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1989红色攻略 >

第447章

1989红色攻略-第447章

小说: 1989红色攻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黑鹰直升机开始分散队形,下降高度,朝着各自的机降地点飞去。

    载员舱里的士兵们纷纷抓住了固定物,以免在直升机倾斜飞行的时候掉下去。此时,一个只有一个十字路口的小镇出现在他们的夜视仪里,而更远处的北边,则是一个火车站的轮廓。

    兵们知道,斯克诺季夫到了。

    驻守在此处的俄军一个连队被天空中传来的轰鸣声惊醒,他们惊讶地看到数不清楚的航灯越来越近。军官命令士兵们朝那些航灯射击,同时呵斥士兵们去把高射机枪操作起来。

    只是,他们的踪影早已经在黑鹰直升机机师的飞行头盔里。第一梯队的黑鹰直升机并未马上下降高度机降,而是以攻击的姿态进入,用机载加特林机枪朝那些暴露了自身目标的俄军士兵和火力点进行攻击!

    然而,比这些黑鹰直升机动作更快的,却是几架不知道从哪来飞过来的ah…1w“超级眼镜蛇”武装直升机!

    当年华夏引进了单引擎的ah…1s“眼镜蛇”武装直升机之后,立马着手进行国产化和改进,任务交给了红飞公司直升机研发中心以及红色防务联合承担。而红飞公司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了休斯公司关于眼镜蛇直升机的终极改进版本的技术资料,居然先行一步把ah…1w“超级眼镜蛇”武装直升机搞出来了!

    原来,这6架ah…1w“超级眼镜蛇”武装直升机,正是帝都军区直属攻击直升机团的。是它们担负了为第501特种直升机中队护航的任务。

    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在向地面上的俄军阵地和火力点倾斜火力的时候,黑鹰直升机开始下降高度,进行悬停绳降或者直接着陆机降。

    姚一了用力拍了拍谭彦军的肩膀,再一次叮嘱他:“跟着我,朝我开火的方向射击!”

    “明白!”

    谭彦军抓住缆绳,岔开双腿一蹬,就跳了下去。

    “走走走!快!”

    姚一了冲兵们挥着手大喊着,兵们一个接着一个,紧张有序地滑降而下。姚一了最后一个滑降,黑鹰直升机一边拉起高度,一边挥手缆绳,重新编队,在空中为突击部队提供15分钟的空中支援,然后就要返航。因为油料仅能够让这些黑鹰做到这一点。

    落地之后,姚一了欣慰地看到,谭彦军一丝不苟地呈跪姿射击姿势,向镇子方向警戒着。

    他们降落的地方是镇子边缘,一排民房的后面。

    “走走走!”

    姚一了挥着手,踩着小碎步,快速地向民房移动着,兵们以他为中心点,呈箭型队形运动。脚下的土黄色作战靴踩在薄薄的积雪上面,发出丝丝声音,特殊设计的作战靴可以让士兵们在雪地运动过程中增加摩擦,减少打滑的几率。

    约莫五分钟,第二营将近两百名士兵全部安全降落,分成若干小队,开始对小镇进行包围式攻击。

    斯克诺季夫镇,在凌晨4时左右,响起了各种爆炸声、多管机枪的扫射声。居民们在被窝里瑟瑟发抖,勇敢一些的手持猎枪,紧张地盯着自家的房门。一些倒霉的,在自己的木质房子里,被那些超级眼镜蛇误伤。加特林发射出来的7。62毫米子弹轻易地穿透那些木板,把里面的人打成蜂窝状。

    只是,这些误伤不可避免。尤其是在没有一丝光亮的夜间。

    一条西伯利亚雪橇犬突然窜出来,可能是受到了惊吓,它试图横穿过镇子的其中一条马路。姚一了果断地扣动扳机,把它打死在路中央。

    此时,不管是营长曹阳刚,还是下面的所有士兵,都没有料到一点——姚一了的这一枪,居然是第二营攻占斯克诺季夫镇的唯一一个产生战果的一枪,打死了一条狗!

    原来,情报中显示,驻扎在这里的那个俄军步兵连,根本就是一个严重缺编的人数不足三十人的部队!

    而这些人,在空中突击群发起攻击的时候,是从被窝里爬起来的!他们都在超级眼镜蛇的凶悍火力下被打死打伤!以至于战果与弹药消耗统计送到李路手里的时候,李路不得不摇头苦笑。

    动用了6架武装到牙齿的ah…1w“超级眼镜蛇”武装直升机为空中突击群提供护航和支援,消耗了几十枚agm…114“地狱火”空地导弹和大量的“九头鸟”70毫米火箭弹和数千发20毫米加特林式转管机炮炮弹,攻击的却是仅有三十多人的守卫部队!

    然而,第二营零伤亡攻占斯克诺季夫镇,仅仅是一个开始……

 第450章 天候突变

    看最快更新

    天色大亮之时,天空飘落了雪花,灰色的云层遮蔽了蓝天。

    火车站地下指挥中心里,李路面无表情地看着手里的战区天候报告,良久,他抬起头,看着站在面前的苏夏,语气十分不好地问道:“为什么不提前报告?”

    苏夏嘴巴张了张,无从回答,看着李路,一副要杀要剐随你便的表情。

    “啪!”

    李路把报告甩在桌面上,重重地说道:“天气部门干什么吃的!这么重要的情况为什么不提前报告!”

    苏夏正是分管着天候预测的领导。

    此时,指挥中心里的参谋干事们都纷纷放轻了动作,小心翼翼地看向这里,生怕弄出过大的动静,引来司令的怒火。

    报告中显示,未来一周,战区将会遭遇恶劣的天气变化,刚刚开始飘落的雪花,将会演变成持续时间最少一周的大雪,气温急剧下降,预计可能会下降到零下三十度。

    这跟两天前的报告是完全相反的。

    高寒地区作战,最大的敌人不是对手,而是天候。李路深知这一点,当年德军与其说被苏军打败,不如说是败在恶劣的天气手下。在自然气候面前,人类的力量渺小的可以忽略。

    指挥中心设有天气部门,专门跟踪预报战区天候,最少要提供三天的预警时间。李路非常的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反反复复强调,要求苏夏必要把天气的预测工作提升到与通信联络保证同等重要的位置。

    李路还向总部申请,请求了国家天气预测部门的协助,甚至动用了天气卫星监视战区上空的云层变化。

    可惜的是,饶是如此,在开战仅仅一天后,依然出现了“天气已经在发生变化天气预测部门的报告才送到他手里”这样的情况。

    持续一周的恶劣天气,这意味着,部队要在这段时间里完成全歼俄军第3近卫步兵师的作战任务。

    因为最高统帅部刚刚下达了最新命令——高寒滚雷行动必须要在一周内结束!

    就这么一句话,这意味着,国际社会正在给华夏施加压力,外交层面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最高统帅部的初衷已经从“必须全歼俄军第3近卫步兵师”变成“不管结果如何必须要在一周后撤军”!

    李路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上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理解。显然,西方集团国家的反应比他预料的要强烈得多。事情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希望看到俄罗斯分裂就会默许华夏当前的动作了。

    国防军空军在赤塔州上空的空战,对该地区的军事目标的轰炸,是不可能逃过美帝战略侦察卫星的眼睛的。也就是说,空军发挥出来的战斗力,会让西方国家感受到威胁。

    他们更担心的是,华夏会趁这个机会,大规模出兵远东,并且,赖在那里不走……

    这绝对不符合西方国家集团的利益。

    也就是说,现在上层的大佬们,正在盯着巨大的压力,让李路把高寒滚雷行动进行下去!

    偏偏这个时候,战区出现恶劣天气!

    这就难怪李路会上火了。

    木暮生看了看苏夏,又看了看李路,沉声说道:“司令,在天气预测上面,连美帝都做不到百分之百的准确预测。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能全怪苏主任。”

    在指挥中心里,苏夏的职务是通信主任。

    深深呼出了一口气,李路扫了眼苏夏,口气缓和了不少,“严密监控战区的天气变化,你去吧。”

    苏夏有些恨恨地看了李路一眼,转身离去。

    李路没有理会她的失礼行为,转而对木暮生说道:“命令部队做好防寒防冻措施,后勤保障群一定要做好保障工作!”

    “是!”

    木暮生敬礼,转身过去下达命令。

    正在跟两个穿着空军迷彩服的协调参谋说话的徐元勇,他情绪有些激动。扭头看到李路揉着太阳穴走到大屏幕前,盯着上面的高空录像侦察图像,眉头深深皱着。

    徐元勇走过去,想了想,低声汇报道:“司令,战区空域的气象条件……所有的空中行动都要停止。”

    李路顿时感到一阵头疼,装甲突击群和步兵战斗群刚刚展开对俄军第3近卫步兵师的攻击,便遭遇这样的情况。这意味着,李路没有办法按照既定计划,给予地面作战部队足够的空中支援。

    徐元勇也非常的无奈,但是,恶劣的气象阻止了一切。

    最关键的是斯克诺季夫镇那边,第二营能否挡住俄军第32摩步师,同时堵住第3近卫步兵师的退路,是整场战役的关键。

    虽然上层已经隐晦地提到,即便不能全歼俄军第3近卫步兵师,也要在一周之后结束战斗。

    但是,歼灭俄军第3近卫步兵师关系到是否能够逼得莫斯科在远东和车臣之间做选择。李路根本不会放弃这唯一的机会。

    至于为什么选择俄军第3近卫步兵师,原因可以从该师的番号分析出来。这是一支前苏军中战功赫赫的部队,是前苏联陆军中的王牌部队。但凡是带有“近卫”二字的,都是克里姆林宫最看重、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此时,车臣那边,杜达耶夫已经带着他的国民武装卫队对车臣境内的俄军兵员和军事基地发起了进攻。车臣战争事实上已经爆发了,俄罗斯根本不可能做出强有力的反应。

    接下来的,就看李路能不能干掉这个第3近卫步兵师了。

    没有办法了,现在只能看地面部队的了。李路微微摇头,走过去在沙发上坐下,闭目沉思起来。

    谭彦军摘掉单筒夜视仪,放进战术背包里,使劲揉了揉脸颊,嘴唇冻得在发抖。

    “班长,天儿冷了好多了。”他声线有些颤抖地说道。

    散兵坑里,姚一了挥舞着工兵锹修理着掩体,嘴巴突突地往外冒着热气。他停下动作,说道:“连长说了,未来几天会一直下雪,气温下降。”

    说完,他继续忙活起来。

    谭彦军拿起工兵锹,跳出散兵坑,开始整理射界。

    “幸好放了新式防寒服,否则我真不知道怎么抵御这样的寒意。”他说着,拍着身上的防寒冬季作战服,冲姚一了嘿嘿笑道。

    姚一了往上面铲了一锹土,示意谭彦军弄结实点,说道:“现在条件好了,我听说,以前东北这边的部队,到了冬天,为了减少非战斗减员,减少了室外活动。巡逻的都穿那么厚重的棉衣。跟狗熊一样,打起仗来恐怕卧倒都做不利索。”

    “哪像现在,就这么点布料就能达到防寒的效果。”

    他们所在的位置,是斯克诺季夫镇西北侧的一个山岭,下面就是远东铁路线。山岭长满了针叶林木,树叶上挂着雪花,偶尔露出的一丝暗绿让白茫茫的大地有一丝的生机。

    五连二排在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