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唐朝名侦探 >

第121章

唐朝名侦探-第121章

小说: 唐朝名侦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绪略感诧异地笑了笑,道:“你知道我之身份?”

“近来正阳城新来了一名县令,年轻有为,断然如神,这正阳城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我虽未曾得见,但却略有耳闻。康兄气度不凡,浑身上下散发着沛然正气,与传闻之中颇为相似,我自然猜的出来,我说的没错吧,康兄?或者该称呼你为县令大人!”

吕季同同样盯着他,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

第二百一十三章你是凶手?

康绪见他已经猜出自己身份,也就没必要再隐瞒下去,便亮出官印,道:“既然你猜出了我的身份,就应该知道我此行目的了吧?”

吕季同神色淡然的道:“大人该不会认为我是凶手吧?”

康绪紧盯着他,认真的道:“那么你是不是凶手?”

“我说不是,你会相信吗?”吕季同转着手中酒杯,看着他说道。

康绪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我也不怕告诉你,从我所掌握的线索来看,你确实很有嫌疑。不过,查到了这里,却又让我对之前推断产生了怀疑。”

吕季同笑了笑,道:“大人若是认为在下是凶手,只要拿出证据,在下必定束手就擒。”

康绪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想要从吕季同身上寻找到破绽,可吕季同神色坦然,与康绪对视毫不怯弱。

“此人神色平常,若非心机深沉之辈,只有一种可能,他并非凶手,才会如此坦然。”康绪在心中暗自琢磨了起来。

“你既与章合璧相识,对于章合璧与陶昭雪私奔之事,你可知晓?”

吕季同点了点头,道:“章兄曾对我说过,不过当时我以为章兄是玩笑之话,所以并未当真。”

“如此说来,你对此事所知甚多了?”康绪沉吟道。

“不错,章兄确实对我说过,他要和陶姑娘私奔。但是,那是他在醉酒时所言,又岂能当真?”吕季同淡淡地道。

康绪泠然一笑。认真的道:“你可知陶昭雪因何而死?”

“这个……不知。”吕季同眉头皱了下,他端起酒杯抿了一口。道:“这些事情,不是应该衙门去查的吗?我不过是一介平民。又岂会知晓陶姑娘死因?”

康绪盯着他看了好一会,说道:“陶昭雪死前与章合璧约定好了时间地点,据其贴身丫鬟所说,这乃是两人之间的秘密,外人不得而知。但经我调查发现,陶昭雪与章合璧约定的时间,却相隔了一个时辰。而这一个时辰,就是陶昭雪遇害的原因。”

吕季同有些诧异,他转着酒杯。疑惑地道:“大人是说,陶姑娘给章兄的时间,之间相隔了一个时辰?这似乎并不合乎常理。”

“吕兄心思缜密,一眼就发现了其中问题所在,佩服。”康绪对他刮目相看了起来,稍作停顿后,他接着道:“关于两人私奔所约定的时间地点,除了两人之外,就没有其他人知晓。凶手又是从何处得知两人私奔的消息?”

吕季同不是个蠢货,相反他很聪明,瞬间就明白了康绪所说,实则另有所指。

“章兄确实透露过有关他们私奔之事。不过,却没有说过关于约定的时间与地点。老实说,他们两人能够远走高飞。我也替他们高兴,又岂会从中破坏?”吕季同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沉声道:“我还是那句话,大人若是有证据。尽管捉拿于我。”

“你会替他们高兴?”康绪摸着下巴,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冷笑:“据我所知,陶家似乎一直想将女儿许配给你,你会成全他们?”

吕季同愣了下,他有些愕然,似乎没想到康绪会查到这件事。

“不错,这是家父与陶家所商议。但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陶姑娘早已有婚约在身。何况,我从未见过陶姑娘,又岂会喜欢上她?”

康绪眼神内敛,微眯着盯着吕季同,似乎在琢磨他所说真假。

“没想到你竟如此通情达理,这与市井传言,可是相差甚远啊!”康绪不露声色的说道。

“市井传言,终归是传言,我吕季同所作所为,问心无愧,又何惧流言?”吕季同脸色淡然,丝毫没有任何情绪波动,似乎在说一件与自己毫不相干之事。

康绪微微皱了皱眉,吕季同的表现太过淡然,淡然的有些飘然出尘。

“好一个问心无愧。”康绪忽然瞥见对面小五对他打出的暗号,他心中了然,淡淡地道:“倘若吕兄真的问心无愧,不妨让本官一查究竟,如何?”

“大人这是何意?”吕季同忽然变得谨慎起来。

“据坊主所说,你在这‘紫韵坊’包下了几间空房,可否让本官一查?”康绪摸了摸下巴,淡淡地问道。

吕季同的脸色起了些许变化,尽管很快恢复了平常,但这一瞬间的变化却被康绪看了个仔细。

“大人若要查,尽管查便是。”吕季同神色淡然,表面上看似乎并不在意此事。

康绪眯了眯眼睛,他微微笑道:“吕兄果然问心无愧,既然如此,那我就得罪了。”

响亮的拍了拍手,瞬间从门外冲进一群汉子,这些人身着便装,实则却是衙门衙役。

突然冲进一群凶神恶煞般的大汉,让众人吓了一跳,还以为山贼打劫,纷纷大叫了起来。

“衙门办案,无关紧要者,速速离开!”为首之人亮出腰牌,大吼了一声。

那些富贾乡绅,皆是心思玲珑之人,看到十多名衙役身着便服,就知道是有要案发生。

看这架势,说不定这里还藏有杀人凶手,他们哪敢有半分逗留,纷纷往门外跑去。

整个‘紫韵坊’,方才还觥筹交错,热闹非凡,眨眼间就变得冷清起来。

那些舞姬,乐师也纷纷被杜凤儿给喊了过去,现场瞬间只剩下康绪与一班衙役,以及吕季同主仆两人。

吕季同扫了眼那些乔装打扮的衙役,笑道:“看来大人为了抓我,颇费了一番心思啊!”

康绪背着双手,站起身来,淡淡地道:“我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此案不同以往,凶手是个极度凶残之人。为防止意外发生,我也只能得罪了。”

吕季同盯着他,他盯着吕季同,两人就这样四目相对的看着。

那些衙役纷纷掣出腰刀,谨慎地盯着吕季同,以防他逃窜,气氛一时间变得有些凝重起来。

吕季同只看了一眼,就知道这些衙役的站位是被事先安排好的,他们巧妙的分散在大堂之中,看似随意为之,实则封死了吕季同所有的退路。

第二百一十四章不速之客

“混而不乱,井然有序。互为犄角,前后呼应。大人为了抓我,竟然连兵法都用上了,就凭大人这一手排兵布阵的手段,便是给个将军之职也不为过,佩服,佩服。”吕季同由衷的赞叹道。

之前,他一直不相信百姓传言,说此任县令能耐大如天,今日一见他才知道传言一点不假。

“你若是想硬闯出去,单凭我手中这些人,根本不是你之对手,所谓的排兵布阵,又能奈你如何?”康绪眯着眼睛,神色淡然的道。

吕季同笑了,他放下酒杯,突然站了起来。

那些衙役脸色猛地一紧,就要上前。

只见吕季同站起身来慵懒的伸了个懒腰,饶有兴致地道:“你知道他们不是我之对手,为何还要行次一举?”

“能够独自一人除掉‘魇魔’,又岂是易于之辈?”康绪想到那头可能在后厨变成烤猪的大野猪,很自然的猜到吕季同身怀武功,而且武功绝对不弱。

停顿了下语气,康绪接着正色道:“之所以行此一举,是因为你有着杀人嫌疑。正所谓‘邪不胜正’,即便你武功再高,我也会全力拦阻,这是我之职责所在。”

吕季同讶异的看着他,似乎没想到康绪会说出这么一出正气凌然的话。

沉默了片刻之后,他忽然伸出双手,道:“大人说的甚是,‘邪不胜正’!我从未做过有愧良心之事,又何惧大人去查?大人若是想捉拿我,我绝不反抗。”

康绪眉头微皱。吕季同的坦然无惧,出乎了他的意料。

“大人。我家公子没有杀人,你凭什么抓我家公子?”站在吕季同身后的小厮不乐意了。一脸不乐意的大叫道。

“不得对大人无礼,大人明察秋毫,自会还我一个公道,你且回去告诉我爹,说我晚些时日再回去给他老人家请安。”吕季同对着小厮喝了一声,随后说道。

“可是……公子,这分明就是冤枉你啊!”小厮急声道。

“冤不冤枉我,大人自会判决,我相信大人会秉公办理。”吕季同挥了挥手。让小厮离开,他伸出双手,微微一笑:“大人,请吧。”

康绪揉了下鼻头,他深深的看了眼吕季同,见他神色淡然,气定神闲,于是招了下手。

随即,一名衙役上前。用枷锁将他双手给夹了起来。

“吕兄,你武功高强,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只得委屈你了。毕竟。这些衙役没有人是你之对手啊!”康绪双手背在身后,淡淡地道。

吕季同神色依旧,他脸上挂着浅笑。也不知究竟何意。

“带走!”

康绪挥了下手,随即带着众人离开了‘紫韵坊’。

小厮见状。脸色焦急起来,他看着康绪等人的背影。使劲跺了跺脚,然后一路小跑的往城东客栈跑去。

正阳县衙,康绪刚带着众人回转,还没等升堂审理吕季同,就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正阳县令李沧海何在?”康绪还没来得及站起身来,就听到正堂外传来一声饱含愤怒的冷喝。

康绪和小五对视了一眼,两人同时走了出去。

李沧海昏死之后,康绪接替了他做上了冒牌县令,小五则成了代班师爷,此时听到有人直呼‘正阳县令’之名,两人心中不免有些愠怒。

“此处乃正阳县衙,何人在此大呼小叫?”康绪背着双手,沉声喝道。

只见一名儒生打扮的年轻男子,带着一群侍卫,怒意冲冲的走了过来。

“你就是李沧海?”那儒生上下打量了一番康绪,冷声问道。

“不错,本官便是这正阳县令,阁下何许人也?你带人闯进衙门,究竟所为何事?”康绪对儒生的无礼感到甚是不悦,同样冷声回道。

那儒生似乎并不在意康绪的语气,他眉头一挑,从怀中拿出一枚腰牌,道:“好生看看,此乃翰林院学士令。我之所以闯入衙门,就是要拿你试问,我问你,陶昭雪被杀一案,你可有找到凶手?”

康绪瞥了眼那腰牌,腰牌上确实刻着翰林院的标识。

不过,让他感到惊奇的是,这儒生居然也知道陶昭雪被杀之事。

仔细的看了看那儒生,这儒生身着襦袍,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书卷之气。

除了这些,康绪还从他身上看到了傲慢无礼,目中无人。

康绪有些皱眉,似这等人是怎生进入翰林院的?难道,翰林院收人不用经过道德测试的吗?

“倘若我没有猜错,你应该就是陶昭雪的兄长,翰林院学士,陶箬竹吧?”康绪淡淡地道。

那儒生诧异的看了他一眼,指着自己的鼻子道:“你认得我?”

康绪微微一笑,神色淡然的道:“早听闻陶家公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入选翰林院,乃是饱读诗书之士。今日一见,却让人有些意外,堂堂翰林学士,怎生如此傲慢无礼?正阳县虽非富裕上县,但也容不得他人呼来喝去,送客!”

说着,康绪衣袖一挥,径直走回了正堂暖阁坐了下去。

几名衙役立即手持木棍,将陶箬竹往堂外轰了起来。

“李沧海,你好大的胆子!我乃翰林学士,专为圣上起草诏书,你区区八品县令,竟敢轰我出衙门?”陶箬竹气的脸色发青,大嚷大叫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