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执宰大明 >

第12章

执宰大明-第12章

小说: 执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说的可是真的?”李云天盯着赵华看了一会儿,沉声问。
  “大人,卑职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句虚言。”赵华连连点着头,发起了毒誓,“如果卑职有一句谎言,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好,本官姑且就信你一回。”李云天冷笑了一声,冷冷地盯着赵华,“如果要是让本官查出你有半句虚言,那么本官绝对会让你人头落地。”
  “卑职不敢,卑职不敢。”赵华唯唯诺诺地说道,被李云天这么一吓,他的心中现在一团乱麻,脑子里嗡嗡一片空白。
  离开巡检司时,李云天带走了巡检司的账簿,上面清楚地记着巡检司这些年来从县衙里收到的饷银,果然是像赵华所说的三百两。
  第二天一早,李云天就把张有德喊了过来,把那本账簿给他看。
  “张司吏,这是怎么回事,巡检司是剿匪的主力,每年的拨银为何才三百两?”等张有德看完了账簿,李云天故作狐疑地问道。
  “大人,‘剿匪税’收上来后被县衙统一调配,并不是给巡检司一家,像县学的修葺和城墙的维护等等,有一部分用的就是‘剿匪税’。”张有德一看账簿就知道了李云天的用意,有条不紊地回道。
  “三百两太低了,至少要一千五百两。”李云沉吟了一下,一脸郁闷地向张有德摇了摇头,“你是没有见到巡检司的那些人,一个个老弱病残,面黄肌肉,不要说那些凶悍的水匪了,我看就是普通的盗贼他们也对付不了。”
  “大人是想重新征募巡检司的军士?”张有德明白了李云天的意思,有些诧异地问道。
  “张司吏,巡检司的那一千五百两银子就有劳你多废心了。”李云天点了点头,冷冷地说道,“本官倒要看看,等巡检司兵强马壮后,那些水匪能横行到多久。”
  “属下这就去办。”张有德见李云天心意已决,不再争辩什么,向他拱了一下手后快步离去,安排人去解决巡检司需要的一千五百两银子。
  李云天端起水杯喝了一口白开水,嘴角流露出了一丝冷笑,他岂是不知那些“剿匪税”被县衙里的那些胥吏们瓜分了,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会让他们把吃进去的统统都吐出来。
  而且,张有德现在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之所以要给巡检司拨银子,加强巡检司的力量,除了要对付水匪外最重要的就是拉拢赵华,挑拨赵华与张有德之间的关系,让赵华为他所用。
  说起来,巡检司也是一个苦哈哈的清水衙门,虽系兵防,属于兵部编制,但是却归地方府县管辖,所有的花费开销也由地方府县解决。
  这就导致其夹在兵部和地方府县之间,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境遇着实可怜。
  像稽查无路引外出之人,缉拿奸细、截获脱逃军人及囚犯,打击走私,维护正常商旅往来等苦差事都是巡检司的职责。
  而由于巡检司不能参与地方上的钱粮、司法等其他事务,虽然缉捕盗贼、捉拿犯人,却不能插手词讼,如此一来也就没什么油水,远不如衙门里三班衙役那样,可以上下其手,捞些外财。
  这也是白水镇巡检司如此落魄的原因,除了县衙的拨款外他们很难有额外的收入。
  故而,对于赵华吃空饷的事情,李云天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起县衙里的胥吏来说,赵华已经是难得的清廉了。
  白水镇发生的事情很快就由九江府上报到了江西布政使司,由于事关重大,不仅江西布政使司,江西提刑按察使司和江西都指挥使司也都派员前来查看。
  李云天没有丝毫的隐瞒,一五一十地把事件的经过告诉了三使司下来的官员。
  作为当时在现场的最高官员,他把责任全部揽了下来,包括赵华在内,他没有牵连任何人,这令那三使司的官员倍感诧异:如今像李云天这样不知道爱惜羽毛的“傻子”在官场上可是少见。
  不过这样也好,事情反而变得简单了,只要把李云天推出去交差即可。
  得知这件事情后,即使是老道沉稳的王宇也吃了一惊,万万没想到李云天竟然会主动揽责,至于赵华和赵朗、张有德等人更是大跌眼镜,完全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与此同时,隔壁的府县里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当地的巡检司接到消息,在一个岛上消灭了一伙儿水匪,解救了十二名女子,经查就是白水镇被掳走的那些女人。
  其中三名女子有一名不甘受辱自尽,另外两名被水匪给杀了,被抓的水匪已经被关进了大牢,对在白水镇上所犯的罪行供认不讳。
  不过非常可惜,匪首王三趁乱逃走,不知所踪,江西提刑按察使司已经发布了高达五百两银子的悬红来缉拿王三。
  白水镇的灾后重建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九江府和湖口县的赈灾物资相继运来,江西布政使司也从临近的府县调集物资救助白水镇的灾民,使得赈灾物资充足。
  说起来这还要多亏了李云天的如实上报,江西布政使司和九江府得知如此严重的灾情后肯定不会无动于衷,归根结底最后受益的是那些受灾的百姓。
  九江府知府杨德民已经给朝廷写了关于白水镇遭受匪患的奏章,除了水匪凶残外,湖口县知县李云天临阵指挥失当是重要的原因,把责任一股脑地推到了李云天的身上。
  作为湖口县知县,李云天自然也写了奏章,由于奏章是密封的所以谁也不知道他写了什么。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他的形势非常不妙,十有yankuai会为此次事件背黑锅,即使不撤职查办也会调离湖口县贬职任用,仕途堪忧。
  面对即将失势的李云天,湖口县的官吏和乡绅、商贾对他逐渐疏远,敬而远之,就是张有德也不像先前与他走得那么近,让他体验到了什么是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李云天的几次催促下,张有德才向白水镇巡检司下拨了五百两银子,至于剩下的一千两以帐上无钱为由,要等到明年才能拨下去。
  当然了,这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届时李云天还能待在湖口县知县的位子上。
  随着那五百两银子到了巡检司的帐上,赵华按照李云天的要求开始在全县招募军士,要求应募人员的年龄在十八岁到四十岁,对身高和体重都有一定的要求。
  以往巡检司的军士是县衙摊派到各乡镇的徭役,每家每户必须按人头出人,属于被抓壮丁的性质,因此自然被百姓们应付了事,出现这种老的老小的小的局面,像这样面向全县招募还是第一次。
  既然是招募,那肯定就有相应的待遇,包吃包住不说,每名军士每个月能拿三钱的饷银,一年发四套衣服,殉职的话有三十两银子的抚恤。
  如果能抓到水匪头目还有另外的奖赏,福利可谓十分优厚,故而湖口县那些青壮年纷纷踊跃报名,招募点忙得不亦乐乎。
  为了防止赵华乱招人,李云天给巡检司的人数定了一个限额,总共两百人,所谓兵贵精不贵多,两百人已经足矣。
  另外,他还特意让赵华多招收一百人,准备补充到县衙的巡城壮班里,以防备水匪到县城里滋事。
  这一百名壮班士卒虽然也巡城,但他们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作为巡检司的后备力量,一旦巡检司需要人手,这一百名壮班就将前去支援。
  在外人看来,李云天这是被水匪吓破了胆子,因此不遗余力地招收武装力量进行自保,谁也没有想到他这样做是否有另一番深意。
  自从白水镇水匪事件后,李云天一直留在白水镇督查重建的进程,他现在可是戴罪之身,哪里有心情再回县衙处理公务。
  这天吃完晚饭后,李云天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领着罗鸣等人去了陈凝凝所在的那个小院。
  这些日子他一直忙着处理灾后的事务,没有时间去找陈凝凝,现在难得地闲暇下来,想再听听她弹曲子。
  到了小院李云天没有看见陈凝凝,询问一名丫环才知道,陈凝凝早就去了外婆那里。
  得知了这个消息,李云天不由得苦笑了一声,看来陈伯昭已经认为自己这次是在劫难逃,故而让陈凝凝远离自己,以免自己打她的主意。
  “罗班头,你说本官这样做是对还是错?”离开了陈凝凝的小院,李云天的情绪显得有些低落,一边走一边问向跟在身后的罗鸣。
  “大人高风亮节,属下万分钦佩!”罗鸣知道李云天问的是把灾情如实上报并且主动揽责的事情,想了想后说道。
  经过这段时间来的相处,罗鸣对李云天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发现李云天是一个善良耿直的好官,从没有做出那些欺男霸女、收受贿赂的事情。


第十六章 一念之间

  只不过李云天太年轻,社会阅历浅薄,不懂得为官之道,因此空有一腔抱负,连张有德都斗不过,被张有德玩弄于股掌之中而不知。看书神器
  “罗班头,本官真的觉得自己不适合为官,应该回家潜心修学。”李云天笑着摇了摇头,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大人,如果不是您的话白水镇岂会得到如此多的赈灾物资,现在看来灾民们在过冬之前就能住进新房,这全是您的功劳。”罗鸣忽然之间同情起了李云天,禁不住开口安慰道。
  要是换作别的官员,肯定就把灾情压下去了,那么根本无法得到如此充裕的赈灾物资,而且即使那些救灾物资到了也会被一些官员上下其手克扣,最后到了百姓手里的寥寥无几。
  可李云天不一样,他敢把自己的“丑事”宣扬开来,那么自然也就敢去找那些克扣赈灾物资官员的麻烦。
  所以这次白水镇的赈灾物资完完整整地发了下来,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去招惹李云天这个愣头青。
  李云天闻言笑了笑,没有说话,默默地向前走着,罗鸣觉得他的背影十分孤单和落寞。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紫禁城东,文渊阁。
  虽然文渊阁在紫禁城众多的宫殿建筑中并不起眼,但它是大明行政的中枢所在,是大明内阁的办事场所。
  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经过通政使司后都要汇聚在这里,由内阁的阁员从中挑选重要的奏章给永乐帝过目。
  此时,一个宽敞的房间内,两名身穿绯袍、头戴乌纱、胸前的补子上绣着一只锦鸡的老者正坐在桌案前,翻阅着桌上摆放着的奏折。
  “有意思!”忽然,其中一名清瘦老者望着手里的一份奏章忍不住笑了起来。
  “杨大人,何事发笑?”这时,另外一名坐在不远处书桌前翻阅走奏折的圆脸老者抬起头,有些好奇地问道。
  “江西九江府湖口县知县给向陛下请罪,请求陛下让他戴罪去边疆杀敌报国,决意战死沙场。”杨大人合起手里的奏章,笑着看向了圆脸老者。
  “湖口县?”圆脸老者沉吟了一下,问道,“可是前段时间闹水匪的地方?”
  “正是那里。”杨大人点了点头,“死二十五人,烧毁房屋一百一十六栋,九江府从来没有发生过如此严重的匪患。”
  “听闻湖口县知县对敌时被吓得昏了过去,使得所率之人溃败,这才让那些水匪有机可乘,大肆烧杀抢掠,陛下最痛恨的就是这种贪生怕死之徒,这次肯定要重责于他。”圆脸老者对李云天现在的处境并不乐观,皱着眉头说道。
  杨大人微微一笑,没有答话,继续翻看着桌案上的奏章。
  晚上,乾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