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皇嫁童养媳 >

第28章

皇嫁童养媳-第28章

小说: 皇嫁童养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籍被先人拼凑过或是记载混乱,这些大臣根本看不懂,上一句还写着农物种植的方法,下一句就写着某位古人的传记。这些大臣只好硬着头皮一个字一个字地看,逐句逐句地找。
  整个大殿里只有大臣们翻书所发出细小的“忽唰”声和我说话的声音,还有大臣对我的应答声。
  “元公,这本古籍前部分不用看,从后面倒数十页上找。可惜我当初只是粗略地看了下,忘了上面写什么了。”
  “好的,公主,臣这就从倒数第十页上找。”
  ……
  我又跑到另一位大臣哪,说:“刘公,这本古籍没什么价值,前面记载的野史严重违背正史所载,可见所写之人完全没有学史的严谨心态,后面记载的迁徙传记完全没有借鉴价值。只不过这上面的字迹秀美,我才舍不得丢弃。你拿这本看吧。”
  “是,公主。臣遵命。”
  ……
  “贺公,这本古籍撰写的方式与众不同,所写列字是由下往上看的。我也是看了很久才发现这种奇观的撰写方式。”
  对方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看的。难怪臣越看越觉得奇怪了。多谢公主指点。”
  ……
  大臣们经过我一番指点后,查阅古籍的速度加快不少,到最后我喉咙都快讲干了。
  我对最后一人说:“韦公,这本古籍目录缺失,里面全都是有关看面相的记载,你别看了。”
  没想这个叫韦鼎的大臣,像是被我从迷失于书海的世界里拉回来似的,吓了一跳般站起来,然后察觉出自己失态,向我行礼道歉,说:“臣对不起公主。刚才臣沉迷于古籍中,早已忘了身在何处。求公主原谅为臣的无礼,求陛下将罪。”
  父皇大袖一挥,和蔼地说:“谁人不知韦爱卿是我大隋鼎鼎有名的面相师。没想到这古籍能让韦爱卿如此痴迷,可见小公主搜寻的古籍价值之高。朕不会怪你的,要怪就怪这书娇小可人实在是太迷眼了,让韦爱卿深陷其中。”
  父皇这一句比拟的话,不知让大臣们联想到了什么,整个大殿失去了寂静般,突然间毫无顾忌地轰然一笑,而韦鼎则是杵在哪里老脸微红。
  母后伸手暗中捏了父皇后腰一把,小声嗔怪:“别老不正经了。你可是天子,不嫌丢人啊!”
  “是,是。皇后教训得对。”父皇小声地回答。
  我把父皇母后的互动看在眼里,心里羡慕得不行。在场的百官有些人靠得比较近,听到父皇母后之间的低语,把头埋得很低,都快贴到古籍上了,微抖的肩膀泄露出他们强忍的笑意。
  大皇兄双手捂住嘴,担心忍住笑意的模样被父皇母后看到,闪到一旁躲了起来,为忍笑整个身子都缩成一团,因忍笑身子如受寒般不停地颤抖。
  二皇兄为了忍笑,不断地捂手干咳着。三皇兄则不断地低头喃喃自语,自从他从洛州与二皇兄一同回来后,便迷上了佛,每日念经诵佛,估计他没看到父皇这一副爱妻畏妻的模样。
  四皇兄一直木着脸,见我看来,翻了个白眼后直接闭上双眼。这一次我没看错,他真的对我翻白眼,搞不懂这是为什么?
  我的五皇弟倒是笑出了一声,却被我二皇姐用力地捂住了嘴巴,现正在一个劲地挣脱“魔掌”之中。
  父皇似察觉出气氛有些不对,用力地咳了一声,大声问:“时辰不早了,你们都查到没有。再查不到,耽误了迁都,一个个都要受罚扣俸禄!”
  这是父皇登基为帝后说出的第一句狠话,这些大臣顿时被吓到,那个还敢笑。
  这期间我注意到公爹王谊一直在埋头查阅古籍。我突然间觉得父皇把他晾很久了,有点同情他,就跑到他身旁和他一起翻看古籍,再也不去管别的大臣。
  不过,我不去理会他们,有些大臣却跑过来询问我,他们把我和公爹王谊围成一圈,倒是给王谊造了势,让我欣喜不少,更是卖力地告诉他们如何快速地看完一本古籍,那些可看那些不必看。
  直到我有些累了,从包围圈走出来后,没想到二皇兄已经命人给我准备了茶水。我二话不说大口豪饮。
  二皇兄哈哈地笑:“阿五,你以为这是酒吗?喝得像个牛似的,你的公主形象去那了?”
  本打算谢谢二皇兄的我闻后打算不搭理他。他却撞了撞我,在我耳边低语说:“阿五,刚才大殿里就属你最抢风头,小心宗亲里有人嫉妒你。”
  “我才不管,他们要嫉妒就嫉妒吧。为父皇分忧是我们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
  二皇兄永远都不会知道,我话里藏着一丝悲凉,一丝为女子的悲凉。我之所以能够这般“指导”大臣们查阅书籍,一来是事态从急,二来我还算年幼,他们不会有太多的抵触。比如日蚀那日,若是我成年后说出那番话,大臣们怕不会觉得有多新奇而后敬佩我,有些甚至还会说我作为公主干预朝政。
  我之所以觉得悲凉,是因为我永远只能从侧面施展我的才能,永远都不可能正大光明地向世人证明我的才能。若我把我想在朝堂上与大臣们站在一起,为国出力出谋划策的想法说出来,定会被这些大臣的唾沫淹死,被史官泼墨遗臭万年。
  在我和二皇兄聊天一会后,杨素从古籍中寻到迁都遇到难事的解决方法,喜乐地大叫:“皇上,臣找到了,找到了。”
  “快,快拿给朕看。”父皇把古籍拿到手上查看,我和二皇兄和母后及一些大臣都围了过去,待父皇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后,说:“说得挺对的,但这本古籍没有书名也不知道是谁撰写的。”
  杨素谏言说:“皇上,可给太卜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让他查阅一番定能知道是何人所写。”
  父皇无法,只好准了。
  被拖下去的太卜带着几分诚惶诚恐被人带上殿,当他看到古籍时,竟然激动地快要流泪,说话几乎声嘶力竭:“皇上,这是东晋阴阳大师、风水大师郭璞先生早已失传的易学和风水术。是真迹,绝对是真迹!请皇上命人寻来郭璞先生亲笔所写的《葬经》,只要两者对比,就能知道这是否为真迹。若为真迹,郭璞先生作为风水大师的鼻祖,定不会欺骗我等。”
  父皇看到希望眼睛一亮,看向母后。母后挥动衣袖,命令后宫女官司令,速取《葬经》。
作者有话要说:  我认为杨坚是一个痴情的皇帝,也是我最喜欢的皇帝。他爱妻爱儿爱女,就连自己的儿子都是小妾一大堆,在古代那样一妻多妾的环境下,他作为皇帝却能做到近二十年只有文献皇后一个女人,真的很不容易啊!看看现代的男人,在一夫一妻的法制下,有多少人能在婚后守身如玉这么多年。再看看现代的攀比之风,他作为一个皇帝却能保持节俭。这都不是容易做到的事,再加上他在历史上的功绩,更是让我敬佩。
关于史书上记载杨坚晚年背叛文献皇后有了别的女人的事,我会在尊重史书的前提下,给出不一样的答案和解释,在我的笔下他自始至终只有文献皇后一个女人。一切都是误会和阴谋在作祟。
虽然明孝宗朱佑樘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坚持一夫一妻制,一生只有孝康敬皇后张氏一个女人的皇帝,但他毕竟三十多岁就死了。如果他能活到杨坚六十多岁的年纪,不知道他还能否坚持守身如玉。也许能吧。世上没有如果。表示我也很喜欢明孝宗,但最喜欢的还是杨坚。
特别备注:郭璞(276—324)东晋着名学者、方术士、阴阳师、中国风水学鼻祖,其所着《葬经》,亦称《葬书》,对风水及其重要性作了论述,是中国风水文化之宗,中华术数之大奇书。其家传易学及他擅长诸多奇异的方术皆已失传。《隋书.经籍志》记载有“晋弘农太守《郭璞集》17卷,今不存。

  ☆、第032章 这不算干政

  待女官司令拿来《葬经》对比字迹后,此本古籍真为郭璞亲笔所着。
  待查阅完毕后,找到方法松一口气的父皇见太卜抱着这本古籍死死不放手,笑着说:“太卜啊,这是朕的小女兰陵公主的藏书,朕都只是借阅,你既然看了,就还给她吧。”
  太卜是一根筋,为了古籍完全没有面对父皇的半点怯意,依旧把古籍抱得死死的,大胆谏言说:“皇上,这是郭璞失传的真迹,不应流失于宫外,应命人好好的藏于宫中,这是国宝啊!”
  父皇眨眨眼,一张老脸上尽是无辜和诚恳:“那我也办法啊,刚才朕答应公主了,说借完就还。”
  太卜一听急了,迅速地跑到我的面前,下跪行大礼,恳求万分地说:“臣求公主了!臣求公主献出古籍藏于宫中!”
  我看着抬头看向大殿房顶的父皇,终于知道什么是帝王心了:父皇,您这是连你可爱的阿五都算计了啊!!
  不过父皇这算计透着可爱,我一点也不恼。虽父皇说这些古籍是借我的,但这些大臣已见识到古籍的价值,就算父皇不开口说,也会有大臣要求我把古籍留在宫中。
  父皇之前说是借,是为了让这些大臣爱惜古籍,而后怂恿太卜,是为了让我有个机会献出古籍,把这次的功绩归在我的身上,顺便让这些有求于我的大臣欠我一个人情。
  父皇可爱的用意我岂会不懂。我说:“既然太卜这般说,我便忍痛割爱,把古籍献出藏于宫中。不过您如果要借阅的话,只能借阅新抄的手抄本哦,这本真迹太珍贵了,一借一还的,弄坏了怎么办?”
  “是,是。公主说得极是。公主愿意献出古籍,真是无量功德。老臣在此拜谢。”太卜对我行了三个叩拜大礼。
  我说免礼后,他闪到一旁依旧把古籍死死地捂在怀里,犹如命根子般。我真担心那本郭璞的古籍会不会被他捂坏。
  而后,年近耳顺之年的韦鼎也上前欲对我下跪,我伸手扶住他,毕竟他比太卜年长太多:“韦公应保重身体,不必对我行礼,阿五献出古籍就是了。”
  韦鼎对我行了个鞠躬尊礼,说:“如此,就多谢公主割爱了。”
  之后又有大臣想上前求我,我便说:“各位大臣,若见到那本古籍颇有价值,定要收藏于宫中的,和女官司令说一声便可。现在时间紧迫,阿五不敢耽误迁都时辰。”
  这些上前的大臣们纷纷对我行礼,皆说:“兰陵公主深明大义,臣等在此谢过公主。”
  父皇走到我面前,笑着说:“阿五,你如此深明大义,又帮了朕的忙,想要什么奖赏吗?”
  我歪着脑袋想了想:“父皇,我没想好。要不先入新都后,再容儿臣好好想想吧。这些古籍要区分有无价值也需要时间,不如一并搬到新都。”
  “好。父皇听阿五的。”
  我与父皇相视而笑。
  郭璞失传本记载,迁都日有雨,若为春雨,则为春雨润万物,天子也应和百姓们一起接受洗礼、饮泉。故需脱去黄袍穿平常服饰如平常百姓般,饮用甘泉。
  随后,父皇按照郭璞失传本所载,把身上的龙袍脱去,身穿平常的服饰带着我们进入新都大兴城,随后命人在大兴城附近寻找甘泉,没想果真寻到,百官视为吉兆欢喜万分。父皇取甘泉饮之,而后说要重赏我和杨素。
  经过一番思量,我拒绝了父皇的封赏,说:“现我大隋新都刚迁,国库并不是十分充盈。儿臣愿意为国分忧,无需父皇的封赏。”
  一番话说得父皇更是开怀,在百官面前特意表扬了我,甚至让我的皇兄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