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宫檐 >

第299章

宫檐-第299章

小说: 宫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照她的脾气,该直接撕毁了事,可转念一想,被福临丢在这靠垫后头,也许是忘记了。
  她把画轴放回原处,心想就算是个女人,指不定七老八十,是某个满族里老才女,她和福临的关系已经那么差,为了这点小事不值当。
  “我走了。”皇后起身拍一拍衣裳,对地上的人说,“我就是来闲逛逛,你们想给自己惹祸呢,只管随便说。”
  此刻西苑南台的行宫里,福临从前殿信步而来。
  早晨一场讲经让他受益匪浅,但是刚才见了汤若望,听说荷兰使团已经到达澳门,惦记着告诉额娘,并商量一些大事。
  走到后殿院子里,只见阳光明媚,屋檐上融化的积雪正滴滴答答往地上落水,有个人直挺挺地站在太阳底下,满身的委屈。
  “罚站呢?”福临走上前,从背后搂过元曦的腰肢,“活该。”
  元曦抬头见是皇帝,赶紧轻轻推开:“皇上,大白天的使不得。”
  福临促狭地说:“要是叫额娘看见,更要挨罚了?叫你别跟来吧,非要来,害得朕为了你带了那么多人来,不好玩儿吧。”
  元曦撅着嘴道:“是,一点都不好玩儿。”
  福临说:“忍一忍,再住两天就回去了,西藏的喇嘛们也要走了,再过些日子,荷兰人要来了。”
  “荷兰人?”元曦饶有兴致地问,“和汤玛法一样高鼻子黄头发的洋人。”
  “汤若望是德国人,这会儿来的是荷兰的船。”福临道,“那你知不知道驻留在澳门不走的是哪些人?”
  元曦费脑筋想着,阿玛和哥哥都是提过的,她询问福临:“是不是葡萄牙人?”
  福临欣然:“你知道的还真不少,将门家小姐,眼界就是宽阔,可怜被朕关在宫里了。”
  元曦笑悠悠:“那皇上下回出门,也带上臣妾呗。”
  福临嫌弃:“烦人,到哪里都要跟着。”
  苏麻喇从屋子里出来,见皇帝和佟贵人说笑,她心情也好,但故意道:“皇上,太后娘娘生气呢,您可别和佟贵人说笑了。这么久,还是头一回见太后冲贵人发脾气。”
  福临今早自己就看见了,讲经会上,元曦睡着了。
  他瞥了眼元曦,元曦害羞愧疚地低下脑袋不敢给自己辩驳。
  “活该。”福临含笑,但牵了她的手说,“去给你求个情,一会儿冻出毛病了。”
  元曦立时笑得比蜜还甜,乐颠颠地跟着福临走了。
  苏麻喇看着年轻的一对儿恩爱,心里就舒坦,这样的日子多好啊,和乐安逸。
  皇上并非只对佟贵人如此,对其他几位安分老实的后宫也很和气,实在不明白,皇后到底是哪儿下不来台,非要和所有人过不去。
  而紫禁城里,晚膳时分,有从西苑南台送来的膳食,说是皇太后惦记皇后在宫里是否吃得好。
  孟古青冷笑:“从那里送过来,冻得跟屋檐下的冰棱子似的,是怕我吃不坏肚子吗?”
  那些人不敢乱说话,禀告皇后再两天太后和皇帝就回宫,孟古青又对塔纳说:“是要我去宫门外迎接?”
  塔纳尴尬地笑着,打发了来传话的人,回来就见皇后发脾气,推开碗筷说:“不吃了,气都气饱了。”
  她撂开手往屋子里去,瞎转悠了两圈,看见了挂在墙上装饰的字画,想起乾清宫里那一卷被藏在靠垫后头的东西,问塔纳:“满人里头,有没有叫董鄂葭音的书法家?你知道吗?”
  塔纳愣一愣说:“这个名字,听着很熟悉呢。”
  孟古青便问:“在哪儿见过,听过?”
  塔纳一面回忆,一面说:“书法家倒是不知道,可是奴婢记得前年选秀的时候,有个秀女就叫董鄂什么家什么音的,奴婢记得那天所有人里头,她算得上是最漂亮的一个了,但是被皇上撂牌子了。”
  孟古青的回忆也闯到眼前来,她记得很清楚,有个特别漂亮的秀女。
  当时她正厌恶,谁知那一排人都被撂牌子,叫她暗喜不已,但她只顾着嫉恨那个女人的美貌,把名字给忘了。
  “你确定,叫董鄂葭音?”孟古青再问。
  “这……”塔纳又不敢保证了。
  “去打听。”孟古青抓着她的胳膊说,“但是悄悄的,别让人知道,塔纳,你若背叛我,你知道该是什么下场。”
  “是、是……”塔纳心里慌乱,但想着又不是下毒下药这类事,不过是打听一个不在宫里的人,应该也算不得什么,于是便照着皇后的吩咐去做。
  而这个董鄂葭音不提起来也罢,提起来竟然很有名头,一点不难打听,毕竟那阵子她迟迟不被指婚,还是在外头刮过一阵风。
  两日后,塔纳跪在皇后跟前,尴尬地说:“那位秀女被撂牌子送走后,一直没有着落,等了大半年后,皇上下旨令她随父回江南,照规矩,这三年里若是没有婚配,下一回选秀还要来的。”
  “皇上是什么意思?”
  “奴、奴婢怎么知道……”
  孟古青的眼珠子冷幽幽地转着,留着长指甲的手指,一下下勾过靠枕上的绣花,突然勾住拽不动,硬生生把指甲勾断,疼得她眉头紧蹙,手握成拳头砸在靠枕上:“福临,咱们走着瞧。”
  是日傍晚,皇帝侍奉太后回到紫禁城,竟见皇后前来迎接,她和和气气满脸堆笑,更是主动来搀扶太后。
  玉儿被孟古青笑得心里发毛,就觉得这人有些不正常,但回头和苏麻喇说起,又自责:“我这样也不好,怎么就见不得她学好呢。”
  苏麻喇道:“还不是您一次次给皇后机会,皇后一次次不珍惜,不过皇后今日这么给皇上面子,咱们也不能不当一回事。奴婢一会儿送些东西过去,叫皇后知道,她的孝心您是受用的。”
  玉儿叹:“只要她好好的,谁愿意兴师动众地废后呢,还给福临在青史上留一笔,我都嫌膈应。去吧,拣她爱吃的东西送些去。”
  不过福临回到乾清宫,就知道皇后私自来过,心里一慌,忙去翻找葭音的字画,见字画原样好好的在,才踏实下来。
  待吴良辅打听来说,皇后什么也没干,到处转了一圈就走了,请皇上放心。
  其实是那几个小太监害怕担当责任,互相说好了,就当什么都没看见,他们也不知道皇上藏在靠垫后头的字画是什么来头,既然皇后随随便便看了眼撂开手就走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把这事儿吞下了。
  孟古青在坤宁宫等了两三天,也不见皇帝为了那件事发作,便又故意挑了一天下午,去乾清宫给福临送参茶。
  皇后态度和气讨好,福临自然也客气,孟古青冷眼观察,暗暗确定那几个小太监,该是把嘴巴封牢了。
  她便主动说:“那天我想你了,就到这里来转了一圈,我知道不合规矩,你别生气。”
  福临见她态度温和,虽然很稀奇新鲜,也好脾气地说:“不碍事,再有下回,该带你一道去。”
  孟古青说:“是我不乐意去的,我不喜欢听经。”
  福临道:“开春去打猎,你总乐意了吧。”
  孟古青便道:“那可千万别丢下我。”
  吴良辅在一旁,见二位主子和颜悦色,直看得一愣一愣,心里反而好不踏实,皇后那样的人,能好?


第463章 朕没有下旨

  纵然连吴良辅都不肯相信皇后转性,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一年的春天,几乎是皇帝大婚选秀以来,最最太平安逸的一段岁月。
  皇后不仅不再对着皇帝大呼小叫,也不再折腾后宫妃嫔和她们的奴才为乐,每日到慈宁宫晨昏定省,偶尔在乾清宫坐坐,简直像是换了一个人。
  如此,福临自然也善待她,除了初一十五的定例外,去中宫的日子也比往年多了些。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翊坤宫里宁贵人肚子隆起来,她后腰细肚子尖,亲贵里上了年纪的女眷都说必定是个男胎。
  纵然玉儿喜欢女孩子,也觉得宫里该有个阿哥了,于是派人越发细心地照顾她,往日那些欺负过宁贵人的后宫,再也不敢从宁贵人的面前过。
  春去夏来,五月中旬时,福临到慈宁宫与母亲商议国事,荷兰使团提出了与大清订立通商条约,要在澳门获得居留权,并允许荷兰加尔文派耶稣会来大清传教。
  玉儿的建议恰恰和福临相反,福临想要说服母亲不果,玉儿便道:“额娘只是谈谈自己的意见,你若觉得不妥,还是和大臣们去谈。”
  然而如今朝中重臣,如索尼、遏必隆、鳌拜之流,都是母亲的心腹之臣,汉臣中范文程洪承畴,乃至吴三桂,更是对母亲忠心耿耿。
  谁能想象她一介女流能臣服那么多的文臣武将,福临心里明白,他们必定会站在母亲的立场。
  玉儿见福临不大高兴,刚好皇后带着十四公主建宁来了。
  她便道:“多尔衮在世时,曾许吴三桂之子与你的妹妹婚配,虽然多尔衮一死,他曾经许下的事都不作数了,但吴三桂战功赫赫,且不说当年引兵入关,入关之后他各地平反,比起我们满蒙的武将功勋更高。”
  “额娘说的是。”福临道,转身见妹妹,他都快想不起来,上一次见她是什么时候了。
  “建宁,八月里有吉日,我和皇后拟定了为你办婚事,下嫁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皇上会赐你公主府,吴应熊也会留在京城。”玉儿温和地说,“就嫁在皇城根下,比起姐姐们要自在多了,你可愿意。”
  小公主怎敢反驳,叩首谢恩,孟古青在一旁道:“皇额娘,既然是好日子,亲贵里几位郡主格格们也到了适婚的年纪,正月里福晋们进宫来看儿臣时,都说惦记着孩子们的婚事。儿臣想着不如喜上加喜,一道把皇上的侄女堂妹们的婚事也办了,您看可好?”
  福临瞥了她一眼道:“别好心办坏事,你胡乱婚配,仔细他们背后的权力纠葛。”
  孟古青道:“还有您和皇额娘在呢,我仔细一些,错不了的,头一回为皇上办正经事,我自然要十二分小心了。”
  福临见皇后这样好的态度,又见额娘不反对,也就妥协了:“你谨慎些。”
  孟古青竟是顺从地答应:“臣妾一定小心。”
  福临微微皱眉,没再说什么。
  不久后,孟古青带着建宁去东边宫苑里见她的生母,玉儿便对儿子说:“她真像是换了个人,不瞒你说,我也让苏麻喇暗中盯着过,这些日子,她里里外外都端得稳重得体,挑不出错。都说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若是长久如此,自然是再好不过。”
  “所以儿子待她也好。”福临道,“额娘放心,儿子决不再让皇后叫您难过操心。”
  玉儿道:“这是小事,但荷兰使团的事,皇上再思量思量。你想利用荷兰人对付台湾的主意是好,可前门拒虎,后门进狼,他们都不是好东西,让荷兰人和葡萄牙人,还有南明那些余孽互相牵制来得好。”
  “是。”福临虽是应了,但闷闷不乐,只等之后再看,如何与大臣们决议此事。
  一整个夏天,皇后仔细筹措建宁公主与吴三桂之子的婚事,又为亲贵里的郡主格格们指派婚事,隔三差五来找皇太后商量。
  玉儿冷眼看着,孟古青正经做起事情来,也是像模像样。
  私下里与苏麻喇说,孟古青若是肯改,她们也没道理不给人家机会,更何况玉儿是答应过姑姑,要善待这个孩子。
  夏末时,荷兰使团一事,在汤若望的诸多周旋下,算是有了结果,最后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