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徐后传 >

第183章

大明徐后传-第183章

小说: 大明徐后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迹。但当京城传闻徐达之女依然在世时,周夫人瞬间明白了丈夫之死不是意外,八成是徐妙仪或者徐达杀了丈夫。
    周夫人将自己的猜测告诉了黄俨,但那时候黄俨还不确定徐妙仪的身份,况且还顾及看徐达对这个失而复得女儿是否认同等复杂形势。但是周夫人复仇心切,顾不得那么多了,私底下收买一些亡命之徒刺杀徐妙仪。
    本来周奎认罪处死,一切会归于平静,徐妙仪以为周奎是罪魁祸首,复仇成功。但周夫人刺杀失败,还被牵扯上了毛骧,北元世子,惊动了徐达,靖江王朱守谦,甚至皇上都开始起疑了,沉寂十年的旧案由此死灰复燃,迫使黄俨亲自出手,毒死周夫人灭口。
    但黄俨没有预料到他的举动被明教的狐踪长老发觉了,狐踪借此契机,制定了计划,引火烧山,想要点燃徐妙仪的仇恨,刺杀朱元璋。
    狐踪命明教设了一个局,将十年前逼绍兴谢家举族悬梁自尽的一个官员引到时常闹鬼的谢家老宅门口处死,并制造了惊吓而死,冤魂复仇的传闻,引诱朱守谦和徐妙仪继续查案。
    狐踪失算的是他低估了徐妙仪的洞察力,这个丫头根本不被任何人牵着鼻子走,她得到了朱棣帮忙,找到了谢再兴案的卷宗,没有直接去绍兴,而是按照卷宗里发现的疑点,先找到了寒山寺的栾小姐、接下来去金华开馆验尸、按照永安郡主提醒的藏宝图,去西湖湖心小岛碑林拓碑文……
    黄俨的党羽遍布亲兵都尉府,因此徐妙仪的各种举动几乎都瞒不过他的耳目,黄俨派人在背后各种围追堵截,截断线索,逼死栾小姐,甚至下狠手放火烧岛,想要彻底将徐妙仪灭口。
    可是关键时刻,燕王朱棣带人来救徐妙仪,燕王是亲王,一旦他出事,皇上必不会善罢甘休,所以黄俨不敢再轻易动徐妙仪了。
    好运气开始往徐妙仪这边倾斜。
    徐妙仪揭示出来的疑点得到了证实,洪武帝当年的确对谢再兴和朱文正动了杀心,但不表示他甘心被人蒙蔽,登基之后的朱元璋疑心比当主公时还重,他快刀斩乱麻解散了亲兵都尉府,命义子毛骧组建锦衣卫,监察百官。
    黄俨的耳目由此被斩断,开始举步维艰,更要命的是徐妙仪依然不肯放弃,像只疯狗的撕咬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可纵使如此,徐妙仪的力量依然远远不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李善长。
    可李善长却莫名的惶恐不安起来了,因为这一幕似曾相识。
    李善长想起十年前朱元璋四面楚歌,地盘几乎被陈友谅和张士诚瓜分殆尽的时候,朱文正在洪都以五万对陈友谅三十万大军,谢再兴以一万残军对抗张士诚十万大军。
    翁婿两人明知力量悬殊,却死不放弃;看似不可能的胜利却接连奇迹般发生了。
    这就是运道,这就是天意,天意不可违。李善长觉得自己渐渐失去了天意的眷顾,当年逃亡的七岁小女孩,或许是他命中的克星。
    黄俨最终钻进了徐妙仪和锦衣卫联手设的圈套,李善长最厉害的鹰犬被抓,黄俨在比地狱更煎熬的诏狱里即将油枯灯灭,线索即将再次中断、命运似乎再次眷顾李善长时,徐妙仪发现了碑林石刻诗歌的涵义,再次掘开了鸾凤夫妻的坟墓,同时也铲下了李善长墓穴的第一锹墓土。
    京城,韩国公府。
    北风肃杀,李善长行走在无边无边的风雪路上,有一个中年男子浑厚的声音在唱:“投至狐踪兴兔穴,多少豪杰。鼎足三分半腰折,知他是魏耶?知他是晋耶?”
    李善长循声而去,突见前方一个灯火通明的祠堂,祠堂门口,一个穿着银白色鱼鳞盔甲的大将一边磨剑,一边歌唱,抬头笑道:“你来了。”
    “谢再兴?”李善长冷冷道:“你已经死了很久了。”
    谢再兴抚着光亮的剑刃大笑,“好久不见,老朋友,你已经老啦!”
    李善长打量着谢再兴,他永远停留在壮年时的模样,相貌英俊,意气风发,李善长即使在梦中也淡定自若,“活人当然会变老,死人就不用了。”
    谢再兴持剑而立,欣慰的看着手中如秋水般的长剑,“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识。我外孙女在外磨砺十年,你我恩怨将要有个结果了,这柄剑厉害着呢,不愧为是我谢家的血脉。”
    李善长冷笑道:“你想要什么结果?我当年怎么毁了你,就会怎么毁了她。”
    谢再兴说道,“其实是什么结果,你心里很清楚,自己进来看看吧。”
    言罢,谢再兴推开了祠堂大门。几十个大大小小的人形悬挂在房梁上,这一幕李善长曾经在谢家祠堂里亲眼见过。
    李善长说道:“是你无能,祸及全家。”
    谢再兴说道:“你仔细看。”
    李善长走近祠堂,抬头看去,猛然发现面前悬梁自尽之人的面容十分熟悉,“夫人!”
    居然是他相濡以沫的老妻!
    谢再兴笑道:“多少豪杰,鼎足三分半腰折。还远远没有到尘埃落定的时候,到那时我们这些人还能活几个呢?一报还一报,我们谢家承受的痛苦,你们李家同样同样要尝一遍。”
    大明宰相李善长猛地从梦中惊醒,再也难以入眠,悄悄披衣起床,身边的老妻打着呵欠说道:“国公爷,天还早,再睡会吧。”
    李善长说道:“你继续睡,我要准备今天的早朝了。”
    老妻跟着起来,说道:“算啦,人老了,觉也少,醒了就睡不着了。”
    李善长看着老妻花白的头发,想起方才的噩梦,不禁有些怅然,“你说老天爷是不是只喜欢年轻人,我们这些老家伙不再受眷顾了?最近诸事不顺,真令人烦心。”
    老妻笑道:“谁说的?人家都说姜是老的辣呢,朝中老臣多还是年轻的臣子多?皇上重用老臣还是把重任交给那些胡子都没张全的新进士?你一直教训孩子们人定胜天,别信什么鬼神运道,今日是怎么了?伤春悲秋似的自怨自艾起来。”
    提到孩子们,李善长尽量不去回想噩梦中的情形,问道:“公主那边……还没动静?”
    “什么动静?”老妻想了想,“唉,你是说抱孙子的事情吧,这事急不得,没事多在送子观音前多烧几炷香吧。咱们的大儿媳妇是公主呢,纵使我们老夫老妻愁白了头发,也不敢催促的。”
    临安公主作为洪武帝的长女,下嫁给李善长的长子李琪有几个年头了,公主温和贤惠,驸马也深受朱元璋的重用,夫妻感情甚笃,一切都很完美,唯一的遗憾就是公主未有孕。
    李善长点头说道:“我当然知道,终究是君臣之别,我们李家岂敢造次,可是……公主下嫁琪儿好几年了,一直未能生育,不管怎么样,你偷偷找个大夫先给琪儿瞧瞧。”
    多年夫妻,老妻觉得不对头,“出了什么事?令你如此不安?”
    李善长说道:“哦,也没什么,就是想着即将告老辞官,心里不踏实,咱们李家要是有个皇族血脉的孙子,以后就什么都不用愁了。”
    老妻笑道:“辞官怕什么,刘基已经被你挤走,胡惟庸继任丞相之位是板上钉钉的事,他是你的人,你虽告老,这朝野上下谁敢来咱们李家撒野不成?”
    李善长一叹,说道:“君心难测啊……”
    作者有话要说:  本文大反派李善长首次露出正脸,一直以来都像个幽灵似的给喵喵使绊子,下黑手,如今盛极而衰,准备迎接我家喵喵的复仇吧。
    另外,历史上的临安公主是在洪武九年下嫁李琪的,本文提前了约十来年哈。临安公主和李琪应该是没有子女,因为舟没有查到她所生子女的爵位和赏赐什么的。朱元璋虽然晚年时将一大半亲家灭族,公主们好多成了寡妇,但是对于外孙们还是不错的,该封封,该赏赏。如果没有记录,应该是绝嗣了。
    
    ☆、第206章 如芒在背
    
    老妻不解其意,说道:“君心再难测,皇上厚待老臣不会错的。自古明君皆有相公这样的能臣辅佐,方成千古佳话。这京城里除了开平王府常家,就是咱们韩国公府李家了。咱们李家虽没出个王妃太子妃,但有幸得临安公主下嫁,这才是真实惠呢。”
    李善长蹙眉说道:“有了临安公主做靠山,咱们李家经得起大风大浪,我就怕旁人横生枝节,引火烧身。”
    老妻安慰说道:“孩子们都很听话,没有孟浪之辈,将来有本事的去做官,没本事的在家读书当个富贵闲人。亲戚们我也都交代过了,好好约束族人,若有作奸犯科之辈,一律逐出家门,从族谱除名,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我们这等人家不得包庇纵容作恶之人。相公整天忧国忧民还不够,这会子又操心家事来。”
    李善长笑了笑,“好了好了,我也就是随口说说,时候不早,该准备去上朝了,你陪我用早饭吧。”
    老妻严谨治家,李善长当然知晓。他心中有鬼,惦记着刚才的噩梦,他所说的旁人,指的其实是徐妙仪。
    如今的李家和当年谢家一样,家中没有出现过不孝子弟,铁桶一块,李家若有祸患,不会再萧墙之内。可当年对付谢家,李善长照样找到了漏洞,假戏真做,栽赃嫁祸,将谢家灭门。
    羊圈建的再严实,也无法真正阻止狼的进攻。
    徐妙仪无疑是头在旷野厮杀磨砺过的小狼崽子,李家这些子孙都不是她的对手……
    李善长将这些忧思深埋在心底,若无其事的和老妻一起用早饭,吃到一半,心腹幕僚匆匆赶来,“相爷,有急报。”
    李善长心下一沉,放下筷子,平静的对老妻说道:“你继续用饭,我去上朝了。”
    老妻点点头,吩咐丫鬟,“把相爷的手炉添上新炭,再泡一壶参茶。”
    李善长换上大红朝服,登上十六人抬的大轿,这个轿子就像一座可以移动的小房子,宽敞舒适。
    大明丞相冗长威仪的仪仗队伍驶出韩国公府,天还没亮,雪色笼罩京城,没完没了的雨夹雪似乎把空气都冻住了,护送骑兵的盔甲和兵器上结了冰,在清冷的雪色映衬下,所到之处皆是一片令人胆寒的肃杀之气。
    李善长想起了刚才的噩梦,瞳孔一缩,关上了窗户,他将温暖的手炉捧在胸口,“这么说来,报恩寺为母抄经的徐大小姐是个冒牌货了?”
    大轿里,一人跪在阴暗处,低头说道:“属下无能,没能早点发现那人是个替身。属下看见每日从禅房送出来的佛经都是徐大小姐的笔迹,就大意了。”
    李善长揉了揉额头,“你不是无能,是该死。倘若黄俨还在,早发现玄机了。”
    那人磕头说道:“属下该死!”
    李善长说道:“她现在最大的靠山是燕王,要搞清楚她的行踪,就要盯紧燕王,燕王府那边有何动静?”
    那人说道:“自从凤阳赈灾回来,燕王替太子背了黑锅,皇上革了他所有的差事,一直赋闲在家,并没有什么动作。”
    李善长问道:“昨天腊八皇家祭祀,燕王表现如何?”
    那人闻言,战战兢兢说道:“昨日燕王称病,并没参与祭祀。”
    李善长大怒,“混账!他说病就病了?哪有那么巧!一个失踪一个病,分明有诈!”
    那人低声说道:“昨日还没得到报恩寺那位是个冒牌货的消息,所以属下没深想,属下知错了,这就去查燕王的行踪。”
    李善长一字一顿说道:“这一次,一个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