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860章

执宰大明-第860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021章 关西青龙城

  敦煌。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段,最有名的莫过于举世闻名的莫高窟,既是大明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必经之路,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的丝绸之路自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出玉门关和阳关,沿昆仑山北麓和天山南麓分为南北两条道路。
  南线从敦煌出发,经过楼兰,越过葱岭而到安息,西至大秦,即古罗马。
  北线由敦煌经高昌、龟兹、越葱岭而至大宛。
  汉唐时又丝绸之路沿天山北麓开辟出了一条新的路线,由敦煌经哈密、巴里坤湖,越伊犁河而至拂林国,也就是东罗马帝国。
  由于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敦煌因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通过敦煌,古代中国的丝绸及先进技术不断向西传播到中亚、西亚甚至欧洲,来自西域的物产亦传播至中原地区。
  据史料记载,丝绸之路上各国使臣、将士、商贾、僧侣络绎不绝,而敦煌成为“咽喉锁钥”,西域胡商与中原汉族商客在此云集,从事中原丝绸和瓷器、西域珍宝、北方驼马与当地粮食的交易。
  与此同时,中原文化、佛教文化、西亚和中亚文化不断传播到敦煌,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使得敦煌成为“华戎所交,一大都会”,人文荟萃,文化粲然,这些繁荣的景象都在莫高窟的壁画上得以呈现。
  骁武军关西大营所在的青龙城座落在敦煌古城西北二十多里处,是一座由岩石堆砌而成的巨大城池,城墙高大宽厚,易守难攻。
  据传,当年建造青龙城的时候讲武堂从关西各地招募的工匠和雇工高达十万人,历时三年最终建造完成,期间动用了讲武堂先进的物理技术和器械,使得建造速度提高了数倍,城池占地广阔可以容纳近百万居民。
  如今,青龙城短短两年就已经在西域异军突起,市井繁华,客商云集,逐渐成为西域最为重要的商贸城市。
  很显然,这是李云天不遗余力对青龙城大力扶持的结果,在他看来大明需要加强对关西地区的掌控,因为只有将关西地区牢牢掌握在手里才能图谋西域。
  因为关西局势复杂,所以李云天为了避免关西七卫的抵触清楚故而在青龙城大力发展商贸,这不仅使得青龙城迅速变得繁华而且也促进了与关西七卫之间的交流,如今关西七卫的高官显贵在青龙城里置下了不少产业。
  七月初的一天下午,黄昏时分,就在青龙城的城门要关闭之际,城东远处的天际忽然扬起了漫天的灰尘,随即传来轰隆隆的声响。
  城门楼上的一名骁武军的少校武官连忙用单筒千里镜望去,只见在夕阳余晖的掩映下,数百名身穿骁武军服饰的骑兵疾驶而来,一名骑士手里举着的旗子上写着“讲武堂”三个大字。
  “快,速去禀告统领,京城的客人来了。”见到那面写有“讲武堂”的旗子后,少校武官面色一喜,连忙向身旁的一名中尉武官吩咐了一句,随后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军服快步下了城门楼,出城前去迎接奔驶而来的骑兵队伍。
  伴随着轰隆隆的马蹄声,那群骑兵席卷着黄沙在城门前停下,为了防止风沙每名骑士都带着面纱。
  “大人,卑职恭候多时了,大人一路旅途劳累,快请进程歇息。”少校武官快步走到领头的一名戴着面纱的骑士面前,向其一躬身后恭敬地侧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辛苦你了。”这名戴着面纱的骑士自然就是李云天了,为了安全起见数百名精锐的骁武军骑兵从嘉峪关一路护送他到青龙城,他向那名少校武官微微颔首后双腿一夹马腹进了城,那名少校武官骑上停在边上的一匹马后在前方引路。
  进城后,少校武官有条不紊地向李云天介绍着城里的建筑。
  李云天早就看过青龙城的规划图,不过当亲眼看见城内街道两旁整整齐齐排列着的具有浓厚西域特色的建筑物后还是感到颇为满意,青龙城的发展已经超过了他的预料。
  虽然现在已经是黄昏时分,不过城里的街道上穿着各式服饰的行人依旧熙熙攘攘,有来自中原的汉人也有西域的湖人,街道两侧的摊位前围着不少与摊主讨价还价的客人,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商业气息浓厚。
  自从青龙城建立后,西域运往大明的货物和大明运往西域的货物都要在这里中转,由于有着优良的环境再加上骁武军提供武装保护,故而很快就吸引了各地客商汇聚。
  其实,早在青龙城建造的时候其名声就已经传遍了西域,毕竟如此浩大的工程西域诸国根本无力承担,唯有大明才能有如此雄厚的财力。
  骁武军关西大营的人也刻意对青龙城进行了宣传,故而青龙城建好后立刻就涌进了众多西域百姓和商人,其营销战略非常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修建青龙城的工匠和雇工都举家搬迁来了青龙城,成为了青龙城的第一批居民。
  虽然青龙城商业繁华,但它的本质是李云天安置在关西的一个军事堡垒,集军事和民事于一身,因此在南城和北城各建有一个能容纳十万人的大型兵营。
  在那名少校武官的引领下李云天一行人去了城南的兵营,这里是骁武军四大军团中的青龙军关西大营的驻地。
  按照李云天的规划,骁武军关西大营满员兵额应该为八万人,高于骁武军辽东大营和骁武军大同大营的五万,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关西形势复杂,朝廷需要驻军来震慑西域诸国,加强对西域的掌控。
  不过,截止到目前为止骁武军关西大营的兵力只有三万人,并不是骁武军关西大营招不到人,要知道骁武军的待遇是整个西域最好的,想要参军入伍的西域青年比比皆是。
  但要想加入骁武军首先要通过体检,只有符合体检要求的青年才能参军入伍成为骁武军关西大营中的一员,这使得骁武军关西大营的兵员一直有缺额。
  毕竟,关西地区最合适参军的人都已经被关西七卫招募,骁武军关西大营能从关西七卫的手里抢来三万兵力已经难能可贵。
  由于西域地区物资匮乏,百姓生活贫苦,因此骁武军关西大营招募的三万士兵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的现象。
  有一句话说的好,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如果不是被生活所迫的话谁愿意背井离乡去加入行伍,过着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日子,故而来当兵的青年自然家里生活条件比较差,没办法吃饱饭。
  李云天并不怕入伍的人瘦弱,在他看来只要身体健康,经过一年半载的军旅生活中后体格自然也就变得强壮了。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仅仅半年时间那些原本体格瘦弱的骁武军关西大营新兵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胳膊和腿明显粗了一号,整个人看上去孔武有力。
  李云天在城南兵营的住所已经安排妥当,是一个独立的小院,由于位于兵营的库房所以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幽静。
  进了小院,李云天取下脸上的面纱让人准备水准备沐浴,七月份正是西域炎热的季节,一路行来他不仅出了一身臭汗而且身上也沾上了不少沙尘,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洗一个畅快的冷水澡了。
  “王爷!”当李云天舒舒服服地洗完澡后,骁武军关西大营统帅、义武伯鲁民恩和辽东卫所部队统兵官宁明伯薛武已经率领着手下的重要将领在客厅里等候,见换上一身崭新军服的李云天进门后纷纷躬身行礼。
  说实话,李云天的到来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毕竟现在西域形势危急,帖木儿帝国和北元联军随时都有可能杀到青龙城来,李云天贵为大明的王爷此时来这里太过危险。
  不过,随着李云天的到来,心中忐忑不安的鲁民恩和薛武顿时松了一口气,两人还没做好迎战帖木儿帝国和北元两军的心理准备,毕竟精锐的西征军都不是对手,更何况缺兵少将的他们。
  如今李云天来了,压在鲁民恩和薛武肩上的千钧重担终于可以卸下,有李云天的坐镇他们只需要率军出征,其他的事情自有李云天来解决。
  “现在最新的战况如何?”在客厅上首位的座位落座后,李云天向现场的人摆了摆手示意他们在左右两旁的圆凳上坐下,然后不动声色地问向了鲁民恩和薛武。
  “禀王爷,根据最新的战报,由于武国公败得突然,安永侯和东察合台汗国的大汗等人没能来得及撤离,被西察合台和北元的军队围困在了别失八里城。”鲁民恩闻言向李云天一躬身,沉声说道,“另外,现在依然没有武国公和成宁侯的消息,生死难测!”


第1022章 出其不意

  听了鲁民恩的回答后李云天的眉头顿时微微一皱,武国公宋海和成宁侯杨三宇是西征军的正副统帅,两人战死沙场还好一旦被帖木儿帝国和北元俘虏,那么大明不仅颜面扫地,西域明军的士气也会因此受挫。
  “有多少敌军围困别失八里城?”沉吟了一下后,李云天不动声色地问向了鲁民恩。
  “据探子传回来的最新消息,围困别失八里城的是五万北元兵。”鲁民恩有条不紊地回答,“东察合台军队在蓝叶城一战后就在休整,看来他们虽然击败了武国公但受到了不小的损失。”
  “对了,黑水城之战时北元的援兵是从哪里来的?”李云天点了点头,再怎么说宋海率领的也是大明卫所军的精锐,其战力还是不容小觑,肯定给帖木儿帝国的军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随后他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开口问道。
  成宁侯杨三宇当时率领西征军攻打黑水城的北元兵,被突如其来的北元援军冲乱了阵脚,然后在北元援兵和黑水城北元兵的夹击下惨败,几乎全军尽墨。
  为此,李云天对北元的援兵非常感兴趣,他知道北元能集结二十万人已经是竭尽全力,根本就没有能力再组织一支援军,因此这支援军肯定有着不小的来头,否则杨三宇不会在黑水城败得如此之惨,再怎么说他也是大明能征善战的勋贵,否则岂会成为西征军的副统帅?
  “王爷,卑职派人对北元军进行了打探,发现北元的援兵不仅所打旗号与北元不同,而且长相也与蒙古人有着不小的差异,还有不少说番语、喝烈酒的红毛番子。”
  鲁民恩从怀里取出一张纸,起身走上前交给了李云天,“这是北元援兵的旗号上的标志,据卑职事后查探,这是大蒙古国四大汗国之一的钦察汗国的旗号。”
  “钦察汗国!”李云天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接过鲁民恩递过来的纸认真查看了起来,北元前几年沿着当年蒙古大军的路线西征,肯定会与钦察汗国有所交集,双方同属蒙古帝国而且彼此间有没有利益的冲突,故而在利益的诱惑下很容易就走在了一起。
  根据李云天所掌控的情报,由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创立的钦察汗国现在的处境并不好,确切的说钦察汗国已经不复存在。
  早在大明立国时钦察汗国就已经发生了分裂,钦察汗国的主体被拔都的兄长翰儿答所创立的白帐汗国所取代。
  而在永乐朝时,白帐汗国再次发生分裂,成为三个汗国,其主体被三个汗国之一的大帐汗国所取代。
  由于钦察汗国的百姓以突厥族为主,占有统治地位的蒙古人只是少数,故而很快那些蒙古人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