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名侦探 >

第93章

唐朝名侦探-第93章

小说: 唐朝名侦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断指脸色煞白,他顿时瘫坐在了地上。

常风扭着嘴里堵着臭袜子的伤疤,冷笑道:“就你们这群蠢货,也妄想欺骗大人,简直就不知道天高地厚!”

第一百七十一章无愧于心

想到之前李沧海的方法,常风就打心眼里的佩服。

李沧海让他带着伤疤进入龙王庙,并没有进行审问,而是直接将他的嘴巴给堵了起来,自己用笔墨书写了一份供词,同时让常风陪着他演了出双簧。

但就这短短一炷香时间,就让断指等人深陷其中谜团,误以为伤疤为了给自身脱罪,将罪名推在了他们身上。

几乎没有废到什么力气,就查出了杀人真凶,常风心中除了敬佩,还是敬佩。

“现在,凶手已经查明,此案与神灵无关,大家莫要轻信谣言,更不要以讹传讹。眼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堵住黄河决口,只有堵住洪涛泛滥,才能守住家园,为了子孙后代不离故土,本官愿与你们共同进退!”

李沧海觉得这时候,他应该发挥一下领袖作用,刚想着自己是不是该改变风格,多说一些煽情的话语,没想到那些人对他的振臂一呼,竟十分响应。

“大人,您说的是,这里是我们祖辈生活的地方,离开这里,我们还能去哪儿呢?”

“对,为了家园,就是龙王爷来了,咱也要和他斗上一斗!”

……

众人振奋精神,纷纷各自散开,凿石的凿石,挖土的挖土,又忙的热火朝天起来。

李沧海让人将伤疤捆在龙王庙,派人严加看守,自己走到面前看着滔天洪水,皱起了眉头。

短短半天时间,水位就上涨了一尺,照这个速度下去,要不了多久,就会淹到龙王庙。

龙王庙地势已经很高,这里都被淹到的话,就说明正阳城会被洪水包围。

情况紧急,李沧海已经没有时间去管那石碑。

他命人将石碑看管好,不许任何人靠近,想着待洪水退后,再细做研究。

还有,林老三的死因,他总觉得还有些疑点。

为何林老三的尸体,会正巧的趴在石碑下面,究竟是人为还是巧合?

不过,眼下情况也容不得他去多想。

满城百姓的性命,都在他这一搏,他的神经无时无刻不处于紧绷的状态。

李沧海一边观察着水位,一边抬头看天。

这种时候,天气的变化可谓是至关重要。

倘若天气一直放晴还好,如果天色突变,对于堵住决口,将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李沧海也只能祈祷,他从未信过的龙王爷县令,千万不要在这个节骨眼上变天。

“大人!大人!”李沧海盯着水面,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他,忙转身过去。

只见左弘济,拖着肥硕的身体,吃力的跑了过来。

“左弘济,你总算回来了,石灰弄到了吗?”石灰关系到混凝土的强硬程度,他忙问道。

左弘济擦了下额头汗水,笑道:“大人放心,我不仅弄来的石灰,还给大人找了一些帮手。”

说着,左弘济领着李沧海往庙后走去。

庙后,途径孤山的道路上,浩浩荡荡的出现一群人,他们手持锄头,铁锤等物,正往这里赶来。

“这是……?”李沧海疑惑道。

左弘济气喘吁吁地道:“大人,这些都是正阳城的百姓,他们听说大人要堵住黄河决口,特意前来帮忙的。”

见李沧海有些诧异,左弘济接着道:“大人放心,他们全都是自愿前来,并无人逼迫。”

李沧海眼露欣喜之色,他拍了下手,道:“左弘济,你带着他们去孤山脚下多挖些深坑,然后将所有泥土、石灰等物按照这个比例进行配比。”

从怀里掏出一份之前算好的比例,李沧海交到他手中,深深的道:“能否成功堵住决堤之处,全看此次了。”

左弘济接过图纸看了看,他神色凝重的点了点头:“有大人的方法,一定能够堵住决口,草民这就准备去了。”

加上从正阳城赶来的百姓,大庙村附近已有数百人,众人分工合作,倒也有条不紊。

小五还没有弄来船,他便让百姓去孤山上砍伐树木,竹子。

趁着左弘济等人制作混凝土之际,李沧海带着百姓,开始扎起了竹子。

挖槽填烧土,木骨撑泥墙,这是自古代伊始,就流传下来的建筑方法。

要想使墙面稳固,泥瓦匠们通常会在塑墙时,撑起木棍作为墙体支撑。

李沧海则将木棍换成了竹子,一方面,竹子的抗压性较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就地取材,较为方便。

混凝土的制作极其耗时,大唐没有机械设备,只能靠人工搅拌。

李沧海说过,这东西要不停的搅动,否则会凝固。

那些百姓闻言之后,便自行分成几个班次,轮流搅动,一刻不停。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小五带船前来。

夜幕降临,整个孤山,包括龙王庙,都亮起了无数火把。

李沧海站在龙王庙前,静静地看着远处翻滚的波涛,周围除了涛声之外,连虫鸣声都没有,静的有些不同寻常。

“大人,你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这是我在孤山上打到的一只鸟,熬了给大人补补身子。”常风端着一个瓷碗,走到李沧海身边,说道。

瓷碗中是一只煮熟的鸟,半碗浓汤飘着油花,隔着老远就能够闻到扑鼻香气。

使劲吸了口香气,李沧海肚子咕咕叫了起来,他摸着肚子,叹道:“这不争气的肚子,闻到香气就原形毕露了。”

李沧海将碗端在手里,他凑到瓷碗前使劲吸了几口香气,随即又把碗递给了常风。

常风顿时有些愕然,他愣愣地看着李沧海:“大人,您这是何意?”

“去给我拿半块馒头,我饭量小,吃半块馒头足矣。这大伙都忙了一天,去将这分给受伤的人吧。”李沧海靠着门槛坐了下去,说道。

常风愣住了,他盯着李沧海,不解的道:“大人,您这是何必,为何要苦了自己呢?您身为县令,却跑来与百姓共同治理水患,放眼整个大唐,恐怕没有几人能够做到。可您也没必要如此委屈自己啊?”

李沧海看了他一眼,深深的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不做这个官,也就算了,既然做了这个官,就要对全县百姓负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李沧海所做诸事,不求名扬天下,但求无愧于心。”

第一百七十二章突发意外

“……即便如此,您也不能累坏了身子啊!这黄河决口未堵上,倘若您再累倒了,这正阳城才是真的难逃此劫了啊!”常风端着瓷碗,心知自己说不过李沧海,决定改变策略,用黄河决堤之事来劝他。

“何况,这么点肉汤,也不够众人分的。”常风突然跪在了地上,认真的道:“大人,您要是不吃,小人就跪在这不起来了。”

李沧海盯着他,淡淡地道:“常风,我很欣赏你的执著,不过你却用错了地方啊。”

“小的很确定,自己没有用错地方。”常风端着瓷碗,认真的道:“大人,这是狄姑娘吩咐的,不能让大人挨饿,还请大人用膳。”

李沧海顿时愕然,他愣了下,“你何时见过晴儿?”

“回大人,就在松鹤楼的那天晚上。狄姑娘早就猜到大人会来到大庙村,所以就对小人下了这个吩咐。”

李沧海挠了挠头,他轻笑起来,心中感慨道:这丫头现在还学会未卜先知了。

“不用理她,她只是随口一说,你身为县吏,何必听她的?”李沧海心里暖洋洋的,可嘴里却是如是道。

“大人,即便没有狄姑娘的吩咐,这也是小人应该做的。大人,请您用膳!”常风将瓷碗高举头顶,一本正经的道。

李沧海见他如此执著,也无可奈何,再这样下去,不过是浪费时间罢了。

他犹豫了下,从瓷碗里拽下一只鸟腿,在他面前晃了晃道:“我吃一只鸟腿,这样总该可以了吧?”

常风欣喜地爬了起来,他乐呵呵地将瓷碗放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盯着他。

李沧海咬了一口鸟腿,见他盯着他,浑身都觉得不自在。

“常风,你盯着我作甚?”

“狄姑娘吩咐了,说大人您有自虐倾向,一定会将食物交给别人,所以让我看着你吃完。”

“……,狄姑娘有没有说,我吃饭不喜欢被人盯着,否则会很影响胃口?”

“这个倒没有,不过大人若是看到我觉得影响胃口,那大人就当我不存在便是。”

“……”

李沧海无语的翻了个白眼,心想,晴儿啊晴儿,你现在怎么对我真是越来越了如指掌,看来真的是成熟了啊!

“常风,你有没有觉得,这天气太过安静了些。”有一口没有一口的啃着鸟腿,李沧海看着远处,说道。

常风也眯着眼睛,看向远处翻滚的潮水,道:“的确太安静了,居然连一点风声都没有。”

“我有种不详的预感,只怕这会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李沧海凝重的说道。

常风看了看夜空,愕然道:“大人,您看这天上还有星辰,应该不至于会下雨吧?”

“天有不测风云,我们不可不防。万一真的下起了暴雨,这整段堤坝都会被冲断,到时,正阳城就会变成一片汪洋。”

李沧海眼中出现一股从未有过的沉重,他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出这句话。

“大人,我们相信你,一定能够带领我们堵住决口。”常风认真的道。

李沧海长长的叹了口气,低头啃起了鸟腿。

这夜空虽有繁星点点,但却给人一种很压抑的感觉,像极了暴风雨来前的征兆。

黄河决口处不断扩张,已经经不起第二次洪峰冲击,倘若在这个时候真的下起暴雨,后果之严重让李沧海不敢想象。

他决定,等小五一带船回来,就立即着手按计划堵住黄河决口。

“常风,小五应该快要回来了,你吩咐众人,随时准备行动。”李沧海低着头,边啃着鸟腿,边说道。

可奇怪的是,这次他并没有听到任何回答。

他起初并未在意,依旧在思考着问题,又叫了两声后,却依然没有回答。

他忙抬头看去,却愕然发现,常风正躺在地上,浑身不停的抽搐着,表情似乎很是痛苦。

李沧海吓了一跳,他急忙将常风扶起,靠墙而坐。

“你这是怎么了?”见常风拼命的咬着牙,额头上不断渗出冷汗,李沧海心中突然一紧。

“大……大人,我……腹痛……如绞……。”常风口中吐出白沫,捂着肚子,疼的脸色发青,吃力的道。

李沧海忙摸了下他的脉搏,发现他脉相竟极其紊乱。

就在这时,周围突然响起了无数痛苦的呻吟声。

一名士兵急匆匆地跑了过来,急切地禀报道:“大人,不好了,出怪事了,许多人都莫名其妙的倒下了!”

李沧海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起来,他掏出银针,快速的在常风胸膛扎了几针,让常风忍受一下,便急匆匆地跟着那士兵离去。

龙王庙周围,孤山山脚下,到处都充斥着痛苦的呻吟之声。

无数苦力,百姓,纷纷倒在地上,口吐白沫,捂着肚子拼命,无力的打滚惨嚎。

“这……这是怎么回事?”李沧海怒目圆睁,胸膛不断起伏,厉声问道。

那士兵愣愣地看着眼前一切,摇头不止:“我们也不知怎么回事,方才几乎是同一瞬间,他们就全部躺在了地上。”

李沧海脸色阴沉,他走到一名痛苦打滚的百姓身边,伸手把了下他的脉,他发现这百姓的症状与常风相同。

接连把了几个百姓的脉相,李沧海的表情变得无比的凝重起来,因为他发现,这些人的症状竟完全相同!

突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