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35章

执宰大明-第35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两人交涉的时候气氛火爆,因此两人的手下都回去搬救兵,等罗鸣被冯虎激怒时,捕班和站班的人已经来了不少。
  在多年的积怨下,双方在迎春阁大打了一通,吓得里面的姑娘和客人纷纷逃了出去。
  等李满山领着巡城壮班的人赶来时群殴已经接近了尾声,他见门外聚集了不少人看热闹,于是就把双方的人带去了后院,免得在那里丢人现眼。
  “满山,你觉得罗班头和冯班头这么一闹,是好事还是坏事?”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李云天在房间里来回踱了几圈,沉声问李满山。
  在县衙他真正信得过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绿萼,另外一个就是李满山,是他不折不扣的自己人。
  李大牛现在在白水镇巡检司当差,虽然他的身份只是巡检司的一个头目,但是赵华却不敢把他当下属,对他是客客气气的,谁都知道李大牛是李云天的人。
  李云天之所以让李大牛去巡检司,一是因为李大牛太过憨厚耿直,不适合县城里的那些勾心斗角,二来也是给李大牛一个历练的机会,让他有带兵打仗的经历,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与此同时这也是对陈凝凝的保护,一旦白水镇出什么事情的话,李大牛将护着她逃出来。
  “少爷,是不是影响了你的计划?”李满山感觉李云天有心事,试探性地问道。
  “他们这么一闹,反倒帮了少爷一把。”李云天笑着摇了摇头,“你说,是罗鸣对少爷重要呢?还是冯虎对张有德重要?”
  “少爷,你想把张有德剩下的这条手臂也给砍了?”李满山闻言眼前顿时一亮,很显然冯虎对张有德作用更加重要。
  自从鲁云山死后,张有德已经失去了对刑房的控制,势力大减,如今冯虎要是被李云天给拿下了,那么失去了“左肩右臂”的张有德无疑会变得更加虚弱。
  “这是老天要亡他。”李云天冷笑了一声,双目寒光一闪。
  第二天,李云天召集了县衙站班、捕班和壮班的衙役,宣布革除罗鸣和冯虎班头的职务,让两人在大牢里反省,并且严令如果下次再发生手足相残的事件,严惩不贷。
  至于站班和捕班班头的人选,李云天则没有任何表示,在大家看来他这是给罗鸣和冯虎一个教训,以后班头的位子还是两人的。
  而且,湖口县站班和捕班的衙役都是由与两人关系密切的乡党组成,外人来当班头的话根本镇不住场子,内部的人接任的话又没办法服众。
  除非李云天把李满山和李大牛派过去接任这两个班头,两人是李云天的心腹,站班和捕班的人自然老老实实的,现在李云天可不是初来乍到的愣头青县太爷,想要收拾他们的话易如反掌。
  不过,李满山和李大牛手头有事要做,分身乏术,况且李云天也不会这么干,以免刺激到张有德。
  对于冯虎这次与罗鸣的冲突,张有德唯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明知道罗鸣有李云天护着还要找麻烦,他就不能等李云天离任后再好好修理罗鸣?


第四十四章 重审文书

  四月中旬,张有德的小孙子过百天,张家热热闹闹地办了一场百日宴,李云天亲自到场吃百天酒,可谓给足了张有德面子。追书必备
  在大家眼中,张有德是李云天在县衙最为倚重的人,县衙的不少事务都是出自张有德之手,两人之间关系密切,令人羡慕。
  谁也不会想到,在这看似亲密的景象中隐藏着浓浓的杀机。
  李云天已经开始向张有德下手,他决定从一件案子开始来击垮张有德和张家,这个案子就是刘波一直想要上告的冤案。
  李云天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有着特殊的原因,因为江西新任巡按御史四月初到任,如此一来他也就好重启刘家案子的审理。
  由于刘家一案最后是由府衙审结,故而李云天没有权力为刘家翻案,除非他得到知府杨德民的许可。
  可这件案子当年由杨德民审理结案,李云天作为一个下属要想他推翻以前的判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杨德民堂堂一个知府大人,岂会自抽耳光,承认自己办错了案子。
  故而李云天需要一个时机,这个时机就是新任巡按御史的到任。
  巡按御史通常由都察院监察御史来担任,除了皇上的特许外,基本上都是由两榜进士担任。
  御史既是言官,按照大明不成文的规定,与非翰林不封大学士一样,只有言官日后才能升任各部院和督抚大吏,其他官员则没有这个资格。
  而皇帝之所以要用两榜进士来担任监察御史,就是看重他们尚未进入仕途,身上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以此来巡按地方。
  监察御史的品级并不高,与李云天一样都是正七品,正是两榜进士进入官场后的品级。
  虽然只有正七品,但监察御史一旦被皇上外放为巡按御史,那么则是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因此不要是州府的官员,就是三使司以及督抚,都要对巡按御史礼让三分。
  而巡按御史每到一地,首先要做的就是审察大牢里的罪囚,清理以前的罪案卷宗,也正是那些有冤要伸的百姓鸣冤的最佳时机。
  因为巡按御史负责一省的监察大权,故而在民间被百姓们称为“八府巡按”,意寓其权力极大。
  如果刘波有确凿的证据跑去巡按衙门去鸣冤,那么一旦被巡按御史查实,审理此案的九江知府杨德民必将受到牵连。
  像刘波这样固执的人不要说杨德民了,官场上的官员都感到头疼,如果他有冤案证据的话肯定去巡按御史那里上告。
  就在参加完了张有德小孙子百日宴的第二天,李云天去了九江城拜访知府杨德民。
  “李知县,听说你有要务要找本官?”知府衙门后宅,客厅,杨德民踱着步子走进来,问向坐在椅子上等候的李云天。
  “大人,下官得到消息,本县渔民刘波准备去巡按衙门上告鸣冤,下官已经让人稳住了他。”李云天连忙站起来,躬身向杨德民说道,“下官前来请示大人,下一步该如何做?”
  “刘波?”杨德民闻言眉头微微一皱,他平常事务那么多,哪里记得起来一个小小草民的名字。
  “大人,下官听说他好像有什么新的证据,足以使得案情翻转过来。”李云天把刘波的案子简略讲述了一遍,沉声说道,“只不过他好像信不过下官,不肯告诉下官那个新证据为何物。”
  “你是说那个刘波找到了重要的证据?”经过李云天的提醒,杨德民终于对刘波有些印象,皱着眉头望着他。
  “应该是这样,只不过下官无法得知。”李云天点了点头,忧心忡忡地说道,“如果要他上告到了巡按御史那里,恐怕又是一场风雨。”
  江西一共下辖十三个州府,按照惯例,巡按御史先巡视三使司所在的南昌府,接下来就是临近的九江府。
  也就是说,即使李云天能把刘波扣在了湖口县,使得他无法去巡按衙门告状,可如果巡按御史巡察到了九江府那么这件事情就无法压住,一旦传进巡按御史的耳中,那么麻烦可就大了。
  “这个刘波,简直不可理喻,如果他有证据的话也就不会在府县两次审理中落败,恐怕是故弄玄虚而已。”杨德民冷笑了一声,“要想到巡按御史那里鸣冤岂是那么容易的,没有确凿证据的话巡按御史岂会受理他的案子。”
  “大人,如果有人给他作证的话,事情可能会有所不同。”李云天沉吟了一下,神情严肃地向杨德民说道,“下官私下里也对刘波的案子进行了打探,刘波的儿子刘湖生前好像确实是被人殴打过。”
  “有人会为他作证吗?”杨德民的眉头皱得更深了,他隐约记得刘湖的验尸记录上写的是得了疾病暴毙,现在看来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这就不得而知了,如果巡按大人上心的话,恐怕有人会为此作证。”李云天想了想,不无担忧地望着杨德民。
  “李知县,你是湖口县的父母官,你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置?”杨德民对李云天的话深以为然,皱着眉头问道。
  刘波的案子会不会被翻过来,主要看巡按御史的态度,如果巡按御史铁心要查的话,那么按照李云天所说的情况,十有yankuai这是一起冤案。
  对于巡按御史来说,有什么能比翻一起被府衙审定的冤案更能向皇上证明其能力和价值的事情吗?
  “大人,依下官来看,不如由下官来审一次,看看刘波究竟有什么证据握在手里。”李云天思索了一番,向杨德民建议道,“无论能否翻案,大人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如此甚好!”杨德民闻言点了点头,主动出击总比被动挨打要好,即使李云天查出这是一个冤案,那么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功绩,毕竟是他让李云天查的,届时严惩那些作假之人即可。
  随后,杨德民给了李云天写下了重新审理刘波一案的公文,有了这道公文李云天就能开堂审理这个案子,师出有名。
  由于拿到了这一纸公文,李云天心中大定,他并没有着急回湖口县,而是前去看望了九江府同知韩安玉,并且让手下的人与府衙六房的胥吏走动,联络相互间的感情。
  在李云天看来,只有平日里把功夫下到了,那么关键时刻才能派上用场,府衙对县衙制约主要就是通过府衙六房来执行,尤其是户房和刑房更是重中之重。
  例如,知府大人看哪个县太爷不顺眼了,派一名官员带着户房和刑房的人下去查看一番,户房清点钱粮,刑房查验案卷,足以令县太爷苦不堪言。
  得月楼是九江城最大的**,规模和气势绝非湖口县迎春阁这个档次的**所能比拟。
  晚上,得月楼的三楼的一个雅间内,李云天和一名中等身材、国字脸的中年便装男子围坐在酒桌前谈笑风生,两人身边各坐着一名年轻妖艳的歌舞姬。
  这名国字脸的中年男子是九江府刑房经承顾悠,刑房经承也就是刑房胥吏的头目,又或者称为“刑书”,户房的经承也称为“户书”,手下的胥吏皆称为“书办”。
  对于李云天的邀约顾悠欣然前往,通常来说打点府衙六房的事情都是县太爷手下的人去做的事情,李云天一个堂堂正七品的地方实权县太爷如此看得起他,他焉有不去之理。
  除了顾悠外,李云天还准备宴请府衙户房的经承许凡。
  虽然双方的身份和地位相差悬殊,不过只要对湖口县有意义的事情,他并不介意纡尊降贵处理好与顾悠、许凡之间的关系,以后有什么事情的话双方也能有个照应。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正当两人在那里谈笑着的时候,房门忽然被人推开了。
  “顾经承,我兄弟年轻不懂事,请经承高抬贵手,放他一马。”来人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国字脸男子,衣着光鲜,满脸陪笑地来到顾悠面前,把一个信封放在了桌上。
  “让你兄弟下次长点眼色,再惹祸的话可就没这么容易出来了!”顾悠也不避着李云天,拿过信封后微微打开扫了一眼,里面是两张一百两的银票,于是随手把信封塞进怀里,向那名国字脸男子说道。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在下回去后就教训他。”国字脸男子闻言,满脸堆笑地说道。
  “回去等着吧,他晚上就能出来。”随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