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徐后传 >

第24章

大明徐后传-第24章

小说: 大明徐后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请姚大夫赶紧将我的打算告诉四皇子殿下。”隔着铁门,张玉朝着她眨了眨眼睛,“军机稍纵即逝,我有绝密的消息禀告四皇子。”
    姚妙仪在明教混迹江湖多年,深知张玉手里有干货,是要交投名状了。赶紧写了密信,交给守在天牢的丘福等人,紧急送进宫去。
    估摸过了一个时辰,朱棣便匆匆赶来了,张玉也不说废话,直言道:“北元顺帝其实已经病重,危在旦夕……”
    当晚,洪武帝就命大将李文忠秘密点兵急行,果然赶在了元顺帝新丧时发动攻击,太子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刚刚继位,士气低落,触不及防,加上枢密院的院判王大人和女婿张玉等人率领亲信集体投降,倒戈反攻。
    大将李文忠率领的北伐军势若破竹,连连告捷,攻破了北元都城应昌,新帝一路狂奔,一直躲到了草原和林,黄金家族当年崛起之地。
    北元新帝不仅失去了第二个都城,甚至自己的嫔妃和儿子买的里八剌也被李文忠俘虏了,他在和林建立了新都城,将年号定为“宣光”,取自杜甫《北征》一诗:“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是希望成为周宣王、汉光武帝那样中兴之国的明君。
    百和堂里,姚妙仪听到坐堂的五皇子朱橚聊起这些军国大事的八卦,不禁笑喷了:“这个北元新皇帝难道不知道汉武帝毕生的对手就来自草原吗?他手下的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大将杀的最多是什么人?什么年号不好,非要取什么宣光。”
    冬雨飒飒,已是寒冬十一月了,寒气弥漫,冬雨落在脸上,比冰粒子还冷。百和堂里拢上了一个紫铜大火盆,因外头下着雨,没什么生意,姚妙仪和朱橚等人围着火盆喝茶闲聊。
    朱橚笑道:“我四哥也是这么说的,元朝入主中原多年,早就不把自己当做草原的人了,一直想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呢。这是当年宋朝诗人陆游的名句,几十年河东,几十年河西,也轮到他们伤风悲秋,唱‘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了。”
    李文忠北伐的胜利,似乎洗刷掉了开平王常遇春英年早逝、病死柳河川的阴影。朝野内外,皆是一片欢腾。
    二皇子朱橚、三皇子朱?、四皇子朱棣、甚至六皇子朱桢等皇子皆立下战功,洪武帝龙心大悦,觉得老朱家后继有人,也懒得管一心学医的五儿子了。
    朱橚得到了父皇的默许,就更加潜心医学,有时候晚上都不回宫了,干脆在百和堂附近租了一个小院,看着各种医书杂方到三更方入眠。
    火盆里埋着今年的新芋头,宋秀儿用铁火钳夹出来烤的外焦里软的芋头,小心翼翼的吹气剥皮,最大的一个给了姚妙仪。最小的,已经快被考成焦炭的那个芋头给了朱橚。
    自从朱橚对那天昏迷的美丽少女另眼相待,宋秀儿一颗少女心破碎,就很难给朱橚好脸色。
    朱橚是富贵窝里长的大,并不在乎这些小细节,香软的芋头咬了两口,就只剩下硬邦邦的焦炭,姚妙仪盘中的芋头还剩下拳头大小呢。
    朱橚起了雅兴,举着焦炭般的芋头说道:“外头雨夹雪,冬日就应该煮芋为新赏,我们以芋头为名,以茶代酒,玩行酒令如何?”
    宋秀儿直愣愣的顶了一句,“我读书少,玩不了这个。”
    朱橚有些受挫,姚妙仪正想着说些话打圆场,这时门口守门的阿福高高的打起了夹板毡帘,说道:“开平王府的莲心姑娘来了。”
    只见两个体面的婆子簇拥着一个年轻貌美的大姑娘走进了百和堂,此女正是开平王府常三小姐常槿身边的大丫鬟莲心。
    宋秀儿赶紧用湿帕子擦了手,迎过去笑道:“莲心姑娘,是来给你家小姐买玫瑰酱的吧,晓得你这几日要来,我已经包好了,这批玫瑰酱是我们姚大夫刚调制的,用的是山东产的含苞未放的玫瑰花蕾为原料,成本比以前的玫瑰花瓣高出一倍不止呢,清香扑鼻,馋的我几天就吃掉了一整罐。”
    九月重阳节姚妙仪给常槿瞧过月事不调的小病,没开药方,只是推荐了自家铺子里的秘制玫瑰酱调理,常槿试过后效果不错,每月派人来百和堂买新鲜的玫瑰酱。
    宋秀儿从库房提出两个包好的圆肚陶罐,“这个是你家小姐的,这个是我送给你吃的。”
    宋秀儿和莲心年龄相当,脾气性格也十分相契,一来二往的,两人熟悉起来,十分亲密。
    常府的两个婆子一个递上银钱,一个抱起了陶罐回马车,丫鬟莲心笑道:“也亏得你每次都想着我。我也有好东西给你。”
    莲心从荷包里掏出几朵精美的绢花,“这是太子妃赐给我们家小姐的,小姐喜欢素净,又在孝期里,不方便戴这些花儿朵儿的,便分给了我们,我挑了几个鲜亮的送给你。”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看着手上一簇以假乱真的牡丹,宋秀儿满心欢喜,当场就将绢花簪在鬓边,“好看吗?”
    莲心啧啧赞道:“漂亮极了,苏州多美人,也就你配簪这朵群芳中的牡丹花。”
    宋秀儿娇嗔道:“都说莲心最苦,你倒是反过来了,这嘴甜的就像抹了蜜似的。”
    莲心看着娇憨天真的宋秀儿,心中暗叹:还是无知者无畏啊,百和堂那位朱五郎是五皇子,她居然从没给过人家龙子好脸色。
    眼角的余光瞥了一眼在火盆边说笑的朱橚和姚妙仪,莲心说道:“你们姚大夫现在有空吗?我有些话想和她说一说。”
    宋秀儿将莲心引到内堂,姚妙仪进去问道:“莲心姑娘,可是身体有何处不适?”
    “姚大夫。”莲心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说道:“奴婢身体并不不适,这次是想请姚大夫帮忙说和。您的同乡王宁王千户这次北伐回来后,说什么也不肯继续住在开平王府了,要搬出去单住,王府三位爷轮番劝也无用。”
    开平王府三位爷,就是老大郑国公常茂、老二常升、老三常森。
    “哦?要我说服王宁住在开平王府?”姚妙仪淡淡道:“这是你的意思,还是你们三小姐的意思?”
    
    ☆、第29章 指尖情挑
    
    莲心是常三小姐身边的一等大丫鬟,吃穿用度、举止言行比寻常人家的小姐还尊贵些。
    也不知为何,面对姚妙仪水波不兴的眼神,莲心隐隐有些胆怯,她低声说道:“是奴婢自己的意思,请姚大夫莫要误会了。”
    当然不能是常槿的意思了!
    姚妙仪暗道,公侯门的千金小姐,讲究矜持规矩,若说是常槿的意思,未免会授人以口舌,说三小姐思慕王府的座上宾客王宁。
    此话若传出去,有损常槿名誉。
    但是姚妙仪觉得有了崔嬷嬷的前车之鉴,莲心应该不会自作主张来求姚妙仪劝王宁。
    起码应该是得到了常槿的默许。
    常槿的乳娘崔嬷嬷为难姚妙仪一事被王宁知晓后,他就有了搬出开平王府的念头,只是当时李文忠为了抓住战机,连夜秘密点兵北伐,王宁一心为常遇春复仇,便主动请缨编入军队,立下赫赫战功,负伤回到金陵,封了世袭的千户,恩荫后代子孙。
    王宁回到金陵后,向常家请辞,搬出开平王府。他身上多处受伤,还断了两根肋骨,正在卧床休养中,常家三兄弟轮番挽留苦劝,王宁都不肯松口。
    其实常槿明白,王宁坚持搬出开平王府,实则是为了姚妙仪重阳节那天被崔嬷嬷为难的缘故。
    但是常槿不好去劝王宁留下,莲心这个丫鬟见主人忧心,心想解铃还需系铃人,便借着买玫瑰酱的机会,请姚妙仪去说服王宁。
    莲心说的也有道理,“……姚大夫,王千户重伤未愈,需要好好调养休息,不宜挪动。再说王府一应伺候的小厮婆子都是现成的,外头那些现雇的佣人没有他们细心。”
    姚妙仪一直把王宁当做和胡善围似的朋友,和他之间清清白白的,可是无端被人龌蹉的臆想,若说没有怒气绝对是假的。
    只是现在来求她的是莲心,而非当时故意刁难的崔嬷嬷,姚妙仪也不好当面打脸,便说道:“王宁是我同乡不假,不过他选择住在何处,我是无权过问的。我一个大夫,治病还可以,当说客就差远了。”
    莲心走后,宋秀儿知道了此事,当即气鼓鼓的将发髻上的牡丹绢花摘下来,“莲心太过分了。她家小姐不好规劝王宁,难道你去就合适吗?她家小姐要脸面,我们就不要了?太欺负人,我以后再也不和她好了!”
    宋秀儿就是这个直爽的脾气。喜欢就喜欢,不喜欢了立马翻脸。
    姚妙仪说道:“我们市井小民,倒不在乎这些小节,出面劝一劝也无妨的。只是王宁是世袭的千户大人了,有他自己的考量和打算,我有什么资格干涉他的选择。至于他的伤口,我上次亲自检查过了,愈合的很快,可以下地慢慢走动了,换个地方住着,也并无大碍。”
    姚妙仪在沙场上当过军医的,见惯了生死和各种伤患,治疗手段简单粗暴,她自然觉得王宁搬个家对伤病没什么影响。难道当了千户大人,身体就娇惯起来了?
    宋秀儿连连点头,“何况男子汉大丈夫,岂能一直寄人篱下?王宁迟早都会搬出来自立门户的。我瞧出来了,大户人家弯弯绕绕太多了,就连莲心对我好,八成也只是想利用我而已,咱们不去趟这趟浑水。”
    宋秀儿将莲心送的宫里内造绢花也收好了,“下次再来买玫瑰酱,我就还给她。从今往后,她是大丫鬟,我是药铺管账的,井水不犯河水。”
    言谈间,宋秀儿突然停下,深吸了鼻子,“有病人,一股脂粉味,定是找朱五郎瞧病的。”
    外头不知何时停了冰冷的雨点,百和堂慢慢有了看病抓药的客人。
    姚妙仪挑了挑帘子往大堂看去,果然是个十六七岁的大姑娘娇娇怯怯的坐在书案后面,朱五郎正在仔细给女子把脉。
    寒冬时节,女子却只穿着薄棉袄,显出盈盈一握的腰身,是一个江南小佳人。
    女子一边拿着帕子掩面,一边透过帕子的缝隙偷看朱五郎,“大夫,你说我这是怎么了?好几天吃饭没胃口,人都憔悴了。”
    “又是这个狐狸精!“宋秀儿目露鄙夷之色,悄声解释道:“这是织锦一坊一家布店老板的女儿,隔三差五的来咱们百合堂,点名要找朱五郎瞧病。不是说头疼,就是乏累没食欲,想方设法的和朱五郎搭话。”
    姚妙仪忍俊不禁的噗呲笑出声来。朱橚长的俊,说话动听,人也正派,加上有行医这门一技之长足够养家糊口,顿时成为城南平民区炙手可热的女婿人选。
    现在百和堂的生意,居然基本靠着朱五郎撑起来,主要做女人生意。卖的最好的,就是用来调理女人经期的姚家秘制玫瑰酱。
    市井儿女,大多泼辣奔放,不像闺门千金那么讲规矩,男女大防之类的。看上了就想法子在对方面前多晃一晃,希望能够吸引意中人的注意。
    如果两方都有意了,便请媒人说和,过了明路。
    “你当真以为这些帕子是无意遗失的?哼,才不是呢,好几块都是看病的女病人故意扔在在那里,等着朱五郎拿着帕子寻人呢。”宋秀儿指着药堂柜台处的一个小箩筐说道。
    里头放着客人们遗失的小物件,比如火镰、荷包、手帕之类的,其中各种绣着喜鹊登枝、鸳鸯戏水的帕子最多。
    这时候朱五郎将女子左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