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第一太子 >

第69章

大宋第一太子-第69章

小说: 大宋第一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匡胤不答应,群臣再次劝谏,如此往返三次,接着皇帝才勉为其难的答应。

可是被赵旭给拒绝了,这不是瞎折腾吗,既然已经成了事实,还讲究那么多干啥,那都是虚的,浪费时间,还不如一鼓作气,直接坐上龙椅。

赵匡胤做了皇帝以后,第一件事不大封功臣,也不是更改国建元,因为现在已经是夜晚了,改元建国不吉利。

事实上的第一件事,是奉周主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迁到西京,奉养同时他们的一切的待遇都是维持原样,只不过他们不能住在汴京了。

大臣们松了一口气,毕竟柴荣对他们还是不错的,现在他们保不住柴荣的遗孀,他们有投降了别人,大家想想就脸红了,以后时候还怎么有脸去见柴荣呢?

现在听说新皇帝不但不杀旧朝的皇帝,反而让他们享受原来的待遇,这是亘古没有的,看来这个赵匡胤还是不错的,大家都是很放心的。

安置完柴荣的儿子和老婆之后,已经很晚了,赵匡胤宣布退朝,一众大臣都陆续回家了,赵匡胤一家子人当然是在皇宫住了下来,现在这是是他们的家了,再说赵府也已经化为灰烬了。

“爹,明日就是改元建国的时候了,您想好国名叫什么了吗?赵旭还是不习惯叫他父皇。他也只是在众人面前叫他父皇,私下的还是叫他爹,这样显得比较亲近。”

赵匡胤并不太在意这些个称呼,于是也是任由自己的儿子这样称呼自己:

“旭儿,既然你这样问了,你有什么想法吗?”不知道是赵匡胤真的没有准备还是有意的考考自己的儿子。

“哈哈老爹你这是想考考我我吧,那么我就说一说我的想法吧,但是如果不合您的心意,千万别揍我就行了,嘿嘿。”

“就你小子贼,说说说看吧!”赵匡胤还是在家里一样,并没有摆什么架子。

国号,顾名思义即国家称号,中国古代国号就是一个朝代名称,历朝建国者第一要事即确立国号,这对一个国家是十分的重要的,不然一个国家显得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根据赵旭脑海里面的回忆,这个国号的由来还真是十分的复杂,并不是胡乱取得有一定的讲究的,细致起来可以分为好几类的。

根据皇帝自己发迹地的某种特产确定自己的国号。这个最为明显的就是,现在中原王朝的宿敌契丹。

契丹也被称为大辽,辽在汉语中没有什么意思,但是在契丹语却是精炼钢铁的意思。

因耶律阿保机的发迹地产正是盛产这种精炼的钢铁,所以即用辽为国号,同时这些钢铁也给大辽带来优良的兵器。

开国皇帝当时所封爵名来确定国名定国号。

王朝的开国皇帝有的可能生前就是他所取代国家的皇帝封的一个爵位,后来他当上了皇帝就用她以前的爵位来命名国号。

比西汉,楚霸王项羽曾经封刘邦为汉王,后来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史称西汉。三国时期的曹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后来晋为“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魏”。

更为著名的还有唐朝,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叫李虎李虎,曾经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也是因为这个爵位。

三、以建立者的姓氏为国号。这个最典型的即使南北朝时候的陈朝,开国皇帝为陈霸先,取得政权之后,就用自己的姓氏为国号。

四、以发迹地名定国号。如夏朝,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此称其政权为“夏”。

“夏”地名,在今河南阳翟一带。商朝,相传商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

后盘庚迁殷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周朝,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

秦朝,秦祖先封邑于秦(今天水陇西一带),随后以此为国号。嬴政统一六国后,仍以旧号命国。

蜀,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就称“蜀”。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理位置在东,也称“东吴”。

赵旭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赵匡胤也是听了个大概,但是他也知道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怎知道这么详细:

“你小子不要给我说这些,你就说说你心里的想法吧。”赵旭忘记了自己的找个老爹的不通多少文墨,想一想他写的哪一首半的诗歌。

“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

须臾走上天上来,赶却流星赶却月。”

虽然很有魄力,极其的彰显他的英雄气概,但是从文学的角度这就是用五代的口语说出来的,更说明赵匡胤并不精通文墨。

赵旭无奈的摇摇头:“爹,我这是这样想的,您既然是归德军节度使,那么我的意思新的国家就叫宋,可好?”

赵旭试探性的问自己的老爹,他也不确定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到来,历史会不会再来一次大的改变。

归德军节的驻地就是在宋州,所以新的国号叫作宋也是有来历的不是个黑户。

这也很符合历史上定国号的一些例子,就是以地名定国名,总不能叫赵国吧,所以这个宋还是十分的不错的。

其实在赵旭说的前面,赵普他们已经给出了几个国号,但是赵匡胤十分的不满意,但是仓促之间也不能想到更好的,现在赵旭说的有理有据的,还是不错的。

“张德钧,去派人去请匡义、赵普和苗训过来,说朕有十分重要的事情商议,快去。”

赵匡胤也是对这个宋是相当的满意的,不过他还要听听其他人的意见,这不很快赵匡义和赵普、苗训就来到,三人来到这里首先是给赵匡胤行起了君臣大礼。

“起来吧,不必多礼,来匡义、赵普苗先生过来坐。”赵匡胤热情的招呼他们。赵旭也是和他们打了个招呼。

尽管赵匡胤对他们的热情不减,可是他们三人却是没有彻底的放开,反而显得有点拘谨,这让赵匡胤很是不好受,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孤家寡人吗?

不过赵匡胤很快就恢复了过来,等到他们都坐下之后,我这么晚了叫你们来是为了国号一事的,刚才旭儿对我说了一个国号,我觉得还是不错的,让大家讨论一下怎么样。

老爹还是没有彻底的完成从大臣到皇帝的转变,不知不觉的用起了我这个称呼,说起称呼最搞笑的还是朱元璋。

他总是喜欢说咱,这个咱是个地方的方言,也就是我的意思,这个朱元璋耽搁了皇帝之后还是沿用这个称呼,于是他下旨,让天下的人知道,只要他朱元璋说咱,就是皇帝自称朕的意思。

赵匡胤将赵旭的意见说了出来,还有赵旭自己说的那一番话,大家也是觉得宋这个国号是十分不错的,大家也都是很满意这个称呼,决定以大宋为国号。

第91章大宋皇朝

他们现在也许不知道,就是他们所谓的这个宋,在不久的将来,威震四方,他们这些讨论过帝国国号的人,也是被历史铭记。

公元九百六十年正月初五,庚申年乙巳,赵匡胤当黄袍加身的第二天,赵匡胤颁下诏书,发下诏书,改国号为宋,年号建隆。

接着赵匡胤就在有关官员的引导下,举行拜天大典,祭拜天地,以此来上上天昭示他是真命天子。

有关的人员早就负责建造好了一个大大的祭台,上面还有一股铜铸的大殿,就和司母戊鼎是一样的,里面燃烧着火焰,祭台的上面摆满了各种贡品,其中猪牛羊三牲摆在了最前面,上面牌位是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也就是玉皇大帝。

赵匡胤一身龙袍,缓缓而来,手中持三炷香:

“儿臣赵匡胤诚心叩拜上天,日月苍穹,臣赵匡胤顺应天命继承大统,今日特告上天,改国号为宋,年号建隆,臣有生之年必定顺天应民,扫平乱世,恢复盛唐的气象。”

说完赵匡胤叩拜起来,下面的文武百官则是距离他很远,根本就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这是天子和上天的对话,怎么会让你们知道。

这时候赵匡胤挥一挥手,赵旭急忙走了过来,他的手里托着一个托盘,上面有一块黄布包,还有一个金制造的器皿,大家都是明白这里面是什么。

大家心里更清楚,赵旭一定是未来的太子了按理说天子祭天都是自己一个人,没有想到这个新皇帝,把自己的儿子也叫了上去,这不是表明,他以后的皇位要他来继承,还是在上天的面前昭示,也就是说以后无论赵匡胤再有几个儿子都不会动摇他的地位。

赵匡胤从上面讲黄色的布包打开,里面是谷子,而黄金碗里面则是一堆土,借此代表着社稷江山。

“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

现在这些东西就是代表着社稷,代表着新的皇帝掌管着社稷江山,赵匡胤将谷子放进土里,散在自己的面前,进而再次叩拜:

“臣赵匡胤再次叩拜上天祈求上苍让下届风调雨顺,黎民安居乐业。”

“父皇,现在该考虑一下如恶化处理这些旧臣了,这可是关系着政权稳不稳的问题。”在几天大典结束以后,赵旭和赵匡胤在一处幽静的所在商议着下一步的行动,除了他们父子两人其他的人并没有在场。

赵匡胤站起来,眉头奏皱着缓缓的说道:“我正准备派使者到各个藩镇和朱果出访,让这些势力如何接受我大宋是一个难题呀?”

确实,凭什么让人家承认你,你多了人家孤儿寡母的权力,我为什么要承认你,说不定我要讨伐你还能站在大义的这一方面呢?

“是呀,稍微处理不好,天下就会再次出现大乱,到时候世宗和父皇先前的努力就全部白费了。”

柴荣在世的时候,赵匡胤等一众将领,南征北讨,终于打下一个稳定强大的后周,也是一个势力最强的国家,如果一旦这个国家乱起来,一切就都完了。

“是呀,这是目前最为重要的事情,我和赵普他们商议过,还是暂时留用旧臣,不仅要留用还有给他们加官进爵,你看怎么样?”

赵匡胤手放在背后,望着远方,询问性的问道。这些问题在他没有正式登基的时候就想过,也是和赵普他们商议过。

“恩恩,父皇这样做还是十分正确的,眼下各地的府县和各地的节度使都是在持观望态度,一旦处理不还真的就真的麻烦了,留用和重用朝中旧臣,就是在向世人昭示我大宋继承了后周,继承了世宗一统一天下为己任,所有额官员都是原来的人,这样大家都放心了。”

赵旭说的很对,皇帝换了,现在是人心惶惶,但是如果是皇帝换了,那些个大臣换了的话,大家就有可能放下心来,毕竟各自都是很熟悉了,也很好办事,这样的话,大家对新朝的抵触情绪就会少一点。

“恩恩,这也是我说考虑的,现在我们虽然取代了大周,但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我们掌握的权力还不够充分,现在我们做的许多事情都是掣肘,只能一步步的来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又到了早朝的日子,这是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次早朝,所以大臣们都是很规矩,也不由得他们不规矩,现在朝廷的一切都没有明了,大家能不小心吗?

“众卿平身。”赵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