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772章

执宰大明-第772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夫人心里对杨宇充满了愧疚,如果不是她爹爹严仲把杨宇牵扯进来的话杨宇也不会落得今日这个局面,严仲因为戴罪立功被流配到了辽东,虽然去的地方没有多海城好但与杨宇相比他至少还活着,这已经是足够令他感到庆幸了。
  杨宇此时已经看开了许多,对严仲早已经没有了最开始时的仇恨,再怎么说严仲不过是他养的一条看家犬而已,正是他的纵容才使得严仲招惹来了这次的麻烦,因此事情的根源还是在他的身上。
  腊月二十七,李子曦从建宁城赶回了鸡笼镇,他已经做好了建宁城的善后事宜特此来向李云天复命。
  由于小琉球岛气候温暖,因此李云天和明军水师的很多人一样,第一次迎来了一个没有雪的腊月,这使得大家一时间感觉有些怪异,镇上也因此少了许多过年的气氛。
  李子曦回来的时候给李云天带来了一个小礼物,张老憨托他把十双张老憨妻子亲手所做的布鞋送给李云天,以示对李云天的感谢。
  李云天身为大明的王爷自然要比张老憨家富有,张老憨想着要送给李云天一件礼物来进行答谢,同时这也是人情上的往来,思来想去决定还是让妻子亲手做了无双布鞋。
  之所以想到送布鞋是因为张老憨听说李云天时常要在外地忙公务,而官靴虽然看起来挺气派但却不适合走远路,故而他就想到了送布鞋,也算是别出心裁。
  李云天笑着收下了那十双布鞋,鞋很合脚船上挺舒服的看来张老憨从李子曦那里知道他所穿鞋的尺寸,虽然他帮张老憨并不求什么回报但张老憨能在心里想着他也着实令他感到高兴。
  “王爷,番王阿鲁已经到了鸡笼港,等待王爷的召见。”就在李云天在房间里试穿布鞋的时候,吴子言快步走了进来,向他一拱手后沉声禀告。
  “走,咱们去会会阿鲁。”李云天觉得布鞋穿着挺舒服,于是索性也就不换官靴,抬步向门外走去。
  阿鲁是小琉球岛上有二十几个土著居民村落选出来的首领,其活动地域位于小琉球岛中西部地区,人数有两三万人。
  明军水师的陆战部队进入阿鲁等土著居民的势力范围后就派人与其进行了接触,向其传达了大明正统皇帝收复小琉球岛的圣旨,并向其宣扬王道。
  为了表示善意,李云天让前去联络阿鲁的明军水师带去了一批礼物作为见面礼,这使得阿鲁非常高兴,特意乘坐明军水师的战船来鸡笼镇拜见李云天。
  阿鲁其实早就听说了李云天的名声,他所在的镇子上原先也有倭寇,时常欺负他们,那些倭寇谈论过李云天,故而阿鲁知道李云天是大明战功赫赫、文武双全的王爷,可谓大明的皇亲贵胄,因此心中颇为敬仰,毕竟大明是当今世上最为强大的国家。
  另外,阿鲁也非常感谢李云天率军赶走了那些欺负他们的倭寇,使得他们以后终于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
  “阿鲁见过王爷!”在前院的客厅里,李云天见到了身穿传统节日盛装的阿鲁,见李云天来后冲着他跪了下去,口中操着有些生硬的闽南语说道。
  阿鲁三十多岁,母语是小琉球岛当地的土语,由于闽浙一带的百姓逃来小琉球岛避难,再加上倭寇横行,故而也会说倭语与闽南语,只不过不太熟练。
  “快快请起。”李云天走上前热情地扶起了阿鲁,他知道阿鲁来见他之前肯定已经学过了相关的礼仪,故而见到他后才会跪下行礼。
  毕竟阿鲁的这个番王只是自封的而已,大明朝廷并没有承认,况且他们只是二十几个村落的结合体而已,在李云天面前肯定是平民的身份。
  “这些年倭寇横行,你们在岛上辛苦了。”等阿鲁坐下后,李云天让人给端上来上好的西湖龙井,微笑着示意阿鲁品尝,“不过以后就好了,皇帝陛下准备在小琉球岛上设立府县,以后大明将投入大量财力和物力来经营小琉球。”
  “王爷,不知小人有何能帮得上王爷的?”阿鲁知道李云天给他的肯定是上等的好茶,于是品了一口后问道,双目中闪过一丝兴奋的神色。
  阿鲁已经知道大明要大力开发小琉球岛的事情,这对他来说可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一是大明是天朝上国,他以能成为大明的子民而感到自豪,二是大明如果在小琉球岛上驻军的话那些可恶的海盗就不敢前来再骚扰他们,还他们一个安稳的日子。
  说起来,阿鲁之所以能够成为那二十多个土著村落的首领,正是为了对付那些行事猖獗的倭寇,倭寇时常在他们村子里烧杀抢掠,使得土著居民不得联合起来对抗他们。
  阿鲁已经跟倭寇冲突过多次,双方好几次打得难舍难分,后来倭寇好像意识到阿鲁他们不好对付,行为这才有所收敛,而阿鲁为此付出了伤亡一千多人的代价,这对他们这个只有两三万人的村落联盟来说可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按照李云天的指示,明军水师不仅给阿鲁带去了见面礼而且还帮他们修葺房屋和治疗病患,这很快就获得了那些土著居民的好感,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归附。
  “你对小琉球岛上的形势比本王要清楚,本王想你派人协助大明在中西部地区设立城镇,届时你们都可以搬到城镇里居住。”李云天也端起茶杯品了一口,然后放下茶杯向阿鲁说道。
  “王爷,那个城镇由何人管理?”听闻李云天要建城镇,阿鲁顿时来了兴趣,饶有兴致地望着李云天,他从没有离开过小琉球岛不过听说过大明的城镇采用了砖石结构,非常漂亮结实。
  “城镇自然由朝廷的官吏进行管理,所有官吏的任免皆由大明讲武堂负责,这样做是为了更好治理城镇。”
  李云天听出来了,阿鲁除了对城镇感兴趣外更关心城镇的主导权,于是笑着向他说道,“如果你不愿意进城的话,本王会在你们村落所在的地域内设立宣抚司,由你来管理,每年朝廷给你们俸禄,你觉得如何?”
  “多谢王爷!”阿鲁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连忙笑着向李云天道谢。
  他虽然欢迎李云天的到来,但是却担心李云天来后会剥夺他手头的权利,如今听闻李云天要给他封官正式成为大明的官员,心中自然感到开心。
  “不过,本王有一个条件。”李云天知道自己说中了阿鲁的心事,于是微笑着说道,“你可以担任十年宣抚司宣抚使,但是十年后本王要派人来接替你管理宣抚司,接替的人选从你们宣抚司那些通过讲武堂考核的子弟中选拔,像我们大明的朝廷命官一样有一个任期,本王暂定为四年,依据其治理成果来决定其是否升迁。”
  李云天口中的宣抚司与大明设立的那些宣抚司不同,它并不是阿鲁的私人领地依旧是大明地方官府管辖的范围,类似于少数民族自治区,其官吏必须要由它的上级衙门也就是讲武堂来任命,进而避免向大明的那些宣抚司一样成为一个独立的王国,这样对当地的发展并无好处。
  “这……”阿鲁闻言微微怔了一下,万万没想到李云天会提出这么个要求,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样一来他的首领位置岂不是就要被剥夺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阿鲁首领,如果是你的话难道会让人在你的领地内拥有和你一样的权利吗?”
  李云天见阿鲁神色犹豫,知道他在担心什么,于是笑着说道,“本王可以答应你,十年后从你的子孙中选择成绩最为优异者接替你的位置,能否坐稳这个位置就要看他的本事了!”
  “另外,本王可以告诉你一个消息,本王要在小琉球中西部沿海建立一个大型港口,以加强与内陆的联系,届时那里将会出现一个市井繁华的贸易港,如果能在那里做生意的话肯定盈利丰厚,换做本王的话肯定会先置办一些地皮,来年定能派上大用场。”
  说着,李云天语峰一转,意味深长地向阿鲁说道,“阿鲁首领,大明的江南繁花似锦,你难道不愿意去那里见识一下,想要在小琉球岛终老一生?”
  “谢王爷提点,小人愿意在十年后让出宣抚使的职务。”听了李云天的话后阿鲁怔了怔,随后双目流露出一丝炙热的光芒,向李云天拱手说道。
  而正是由于跟纳西倭寇和逃难的大明百姓打交道,阿鲁知道大明与小琉球岛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堂一般美好,再加上教他读书识字的先生是大明人,故而自幼就受到大明文化的熏陶,很小的时候就想着要去大明见识一下。
  不过由于明太祖下了迁居内地的圣旨,那些留在小琉球岛上的人也就被大明官府视为了倭寇,像阿鲁这样模样长得与大明人士有异的人一登陆就会被抓进官府,所以他的愿望也就成为了泡影。


第918章 以礼相待

  如今李云天的话不由得激起了阿鲁心底深处的这个愿望,他听懂了李云天的意思,李云天是劝他不要把目光局限在二十几个乡村,而他也正有此意。
  再者说了,就像李云天先前所说的那样全天下都是皇帝陛下的,小琉球岛上的宣抚司自然也要接受朝廷的管理,阿鲁根本就没有能力跟李云天相对抗,如果他不同意的话届时肯定会爆发一场战争。
  阿鲁觉得李云天不是一个奸诈狡猾的人,因此他认为李云天并不想要吞并他手下的那二十几个村落,否则绝对不会对他以礼相待而且还给村民们办了不少好事,他愿意相信李云天。
  其实,李云天让人又是给阿鲁送礼又是帮助那些村落村民的行为使得很多人都感到不解,阿鲁不过一个自封的番王而已,手下仅仅有二十多个村落,充其量也就相当于大明乡下的一个乡镇,李云天完全没有必要跟这些土著这么客气。
  可李云天却告诫那些人对阿鲁他们要以礼相待,毕竟以后大家都是大明的人,不要将其视为尚未开化的蛮民。
  所谓上行下效,在李云天以身作则下,讲武堂的人都不敢再鄙夷和轻视那些原先被他们视为蛮人的民众,毕竟他们也是大民的子民,那么就要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双方真正融合在一起。
  由于阿鲁来的时候正好赶上过年,李云天就把他留在了鸡笼镇,鸡笼镇与半年前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镇子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大型兵营而且镇上出现了很多新建筑,讲武堂正抓紧时间对鸡笼镇进行改造。
  按照李云天的最终规划,将以鸡笼镇为基础建设一座新城出来,解释鸡笼城将成为小琉球岛最为重要的城市。
  阿鲁对停泊在港口上的整合宝船十分感兴趣,于是李云天特意领着他乘坐郑和宝船在海上逛了一圈,在阿鲁看来船在水上行驶得异常平稳,如履平地,他很难相信这艘船是人造出来的,完全能把一个村的人连带着牲畜一起装进去。
  不仅如此,李云天还向阿鲁展示了讲武堂设在鸡笼港用来装卸货物的机械,在那些机械的帮助下一个人能轻易提起原先几个人也抬不起来的货物,又方便又快捷,令阿鲁是太开眼界,感触良多。
  在李云天的建议下,阿鲁准备从村落里挑选一批孩童送去讲武堂进行学习和深造,这对向来仰慕大明文化的他来说可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要知道以前可是只有大明的藩属国才能向国子监派遣留学生,而李云天主动要培养村落里的子弟,令他是激动又兴奋,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