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血药世家 >

第37章

血药世家-第37章

小说: 血药世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后抚了抚鬓边,问道,“你瞧,本宫的白发是不是又多了。”
    孙福连这才敢抬头看了看皇后,很快又低下了头,“在老奴眼中,皇后娘娘还如当初。”
    “呵。”皇后忍不住笑了出来,她摆摆手,道,“你只知唬弄本宫。那边的柜子里头有把剪刀,你拿来,替我剪剪白发。”
    孙福连躬□,后退了几步到柜子旁,才转身去拿剪刀。他将皇后的首饰一一卸了下来,搁到妆奁里,这就花了好一阵工夫。皇后的长发被放了下来,孙福连谨慎地在乌丝之中挑拣着一根根白发,又用剪刀齐根剪了下来。
    皇后看着被搁在案上的白发越积越多,心中怅然,“刚进宫的时候,本宫甚至以为自己活不了多久。想不到,一转眼,就是三十多年过去了。”
    孙福连喏了一声,继续认真为她剪着白发。
    “这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不知不觉,手上沾满了血腥。”
    “娘娘切莫自责,一应的事情,都是老奴做的。娘娘一尘不染,沾了血腥的是老奴。”
    皇后将目光投向凤雕镂窗,心中滋味复杂难言。
    她与孙福连的关系,一言难以道尽,但就如她从前所说,孙福连自打进宫起就暗暗为她办事。皇后常想,这九重宫阙中,她不能信任任何人,但惟有孙福连,她不能不信任。
    一炷香的工夫过后,孙福连搁下剪刀,又替皇后收拾好了剪掉的白发。他没有再久留,若是皇帝有旨意下给他,他却不见了,那就糟了。简单的告退过后,孙福连就前去熙妃那边,候着皇帝去了。
    孙福连走后,皇后吩咐赵前海收拾掉桌上的茶点。赵前海见这些茶点似是都未动过,提醒道,“娘娘未进晚膳,也不进些点心吗?”
    “这些茶点,本宫只喜欢梅子的酸涩,偏被做成了甜食。不得心的东西,本宫不想吃。”皇后会这么说,是因为她知道,最近得宠的熙妃偏好甜口,皇帝便经常叫御膳厨房给她做甜食。想来这梅子,是端错了桌子。
    赵前海听懂了,他吩咐宫人把这些点心都撤了下去。皇后继续盯了她的蛐蛐一会儿,蛐蛐不甚活跃,皇后也觉得自己十分乏力了,头有点沉,想来是该休息了。一番洗漱过后,她便就寝入睡了。
    与此同时的太子东宫殿里,太子还在秉烛夜读。偌大的白玉雕金书案对面立着他的太子妃。太子妃楚氏是在慕安加冠之年受皇命册立,算起来就是如玉诞下白苏的那一年。如今楚氏育有两子,长子十五岁,次子八岁。
    此刻,楚氏正在给慕安研磨,砚石摩擦的声音若隐若现,衬得夜色更加宁静。慕安搁下毛笔,舒展了手臂,有些疲惫了。
    楚氏柔声道,“不如今儿就到这儿,太子爷您也累了。”
    “近来烦心事很多,唯有夜晚看看书,可以静心。”慕安叹了口气,并未打算休息。
    “太子爷有心事了?”楚氏绕过白玉书案,走到了慕安身边,为他揉起了肩。慕安扶住她的手,道,“你我夫妻十余载,我也不必瞒你。”
    楚氏静默听着,她是个懂得聆听的贤德女人。
    慕安卷了卷书边,道,“因为上次血药丸子的事情,朝廷里对我的非议越来越多。母后让我以静制动,我却觉得这样太过被动了。既不能坐以待毙,又不能掀起轩然大波,进退两难间,我不知该如何向父皇证明自己。”
    楚氏点了点头,她继续揉着慕安的肩膀,接道,“妾身有个主意,不知妥帖与否。”
    “你说。”
    “秋末冬初是一年一度的殿试之时,若是太子爷能在殿试中表现出色,那父皇是一定会对您另眼相看的。”
    慕安凝神听着,心中感慨,这的确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舞文弄墨,家国天下,这些其实难不倒他。慕安拍了拍手,夸赞楚氏道,“真是我的解语花。”
    楚氏羞涩一笑,玩笑道,“妾身听闻,这殿试十分严格,太子爷恐怕要好一番打点才能混进去呢。”
    慕安被她逗笑,他着实喜欢楚氏的性子,为了迎合楚氏的玩笑,他还拍了拍胸脯道,“放心,没有本王办不成的事情。”
    “太子爷这话妾身可记住了,若是殿试上太子爷没能拔得头筹,妾身可要好一番揶揄您。”
    慕安笑的更加开怀了,他觉得楚氏是个心态年轻的人,纵然年岁三十有余,说起话来还是简单如孩童。想到这里,他不禁想起了许多年前他得到的第一个女人……时至今日,他已经不确定她的名字,更是忘记了她的长相。慕安只记得,那个女人的性子和楚氏很相像,是个简单善良的人。他曾向她倾吐过很多心事,也正是因为她的简单,他才会信任她。
    不知道这次白璟回京,会不会带回那个女人。当年女人肚子里的孩子,也不知现在怎样了。若是他们母子二人得以回京,他一定尽他所能,让她们过上好日子,弥补他将近二十年的亏欠,慕安如是想。
    楚氏见慕安有些出神,便用力捏了捏慕安,嗔道,“太子爷又想谁了?”
    慕安回过神来,安慰楚氏道,“本王已有佳人在畔,红袖添香,还能想什么?”
    “太子爷您就知道拿臣妾玩笑,臣妾自知人老珠黄,怎还配称为佳人。”楚氏轻悠叹了口气。慕安握住她的手,将她用力揽在了怀里,目光不知不觉放的远了,“我断断续续也算做了将近二十年的太子,废废立立浮浮沉沉中,看了太多人情冷暖。所以,能与一人扶持走到现在,这种久远弥足珍贵。”
    楚氏沉默了下来,她靠在了慕安的肩头,幸福地合上了双眼。

  ☆、第45章 尴尬相遇

次日一早;白苏来到药铺的时候,青之已经在里面整理药材了。她暗暗打量了青之一番;青之的神色十分自然,他在认真给草药分类;单凭打量并不能看出他的心情。
    昨晚,白璟和孙兰芝回来后;白家上上下下都知道了大小姐就要离开前往京城的消息。昨晚,青之一直等在白家药堂的门口;他当时还尚存一丝期待;以为白芷还会再出现。然而,幻想终究破灭,白苏是看着他拖着一深一浅的步子走回了房间。
    青之感受到了白苏的打量,他在摆好最后一个药匣子后,抬起额头招呼道,“二小姐,早啊。”
    “青之——谢谢你。”白苏诚恳地看着青之,不止为自己,也为白芷说出了这声感谢。
    青之苦笑了笑,道,“大小姐今天就要离开戊庸了,希望她一切平安。”白苏沉默着点了点头,也跟着思念起了白芷。
    两个人都不再说话,各自忙了一会儿。片刻后,白璟走进了药铺,他看青之和白苏刚好都在,便叮嘱道,“从今儿起,照看药铺的事情就由青之负责,外出送药等事情苏儿负责。芷儿不在了,你们两个人照顾药铺可能会很辛苦。”
    青之和白苏都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白璟正要走出铺子,忽然又想起件事,他又转身吩咐道,“苏儿,小根子他娘那里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了,你带上药箱,今天过去看看她还有没有什么需要的。”
    “是,我知道了。”
    白璟走后,白苏就开始准备药箱,青之也帮着她挑好了药材。装药的过程中,青之由衷地道,“二小姐,师父终有一日会把药堂交给你的,你要努力。”
    白苏迎上青之的目光,她心中滋味五味杂陈。父亲从白敛和白芷还是孩提的时候,就教他们习医,也对他们寄予了厚望。现在,大哥白敛弃医从商,姐姐白芷又远走他乡,最终只剩下她这个不被允许接触医药的人。她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出于无奈才允许她学医,她更多的是欣慰,不管是因为什么,只要她能走上这条她最喜欢的路,她便满足了。她从没有想过接手药堂这种事,她只想让这个药堂更好,救活更多的伤患,达到白璟的期待。
    她提着药箱,走出白家的院门,忍不住驻足,回身望向刻着大字的牌匾。“白家药堂”四个字像是长了眼睛一般,也在注视着她。白家,她默念了一遍,一股莫名的力量冲上了心间。这时候的白苏怎会知道,在不甚遥远的未来,她要支撑的不止戊庸这一处的小药堂,她要支撑的是整个白家。
    小根子家那边的路愈加泥泞了,大约是前天那场大雨的缘故,积水没有排开,阳光也不够充足,白苏如旧小心翼翼地提着裙摆扶着药箱,花了许久才走到了小根子家门跟前。
    小根子正在屋子里干活,他瞧见白苏,立刻兴冲冲地奔了上来,“白苏姐!”
    白苏伸出一只手,拍了拍小根子骨瘦嶙峋的肩膀,心中稍有酸涩,但还是明媚笑道,“看样子,你娘的身体应该恢复的还不错。”
    “是!”小根子猛地点头,“多亏了白老爷和白苏姐,我——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小根子又无力地垂下了头,直勾勾盯着自己脚上破烂的草鞋。
    “只要你娘身体能好起来,就再好不过了。”白苏搭上小根子的肩,揽着他向屋内走去,“我去给你娘把把脉。”
    “嗯。”小根子带着白苏向屋内走去。白苏注意到,曾经被撕烂的窗户纸被换了一层新的,虽然还是不够透光,但已经没有之前那么灰蒙蒙的感觉了。白苏看到小根子的娘还躺在破草席上,她走上前去,放下了药箱。
    小根子的娘本来睡着,她听到了动静,立刻睁开了眼睛。这是一个同样骨瘦如柴的女人,她的眼窝深陷,大约是不常和人打交道的缘故,她在看到白苏的一瞬间还有些提防和警惕。小根子立刻介绍道,“娘,这就是白老爷的女儿,白苏姐。”
    听闻此话,小根子的娘才放松了防备,她支撑着身子欲坐直。白苏扶住她,让她还是不要起来,好生静养。小根子的娘握住了白苏的手,十分感激地道,“白姑娘,我谢谢你——我谢谢你,还有你爹——”
    面对如此浓郁的感激之情,白苏有些不知所措,她接受了小根子娘的谢意,并嘱咐她一定要相信自己会好起来。
    “之前是我太糊涂——”小根子的娘一手拉过小根子,抚了抚小根子蓬乱如杂草般的头发,眼中蓄上泪水,道,“这孩子可怜。几年前闹饥荒的时候,家里人都没能挺过去,只剩下我们娘俩儿相依为命。前阵子我却还想不开,险些扔下他一个人。”
    “娘——”小根子嗫嚅了一声,嘴角抽动了几下,险些也掉下泪来。
    白苏心中沉重,她大概可以想象灾荒之年,这些穷人们的凄惨。尽管如此,她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小根子的娘,沉默了半晌,她才道,“痈疽虽然不易恢复,但也并非大病,只要放宽心态,按时喝药,很快就会好。”
    “是,我现在宽心了。”小根子的娘浅笑了笑,虽然笑的并不好看,门牙甚至豁了一块,但当中的真诚着实让白苏感动。白苏取出迎枕(1),垫在了小根子娘的手腕之下,开始为她把脉。
    还记得她第一次为慕天华把脉的时候,无知生涩,愣是琢磨不出准确的脉象。现在,白苏已经可以灵活的移动各个手指,反复游走,屏息思索,直到确定脉象。她的确是个有天赋的人,稍加领悟,便能抓住诀窍,无师自通。
    过了一会儿,白苏收起迎枕,从药箱里拿出需要的药材,包好了纸包,递给了小根子。“药材还是和上次相同,只是这次的用量和配比稍有改变,我等下重新开个方子给你。在旧方子服用完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