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411章

执宰大明-第411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也有第三条路可走,卡塔城里的占城国军队有近十万人,只要南下的话青云城的叛军很难完全阻挡住。
  可惜占城国的将领和士兵被交趾叛军的猛烈攻势可惊吓住,产生了畏战思想,再加上占城国文武重臣的家业都在卡塔城,他们可不想被交趾叛军给洗劫了,因此为了个人的私利纷纷劝占城国国王在卡塔城里固守,等待多格萨大酋长和隆德斯大酋长的救援。
  虽然也有大臣建议占城王先行离开,但那样无疑会造成卡塔城群龙无首的局面,对军民的士气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因此,经过慎重的考虑后,占城王决定留在卡塔城,等待多格萨大酋长和隆德斯大酋长的救援,同时再次派人去大明京城向宣德帝求援。
  就在占城王被叛军截断了南撤的通路时,广西参与剿匪的骁武军新兵相继攻克了柳州府蛮人韦万黄和庆远府蛮人韦朝传的大寨,活捉了韦万黄和韦朝传,一举平定了柳州府和庆远府的匪患。
  说起来,骁武军这次之所以能如此快地剿灭柳州府和庆远府的匪乱,与李云天所实行的减免田赋丁税的政策以及广西吏治的好转息息相关。
  按照李云天的要求,只有没有参加匪患的百姓才能减免田赋丁税,凡是参与匪患的百姓夏粮征收前回家者一律不予追究责任,否则以后将受到官府的严惩。
  当广西各地的官府按照李云天的命令没有像往年一样征收夏粮和其他的苛捐杂税,而且往年欠缴的田赋丁税也都往后推迟征收后,在广西百姓中影响巨大,使得那些被生计所迫不得不参与匪乱的百姓纷纷返回了家园,动摇了各地匪患的根基。
  说实在的,如果不是被逼到了绝路上,谁愿意沦落为匪,都想安安稳稳地在家里过日子。
  再加上骁武军新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由经验丰富的武官带队,故而步步为营,以摧枯拉朽之势将那些由普通百姓组成的匪军歼灭。
  与对待交趾的叛军不同,李云天只下令严惩了匪军中的首脑者,胁从者则一律宽大处理,判其从事为期一年的劳役来赎罪。
  柳州府匪首韦万黄和庆远府匪首韦朝传被李云天派人送去了京城,交由刑部验明正身后处决。
  随后,李云天将矛头对准了交趾境内明军辖区内的土司,以私通黎利叛匪为名派遣交趾的骁武军前去捉拿那些土司问罪,准备使用武力收回那些土司的领土,以确保交趾政令统一,同时也是对从广西招募的那些新兵的又一次考验。
  十一月下旬,李云天随着广西境内的四万多骁武军前往交趾,骁武军从宣化府和谅山府进入了交趾,按照计划前去平定当地的那些土司。
  当地的州府也随即行动了起来,纷纷调遣兵力配合骁武军的这次行动,一时间明军所控制地区内战火四起,明军以骁武军为主力向当地的土司发动了进攻,自此拉开了交趾土司“改土归流”的序幕。
  为了避免黎利误会,李云天特意派遣使者向他进行了解释,表示他已经接到了宣德帝让他出兵攻打交州城的圣旨,现在不得不派兵回交趾,希望黎利能够在他平定交趾的土司前解决占城国的事情,否则他届时唯有调集交趾的明军兵力攻打交州府。
  就在李云天的使者抵达黎利军营的第二天,已经准备好攻城器械的交趾叛军向卡塔城发动了全面进攻。
  与此同时,多格萨大酋长和隆德斯大酋长的五万联军也开始猛攻交趾叛军大将陈元驻守的青云城,想要救援卡塔城的占城军民,占城地界上两场最重要的战斗不约而同地来开了帷幕。
  回到交趾后,李云天并没有到交趾三司所在地太原府,而是跟着那名假定南将军去了交趾新安府的云屯港。
  云屯港此时戒备森严,码头上停靠着数十艘船只,其中包括二十多艘体积庞大的郑和宝船,其余的船只担任护卫和后勤补给等任务,很显然这是一支远洋航行编队。
  李云天来云屯港是来参加这支远洋航行编队的出航仪式,出航当天云屯港码头上彩旗招展,人山人海,十里八乡的百姓都跑来看热闹,神情兴奋地围聚在官军的警戒线外指着码头上的船只交头接耳地议论着。
  尤其引人瞩目的是,码头上除了新安府的官员外还立着不少身穿锦衣、富贵十足的商人,在那里谈笑风生,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神色。
  按照李云天的计划,他将以云屯港为跳板展开与南洋诸国的海外贸易,以赚取发展交趾以及广西的资金,同时也是给大明国库增加一笔收入。
  码头上的这支远洋航行编队其实就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商业船队,货物由码头上的商人提供,运输则交给了大明水师。
  码头上的那些商人就是去年在扬州城成功竞拍到交趾商业专营权和采矿权的人士,在李云天的提醒下纷纷投入大笔资金来准备货物,现在就等着船队回来后从中狠狠地大赚一笔。
  说实话,即使是九州商会陈家的人和郑家的人,先前都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会得到宣德帝的恩旨,开启了大明的海外贸易。
  而对于码头上的那些可谓已经功成名就的商人而言,自然非常清楚海外贸易的巨大利润。
  为了准备这次海外贸易的货物,不少商人因此孤注一掷,押上了各自的产业,有的还借了高利贷,想要借着这次难得的海外贸易机会赚个盆满钵满,经过大半年的准备后终于集齐了郑和宝船上所装在的货物,不成功则成仁。


第492章 海外贸易的序章

  在所有参与此次海外贸易的商贾中九州商会的会员是主力,他们发挥出了商会的整体性优势,通过入股的方式筹集了众多的货物,足足占据了五分之四的郑和宝船。
  按照李云天的计算,只要这次海外贸易能顺利达成,那么九州商会的实力将提升不只一个台阶,足以与盐商总会相抗衡。
  为了确保路上的安全,李云天调用了一万五千余人的水师护航,都是曾经跟随郑和下西洋的老兵,拥有着丰富的海上经验。
  如果加上各类随行人员,此次海外贸易的人数达到了一万七千余人,已经能赶上郑和下西洋时的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李云天费尽心力组织的这次出海并不仅仅是海外贸易这么简单,讲武堂的大量情报人员以商人的身份随船队出行,他们的任务是以做生意为名留在南洋诸国收集南洋诸国的军政情报,并勘测其地理地势,使得讲武堂能掌控南洋诸国的各类情报,然后汇总分析。
  与郑和下西洋的性质不同,郑和的西洋之行是为了宣扬大明国威,户部准备了大量财物赠送给南洋诸国,以彰显大明天朝上国的风范,大明的国库为此亏损甚巨。
  因此,在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后大明的国库实在是无力承担第七次下西洋的巨大开销,郑和的西洋之行因此被搁置了下来。
  李云天主导的此次海外贸易则是以盈利为目的,在他看来大明的国威不应该建立在那些小恩小惠上,这种人情关系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中并不牢靠,而且很多南洋小国并不是真心臣服大明,而只是想从中获得好处而已。
  在李云天看来,包括藩属国和宗主国在内,国与国之间的责权关系应该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按照相互间签署的条约来明确,这种以人情关系来维护两国关系的做法不足为取。
  实际上,当大明后期衰败后,前来大明朝贡的国家已经寥寥无几了,因为大明给他们的好处通常还不足他们前来的花费,他们吃饱了撑得来大明。
  这次的海外贸易是为了开通大明与南洋诸国之间的商贸,使得双方都能从中获利,而不是大明单方面的付出。
  换句话来说,李云天正在凭借一己之力,逐渐想办法扭转大明的对外关系,进而真正使得那些海外国家臣服。
  “诸位,本官祝你们一路顺风,等到明年归国时本官摆酒给你们接风洗尘!”
  云屯市舶司会客大厅,李云天冲着面前立着的数十名官员和商贾拱了一下手,向沉声说道。
  这些官员和商贾是此次海外贸易的船队的核心领导层成员,既有文武官员也有商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其中文官负责外交事宜,武官负责安全事宜,商人则负责商业买卖。
  其中,文官之首是鸿胪寺左寺丞张璋。
  鸿胪寺并不是僧侣所在的寺院,而是位于大明京城的衙门,掌四夷朝贡、宴劳、给赐、送迎之事及国之凶仪、中都祠庙、道释籍帐除附之禁令,是古代的外交部门。
  大明立国后,明太祖设立了侍仪司,洪武九年时改设殿庭仪礼司,洪武三十年正式定设为鸿胪寺,是正四品的衙门,设有正四品寺卿一人,从五品的左右少卿各一人,从六品左右寺丞各一人
  鸿胪寺下设主簿厅和司仪、司宾二署,主簿厅从品的主簿一人,典收发文移,司仪、司宾二署正九品的署丞各一人,从九品的呜赞各四人,从九品的序班共五十人。
  司仪署掌陈设、引奏,司宾署典少数民族及外国朝贡使臣,呜赞掌赞礼仪,序班掌侍班、齐班、纠仪及传赞。
  值得一提的是,张璋与李云天是同科的进士,两人私下间的关系甚好,非常赞同李云天以条约制来代替大明现行的朝贡制,也认为朝贡制并不能真正提升大明在海外的国威,其中更多的不过是贪图利益的投机者。
  故而,李云天在此次海外贸易中率先想到用张璋来负责沿途各国的外交事宜。
  此次海外贸易的武官之首也不是外人,李云天让曾经护送他来交趾的苏州镇海卫卫指挥使罗海来统掌船队的安全事务。
  至于负责商业事务的商贾,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李云天并没有用陈凝凝身后陈家的人,也没有用郑婉柔身后的郑家人,而是任命了浙江宁波府的赵元才主掌此事。
  赵元才也就是山下元道,六月份时来了交趾,一直在给李云天派往南洋诸国的情报人员讲解南洋诸国的国情风俗。
  即使是赵元才,也万万没有想到李云天会将此次海外贸易的大权交给他来处置,在他看来他与李云天并没有多少交情,李云天应该用陈家的人或者郑家的人才对。
  因此,得知自己被李云天任命为了船队的商事主管后,赵元才先是错愕,随后就欣喜若狂,如此一来他可就成为了大明历史上首次被官方允许的民间海外贸易的负责人,而且还是率领着如此庞大的一支船队,这对他来说将是无比的荣耀,心中对李云天是万分感激。
  其实,李云天之所以用赵元才,除了赵元才了解南阳诸国的事务外,也是为了避免陈家人与郑家人在此事上引发争斗。
  虽说陈家人和郑家人平常和睦共处,但双方之间毕竟有利益上的冲突和纠葛,而此次海外贸易的商事主管必定在大明商界扬名立万,名留大明商史,是一个光宗耀祖的荣誉,故而陈家人和郑家人自然明争暗斗,都想将其收入掌中。
  为此,陈家人和郑家人找了陈凝凝和郑婉柔,希望两人能给李云天吹吹枕边风,不过被陈凝凝和郑婉柔拒绝,明确告诉他们李云天心中已有商事主管的人选,这才使得一场纷争得以平息。
  外界对赵元才能脱颖而出担任此次海外商贸的商事主管感到非常好奇,暗地里打探着他的底细,可结果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而且赵元才和李云天之间好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