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258章

执宰大明-第258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阁的事情一经公布立刻在京城引发了轩然大波,谁也没有想到宣德帝竟然有如此的魄力将兵部并入军阁,由军阁来处理大明的军务。
  如此一来的话,军阁可就能与内阁分庭抗礼,分掌大明的军务和政务,无形中提升了武官在朝廷中的地位,使得文武官员得以平起平坐,可谓是一个开天辟地般的大手笔。
  对于军阁的成立,武官们自然是欢欣鼓舞,而文臣则对此事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不少文臣怀疑由粗俗浅薄的武官当道的军阁根本就处理不好大明的军务。
  不过,由于兵部的并入使得军阁中也有了文官,因此朝中那些心存质疑的文臣也不好说些什么。
  再者说了,这毕竟这是大明的重大军务,实在轮不到文臣来插嘴。'301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 301  执宰大明304
  况且,文官们也有事情要忙活,宣德帝在下令成立军阁的同时还下令成立农部,专司农事,以补全六部之数。
  这意味着户部将会被分权,因此文臣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新成立的农部上:农部的设立肯定会产生一大批的官员,不少心思机敏之辈已经暗中活动,瞄准了在农部中的职位。
  中午,周征在府中设宴款待李云天和周雨婷,他对李云天训练那些军汉时的表现是赞赏有加。
  仅仅经过了短短的二十多天,李云天就已经使得那些参与讲武堂考核的骄兵悍勇一个个服服帖帖,着实出乎了周征的意料。
  本来他还想着去一趟军营给李云天镇镇场子,不成想李云天一个人就顺利搞定了那些军汉。
  不仅如此,周征还对李云天实行的新式军职和军衔颇为感兴趣,不得不说,这套军事体系层次严谨、结构分明,而且突出了军人的荣誉,令人耳目一新。
  酒过三巡后,李云天和周征之间的话题不知不觉间就转到了军阁上面。
  京中的勋贵得知宣德帝要成立军阁后纷纷感到兴奋,这使得他们将拥有足够的力量与朝中的文臣相抗衡。
  而且,自从军阁成立后,朝中的文臣除了翰林、御史和六科给事中这样的言官外将失去弹劾武官的权力,而武官自然也无法弹劾文官,双方将各成体系,避免相互间的摩擦和龌龊。
  虽然文官无法弹劾武官,但这并不是意味着那些武官就可以胡作非为,军阁成立后将开设直属的督察司,并在各地都司、行都司设立分支,与各都司、行都司互不统辖,以监察天下武官。
  按照宣德帝定下的门槛,各都督府都督和各地都司、行都司都指挥使才有各自担任军阁阁员。
  不过,朝中的勋贵虽然皆对军阁表示欢迎,但却没人愿意出任军阁的阁员,这使得军阁阁员的名单一时间难以定夺。
  原因很简单,担任军阁阁员就意味着将失去手中的兵权,而自古以来武将莫不以兵权为重。
  而且,外界普遍怀疑宣德帝是在学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想要趁机夺了那些入阁阁员的兵权,至于军阁只不过是一个掩人耳目的噱头而已
  因此,宣德帝三天前下达了谕令,亲自指定了军阁阁员的名单,阁员的人选与李云天先前所说的一模一样,看来他也认为那几个人是军阁的最佳人选。'301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 301  执宰大明304
  二个国公、三个候爷再加上兵部尚书和兵部左侍郎,宣德帝所定的军阁阁员的阵容不可谓不强大,而且勋贵中的各方势力也都非常均衡,没有厚此薄彼。
  令外界感到震惊的是,深受宣德帝信赖的周征竟然也在军阁阁员的名单里,这岂不是意味着他将要放弃了重兵在握的京畿都督府大都督一职。
  这一下,虽然鲁仲乾和三个被点入内阁的侯爷心中不乐意,但既然连周征都进了军阁,那么他们还有什么好推脱的?四人手中的兵权哪一个有周征大?
  尤为重要的是,为了保证朝中勋贵各方势力的均衡,继任这三名侯爷职务的勋贵莫不与那三人关系密切,使得那三名侯爷不至于担心自己的旧部被人吞掉。
  宣德帝已经下令,让那三名被选进内阁的侯爷交接完手头的事务后回京处理军阁筹备事宜,年后军阁就将正式成立。
  由于宣德帝这次只动了一个在京畿都督府中牢牢被周征压制住的鲁仲乾,对那些追随汉王的勋贵秋毫无犯,故而汉王也没有把军阁当做一回事,认为宣德帝此举不过是好大喜功而已。
  难道宣德帝真的认为各大都督府的都督们会甘心受到军阁的压制?
  在汉王看来宣德帝此举无疑会使得军阁步内阁的后尘,势必将与京畿都督府和五军都督府争权,届时免不了又是一番鸡飞狗跳。
  不仅如此,因为宣德帝没有胆量去动那些追送汉王的勋贵,汉王心中无形中又对宣德帝轻视了一分。
  如果换成洪熙帝的话,汉王相信绝对会趁机打压那些与汉王亲近的勋贵,而宣德帝很显然没有这个胆量。
  “岳丈大人,讲武堂建成后,京中勋戚可送一子免试入堂,小婿希望岳丈大人届时给小婿撑撑门面。”午饭后,在书房喝茶闲聊的时候,李云天想起了一件事情,笑着向周征说道。
  讲武堂成立后,李云天最大的一个担忧就是京中的那些勋贵子弟眼高于顶,看不上小小的讲武堂,毕竟重文轻武的风气由来已久,再加上那些勋贵子弟又都能在各大都督府中有官职,根本不需要为前程担心。
  在京城的那些高官显贵的眼中,最为看重的就是森严的等级。
  以国子监为例,作为大明的最高学府,里面的学生严格按照各自的身世划为三六九等。
  国子监中教儒学的有国子学、太学和四门馆。
  其中,国子学的监生为:皇族子弟、勋贵子孙、三品以上官员子孙,以及从二品官员以上曾孙。
  太学的监生为:五品以上官员子孙,以及从三品以上官员曾孙。
  四门馆的监生为:七品以上官员之子,以及庶民之子。
  由此可见,国子监学习儒学的监生等级森严,国子学、太学和四门馆的监生皆来不等的社会等级:
  国子学的监生自恃身份高贵,不屑于与太学和四门馆的监生为伍,而太学的监生又瞧不起四门馆的监生。
  如今,讲武堂里的体系对所有的学员一视同仁,没有了对勋贵子弟的特殊关照,这无疑会使得那些勋贵子弟觉得有**份,进而不愿意进讲武堂,这会使得讲武堂名声受到极大的损害,李云天还指望着这些勋贵子弟给讲武堂撑门面。
  因此李云天唯有请岳父来帮忙,希望周征能帮着说服朝中那些交好的勋贵,让他们派出一子入学讲武堂,给讲武堂撑撑门面。
  “依本公来看这件事情强求不得,不过可以适当放宽条件,不仅嫡子,那些庶子也可进入讲武堂。”
  周征清楚李云天的意思,沉吟了一下后笑着说道,“另外,可设立一个名额,倘若人数不足,可由其他家的人来递补。”
  “庶子?”李云天闻言双目流露出意外的神色,自古以来嫡庶有别,这是人们根深蒂固的思想,他没有想到周征竟然会提出这么一个建议来。
  就拿国子监国子学和太学的那些监生来说吧,莫不是那些高官显贵家中的嫡子,庶子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资格。
  “本公知道,你是所以要提议设立讲武堂,是要给大明培养出一批精锐的武官,既然如此也就没有了那些多的顾忌,只要以后讲武堂的声威出来,还怕那些人不将家中嫡子送来?”
  周征见状微微一笑,他是朝廷中除了杨士奇外第二个知道新军计划的人,自然希望有更多勋贵的子弟加入讲武堂,以后李云天推行新军的时候无疑会少很多阻力。
  况且,周征出身贫寒,否则也不会加入军户谋生进而赶上了永乐帝的靖难,因此对门第等级观念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深厚。
  虽然他的这个建议会使得一些勋贵打发庶子进讲武堂应付差事,不过再怎么说庶子也是那些勋贵的血脉,这就使得那新军与那些勋贵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一些。
  周征有一个预感,李云天的新军在未来一定会大放异彩,届时不仅他脸上有光,而且还能巩固周家在勋贵中的地位。
  “谢岳父提点。”周征的话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使得李云天醍醐灌顶,脸上向周征拱手道谢。
  或许是在京城生活的时间太长了的原因,李云天的思维不经意间就被身边的环境所影响,进而与国子监进行了比较,根本就没有考虑到那些勋贵的庶子。
  正如周征所想的那样,如果那些勋贵的庶子肯进讲武堂,以后新军的麻烦肯定就会少了很多,何乐而不为?
  “老爷,刚才东城兵马司的一个副指挥使来了,说讲武堂的人打伤了后军都督府的人,现在被带去了东城兵马司,老爷最好能去一下。”
  由于解决了困扰在心头的难题,李云天随后心情舒畅地离开了忠国公府,刚进李府的院门,迎面就急匆匆走过来了绿萼,娇声向他说道。
  “讲武堂的人?”李云天闻言微微一怔,讲武堂现在八字还没一撇呢,哪里来的人?
  不过随后他就反应了过来,看来是那些放了假的军汉惹出了麻烦,眉头皱了皱后领着人赶去东城兵马司查看。。。


第305章 冲突〔一更〕


  东城兵马司,大堂。
  由于五城兵马司的职能是捕盗,因此除了审理一下被抓的盗匪外并不能干涉民间纠纷,民间纠纷由顺天府处理,因此每个兵马司大堂的规模都不大。
  此时,东城兵马司的大堂里聚满了人,有东城兵马司的兵卒,还有穿着后军都督府服饰的军士。
  虽然大堂里人数众多,但却鸦雀无声,一派沉寂,气氛显得无比沉闷。
  大堂右侧,一名身着五品武官官袍的年轻男子面无表情地坐在一张椅子上喝着茶,身后簇拥着一群五大三粗的军士。
  东城兵马司指挥使谢勇一脸尴尬地坐在大堂正前方的案桌后,不时地擦着额头上的汗水,看得出来对那名年轻武官颇为忌惮。
  堂前的空地上有一左一右两拨人,左边跪着三名五花大绑、满脸是血、身穿黑色军服的壮汉,每个人的身后都有两名军士,死死按着三人的肩头使得他们无法起身。
  右边则是十来个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的军士,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神情显得颇为沮丧。
  看样子三名黑军服壮汉与那十来名军士之间爆发了冲突,因此才被抓进了东城兵马司,而那名年轻武官毫无疑问是来给那十来名军士撑腰的,要不然那三名黑军服壮汉也不会被强行被按跪在地。'30215671执宰大明执宰大明 302  执宰大明305
  “李御史!”李云天领着人快步走进大堂时,谢勇连忙起身相迎,满脸堆笑地向他拱着手,“下官已经在此恭候多时了,下官本不想劳烦李御史,可此案是军户之间的纠纷,下官实在是无能为力。”
  “有劳谢指挥使。”李云天与谢勇有过数面之缘,他早就看见了那名坐在椅子上纹丝未动依旧在喝着茶的年轻武官,立刻明白谢勇是不想卷入眼前这件事里,于是微笑着向谢勇拱手还礼。
  谢勇顿时松了一口气,知道李云天不会为难他,连忙躬身将李云天请进了大堂,在年轻武官对面的椅子上落座。
  “两位大人,下官觉得此事只是一场误会,大家还是以和为贵的好。”谢勇坐回到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