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晚冬 >

第74章

晚冬-第74章

小说: 晚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什么,快回去躺着。”
  荣明海连连往回推沈晚冬,着急道:“冷,别冻坏了你们。”
  “哎呦,一直在车里窝着,人都软成一坨了。”
  沈晚冬娇嗔着,三扭两扭坐到荣明海跟前,从他手里抢过马鞭,佯装赶车,瞧着这男人急得赶忙用大氅裹住她,沈晚冬噗哧一笑,瞅了眼他手里的烧刀子,像只小猫似得头轻轻在他胸膛蹭,舔了舔嘴唇,可怜兮兮道:
  “哥哥,就一口。”
  “不行!”
  荣明海断然拒绝,虽板着脸,嘴角却偷偷上扬着笑,将酒囊扔远,当即就在路上砸出个雪坑。他使劲儿搓手,搓热了,这才轻轻抚摸沈晚冬的肚子,强硬道:
  “等生了后,我给你拉十斤,管饱了喝,现在绝不许!”
  “好凶啊你。”沈晚冬佯装恼怒,扭过头不看他,赌气:“不生了!” 
  “行行行,祖宗,给你喝。”说罢这话,荣明海俯下身,含住女人的唇,舌尖划过她的贝齿,轻吻着,将口中的微薄酒气一点点送给她,半响,才放开她,将她快要掉了的玉簪扶好,挑眉一笑:“解馋了没?”
  “已经醉了。” 
  沈晚冬闭眼甜笑,窝在荣明海怀里,听着他强有力的心跳,小声哼着乡谣。快到大梁时,她说想去给含姝扫扫墓,顺便告诉含姝她已经有了三个月的身子。
  明海向来宠她,便让老梁和其他兄弟们先行纵马回城,和她一起赶着车,慢悠悠地去乱坟岗子。
  七个多月前的那个雨夜,她与明海终于走在一起。
  原本她是打算在家等着他回来,顺手就把麒麟抚养在身边,再暗中派人回老家将母亲和哥哥嫂子接来,一家人安安生生过日子。
  谁知章谦溢当时听了这话,摇了摇头,半响才说了句:定阳民变波及到了寒水县,周遭的乡里皆被五斗军控制,小妹,怕是你母亲和哥哥也遭了灾。
  她当即就下决心,同明海一起远赴定阳。
  明海不同意,说是兵荒马乱的,去了定阳,他每日家军务政务繁忙,照顾不到她。
  她再三坚持,当初沦落风尘,一直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不敢轻易将家人接来,如今说什么都要回去,一定要看到家人平安。
  明海拗不过她,只能答应。
  在走之前,他们先回了朱雀街的家。
  这个宅子是她的,可她从未踏入过半步。
  宅子三进三出,远远比不上唐府与侯府的奢华气度,可却精致温暖,再加上戚文珊住进来了,里里外外又拾掇了遍,更有家的味道。
  那晚,她第一回见到了儿子。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杜老先生的关系,戚文珊对她倒没那么防备了,知道她要去定阳,甚至亲自帮她准备了衣裳鞋袜、首饰胭脂等物,竟没理会荣明海这茬。又赶忙去卧房将熟睡的麒麟逗醒,抱给她,拿着糖豆子哄麒麟:宝宝,这也是娘,好孩子别哭。
  麒麟被戚文珊养的又白又胖,她抱了没一会儿,胳膊就发酸。
  不知是不是母子天生连着血脉,麒麟到后面不扭着身子哭了,乖巧地坐在她腿上,小手抓着她的头发玩儿,笑的时候眼睛眯成个月牙,真是可爱极了。
  她瞧着奶娘过来给麒麟喂了奶,瞧着麒麟又沉沉睡去后,扭头凶了顿戚文珊:若不是你心存歹念,我至于遭这么多罪?
  戚文珊站在床跟前淌泪,一直好声好气地给她赔罪,说:妹妹,咱们如今真成一家人了,过去的一切,是姐姐对不住你。姐姐以后一定好好补偿,哪怕给你腾位子。哎,我原本也没什么位子。
  瞧见戚文珊苍白的脸,孱弱的身子,她当时有十分的火气,也只剩三分了。
  半响,才说了句:多谢你照顾孩子,受累了。
  戚文珊一听这话,简直哭成了泪人,赶忙坐到她跟前,什么话也不敢多说,只是拉着她的手哭。
  末了,戚文珊低着头,自嘲地笑了声,说:你比我和秦氏有福,若是换做别的女人,他绝不会从半路返回来。妹妹啊,他心里装了天下,也装了你,好好跟他过吧,给他生个孩子。
  离家时,戚文珊亲自出门送她,见到荣明海后,戚文珊低着头,说了句:烦请侯爷告诉梁爷,妾身对不住他,更对不住素盈,清明的时候妾身还会去给素盈母子扫墓,这辈子的债,怕是还不完了,还请梁爷保重身子,莫要再贪杯,会伤身。
  许是想起伤情过往,荣明海脸色也不怎么好,淡淡地说了句:你自己也保重些,老梁那边你放心,我会照顾的。
  她和明海等人马不停蹄地赶赴定阳,为了路上方便,她一直穿着男装,还学会了骑马。老梁虽说总是给她脸子瞧,不怎么与她说话,可有一日忽然把她叫到一边,给她扔来一把轻盈的短剑,说:
  “女孩子总不能指望着男人护一辈子,我给你教剑,好好学,以后被人欺负了,十倍百倍地讨回来。”
  她当时就哭了,要认老梁为哥哥,可老梁冷着脸,坚决不答应,说自己只有一个妹子,叫素盈,已经仙去了。夫人还是叫我老梁,或者梁爷。
  后来明海告诉她:不必介怀的,老梁其实心里已经把你当妹子了。你可知,老梁瞧着貌不惊人,可师从大梁第一剑客,如今也是数一数二的使剑宗师,在战场威慑一方,生平从未收徒,你的福运不浅。
  她当时红着脸点头,蓦然瞅去,荣明海看她的眼神直勾勾的,还咽了口唾沫。
  她知道这黑鬼心里想什么,这一路上因日夜赶路,再加上有诸兄弟在侧,总不能随心所欲,一直忍着,受不了时就偷摸捏她几下,咬着牙,小声说:真想现在就把你……等着!哥哥一定会让你终身难忘! 
  她抿着唇偷笑,拔出剑,在他眼前耍了个剑花,瞅了瞅他底下,故意道:敢欺负我,我就让你变,变…… 
  这男人笑的邪气,嘿嘿地坏笑,说:变成你小叔那样?过年没腊肠和鸡蛋的,只能吃“腌货”? 
  真是只坏透了的黑鬼,不过听他骂唐令,也解气得很! 
  到了定阳一带后,明海果真忙得脚不沾地。此时那王震的五斗军已经席卷周边数县,其自号天王,手下有十大天师,各领数千军民,封锁住定阳,将赋役全免,制定了一套法令,每月还会按丁分配牛粮,派人将五斗军的好处悄悄散播出去,周遭几省蠢蠢欲动,常有豪侠、流民赶赴定阳,起誓加入五斗军,要入大梁杀了狗皇帝和王公大臣,建立新朝。
  面对如此严峻形式,明海并未慌了手脚。
  他紧急上书朝廷调兵,将乱党封锁在定阳一代,严密控制关隘,不许任何客商进出。
  随后,他发兵镇压,与此同时,私下派人约见那十大天师,许诺只要答应招安,朝廷定会给予优待,绝不会背信弃义。
  这十大天师敢随着王震做出这等事,岂是等闲之辈,可瞧见荣明海用兵入神,屡屡打败义军,但总在关键之时退兵,不下死手,似乎留有余地。有几个人便动了招安的念头,与荣明海约见在定阳仓附近的“风云亭”。
  这几人担心荣明海出尔反尔,于是要求按照古法,歃血为盟。
  荣明海欣然同意,当即凿地为方坎,在坎之上杀牲,并且割掉羊的左耳,取血,将耳朵和血各放入盘中,读盟书以告神,最后与那六位天师分别将羊血涂在嘴旁,完成歃血。
  这六位天师当即叩拜,表示愿意归降朝廷与侯爷,将盟书放入羊身上,埋入坎中,随后将抄录的副本收藏起来,与侯爷约好起事的日子后,赶忙返回。
  十日之后,王震内遭到属下背叛,外又被明海强势镇压,长达半年的五斗军兵败如山倒,王震自尽,其属下和一些叛军皆被处置,该做官的做官,该诛杀的诛杀,有条不紊。
  当时,明海为了安抚民心,与唐令数度通信,再经内阁商讨,太后决断,将定阳一代的军民赋役免去一年,田租在恢复原先的基础上,减去一成,并且继续开仓放粮。
  可当时围攻定阳的时候,粮仓早已空空如也,一时半会儿在附近调不来粮食。
  她知道此事后,主动提出,捐出三万银子向粮商买粮,以解燃眉之急。又赶忙派人回大梁,与章谦溢预支了两万,以备不时之需。 
  记得明海听到这话,当时震惊,当着众将士的面抱起她转圈,高兴的哈哈大笑,说:这才是配站在荣某身边的女人,大胸襟!
  在解决定阳之难时,她寻到了母亲和哥嫂。
  他们不敢相信她还活着,抓住她的腕子,久久不愿放开,骂她:怎么不给家里捎封信。
  又心疼她:没事,只要人没事,怎么都好。
  母亲真的老了很多,为了她几乎要哭瞎了眼,头发花白,原本秀美的面庞这会儿皱纹尽生。
  而哥哥的腿断了,拄着根老树根削成拐杖,这两年为了她的事被欺负得简直不成人形,他恨吴家,恨李县令,于是自告奋勇加入了五斗军,怂恿着五斗军砸抢了吴家老宅,占领了县衙。后来义军兵败之后,他回了老家,正巧逢着里长来送粮。他大惊,朝廷不在他们骨头上刮油已经算开恩了,还送粮?
  里长笑着说:是侯爷的沈夫人慷慨解囊,自掏几万银子给定阳受了天灾人祸的百姓买粮牛,听说夫人是出身风尘,不过这又如何?她比起那些坐在大宅子里吃山珍海味的贵妇人可厉害太多了,是个了不起的奇女子,呦,夫人跟你那没了的妹子同名儿,叫晚冬,可巧也姓沈,难道……就是你妹妹?
  哥哥听了后大惊,连口水都没顾上喝,赶忙寻了来…… 
  听哥哥说,吴远山攀上高枝儿,发了迹,已经带着李明珠调到了外省,吴老头子在五斗军起事的时候就携了细软逃走,而那李县令因儿子命丧大梁,也是不行了,离死只剩一口气,当初李明珠听闻兄长之事,小产了,谁说没有因果报应?他们当初逼死凤凤,暗中谋害了妹妹你,做尽了恶事,终于报应在了子孙头上了。
  末了,哥哥给一瘸一拐地走到明海跟前,跪下给明海磕了个头,哭的可怜,说:多谢侯爷心疼我妹妹,小人一家下辈子就算结草衔环,也难报侯爷的大恩。
  明海忙搀起哥哥,说:都是一家人,何必说两家话,以后您快别这样了。
  哥哥和母亲问了她失踪后遭遇了什么,她没说,只是笑笑:都过去了,女儿现在有明海疼着,在大梁也有了酒楼,不愁吃穿。
  她想接母亲和哥嫂去大梁,可转头一想,那个地方太过可怕,有唐令,有太后,还有秦氏这种人,等再过一两年,日子稍微平稳些,再将他们接去。
  她给家人买了处极大的宅子,一口气买了二十几个仆人、丫头,又置办了田地和几间铺子,看着哥嫂和母亲搬进去,住习惯了,这才放心。
  她知道父亲在老宅的枯井里收藏了许多古籍和自撰的笔记心得,便与明海携了母亲和哥嫂回了老家,一则为父亲上香扫墓,二则将善本珍本都找出带走,日后回大梁与杜老先生点校经籍,想来能用得上。
  老宅是个小小院子,早都荒废,只有三间破窑。
  她和嫂子带着仆人进城,买了好些家用之物,将屋子修缮了番,添补了好些桌椅、柜子,打算在这儿日后留个仆人照看着。
  原本她想和母亲同住一间屋子,可母亲笑着摆摆手,说:你们小两口住着吧。
  好么,这下可终于给了明海机会了。
  晚上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