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143章

执宰大明-第143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开,让开。”忽然,街上的平静被忽然出现在街头的大批军队打破,跑在前面的士兵挥舞着手里的刀枪,吓得沿途的行人纷纷避让。
  “关闭城门,收起吊桥!”在人们诧异的注视下,一名千户策马来到城门前,面无表情地冲着在城门处值守的军士高喊道。
  接到那名千户的命令后,城门处的军士连忙跑了过去,把两扇厚厚的城门关上,城外护城河的吊桥也缓缓地升了起来。
  见此情形,那些在城门外等待进城的人们顿时轰一声就炸了锅,交头接耳地议论着,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
  几乎与此同时,京城另外八个城门处也发生着同样的事情,城门被关闭,护城河的吊桥被升起,京城九门与外界的联系一下子被隔绝。
  不仅京城九门被封闭,皇城城门和宫城城门也都被封闭,守城的军士摆出了一副如临大敌的姿态。
  在周征、张昊和牛世豪的坐镇下,京城中驻守的所有京卫已经全部被调动了起来,排着整齐的队列出了军营,有条不紊地向各自的辖区开拔,有的登上城墙戒备,有的在城内要道上警戒。
  今天的这次大朝,所有驻京京卫五品以上的武官都来参加,其中京卫的指挥使是正三品的武官,得以进入太和殿。
  所以,太和殿上发生的事情那些京卫的指挥使是一清二楚,谁都知道太子朱高炽已经接了永乐帝的遗诏,进而继承了大明的江山。
  由于鲁仲乾等人被扣在了太和殿上,故而现在驻守京城的京卫全部归周征、张昊和牛世豪统辖,三人已经召集了所有参与朝会的京卫武官,向他们宣布了朱高炽继位的消息,严令他们严守京城九门,进而一举夺得了京卫的控制权。
  虽然朝廷没有明确宣布戒严,但突如其来的军队调动,再加上关闭京城九门的行为,还是使得京城上空笼罩了一股沉闷压抑的气息。
  百姓簇拥在街道旁,神情诧异地望着街上全副武装行进的士兵,自从永乐帝登基后京城还从没有发生过如此反常的事情,不少人已经隐隐约约地预感到了有大事要发生,恐慌的情绪逐渐在城内蔓延开来。
  在众位武将的簇拥下,神情严肃的周征登上了安定门城楼,他们的身后不仅有拿着弩弓的弓弩手,还有背着火铳的神机营火铳兵。
  城门楼一侧斜长的上城引道上,士兵们正有条不紊地把神机营的火炮推上城墙,一字排开安置。
  神机营的人之所以会出现在安定门,是因为汉王将通过安定门进城,故而周征将他们调来对汉王手下的军队形成威慑。
  周征很清楚,汉王已经在与太子的争斗中落败,现在他唯一的希望就是汉王能够认清形势,不要一意孤行,否则安定门前必将血流成河。
  京城城南,一处豪华宽阔的宅院里。
  朱瞻圻惬意地逗着挂在走廊上几个鸟笼里的珍贵鸟雀,他的心情非常好,只要今天一过那么他就是太明的太子,国之储君。
  “世子,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京城九门已经被京卫封锁。”一名中年人急匆匆地走了过来,来到朱瞻圻的身旁躬身说道。
  “噢?”朱瞻圻闻言眉头微微一蹙,扭头看向了中年人,“没有派人前去打探?”
  “派了,可我们的人根本没有见到那些京卫管事的人就被值守的士兵给赶走了。”中年人一脸无奈地说道。
  “再去打探,一定要弄清楚到底出了什么事情。”朱瞻圻的眉头不由得皱得更深,沉声吩咐道,这突如其来的一幕非常诡异,使得他有些莫名的心慌。
  中年人闻言不敢怠慢,冲着朱瞻圻拱了一下手,快步离开了。
  “是想要负隅顽抗吗?”望着中年人的背影,朱瞻圻的嘴角流露出了一丝不屑的冷笑,他怀疑京城九门的关闭是朱高炽为了阻止朱高煦进城。
  在他看来这只是朱高炽的一厢情愿罢了,先不说守城的大部分京卫都是朱高煦的支持者,单单朱高煦拿出永乐帝的遗诏,那些京卫就不得不乖乖打开城门。
  中午时分,正当朱瞻圻在客厅里吃午饭的时候,那名中年人神情惊慌地跑了进来,进门的时候由于太过慌乱被门槛绊了一下,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慌什么?有话慢慢说!”朱瞻圻放下手里的碗筷,不满地瞪了中年人一眼。
  “世子,不好了,街上已经贴出了皇上的遗诏,让太子继位!”中年人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朱瞻圻面前,一脸焦急地说道。
  “什么?”朱瞻圻闻言大吃了一惊,脸色一变,噌地就站了起来,“这怎么可能,遗诏在父王的手上,太子那里怎么可能会有遗诏?”
  “现在街上已经贴满了皇上的遗诏,整个城的人都知道太子要登基了。”中年人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紧张地请示,“世子,我们应该怎么办?”
  “矫诏!一定是太子矫诏!”朱瞻圻的脸上阴晴不定了一阵,猛然一拳砸在了餐桌上,震得桌上的碗碟腾空而起,接着又哗啦啦地落了下去,汤汁飞溅。
  “你去威国公府和武宁候府等诸位公侯的府上,告诉他们威国公和武宁候等人被太子软禁,让他们集合府上的亲兵随本世子拿下安定门,迎接汉王进城。”随后,朱瞻圻在客厅里来回踱了几圈,双目凶光一闪,沉声吩咐那名中年人。
  京城各个勋贵的府上都有看家护院的亲兵,也是那些勋贵的私兵,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都是悍勇之徒,如果将他们集合起来的话将是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奇兵。
  对朱瞻圻来说,如今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唯有放手一博把汉王迎进城内,那么才能揭穿太子矫诏的恶行,否则届时木已成舟,说什么都晚了。
  不过朱瞻圻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鲁仲乾等人现在身在皇宫,他们的家人岂敢轻举妄动,相对于汉王的宏图霸业家人们更看重的是鲁仲乾等人的安危。
  因此,朱瞻圻派去那些勋贵府上的人纷纷被敷衍了回来,即使是威国公府也没有派出亲兵的意思,这使得朱瞻圻不由得感到绝望,为了发泄怒火将房间里的东西砸了一个稀巴烂。
  朱高炽的登基大典定在了下午,虽然一切从简,但天子登基必须的礼仪和程序还是必不可少的。
  上午,得知永乐帝驾崩的消息后,太和殿广场上哭声震天,文武百官哭得死去活来,有人竟然哭得背过了气,被抬下去紧急救治。
  按照朱高炽的谕令,光禄寺给上朝的大臣们准备了午饭,朝臣们吃完饭要留在原地等待,下午参加朱高炽的登基典礼。
  本来,由于李云天还没到都察院和翰林院述职,现在属于没有职务的杂官,按理说无法参加朱高炽的登基大典。
  可他有着传诏大臣的身份,故而在太和殿有了一席之地,被安排立在了左侧文官的前面,位置十分醒目。
  托了李云天的福,雷婷也被视为了传诏的使臣,有幸参与到了朱高炽的登基大典,一脸兴奋地立在李云天的身旁。
  当一身明黄色龙袍、头戴九旒冕的朱高炽在众多内侍、宫女和侍卫的簇拥下走进太和殿时,雷婷的只觉得脑海中一片空白,傻傻地望着朱高炽,她从来也没有想过自己竟然能与皇帝如此地接近。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当朱高炽在高台上的龙椅就座后,大殿内的文武百官以及内侍、宫女不约而同地跪了下去。
  正迷糊着的雷婷吓了一跳,连忙也跟着跪了下去。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不等雷婷松一口气,殿外传来了山呼海啸般的喊声,广场上的文武百官呼啦啦跪了下去。
  随即,午门上钟鼓齐鸣,宣告着大明新一代帝王的诞生。
  与此同时,安定门外的大道上,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缓缓向城门行进,沿途的百姓纷纷避让。
  队列前端的一辆马车里,汉王朱高煦悠闲地坐在那里闭目小憩,他已经听说了京城九门关闭的消息,不过根本就没有将其当成一回事,认为是朱高炽胆怯的表现。
  他相信,只要亮出永乐帝的遗诏,那么那些守城的将士绝对会倒戈,投入他的麾下。
  忽然,一声悠扬的钟声传来,朱高煦的眉头微微一皱,京城有如此浑厚钟声的只有午门上的钟楼。
  咚咚……
  隐隐约约,朱高煦听见好像有鼓声响起,只不过听得不是特别清楚。
  随后,朱高煦猛然睁开了双目,如果他没有猜错的是,这钟声和鼓声由午门上的钟楼和鼓楼发出,而只有在隆重庆典的时候才钟鼓齐鸣,今天好像并不是什么特殊的日子,为何会同时鸣钟击鼓?
  就在朱高煦感到惊讶的时候,前方传来了轰的一声闷响,接着,一个爆炸声从队伍的前列响起,一阵马匹嘶鸣声随即传来,队伍跟着停了下来。
  “怎么回事?”朱高煦的眉头微微一皱,掀开车帘问道。
  “禀王爷,城楼上有人向我们开炮。”不等车外的护卫回答,一名千户骑着马从队列前方飞奔而来,翻身下马后冲着朱高煦一拱手,沉声说道。
  “什么?”朱高煦闻言怔了怔,待反应过来后不由得勃然大怒,“好大的胆子,他们竟然敢向皇上的遗诏开炮,简直就是造反!”
  “去,告诉城楼上的人,皇上的遗诏在此,让他们速速开门。”随后,他怒气冲冲地向那名千户吼道,“否则以谋逆论处!”
  那名千户闻言连忙上马离去,朱高煦神情冷峻地望着远方安定门的城门楼,嘴角挂着一丝冷笑,他万万没有想到朱高炽竟然会做出这种疯狂的事情,企图阻止遗诏进城。一


第174章 知难而退

  “启禀王爷,城楼上的忠勇侯说太子已经接到遗诏,令我等即刻返回驻地!”大约过了半盏茶的时间,那名千户火急火燎地策马狂奔而来,靠近马车后跳下马背,冲着朱高煦高声禀报。
  “什么?”朱高煦闻言大吃了一惊,随后他就意识到肯定是朱高炽伪造了遗诏,因为永乐帝的“遗诏”在他手里,朱高炽怎么可能会有遗诏?
  “去,把海少监请来。”认定了朱高炽是在矫诏后,朱高煦面无表情地向车旁立着的一名护卫说道。
  为了避免引发无谓的冲突,在数十名亲卫的护送下,朱高煦和手里捧着遗诏的海寿来到了安定门前,停在了火铳和弓弩的射程外。
  “王爷,末将甲胄在身不能行全礼,还望王爷恕罪。”城门楼上,周征冲着朱高煦一拱手,高声说道,“依先帝遗诏,请王爷回封地屏藩!”
  “周都督,皇上的遗诏在海少监的手里,不知你口中的遗诏从何而来?”朱高煦抬头望着周征,不动声色地问道。
  “王爷,先帝的遗诏由奉谕伴驾的李御史所送,文渊阁杨大学士亲笔所书,内官监马少监用印,已经在太和殿宣读。”周征再度冲着朱高煦一拱手,高声喊道,“王爷,请退回藩地,以免末将难做。”
  朱高煦闻言冷笑了一声,永乐帝的遗诏岂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送的?一个小小的御史岂有送遗诏的资格?他刚要开口反驳,猛然间想到了什么,脸上的神情不由得大变。
  如果朱高煦没有记错的话,先前那个莫名消失在北征大军中的人就是一个御史,而且也姓李,不仅是翰林院的庶吉士同时也是周征的女婿,要是周征说的是此人的话那么后果可就糟糕了。
  朱高煦有些难以相信,从山西方向通往京城的道路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