四千人。

27日,太平军乘胜向小店发起猛攻,击败由江南大营来援的总兵冯子材部五千人。陈玉成部于是冲破清军陡冈军营,直下浦口,在从九洑洲渡水前来的太平军配合下,再次大败敌军,并将浦口一带的清军营垒全部烧毁。

清军见后路被袭,阵势大乱,纷纷夺路而逃。德兴阿先逃六合,后由水路逃往扬州。陈玉成部随即于29日占领江浦。至此,江北大营再次被摧毁,清军前后损兵万余人。

太平军攻破江北大营之后,恢复了天京与江北的联系,保障了对天京的物资供应,同时自然也大大鼓舞了士气。

朝廷可被这几记闷棍打得不轻,要不是天津战局焦灼,一时半会还结束不了,限丰帝在某些朝臣的挑唆下甚至一度还动了调动吴可南下的心思。

而身处前线的钦差大臣胜保虽然想要做出一番成绩来,在江北大营危急时候甚至要求庐州城内守军出城作战,结果自然被城防总兵吴图勾毫不客气拒绝,他能调动的也就一路纠集的上万乌合之众,连太平军负责牵制的数千人马都拿不下。

安徽淮北之地可是张亮基和吴可经营数年,无论军政都犹如铁桶一般的存在,哪是挂着钦差大臣名头,却啥都不是的胜保可比?

除了一些上得不台面,想要投机一把的地方乡绅和团练武装之外,在河南还有安徽等地他真很难混得开。

胜保虽然憋了一肚子气却又无可奈何,不说安徽清军驻扎州县不好调动,想要强来的话还得看张亮基答应不答应,别忘了安徽提督吴可还奋战于天津城,李保京师平安呢,哪里又是那么好动的?

随着江南局势出现巨大变化,吴可所在天津战场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朝廷不愿再打下去而英法联军也疲惫不堪失去了锐气,正寻求一个体面的台阶好下,天津战局僵持了差不多半年时间终于出现缓和罢战的曙光……

第389章气愤

就是吴可自己也没想到,天津一战竟然能够纠缠大半年时间……

从春末一直到天寒地冻的冬季,吴可率领上万乡勇队战士,与英法联军竟然耗费了这么长时间。

原本以为英法联军后勤压力巨大,只能从香港和广州等地筹备,再不远千里送到天津应该支持不了多长时间。

可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联军不仅后勤一直没有出现问题,更是从后方抽调了好几千兵力支援天津战场。

战斗就这么一直耗了下去,英法两国专使倒也硬气,尽管情况不是很妙但坚决不肯率先低头服软。

却是谁也没料到,这样的局势被京师来的一封圣旨打破……

“朝廷到底是怎么想的,这时候跟洋人讲和?”

送走了传旨公公,吴可将明黄圣旨让人收好,转过头来没好气说道。

“朝廷财政出现了困难呗!”

桂良在朝堂上的消息渠道,自然不是吴可比得上的。

“哈,这理由真是……”

吴可都不知该说什么是好,双手一摊没好气道:“要是我脑子没糊涂的话,咱的钱粮供应有一般是自己出吧?”

话说他极度不相信朝堂官府的信誉,驻守天津的上万人马千万开支一半依靠朝廷,另一般则是自行在河南和安徽两省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