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尔虞我嫁 >

第874章

尔虞我嫁-第874章

小说: 尔虞我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高密王自忖自己只要成功的坐上了那个位子,父子名份、君臣之别,还收拾不了一个根基浅薄的逆子容睡鹤?!

    尤其那会儿的容睡鹤,说不得已经被茹茹给打残了!

    不定还哭着喊着求自己念在父子情分上救命呢?

    真是想想就觉得神清气爽!

    嗯……如此美好的将来,唯一的问题就是:桓观澜,到底死没死?

    如果死了,他是否留下了什么针对自己的手段?

    如果没死……他至今不肯露面,藏身暗处,又在打什么主意?

    永义伯府一家子的人去楼空,到底是因缘巧合的凑巧,还是自己自以为雷厉风行应变及时的这些行动,其实是一步步走入桓观澜的设计而不自知?!

    若是那样的话……

    高密王不知道,那位名满天下的帝师,打算把自己怎么办?

    反正,肯定不会是助他登基?

    因为桓观澜如果要站在他这边的话,根本没必要过这许多年才出来,更没必要隐藏身份。

    虽然当初是这位帝师极力反对才让高密王与储君之位失之交臂的,但高密王绝对不会小气到因此就对他耿耿于怀,怨愤难消!

    相反的是,如果桓观澜愿意辅佐他,他绝对扫榻相迎,执弟子礼都没问题!

    “倘若帝师还是当年的帝师,就算他本来对孤不怀好意,这会儿孤也不担心他会害了孤了。”高密王心中暗忖,当年的桓观澜,真的是一心扑在国事上,相当的顾大局,绝对不会做出为了私人恩怨,罔顾社稷民生的事情,遑论是两国交战这样的大事了。

    问题是,失踪了十几年之后才有隐约踪影可觅的帝师,谁知道在经历了这么多之后,又是否还保持着一腔正气为国为民的初心?

    万一他遭遇巨变之后心性大变,一心一意就想着报仇雪恨,甚至巴不得看到中原生灵涂炭流血漂橹呢?

    高密王可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前途,去赌桓观澜的一念之间。

    所以,他这会儿无论如何,也要将这位帝师从影影幢幢之中揪出来!!!

    何况这也是个现成的机会,就是盛老太爷这个顾大局识大体的老爷子,之前为了坑茹茹一把狠的,不惜将嫡亲孙女跟前途无量的孙女婿当诱饵当弃子,那还只是为了坑茹茹,这会儿,摆在他面前的,俨然是大穆国运!

    高密王太有信心说服他了!

    此刻面对冯老太爷跟徐老侯爷的联袂反驳,他不疾不徐的说道,“两位若是不相信的话,这样,孤这就派人去城外喊话,告知上林苑!孟伯勤的堂弟孟归羽,如今正在上林苑中身居要职,这点想必你们也晓得。”

    “孟氏早先人丁兴旺,如今凋敝非常。”

    “他同孟伯勤之间,必有密切联系。”

    “此番孟伯勤叛逃茹茹之前,很是坑了北疆一把,足见蓄谋已久!”

    “既然如此,他说不得会提前知会孟归羽……若果孟伯勤没有叛逃茹茹,孟归羽肯定会出面怒斥孤污蔑造谣!”

    “但他要是以孟氏家主的身份宣布清理门户,将孟伯勤一家子逐出家族,一刀两断的话……两位老爷子,应该不至于硬说孤是跟他串通了来骗你们的吧?”

    冯老太爷跟徐老侯爷闻言,心头一沉,面面相觑,半晌作声不得!

    见这情形,盛老太爷哪里看不出来,高密王八成没有骗自己?

    沉默了好一会儿,他哑着嗓子道:“兹事体大,还请王爷派遣使者,以观崇信侯之应对!”

    高密王爽快应下,末了看着盛老太爷:“亲家老太爷该看出来了,孤绝对没有撒谎!那么,亲家老太爷,等会儿证明了孤所言句句属实之后……不知老太爷可愿意助孤一臂之力,也是给我大穆上下千万无辜黎庶,一个免除兵燹之苦的机会?”

    冯老太爷惨笑一声,插话道:“亲家,你方才还说,希望将来到地下之后,能够对得起已故的艾嫂子?却不知道,这话现在还作数么?兰辞夫妇,膝下可只有乔儿同元儿两个孩子。元儿出世未久,实际上迄今在父母心目中,地位还不如乔儿……乔儿要是有个好歹,兰辞夫妇,能活得下去?!”

    “盛家如今全赖兰辞撑着,他有个闪失,不是我看不起亲家你其他子弟,可你觉得可能撑得起盛家如今的家业?!”

    “你少时父母双亡,不曾有多少尽孝双亲膝前的日子;青年与艾嫂子长年离别,连最后一面也没见上,可谓辜负结发之妻!如今老了老了……连子孙后嗣,都也不管了吗?!”

    “那么亲家这一辈子,到底图什么?”

    “当初却又何必要迎娶艾嫂子,生下兰辞,害他们这辈子都过不好?!!”

 第三百五十一章 斡旋

    因为怕高密王阻止,这番话冯老太爷说的非常快,却字字诛心,几乎全部敲打在盛老太爷的心坎上!

    看着盛老太爷顷刻之间满头大汗,因着天人交战,整个都在短短片刻仿佛老了十几岁,高密王挑眉:“冯老爷子说的什么话?仿佛孤要你们谋害孤的儿子媳妇似的!孤只是……对桓公仰慕已久而已!”

    闻言,室中有片刻的安静,旋即三位老人异口同声的问:“当真?!”

    高密王淡淡说道:“三位,明人面前不说暗话,你们觉得,眼下这情况,孤就算觉得密贞不孝,还用得着自己为难他么?若果长安这边迅速宁靖,孤还得设法接应他,免得他当真有什么三长两短才是……怎么着也是孤的嫡亲骨血不是?”

    对于他说会接应容睡鹤这点,冯老太爷跟徐老侯爷是不太相信的。

    但如果孟伯勤叛逃茹茹,西疆跟北疆接下来都没安稳日子过,高密王倒确实不必急着对付容睡鹤。毕竟就算他这会儿就打下来上林苑,以兄终弟及承位,总也有许多善后的事情要处置,既然容睡鹤已经有茹茹帮怼了,他坐山观虎斗,等着渔翁之利,何乐而不为?

    所以,这位王爷,此番“请”他们过来的目的,真的只是,为了对付桓观澜?

    三人彼此交换着眼色,都有些惊疑不定。

    “桓观澜早就死了,这点是密贞亲口说的,当时停灵岛上时,兰辞因为钦佩他的才学,还秘密去致奠过。”盛老太爷心下暗忖,“这事儿当时他没告诉我,事后密贞的身世曝露,却是全部交代了的。”

    “后来密贞跟乔儿几个孩子北上,经过碧水郡时特别停留,就是密贞秘密送桓观澜的灵柩归返故里,由桓家的那位静淑县主接应。”

    “现在高密王却想方设法的要打听他,忌惮之色,溢于言表,显然桓观澜八成留下了什么手段在针对这位王爷……桓观澜是密贞的老师,且将密贞当成了衣钵传人,如吉山盗之类的暗手都留给了密贞,既要针对高密王,八成是希望将天下留给密贞的……”

    盛老太爷也认为,容睡鹤比高密王更适合登临大宝,一来容睡鹤年轻,高密王却已经垂老,面对隔壁恶邻才换了一个对中土虎视眈眈的可汗这种情况,年轻而充满朝气的容睡鹤,比衰老的高密王看着都要可靠不少;

    二来高密王选择的继承人容清酌,实在让人不放心。

    毕竟皇帝虽然口口声声是“天下万民之表率”,实际上对于能力的要求比道德高多了。

    容清酌这种道德远远高于能力的人,做闲王、做臣子都成,做皇帝,哪怕是无忧无虑的守成之君,也很容易给后世留下隐患。

    特别是他还有个很能干很厉害的岳父戚见珣。

    谁知道是不是孟氏第二?

    问题是,这会儿容睡鹤人根本不在长安,短时间里也是无力谋取长安。

    但孟伯勤的叛逃,北疆的烂摊子,茹茹的野心勃勃……说不得草原上就已经在厉兵秣马的准备开战了,中原朝廷却还内斗的乱七八糟,这会儿高密王出面主持大局,显然比容睡鹤继承皇位更便捷、消耗更少……前提是容睡鹤愿意做出这个让步。然而锐气十足、正冉冉上升的容睡鹤怎么可能同意做出这个让步?

    再说高密王口口声声“密贞怎么也是孤的嫡亲骨血”,实际上容睡鹤如果落到他手里,会是什么下场真不好说。

    容睡鹤如此,夫妻一体,密贞郡王妃盛惟乔,还有他们的孩子,难道还能有好结果?

    盛老太爷心里乱七八糟的,早先他已经出卖过孙女孙女婿一次了,已经觉得没法跟艾氏交代了,难道那件事情过去不几日,又要来一回吗?

    可是如果不答应的话,自己会被高密王怎么样他倒是无所谓,他担心的是,大穆会怎么样?

    大穆要怎么办?

    “如果王爷答应,平定长安之后,立刻派人前往北疆接应草民的外孙女还有甥孙的话。”盛老太爷正天人交战,忽听冯老太爷沉声说道,“王爷但有所问,草民但有所知,绝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且,草民还会立刻传信南风郡,支援王爷一批粮草!不敢说太多,十万石上下,总还是有的!”

    国朝承袭前朝的度量衡,一石约为两百斤,大穆因为连年风调雨顺,米价低廉,就算去岁茹茹先后进攻北疆、西疆,导致物价略有上涨,然而南方距离远,受到的影响不大。

    这会儿一两银子,大概仍旧可以买到两石大米。

    十万石大米,也就是五万两银子。

    此刻夏天将近,正逢秋收,说不定大肆采购价格还能再压低点。

    哪怕从南方运过来的损耗以及运输费用加起来,对于豪富的冯家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

    但对于高密王来说,送上门的好处不要白不要,他虽然不怎么喜欢盛惟乔,可这儿媳妇左右威胁不了什么,关键还是容睡鹤。若是容睡鹤此番一败涂地,看在王妃还有世子的面子上,对容睡鹤夫妇好一点也没什么;若是容睡鹤居然还是撑了下来,那么将他的妻儿掌握在手里就更有必要了。

    是以高密王略作思忖,便颔首:“不必等长安平定,孤等会儿就派人前往北疆,寻找康昭母子!”

    冯老太爷就说:“桓观澜其实早就死了!”

    这话说了出来,盛老太爷心情复杂,徐老侯爷则是拼命给他使眼色,示意他慎言,免得高密王知道桓观澜已死,没了畏惧,对付起容睡鹤来更加不遗余力……而且容睡鹤许多狐假虎威的地方,说不得也要被揭露。

    最要命的是,老师去世,做弟子的却不曾张罗后事,反而秘不发丧,即使有着种种缘故,难免为人所诟病。

    “……这消息老爷子从何得知?”高密王虽然早先也有这样的猜测,但见冯老太爷这么干脆的承认,也有点吃惊,定了定神,问。

    冯老太爷没理会两个同伴的脸色,自顾自的说道:“是密贞亲口说的,而且草民也反复盘问过草民的女婿,就是王爷的亲家。王爷曾经为了确认密贞的身世,派人前往南风郡秘密调查过盛家,想必应该知道,草民那女婿与玳瑁岛公孙氏关系不坏,很早以前就在岛上见过桓观澜。不过草民那女婿虽然曾经入过翰林院,到底入仕不久就归乡了,对于帝师的容貌并不熟悉!”

    “而且在玳瑁岛上的帝师,与叱咤朝堂时候的模样也大不相同。所以草民那女婿压根就没想到……还是后来将密贞认作子嗣带回盛府后,才渐渐知道的。那会儿草民的女婿其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