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小蜜娘 >

第35章

小蜜娘-第35章

小说: 小蜜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蜜娘把肚子吐了个干净,倒是舒服了许多,听得她姆妈这句话,又是心虚,捂着肚子,继续喊疼。
  “如意,今天小姐到底吃了啥?”江氏又问如意。
  如意哪儿还敢隐瞒,忙说:“两块米糕……还有一根糖葫芦。”
  江氏狠狠地刮了一眼蜜娘,捏着她耳朵道:“叫你不长记性,早说了,那糖葫芦脏得很,瞧瞧,现在肚子疼了吧!”
  蜜娘抱着江氏的腰:“呜呜呜,是悯哥哥给我买的……”
  刚到门口的刘悯:……
  沈英妹一家都来了,刘泉给她把脉,又看了看地上那堆呕吐物:“应该是吃了不干净的,还有吃太多杂七杂八的,吐出来吃上一副药就好。”
  那话语刚落下,蜜娘又抱着痰盂吐了起来,当真是吐到只有酸水了,吐了个干净,吉祥、如意把那地上收拾干净,痰盂拿出去,屋子里味道好闻些了。
  沈英妹拧着儿子:“奈咋给蜜蜜买那些个东西!”
  刘愫嘟着嘴:“蜜蜜,你出去买好吃的也不带上我!哼,阿哥给蜜蜜买吃的也不给我买!”
  沈英妹又是给了她两记眼光,还想着吃,这要是带给你吃,你不也吃吐!
  刘悯真是张着嘴巴说不清啊!
  蜜娘吐了空,有些虚弱,便是躺床上有气无力了,后悔万分。
  “悯哥怎么碰到蜜娘的?”江氏疑问道。
  沈英妹狐疑:“奈下午不是在医馆吗?怎么到街上去了?”
  刘悯正思索着怎么回答,蜜娘便道:“大哥哥去送病人。”
  “送病人?”一屋子的人都看向刘悯,刘悯强颜欢笑。
  “蜜蜜,你认识吗?”
  蜜娘答得很快:“不认识,是住秋分家边上巷子口的一位姐姐。”
  刘悯:……说好的保密呢?
  那被出卖了的刘家阿哥立即就被三堂会审了,在沈英妹的逼供下以及刘泉的巴掌下,刘家阿哥只能抱头鼠窜,全部招供。
  蜜娘默默地把被子拉高。
  秋分家边上巷子口那户人家的女主人身体不大好,他家大女便常常要给她姆妈抓药吃,月月来医馆,偶尔问一些问题,一来二去的,刘悯也认识了她,那姑娘温顺大方,又很孝顺,刘悯心生好感,那姑娘且还不知。
  这两年沈英妹给刘悯也不知相看了多少户人家,可刘悯不点头,沈英妹也不想祸害别人家闺女,想想他那岁数,都是大龄青年了,急的上火,阿弥陀佛,可算是出现个雌性了。
  沈英妹欢喜得很,恨不得立即就去打听那姑娘。倒也不奢求那姑娘条件有多好,人好,家里别太差劲就行。
  秋分也吃了点糖葫芦,但她不爱吃甜的,只吃了一颗,也是万幸,她没肚子疼。沈英妹第二日却是同花氏打听起那姑娘的情况。
  花氏在这儿几个月了,多有了解。那姑娘父亲早逝,留下一份还算不差的家财,母亲身子不好,下面有个弟弟,那弟弟读书不错。
  沈英妹听此,便是有些犹豫,这没父亲,母亲又是孱弱,若是娶回来少不得还要顾着她家里头,弟弟可还有好几年才成人,唯一值得安慰的家里头不是一穷二白,有一件租出去的商铺和田地,若不然也也供不起那孱弱的母亲。
  且还未决定,那去府试的少年郎们都回来了。


第34章 034
  沈三他们回来的那天,正好是蜜娘吐后第二天,被江氏按在床上喝稀粥,因为她夜里又拉肚子了,用江氏的话说:“该!叫奈嘴巴太唠,看你以后还啊切糖葫芦!”
  (嘴巴太唠:形容一个人太馋。)
  她就苦兮兮地吃那伴着乳腐的白粥,蜜娘不爱吃白粥,她早上爱吃那些面食,沈三或是范先生早上出去转悠,常常会给她带那些小笼包、龙须面、馄饨饺子什么的,也爱吃糕点,就不爱喝粥。
  沈三可心疼坏了,“怎么阿耶不在就切坏肚肚了?悯哥也真是,咋给奈买那些东西,阿耶买了酥糖……”江氏的眼睛刮过来,沈三顿了顿:“帮奈收着,等好了再切。”
  蜜娘:……稀啦稀啦继续喝粥。
  沈兴淮坐在床边上,“知道为什么吃了糖葫芦肚子疼吗?”
  蜜娘:“因为不干净?”
  “怎么不干净?”
  “……”
  沈兴淮一本正经:“因为糖葫芦里的山楂摘下来都没洗过,那绿油油虫子都还在上面,浇上糖就看不到了,然后脏东西、虫子……”
  蜜娘眼泪汪汪地捂住沈兴淮的嘴巴:“否切的,否切的,再啊否切的。”
  想起那绿油油的虫子,一阵反胃,粥也不喝了。
  沈兴淮摸了摸她的脑袋。
  与蜜娘同命相连的还有沈兴杰,他做臭号边上,天天被屎味熏陶着,熏得脑袋都疼,出来的时候脚步虚浮,身上也隐约带着那味道,吃饭也吃不下,硬生生受了几斤,两个人捧着一碗粥大眼对小眼,一个是不喜欢喝粥,一个是没胃口只能喝粥……
  沈三且也是理解他,那粪号的滋味可非常人可以接受,就那无时无刻不萦绕在周身的味道,而且并非一时半会儿,那么多天,可不把人神经都给逼坏了。不过,被分配到粪号的几率也是不高,能中也真算是“幸运”哩!
  沈兴杰在镇上修养了两日再回的菱田村,过几日他就要去县学报道了,黄氏又是欢喜又是舍不得,但跟儿子的前途比起来,这会子分别算不得什么,去了县学就只能一月回来一趟,不过沈三在县里有生意,可以顺路过去看看他。
  去的那日是沈兴志送他去的,给他铺好床铺,沈兴志道:“咱们家就盼着出奈一个读书人,阿哥帮奈在后面垫着,奈挣个功名出来,咱们家以后也就不是地里刨的了。”
  沈兴杰用力点点头,红着眼睛送沈兴志走了。也许经历了一次检验自我的考试,他是真的大了不少,沈三到县里就会给他捎带些东西,他平时除了在县学,有空就在春芳歇看书,若是碰到沈三,遇上了不懂的,还会问他。
  沈三感叹也算是知道用功了。
  那月余后,府试的红榜出来,沈兴杰没上,他知晓后也没多大伤心,本就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去的。
  沈兴淮过了府试,不过并非案首,是第四名,然以他的年纪,如今已经是个童生的,实则不容易。县中不少人家都送礼来恭贺,亦有不少人家明里暗里地询问沈三江氏结亲的意愿,沈三和江氏并不愿这么早就定下亲事,以他年岁小性子不定,算命算出来不宜早定下回绝了。
  沈兴淮才十二岁,那些个小姑娘也都还没定性呢,太早定下,若是日后出了什么事反倒不好。沈三还想着他儿子主意大,若是他们定下的他不喜欢可就遭了。再说他十二岁已经是童生了,若今年童生试过了就是秀才了,日后往上走的可能大得很,到那时,这层次不同了,可以挑选的人家层次也不同了。
  沈兴淮成了震泽以至吴县最年轻的童生,那沈三和江氏又有了一波交际热潮,江氏那半个月里头也不认了多少人家的姑娘,那城东房员外家的、江主簿家的……蜜娘亦是识的了不少姐妹,那些个姐姐都待她温温柔柔的,给她吃的给她玩的,她倒快活得很。
  江氏问她最喜欢那个姑娘。
  她玩着江主簿家姐姐送她的九连环,“都挺喜欢的,都对我挺好的。”
  “给你好吃的好玩的就是对你好了?”
  “不然咧?姆妈,人家送我好吃的好玩的,我还讨厌人家哩?”
  江氏无言以对:“那奈阿有给人家回礼?”
  蜜娘摇摇头:“人家要我阿哥,我可不把我阿哥送人。”
  这小丫头心里头聪明着呢!
  打沈英妹知晓刘悯的心思后,专门打听了许久那姑娘家里情况以及那姑娘的性子,路上也专门同她碰上好几回,倒是个大方得体的姑娘,刘悯年岁着实有些大了,沈英妹也想着早些定下,觉得那姑娘不错,就同刘泉商量着定下来。
  先让花氏去探了个口风,那姑娘的娘也是惊讶,却是忍不住欢喜。刘家当真是户好人家,镇上人谁不知那刘记医馆。
  刘泉夫妇为人厚道,医馆坐诊抓药的费用是镇上最便宜的,大多数人都习惯到他家来抓药。若女人家有些私人毛病,都会同沈英妹说道说道。刘家人丁少,却也是善经营的,家中田地不少,又有医馆这项好营生,还有沈秀才那样的好亲戚,竟是这般好人家看上了她家闺女。
  那人家姓庄,庄姑娘的母亲姓李,李氏一直害怕自己这身子拖累了闺女,也正焦急着,没想到就来了这门好亲事,询问过闺女后,庄姑娘亦是对那温柔高大的青年抱有好感,这桩亲事就先这样定了下来,等找个好日子,两家人家摆上几桌,请上几家近亲,交换庚帖,就是定亲了。
  刘悯也是欢喜得很,也不计较当初蜜娘不守信用了,给她买了不少零嘴,感谢她那根糖葫芦吐得好!那秘密告得好!
  刘愫有了那嫂子,便是三天两头地收庄姑娘给她的小礼物,绣的荷包,亲手做的糕点,刘愫可高兴的,也不去外面疯玩了,就绕着她嫂子转悠。
  那刘悯定下了,黄氏也有些着急了,沈兴志比刘悯小上两岁,可也到了婚龄。她虽着急,却也不担心找不到好姑娘,如今家中有钱有地,那一栋大宅院也要开始造了。
  沈三那园林也造了快半年了,从外观上,二分之一已经完成了,然而还有许多精细活需要慢慢磨,沈兴淮于内室装修也多有要求,这工期也就慢了许多。
  家中如今多方生财,沈三无那钱财忧患,钱亦生钱,他倒是不是热衷于买田地,爱买宅子和商铺,回利快。这回他去府城也感受到那与县城不同的热闹繁华,这八月份淮哥还要去院试,这没个落脚地当真不大方便,他又是思索起在府城买个小院子。
  不过如今家中造着园林,钱彩处的确紧俏了些,沈三托友人在蘇州城里寻些宅子,他看中了一栋位置偏一些的院子,比城中热闹地偏了些,但清净,有马车,出行又不是难事。日后那乡试也是要去蘇州城的,他同卖主扯了半个月,减了五十两,买下了。
  沈兴淮已是童生,便可参加今年八月的院试,若是过了院试,便就是秀才了。他不热衷交际,依旧同往日一般在家中为院试做准备,偶尔同上次县试、府试认识的伙伴到春芳歇一块聊聊诗书。沈兴志在县学也结交了新的朋友,亦有杨成文这般村中熟人在。杨成文考了府试第十名,县太爷观其资质上乘,而家中贫寒,免了他的费用让他来县学读书。
  家中都不敢打扰他读书,闭门谢客,蜜娘亦是不敢打扰兄长,近日也不找他学画画了,自己在那边摸索,她如今画些物象已是不错,可以像模像样地自己画出一幅画,她有自己的所思,虽阿公和阿哥都教她画画,且两种不同的画法,她觉阿哥的画法更真实,可以画人、画物,阿公的画法讲究意境,更适合画景。
  范先生如今也顾着沈兴淮,无多少时间顾她,她自己铺上画纸,可画上半天,倒是有些个画痴的模样。儿时范先生总爱抱她在膝盖上将那些山川大江之事,她便在心中朦胧地勾勒出那澎湃的山水景象,偏爱看一些游记或是杂文。
  沈兴淮于诗词一块尤为薄弱,不知怎的他就是写不出诗,就是那天生缺了一根经脉,范先生下了狠功夫,倒是想了个死方法,让他提前写好几首广泛题材的诗,若是幸运,便套用一下。这就如同高考时猜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