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1989红色攻略 >

第29章

1989红色攻略-第29章

小说: 1989红色攻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跨越了河流,就算是真正进入了敌纵深。

    飞快地消除了痕迹,黑夜之中,短刀突击队就隐入了茫茫的丛林中去。这里刚刚发生了一起堪称这个时代精彩绝伦的渗透行动,所有的痕迹被仔细地消除掉,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没有与敌交手的渗透性的,才有资格称之为经典。

    一个小时之后,越军巡逻兵再一次来到这里,他们检查了报警装置,完好无损,然后慢慢地沿着既定的路线继续巡逻而去。

    他们不知道,就在一个小时前,有一支精悍的突击队神不知鬼不觉地穿过了他们自以为很严密的防线,进入了他们的核心纵深地带。

    同样的夜晚,南疆前指,作战指挥中心里灯火通明,事实上,1979年以来,这里的灯火从来就没熄灭过。

    近十年时间,后勤部门已经记不清更换过多少次照明设施。

    作战参谋们脚步匆匆地来回往返,几个负责作图的资深参谋围在一张大桌子上低声地讨论着,技术参谋强打着精神照顾着电子仪器,勤务兵手里的暖水瓶就没放下过。

    这个场景通常说明,正在进行着一场规模战役。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只是在为一支只有七个人的侦察小分队的去向紧张地工作。

    “短刀突击队现在在什么位置?”

    挂在墙壁上的一副大比例的战区地图前,站着一个中年军人,身上的军装旧得几乎看不出原来的色彩。此人正是首都军区南疆前指总指挥、第9集团军军长梁国栋。

    老山轮战中,按照参战军区来设立前方指挥部。此时,正是首都军区第9军担任老山轮战的总体任务,所以,前方总指挥由该军军长担任。

    面对军长的第三次发问,马上有一个参谋答道:“六个小时前,扫果屏汇报,短刀突击队在那里出现,但是具体位置不清楚。”

    梁国栋大步走到大桌子前,扫视着上面的作战地图,脸色已经变得阴沉。

    “擅自改变路线,这个突击队队长胆子也太大了!”

    一名中年参谋用铅笔在桌子上重重一磕,带有怒气地说道。

    梁国栋没有说话,看了一会地图,试图从中看出短刀突击队的位置,良久,他扭头问:“电台联络有消息吗?”

    技术参谋马上站起来,回答:“已经尝试联络了十一次,没有回应!”

    “搞什么飞机!”梁国栋终于蹦出一句。

    他不能不生气,前指已经给短刀突击队划好了行动路线,前线的部队也做好了火力掩护他们渗透的准备,整个作战计划全部都做好了。不料,那个胆大包天的突击队指挥员居然执行了无线电静默,擅自改变了行动路线,而且还断了和前指的联系!

    “去,查一下这个指挥员!重点是政治成分!”说这话的却不是梁国栋,而是第9军政委王肃。

    “是!”

    马上有作战参谋开始往第17侦察大队打电话。

    梁国栋皱着眉头,对王肃说道:“老王,你怀疑这个指挥员有问题?”

    王肃是典型的政工干部,老运动员了,那根线始终绷得紧紧的。他说道:“事情太反常,无线电静默还能理解,擅自改变行动路线问题就不简单了。”

    梁国栋不再答话,走到电话机旁,“给我要陆勇!”

    很快,电话就接到了第17侦察大队大队部,梁国栋开口就说道:“我是梁国栋!陆勇,短刀突击队指挥员是谁?”

    只问了一句话,梁国栋就不再言语,而是认真地听着陆勇的声音通过电话线传来,慢慢的眉头就皱了起来,越来越近紧。

    良久,梁国栋对着话筒说道:“你明天过来前指!”

    撂下电话,梁国栋脸色的忧虑更深了几分,其中还夹带着些许无奈。

    王肃察觉到搭档的变化,走过来沉声问道:“什么情况?”

    梁国栋叹了口气,颇有些无奈地说,“指挥员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我们恐怕会有问题了。”

 第032章 A或B

    清晨,一群小鸟扑扇着翅膀从远处的香蕉林里飞出,在空中转了几圈,然后再次隐入延绵好几公里的香蕉林里。

    方圆望去,几座连绵起伏的小山之间,形成了较为平坦的山谷,从山谷往周边扩散的,是丘陵一般的田地。

    上面都种满了香蕉树,香蕉林的尽头,隐约看到缕缕的炊烟升起。

    香蕉林东北方向的山上,密林之中,李路正拿着望远镜观察着山下的这片颇为广阔的香蕉林,心里不免感慨,这香蕉林是热带植物没错,但是在这里能看到这样规模的人工种植园,还真是有点惊讶。

    整个谷底笼罩在层层的轻雾之间,颇有点人间仙境的味道。

    趴在他身边的,是观察手龚令辉,他背负着电台,兼着通信兵的职责。更远处稍高一些的一堆草里,是刘小光。李路发现这小子天生就是当狙击手的料,很敏锐的就找到了最适合的狙击阵位。

    其他人呈拉大的倒v状,以李路为中心点分布在两侧,构成了看似简单但是能够在瞬间爆发出最强火力的战斗阵列。

    一张小尺寸地图铺在两人前面,龚令辉手里捧着一个小本子,对照着地图,然后指着下面的香蕉林低声道:“排长,炮兵部队给我提供的大概方位就是这里。”

    李路闻言放下望远镜,低头看地图,反复和龚令辉本子上记录的坐标参数对照,这才问道:“你确定是反炮兵侦察雷达的数据吗?”

    龚令辉重重地点头,“确定,我和炮兵的人亲自核实过!”

    李路点点头,不再说话,再次端起望远镜观察。

    国防军炮兵部队装备反炮兵侦察雷达已经有些时日了,在越军重炮部队炮击了我边境地区村庄的时候,炮兵部队就确定了越军重炮部队的大概方位,只可惜动作太慢,可想而知炮兵部队的反击效果是怎样的。

    事实上,对李路来说,炮兵部队提供的位置,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一个概略性的东西。过去了好几天,也许越军重炮部队早就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

    重新构筑一个重炮阵地,怎么也用不了三天时间。

    即使判断越军重炮部队不会在原来的位置上,李路依然还是把这里作为第一个侦察的地方。

    说不定能碰上死耗子呢!

    此时,正在用望远镜观察的不只是李路。李路很清楚观察的重要性,所以,在组建短刀突击队的时候,他要求大队给他配发至少三部单兵望远镜,他一部,龚令辉一部,赵荣军一部。

    龚令辉作为观察手,充当狙击手的另一双眼睛,必须得有。

    赵荣军作为突击队的第一尖兵,配有望远镜就能把队伍的视野延伸。

    这种配置在现在的国防军侦察部队里面,可以说是奢侈。

    其实重点是在赵荣军携带的便携式炮队镜,这玩意功能强大,既可以用于战场观察,也可以用来测定目标方位,同时还能测算出炮击偏差量。说白了,在没有先进的设备引导远程炮火对敌目标进行打击的现在,炮队镜是最佳的选择。

    陆勇可是费了很大力气才从炮兵部队借来的这个玩意!

    缺点是,现在的炮队镜即使再便携,展开和撤离都比较麻烦,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炮兵知识的人来操作。所以,李路安排给了有炮兵经历的爆破手麦光华携带,工作时由突击手黄观辉协助。

    所以,只要找到了越军重炮部队,短刀突击队就能用炮队镜对目标进行测量,然后通过电台上报目标方位参数……

    问题是找到越军重炮部队!

    余光中,李路看见右边稍前位置的刘小光忽然打出一个手势,然后往三点钟方向一指。

    李路连忙抬起望远镜朝那个方向望去,视野里出现的是斜对面山腰上的一堆乱石,杂草点缀其中,偶尔一阵微风吹过,高高的植物弯下了腰。

    风平浪静,没有什么情况。

    李路没有放松,慢慢调整着望远镜的倍数,紧皱着眉头仔细观察着。他知道刘小光的85式狙击步枪搭配的是4倍光学瞄准镜,刚才他肯定是发现了异常。

    阵阵吹过的山风,慢慢驱散了晨雾,太阳光得以更多地照射到地表。

    忽然,李路看到乱石堆中的一条缝隙闪过一道亮光!

    他急忙调整焦点,对准了那里,一个模糊的人影出现在视野里,那人居然藏身于石头裂缝之中!而刚才闪过的亮光,毫无疑问是瞄准镜发射出来的太阳光!

    越军狙击手!

    李路差点吓出一身冷汗,不为别的,就为如果不是己方正好处于背对着阳光的地方,恐怕难以发现藏身于石头裂缝里面的越军狙击手!

    刚才刘小光肯定是看到了发射光,才判断那里潜伏着暗哨!

    如果没有发现这个狙击手,按照计划,李路就会带着短刀突击队下山,进入香蕉林进行进一步搜索。那时,短刀突击队会在下山的过程中被斜对面的这个越军狙击手当成靶子一样来打!

    也就是说,短刀突击队刚才一直在全军覆没的边沿徘徊,稍有动作就会暴露位置,继而会被大批的越军包围、歼灭……

    李路不禁暗暗抹了把汗,不断地告诫自己要沉着冷静再沉着冷静,绝对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地方!

    既然有暗哨,那么就绝不会只有一个,表面平静的这里,毫无疑问暗藏凶险!

    李路用手语告诉大家注意隐蔽,同时再次举起望远镜仔细搜索着每一处地方。

    有了一个暗哨作为参照和基准,观察就有了目的性。所有的防御部署都是联动性的,彼此相互照应,依次推理判断出大概的方位,比地毯式观察效果要好很多。

    果然,很快李路就在山脚处的草丛里发现了异常。

    那是一个小斜坡,长着一堆草,仔细一看,就看出不一样来了。那堆草色彩显得有点干枯,在万物蓬勃的清晨,这是违背自然的。

    也就是说,那堆草是无根之物,是被移到那里的,根本就是掩蔽物。之前李路一直没有发现它,原因在于这个暗哨是背对着他的,后面一个小斜坡,恰好挡住了从上而下的视线。

    如果没有发现刚才那个越军狙击手充当的暗哨,李路就不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就发现不了第二个暗哨。

    根据李路的判断,第二个暗哨是一个散兵坑,里面也许埋伏着一挺轻机枪或者一支自动步枪,精心地伪装过。

    重要的是,第二个暗哨是背对着他们的。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倒打火力点!

    如果换成其他别的指挥员,相信不会要求整个突击队趴在山坡上足足观察了一个小时,也就很可能发现不了伪装的敌人。

    一旦突击队下山,那么首先会被斜对面山腰上的暗哨发现,此时那个越军狙击手一定会像打移动靶一样射击突击队,这时,突击队一定会加快速度冲下山,躲避他的射击。

    这个时候,突击队真正的危险就来了——隐藏在山脚下的倒打火力点这个时候就可以不慌不忙地朝突击队的背后开枪!

    如此之近的距离,朝着突击队的菊花射击,结果可想而知!

    现在,李路不是在为短刀突击队刚刚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而后怕,而是越发地坚定眼前这片香蕉林一定有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