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宫檐 >

第193章

宫檐-第193章

小说: 宫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铎站在他背后,冷声道:“哥,这么好的江山,你要拱手让给一个乳臭未干的小畜生?”
  多尔衮不言语。
  多铎道:“现在是最好的机会,哥,你别逼我!”
  多尔衮平静地转过身,一手搭在多铎的肩膀上:“你来告诉我,要怎样才能建成如此宏伟的皇宫?多铎,崇祯的那张龙椅,在大火中煅烧,那么烫,我不敢坐,你敢吗?”
  “屁话!”多铎挥开了哥哥的手,气得脸色通红,恨不能捶胸顿足,“多尔衮,你混蛋,你这个混蛋!”
  数日后,盛京城里,数名官员从北京赶回,范文程便是其一。他在崇政殿见过皇帝,象征性地禀告了北京城中的事务,具体的话,自然是要对两宫皇太后来说。
  清宁宫里,阿黛为范大人搬了一张圆凳,范文程稍稍挨着边,神情凝重地讲述这两个月来明清两朝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到吴三桂被逼伐李投靠大清,玉儿问:“那个陈圆圆,现在在哪里?”
  “被刘宗敏挟持走了。”范文程道,“吴三桂已经向睿亲王请愿,要追击李军残寇,自然是要去找他的爱妾。”
  大玉儿道:“眼下穷寇莫追,安定民心为重。”
  范文程抱拳道:“睿亲王亦是此意。”
  大玉儿眼波轻转,问范文程:“有没有办法,把那个女人救回来?吴三桂给了我大清一份大礼,我们也要还礼才是,陈氏若还活着,就尽力救回她。你告诉睿亲王,是我的意思。”
  朝政之事,哲哲虽懂,但玉儿比她更精明,她早已全权交付给玉儿,此刻便道:“我该是礼佛的时辰了,你们慢慢说吧。”
  玉儿和范文程起身相送,哲哲离去后,范文程便一脸紧张地对大玉儿道:“娘娘,往后的日子,您要千万小心,您和皇上千万不要私下离宫,必须命鳌拜日夜守候,时时刻刻能让人看见您和皇上。”
  大玉儿淡淡道:“范大人是怕多尔衮暗杀我们母子,他在北京称帝?”
  范文程严肃地说:“娘娘,不得不防,且不说睿亲王,豫亲王至今不服,或者说,两白旗旗下所有人至今……”
  大玉儿示意他不要再说下去,泰然道:“先帝崩殂那一刻起,我便是把自己和福临的性命都交给老天爷了,这么说听着像是没出息,但到死前的那一刻,我绝不会退让。你放心,除非多尔衮或是别的什么人明着来杀我,想暗中下手,算了吧。”
  范文程见太后早有准备,心中松了口气,浑身紧绷的气息也散了好些。
  大玉儿反而宽慰他:“听说太和殿被烧了,咱们说好的,要你站在太和殿上,了却范氏先祖夙愿,这下恐怕要再等一些年,待大清定都北京后,必然会动工修缮,先生再等一等。”
  范文程抱拳道:“娘娘的心意,臣明白。”
  大玉儿开门见山地说:“去了汉家之地,明着暗着指责你的人会比现在多百倍千倍,但我会和皇上一起兑现我们的约定,清室绝不重蹈元蒙覆辙,纵然要有些强压政策驯服百姓,满汉一家仍旧是治国宗旨,我们的路很长很艰难。”
  范文程道:“臣早已抛弃民族之别,只愿天下昌盛。”
  大玉儿颔首:“先生忠心,我深信不疑,实则连我也无法预估将来之事,眼下走一步是一步。”
  话音才落,门外宫女匆匆跑来,慌张地说:“太后娘娘,膳房走水了。”
  大玉儿淡定从容,对范文程说:“先生随我来,一同去陪伴皇上。”
  范文程紧张不已:“娘娘,小心有诈,您这样走出去……”
  大玉儿却阔步走出清宁宫,走在正中的路上,这是她和皇太极的家,若在这个家里都不得安生,还要什么天下。
  书房里得到膳房走水的消息,众人拥簇着小皇帝出来,福临老远就看见母亲,向她奔跑来,大玉儿站定了道:“皇上,慢慢走。”


第295章 多尔衮,不得不防

  膳房的火势很快得到控制,那里是皇宫最多明火的地方,在玉儿看来不过是日常疏忽引起的小慌乱,但哲哲不这么认为,范文程和鳌拜也十分重视,将整个皇宫搜查了一遍,方可安心。
  这日皇帝与太后们的晚膳,是在小厨房里另做的,大玉儿见所有人都神经紧张人心惶惶,便亲手下厨,给姑姑和孩子们做了些蒙古点心,一时气氛才好些。
  隔天齐齐格就带着东莪进宫来问候,请哲哲和玉儿不必和她客气,有什么事,只管吩咐她进宫来伺候。
  八旗本有旧历,贵族宗亲的女眷要轮着进宫伺候皇后,但哲哲嫌人多复杂,早些时候就免了这些规矩。
  如今皇帝要迁都北京,紫禁城之大,只怕将来日子冷清,哲哲便与玉儿和齐齐格商议,到了北京的日子该怎么过。
  玉儿说:“紫禁城被李自成烧得差不多,听范文程讲,本该是太后所居的慈宁宫也毁得厉害,处处都要修缮,不急着让她们来逛。”
  哲哲叹道:“那个李自成啊,何必放火烧城,房屋毁了还能修起来,民心毁了,可没得挽回了。”
  齐齐格不愿气氛沉重,笑道:“早些时候说好的,要给我们睿亲王府最体面的宅子,太后娘娘们可不能食言啊。”
  哲哲嗔道:“皇上在书房呢,你同皇上去讲。”
  这些自然都是玩笑话,齐齐格可不敢单独去见皇帝,她今日进宫便察觉,宫里十步一岗五步一哨,到处都是盯着人的眼睛,她在这不大不小的皇宫里进出十几年,从没见过这样的光景。
  而令她不安的是,这日带着东莪回家,不出门还好,出门一趟再回到家中,便觉得哪儿哪儿都不对劲,第一次在自己的家里感觉到不安,她站在庭院中四下张望,总觉得好像有人在盯着她,叫她背后发冷。
  然而不仅仅是睿亲王府,这一日多铎气势汹汹地闯进武英殿,冲着兄长怒道:“你知不知道我们的王府都被大玉儿派人监视了?那个女人好狠的心,她不信任我也罢了,连你都算计在里头,哥,她根本就不相信你。”
  “你以为盛京那边的事,是她一个人说了算的?”多尔衮倒是很淡定,“想要防备我们在这里称帝的,何止皇帝和太后?只怕他们根本就没有防备,替别人做下的事背了锅。”
  多铎急躁不已:“你就帮着大玉儿说话吧,等有一天她把匕首捅进你的心脏里,你就知道谁才是为了你好。”
  “李自成在这北京城里呆了多久?”多尔衮淡定地问弟弟,“多铎,你想呆多久?”
  多铎背过身去:“少来你的大道理,你只会来这一套。”
  多尔衮则道:“不是要对你讲大道理,是事实。我们在这里称帝,盛京必乱,在明朝百姓眼里,我们会和李自成一样成为笑柄,难道你以为……我真的不想做皇帝吗?”
  多铎霍然转身:“哥,你说什么?”
  “你太浮躁了,有些话我一直没对你说,但你嫂子早就知道。”多尔衮将他安抚齐齐格的那番话,如数告诉了多铎,“待朝廷安稳天下大定,满汉冲突也得以解决的时候,我自然会考虑,让福临把位置让出来,现下他不过是用来稳定军心民心的棋子,你以为呢?”
  多铎大喜,眼中精光闪闪:“哥,你说的当真?”
  “当真,你嫂子早就知道我的计划,否则你的挑唆,会对她不起作用?”多尔衮叹道,“我或许是年少时一时迷了心,但你眼里难道看不清吗?布木布泰对我没有半分感情,我和她什么事都没有,你不要再胡思乱想,更不要胡说。我们好不容易打到这里,接下该来安心和我一起治理天下,李自成的残军还要追杀,明朝余孽也不能放过,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
  多铎则一步走上来,抓着多尔衮的手腕:“哥,你答应我,将来一定让福临把位置给你让出来。”
  多尔衮道:“我还要让你的儿子来继承皇位,我们兄弟俩不是早就说好的吗?”
  “那是将来的事,我不管。”多铎兴奋地说,“反正你不做皇帝,谁都不能做皇帝,眼门前的事你答应我了,就一定要有那一天。”
  “可你也不能今天过了,明天就来叫我兑现。”多尔衮半真半假地说,“科尔沁和福临的婚约,会在福临十四岁时履行,原本就商定在那时候还政于皇帝,那么我们兄弟就约定,那时候,让福临把皇位让出来。”
  多铎嘀咕着福临还那么小,等他十四岁要到几时,算了半天,不满地问:“顺治八年?还要等那么久?”
  多尔衮淡淡一笑:“日子一晃就过去了,没有比小孩子长大更快的事,而剩下的七年里,足够我们将大清安定下来。”
  多铎蒙了半晌,问道:“你几时把他们母子接来?”
  多尔衮说:“皇宫里这样子,如何住人,况且我们还要继续追击李自成的残军,眼下不着急。我和太后已经有商量,一则马上要进入酷暑,女人孩子上路不便,再则待八月里盛京举行为阿玛和皇太极的祭奠后,秋高气爽的时节,大清正式定都北京。”
  迁都的日子,盛京城里大小官员和宗亲贵族也都得到了消息,这些日子都在忙着清点家财房屋土地,北京城里明室宗亲都被赶出了他们的家宅,除了投降大清为多尔衮谋事的汉官外,其他不肯屈服的,也都被赶出了北京。
  北京城里大大小小的宅子空出来,也有被李自成烧毁的,光是分配房屋土地这件事,就足够忙活几个月的,整个大清朝廷和宗室,要从盛京迁入北京,绝非小事。
  这一日,盛京皇宫崇政殿上,年轻的皇帝下旨,查出膳房走水一事,与被削职软禁的大阿哥豪格有关联,以谋逆之罪,罢黜所有爵位官职,贬为庶民。
  哲哲得知消息,赶到书房来,语重心长地说:“豪格终究是皇上的长子,不要做得太过了,这件事和他并没有关系。”
  “姑姑的意思我明白。”大玉儿道,“所以并没有杀他,且这不是我和皇上的意思,是多尔衮的意思,姑姑以为呢?”
  “多尔衮他,想一人独大吗?”哲哲眉头紧蹙,“玉儿,我们不得不防。”


第296章 你不在那里,我去北京做什么

  大玉儿请哲哲坐下,不急不缓地说:“事有两面,姑姑且想,多尔衮若不一人独大,若不能在朝堂上只手遮天,他如何保护福临?”
  哲哲眼眸一亮,的确是这个道理。
  玉儿道:“多尔衮为福临挡下所有人,而福临只要面对多尔衮一人。未来的日子里,福临长大成人前,只要没有重大过错,多尔衮想要替换他,就名不正言不顺,他这一步不好走,毕竟谁也不能指责一个少年幼主没有功绩。再等福临亲政,那时候的事,就该福临自己去面对,姑姑,我们不可能守他一辈子,但大清必须要有一位英明的皇帝。”
  哲哲松了口气:“你知道,我不是惜豪格的命,是在乎福临的名声,豪格终究是他的大哥,外人说起来,皇帝冷血无情。”
  玉儿颔首:“不过先帝曾对我说,做皇帝其实也很简单,因为不论怎么做,都不会令所有人满意,索性放下这个包袱,就自在多了。福临被指责冷血,总好过有一天豪格真的谋逆弑君,姑姑这么想,心里就能好受些。”
  哲哲的心情果然好了许多,不再把豪格的事放在心上,说起福临这些日子的起居和念书,欣慰地说:“他又长个儿,衣裳都来不及准备,好像每天都在长大似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