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328章

执宰大明-第328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此,黎利向宣德帝上了请降表,希望宣德帝能立安南国国王陈氏后裔陈暠为交趾王。
  王通于是派人送黎利的使节入京向宣德帝献请降表,并进献礼物,交趾的战事走到了一个是战还是和的十字路口。!^!



第388章 摊丁入亩

  当平叛交趾的十二万明军被叛军击败,死伤惨重的消息传回京城时后,朝野震动,整个京城一片哗然,谁也没有想到兵强马壮的明军竟然这么快就败了,而且还败得如此凄惨,一时间众说纷纭,议论纷纷,视交趾叛军如洪水猛兽。
  太子太傅、征虏副将军、交趾总兵、安远候柳升战死,太子少保、军阁次辅李庆和保定伯梁铭病死,再加上少保、军阁次辅陈洽自刎而亡,大明这两次平叛交趾可谓失败至极,一下子就失去了四位勋贵重臣,简直就是不可思议之事。
  李云天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讲武堂处理军户的事宜,讲武堂下属的山东军户此时已堂,其中司堂一人,典堂两人。
  六大厅的主官叫司厅,副主管叫典厅,其中司厅一人,典厅两人。
  各个厅下设若干名办事人员,也就是吏员,其中吏员之首叫司吏,其余的人员叫典吏。
  与各地方衙门不同,讲武堂的吏员也都有官身,被授予相应的武官官衔,并享有相应的月俸,并且干得好的话可以得到逐级提升。
  而且,讲武堂的最高主官司堂的职责不再是审案,而是协调下辖的六厅发展民生,促建经济,日常案件的审理将交由刑厅来负责。
  为了对讲武堂的各部门进行制约,李云天特意设立了督察部,督察部的官员将负责对骁武军和政务堂的事务进行监督。
  讲武堂督察部和骁武军、讲武堂政务堂、讲武堂司科院、讲武堂司务厅一样,都直属李云天。
  由于讲武堂的飞速发展,使得李云天手中可用的官吏稀缺,他自然不能随便调用人员来充任讲武堂的事官,至少也是那些受过教育,能读书识字之人。
  不过这难不倒李云天,李云天再度发出了告示,招募南直隶和北直隶中那些通过初试的武举考生,从中选拔讲武堂的各级官吏,使得那些武举考生大为振奋,也令那些未能参加讲武堂首次武举考试的士子们是扼腕叹息。
  那些武举考生想要进入讲武堂也不是那么容易,首先他们要过一道难关,那就是要通过讲武堂的培训考核。
  李云天既然在政务堂设立了农厅、户厅、礼厅、军厅、工厅和刑厅六大部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官吏们的办事效率,故而在那些武举考生入职前,首先要经过专业培训。
  为此,李云天特意在讲武堂的左右两侧建立了与六厅相对应的兴农院、兴户院、兴礼院、兴军院、兴工院和律刑院,以此用来进行专业化的培养。
  兴农院、兴户院、兴礼院、兴军院、兴工院和律刑院的建立,表明大明已经拉开了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序幕,对科举考试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虽然李云天建立兴农院等六所专业学院的事情引起了京城朝野的关注,使得那些以科举为正统的文人和士大夫颇有微词,认为李云天此举已经偏离了孔孟之道,纯粹属于无事生非、不务正业。
  不过,那些文人和士大夫也就只有私下里发发牢骚,这并不是他们害怕李云天现在的权势,自古以来就不缺那些以死谏君王博取清名的文人,更何况面对李云天?
  主要是李云天耍了一个心机,使得那些文人们虽心有异议但无法拿到明面上来说。
  原因很简单,李云天是打着武举的招牌建立了那六所学院,所录用的人员也都是参加武举的考生,与文举可谓风马牛不相及。
  文人们历来轻视武举,而武举与文举取士的方向也不同,故而他们没有介入的借口,这使得李云天得以在讲武堂大展拳脚。
  否则的话,要是李云天想要撇开武举来建那六所学院,而且使得那六所学院的考生也能步入仕途,那么绝对会被京城里的文人和士大夫们群起而攻之,以捍卫文人们为之尊崇的孔孟之道。
  李云天自身就是两榜出身,而且还进入了翰林院成为了翰林侍读,可谓大明士大夫阶层的代表,故而深知他所面对的文人集团有多强大,不得已采取这种曲线措施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按照李云天的规划,考生们在地方上完成基础教育,然后到专业学院深造,以学习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大明社会的发展。
  至于六所学院的老师,主要来自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原京城国子监监生陈清为首的在明新馆跟随明新居士学习的人员,一部分是李云天从北直隶各州府抽掉了一些基层吏员以及农户和匠户等等。
  陈清等人教授基础的新式学科,包括算学、物理和化学等等,而从北直隶各州府调来的人员教授专业知识,使得学生们勤四体、辨五谷。
  那些从各州府中被抽调的吏员、农户和匠户等人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他们有朝一日也能教授武举举人老爷们,心中既感到惊慌,同时又非常兴奋。
  虽然新式武举中并没有“武举人”这一说法,但是在百姓们看来,由于通过新式武举复试的考生都在讲武堂和骁武军中当了官,故而被人们视为武进士,而通过初试的考生自然就是武举人了。
  很显然,李云天在政务堂设立与地方府县衙门相对应的农厅、户厅、礼厅、军厅、工厅和刑厅,并且建立相应的兴农院、兴户院、兴礼院、兴军院、兴工院和律刑院,是为了完善他的这套行政体系,然后向各地府县衙门推广。!^!



第389章 针锋相对

  宣德帝在接到柳升兵败的消息后大为震惊,为了彻底平定交趾的叛乱,柳升这次带去的部队都是明军的主力,没想到进入交趾还不到一个月就被叛军击溃,死伤过半。
  由于柳升已死,宣德帝连惩处他的机会都没有了,恼怒之下召集了文武重臣进宫议事,商讨交趾事宜。
  虽然李云天是宣德帝的近臣,并且得以晋升为伯爵,但他的官位和资历还是低了些,无法与那些文武重臣一样参加此次议事,故而也就没有被宣德帝召进宫里。
  李云天也并不想出席这次议事,宣德帝现在正在气头上,朝中的文武百官也都显得有些手足无措,这次议事除了让宣德帝发泄怒火外并不会产生什么有价值的结果。
  况且,待议事结束后宣德帝肯定会召他进宫,询问他对此事的看法。
  果然,李云天下午在讲武堂京郊大营里处理公务的时候,宫里的一名内侍前来传宣德帝的口谕,让他进宫候旨。
  李云天不敢怠慢,将手头的事务交待了一番后就跟着那名内侍进了京城,不过他并没有直接去宫城,而是先回了一趟家,从家里出来的时候手上多出了三个蓝色的小布袋。
  由于宣德帝在乾清宫正殿与众臣议事,李云天于是就在偏殿的一间厢房内等候,内侍们有条不紊地端上了糕点瓜果和茶水。
  李云天感觉宣德帝这次议事可能会持续很久,于是让内侍给他拿来了几本书,坐在椅子上慢条斯理地看了起来。
  直到夜色已深,李云天才得以去见宣德帝,手里拎着那三个蓝色的小布袋,引得沿途的宫女和内侍纷纷侧目而视,不知道那三个看上去沉甸甸的小袋子里装了何物。
  乾清宫,东暖阁。
  李云天踏进殿门的时候,宣德帝正在用膳,他与杨士奇和张辅等人因为柳升战败的事情商讨了一天,连晚膳都没来得及吃。
  除了宣德帝外,屋里还有杨士奇、杨荣、蹇义、夏元吉和张辅、周征、张昊,各自被宣德帝御赐了一桌膳食,按照文左武右的规矩分别位于屋子的两侧,边吃边与宣德帝谈论着交趾的事情。
  宣德帝并没有忘记李云天,知道李云天肯定也没有吃晚饭,故而也让人给了他准备了一桌。
  李云天的食桌位于右侧张昊的下首,与夏元吉相对,向宣德帝谢恩后他将手里拎着的三个蓝色小袋子放在桌上,坐在那里不动声色地吃了起来,静静地聆听着宣德帝与杨士奇和张辅等人的谈论。
  自打李云天一进门,宣德帝就已经注意到了他手里拎着的那三个蓝色小袋子,心中感到有些好奇,不过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如何解决交趾的叛乱,因此他并没有开口询问李云天,反正这个谜底迟早都能解开。
  很快,李云天就从杨士奇和张辅等人的言论中知道了他们对交趾叛军的看法,这恐怕也代表了朝堂之上那些文武百官的观点。
  内阁首辅杨士奇和内阁次辅杨荣认为交趾平叛劳师动众,加重百姓负担,故而应该撤兵,与民休息。
  出乎意料,吏部尚书蹇义和户部尚书并没有赞同杨士奇和杨荣的观点,认为败仗后撤兵有损大明国威,故而反对撤兵。
  军阁首辅张辅和军阁辅臣周征以及京畿都督府大都督张昊自然坚决反对撤兵,坚持继续平叛,彻底清除叛乱的叛党。
  陈智、王通和柳升的接连战败已经使得朝中勋贵们大跌颜面,故而岂会轻易放过交趾的那些叛军?
  从众人不同的态度上,李云天敏锐地感觉到了除了政见不同外,这里面还存在着权力的博弈。
  显而易见,杨士奇和杨荣代表内阁,蹇义和夏元吉代表六部,张辅、周征和张昊代表了军阁和各都督府。
  从内阁和六部之间竟然会意见相左可以看出,内阁和六部现在都在争政务的话语权,谁也不想被对方压住。
  而军阁和各都督府则不存在这个全力博弈的问题,因为与内阁不同,军阁之所以成立,就是为了强化皇帝对兵权的控制,讲究令行禁止,自然不能允许各大都督府违逆军阁的命令。
  故而,军阁出现后实际上成为了各大都督府的上级,这一点从军阁的阁员组成可以看出,既有勋贵的代表,例如张辅和周征,同时也有兵部的代表,例如原兵部尚书陈洽。
  所以各大都督府的勋贵们自然以军阁马首是瞻,遇到这种权力争斗时自然会团结一致对外。
  内阁的成立是为了帮助皇帝处理奏本,拥有决议权,而六部拥有行政权,双方的权力争斗自然不可避免。
  虽说内阁的阁员权力日重,但六部也并非善类,他们所依仗的自然就是吏部尚书,凭借吏部尚书与之对抗。
  吏部尚书是文官中的“天官”,其所享受的礼制与内阁首辅档次相同,而且六部尚书也是皇帝身边的近身重臣,有着与内阁争斗的底气和根基。
  与军务相比,政务很显然要复杂繁琐得多,可谓主导了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走向,因此皇帝自然不会将决议权和行政权都交给内阁,以免内阁届时将皇权架空,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内阁和六部之间的对立。
  蹇义和夏元吉虽然并不愿意与内阁作对,但有些事情涉及到了两人或者六部的底线,两人也会据理力争。
  这也使得今天议事的时候文官之间的意见出现了分化,六部在交趾一事上的态度与军阁一致。
  由于蹇义、夏元吉、张辅、周征和张昊都反对撤兵,这使得杨士奇和杨荣不得不陈明交趾战事对大明的不利影响,与之进行了激辩,使得现场的气氛越来越紧张,逐渐弥漫起了火药味儿。
  “皇上,当年太祖皇帝初定天下时安南最先归化,后来黎氏篡位,故而太宗皇帝要起兵讨伐,求陈氏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