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名侦探 >

第330章

唐朝名侦探-第330章

小说: 唐朝名侦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因新罗有大唐做靠山,百济一直不敢轻举妄动,直到东瀛妄图借道朝鲜,攻打大唐,才让百济抓住了机会。

百济虽与东瀛合作,但对东瀛却并不信任。

俗话说:“与虎谋皮,不死则伤”,东瀛既然有野心吞并大唐,难免没有在背地里打百济的主意。

若是百济大军与新罗拼个你死我活,双方就必定会死伤惨重,到时候东瀛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占领朝鲜半岛,那才是为别人作嫁衣,哭都没地方哭去。

第五百六十二章葫芦谷之战

更何况两国虽说合作,但在战场上东瀛一直在保存实力,似有意似无意的消耗着百济兵力。

裴勇胜作为百济大将军,自然看的出来东瀛的企图,所以他表面上对东瀛的战术较为配合,实则却故意拖延,这也是新罗能在联军的攻打之下,还能坚持半月有余的真正原因。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唐军竟然突然袭击百济,仅仅一天时间就攻占百济数十座城池,甚至连王城都被唐军占领,百济王则仓皇逃窜至边境小城。

相对于攻打新罗的大计,百济的存亡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毕竟百济是他们的根本。

是以,在接连接到百济国内急报之后,裴勇胜立刻将所有的队伍从战场上撤下来,火速回援百济。

虽说百济大军人数减少了一万,但仍旧尚存七万余人。

葫芦谷长约十里,七万大军不可能同时进入,只能排着队伍缓慢前进。

待百济先头部队近四万余人进入之后,早已埋伏在周围的封常清,立即命人点燃引火之物,对着枯木林放起了大火。

此时,正值立冬时节,北风呼啸。

风助火势,火借风威,顷刻之间葫芦谷入口就变成了一片火海。

突如其来的变故,不仅将百济大军成功的分成了两截,而且还使得百济大军陷入了慌乱之中。

熊熊大火将三万余人拦在新罗境内,裴勇胜更是惊怒不已,然而面对滔天火海,他根本无能为力。

而此时,四万大军已经全部进入了葫芦谷的埋伏圈。

大瓜谷内人数众多,约有两万,小瓜谷一万有余,最先头的数千人则已经出了葫芦谷来到了百济境内。

埋伏在小瓜谷的苏海见到新罗境内冒气浓烟,立即命人对着小瓜谷进行放火。

小瓜谷内的百济军立即被火海所包围,进入谷中的百济大军顿时陷入了混乱之中。

而与此同时,埋伏在大瓜谷两侧的高仙芝,在看到小瓜谷内火气之后,立即下令进攻。

无数滚木、落石,自两侧山体上疯狂滚下,谷中百济大军顿时一片大乱。

数千弓箭手居高临下,对着谷中百济军就是一阵乱射。

大瓜谷中的百济军,就好似箭靶子一般,也不知被羽箭射杀了多少。

即便是他们及时举起了盾牌挡箭,但面对两侧山体上滚下来的滚木、巨石,却是难以躲避。

加上他们都挤在一起,根本无路可退,被巨石和滚木所砸死之人也不知凡几。

山谷之中顿时一片哀嚎。

“众将士,随我上前杀敌,杀!”高仙芝抽出长剑,一声大喝,随即身先士卒,自山坡上率先冲了下去。

“杀!”

众将士见状,纷纷发出震天喊杀之声,自两边山坡之上冲杀了下去。

山谷中的百济兵被羽箭、落石坑杀无数,早已是军心大乱,此时见到唐军冲下,更加慌乱不已,纷纷后撤。

而与此同时,他们身后,封常清在放火阻隔百济三万大军之后,随即率兵冲入了山谷之中,自百济军身后杀了过去。

前后夹击之下,原本就已经慌乱的百济大军,更加乱糟糟了起来。

前面的要后退,后面的要前进,一时间近万的百济军挤在了一起,面对从天而降的唐军,他们根本无力招架。

而在小瓜谷内的万名百济军,则被困在火海之中近千人,余下之人分成两拨,一路后退至大瓜谷,一路跟随先头数千人冲出了葫芦谷。

苏海见状,立即率军杀向大瓜谷。

而仓皇逃出葫芦谷的百济军,尚未来得及喘口气,却看到出口处,近万名唐军严阵以待,似乎早已等候他们多时。

李沧海看到逃出谷的百济军惊魂未定,羽扇轻轻一挥,余下唐军则在吕季同等人的带领之下,对着百济军冲杀了过去。

这一战,持续了整整一天时间。

唐军以逸待劳,而百济军则疲惫行军,加上接连遇到伏击,军心溃散,死伤惨重。

整个葫芦谷血流成河,堆尸成山,仿佛一片人间地狱。

生平头一次,李沧海见识到了战争的残酷。

而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人间地狱竟然是由他一手所造成的。

看着遍地尸身,李沧海心中感到无比的沉重。

见李沧海盯着那些尸体,狄晴心知他在自责,于是轻声安慰道:“沧海,这不是你的错,战争……本就是如此残酷。”

李沧海长长的叹口气,说道:“人与人之间为何就不能和平共处呢?难道,所有的事情就非得用武力解决吗?”

狄晴说道:“我听师傅说过,人心最为贪婪,永远也不知满足,世上所有的争执都是因此而产生。百姓们都不愿意见到战争,但那些手握权势之人,确实永远不知道满足,他们挑起战争,受难的还是百姓。”

李沧海揉了揉眉心,他摇头叹息了一阵子,随即沉默了起来。

残阳照在血水上,形成一片令人晕眩的血光,整个葫芦谷原本淡黑色的泥土,都给染成了红色。

“禀报元帅,百济军伤亡惨重,我军杀敌万余,死伤五千,余下百济军已纷纷投降!”高仙芝在查点战场情况之后,对李沧海拱手道。

李沧海点了点头,从高仙芝等人的回报来看,死在唐军刀下的百济军只有万余,而被火烧死的则有两千,其余死伤皆是被他们自己踩踏,误杀而死。

不论如何,此番唐军灭掉了百济的主力。

四万余人死伤过半,余下不到两万人则在惊恐之中选择投降。

一场战争,双方加起来死伤人数近两万人,就连久经沙场的高仙芝、封常清等将领,也都为之震惊。

他们戍守边关,虽与突厥常常发生战争,但规模并不是很大,最大的规模也只是双方各出动了一万人,死伤则不过两三千。

而这一战,大唐与百济所投入的兵力达到了八万有余!

更让他们震惊的是,八万余人就在这狭长的葫芦谷里展开战斗,直接坑杀了百济万余人!

经此一役,百济的元气就彻底大伤,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恢复的了。

第五百六十三章不世之功

“去将百济王带来。”李沧海说道。

高仙芝愣了下,他不解地看着李沧海,问道:“元帅,带他前来做甚?”

“我要让他亲眼看一看自己所造下的罪孽!”李沧海冷冷地道。

高仙芝不再说话,随即去将百济王给带了过来。

百济王自从被捉住,就一直被关押在北鄙小城之中,根本不知道外面发生何事。

直到高仙芝将他带到葫芦谷,他才被眼前所见给惊的说不出话来。

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到处都是他百济军的尸体。

百济王双目圆睁,脸色尽是震惊与愤怒,他的美梦破碎了,八万大军败给了四万唐军,而且死伤过半,这是他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

他这时才知道,唐军的战斗力究竟是何等之强!

“百济王,你看到这尸山血海,不知做何感想?”李沧海面无表情的盯着百济王,冷冷地道。

百济王胸膛拼命起伏,他咬牙切齿地看着李沧海,怒声道:“魔鬼!你们唐军都是魔鬼!你竟杀了我如此之多的将士?这个仇,本王一定要报!”

李沧海闻言,不禁怒极而笑,他剑眉一挑,怒喝道:“百济王!事到如今你还不知悔改?若不是你私心贪欲,妄造兵祸,你百济子弟兵又怎会遭逢此劫?你他娘的还有脸说报仇?就为了你一己私欲,弄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你满意了?他们表面上是死在我唐军刀下,但实际上却皆是因你而死!是你,将他们送上了断头台!”

李沧海一阵厉喝,让百济王听的愣住了。

他看着远处受伤投降的百济将士,而那些将士也正在正视着他。

不知为何,百济王竟然能够看懂他们的眼神。

那是一种悲伤,惊惧,以及无法言喻的愤怒。

百济王额头上突然冒出一层冷汗,他低下了头,他不敢去正视那些将士的眼睛,也不敢去看那些士兵的尸体。

“百济王,你究竟是打算为了一己之私,与大唐血战到底,还是为了保全这些无辜将士而降我大唐,停止这场战争。本帅给你一炷香时间考虑。”李沧海面无表情地说道。

百济王脸色一阵土灰,他拳头紧握,额头上更是青筋突起,好似陷入了难以抉择的痛苦挣扎之中。

据李沧海调查所知,百济王本是上亲下孝,颇有荣名之人,只是近年来不断被权臣蛊惑,才变得野心勃勃。

而李沧海并非是好杀之人,他希望百济王可以认清现状,熄此战火。

一炷香很快就燃烧殆尽,李沧海深深地看着他,说道:“百济王,本王已经给了你机会,现在,该是你告诉本王你之选择了吧?”

百济王闭上眼睛,长长的吐了口气,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才做出决定,对着李沧海单膝跪了下去,神情索然地道:“元帅,小王愿意臣服大唐,望元帅大发慈悲,放过我百济子弟兵。”

高仙芝等将领纷纷面露惊喜之色,他们万万没想到,百济王竟然同意投降,臣服大唐!能够让一国之君臣服,这可是不世之功啊!

众将领对李沧海顿时充满了钦佩与敬仰。

李沧海挥了挥羽扇,吕季同忙带来纸笔,让百济王亲自书写降书。

百济王提笔在手,突然好似苍老了许多。

只因自己的贪欲,而使得百济陷入战乱,不仅王城被唐军攻占,更是害的百济大军遭逢大难,真可谓是国破人亡。

每一个字,每一笔降书都是如此沉重。

近百字的降书,百济王写了整整半个时辰,直到他拿出王玺,在降书上盖上之后,才长长的吐了气,无力的瘫坐在了地上。

李沧海接过降书,仔细看了看,随后将降书贴身收好,淡淡地道:“既然降书已写,百济王就随本帅前往长安,面见吾皇吧。”

百济王叹了口气,事到如今,他还能说什么呢?

成者为王败者寇,他败了,败的很彻底,也心服口服。

以前,他只听说过唐军之威名,而今亲眼目睹,方知唐军战斗力之强,远非百济所能抗衡。

如若不是大唐周边尚有吐蕃、突厥、契丹等国,分散大唐兵力,只怕百济早在百年前,就如同高句丽一般被唐军所灭。

同样的人数,战斗力却又着天壤之别,这注定是一场会输掉的战争。

特别是在百济王看到唐军的舰船之后,就更加坚定他心中所想。

唐军舰船宽而大,抗风浪,装备精良,可以说已经达到了造船业很高的水平。

相比之下,百济的船舰则显得娇小脆弱,只怕对撞不了几次,就会直接给撞成散架。

他一直仪仗的海军,在唐军面前甚至不堪一击,更遑论陆地作战了。

百济王既然写了降书表示归顺大唐,这百济军队自然也就归李沧海所指挥。

和高仙芝等将领商议之后,李沧海决定让百济军留守北鄙小城,而唐军则整顿兵力,前往新罗。

而就在李沧海排兵布阵攻打百济之时,神都洛阳也是暗潮涌动。

洛阳王都大殿,许久未曾上朝的李隆基,因要接受东瀛使节团的觐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