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首席外交官 >

第29章

首席外交官-第29章

小说: 首席外交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慈禧合上卷轴看着沈哲。

“是日本赴欧美的考察团回国编写的考察行纪。此次六王爷率众出访欧美,在普鲁士也与日本岩仓考察团相遇过。”

“这件事情哀家听说过。”慈禧神色略显凝重,她此时的心思都在沈哲先给他的那份考察报告上即便她对于欧洲情况知之甚少,文化程度不高,却足以看出这两份考察行纪的天壤之别,本来就对恭亲王一行人带回的资料不甚满意,这一比之下更觉得自己的拨出去的银子打了水漂。

但是最有分量的信息却还未及登场。

第二十一章(下)

沈哲闻言轻笑:“不过太后娘娘一定还未听说,在此次会见之后,普鲁士的宰相俾斯麦说过,东方的未来在日本。”

“西夷狂妄!”慈禧将手中卷轴狠狠地在身边的炕桌上砸下去,大清再怎么衰弱那也只能她说,绝轮到外国人来说三道四。但盛怒过后又怀疑起来:“汝从何得知此事?”

沈哲见到凤颜不悦也没什么惊慌之态,语气平静像见惯了大风大浪:“奴才死罪,俾斯麦会见岩仓使节团当日,奴才因友人之便,佯装其成员得以一同前往,俾斯麦之言论,实乃奴才亲耳所闻。”

慈禧太后眯起眼睛,语速稍稍放慢:“或许那西夷不过是说来与倭人客气的。”

沈哲丝毫没有顺着慈禧话说的意思,立刻反驳:“但与六王爷见面时却未见有此客气,而且,依奴才愚见,普鲁士一方与我大清见面时倒更像是寒暄客气,与日方会面却是真正的两国邦交。”

“沈卿家,不管怎么说我大清还有英吉利这个盟国在……”

“太后娘娘!觊觎远东的人在西方决不止于英吉利,既然英吉利可以与我大清为伍,法兰西和俄罗斯就不能扶植日本吗?”

“沈卿家忧国忧民哀家深表欣慰。可是也别太长他人志气。我大清不若英法固然,但日本国小民衰,本就不堪与我大清比肩,海防之事耗费巨大,断不可以此小国儿戏之。”

慈禧的脸色已经泛起不悦,要不是碍于沈哲是自己刚刚敲定的生力军此时怕是早就发作。

沈哲此时已是骑虎难下,但也不能不顾及慈禧的怒气,只得将话锋稍转,不再与她正面相呛:“奴才赴英之时曾在船上听闻过一个印度的轶闻奴才听闻,船上的印度人说,在他们印度许多大象的死因不是因为当地土著的屠杀,也不是饥饿,而是老鼠。”

慈禧不知道沈哲为何瞬间就转了话题来探讨其旅途见闻,不过她也可以断定沈哲绝不会轻易罢休之人。

但是一来作为一个终日困于深宫之中的妇人,她对这些奇闻异事的确有浓烈的好奇心,二来要论起政治策略沈哲也断然不是她的对手,就索性没阻止沈哲把话说下去。

真理果然仍是需要故事来当外衣,看着慈禧的脸色多云转晴,沈哲算是稍稍地松了一口气,又开始放心地侃侃而谈:“因为老鼠可以趁象熟睡之时从从象鼻中钻入啃食象的脑髓,被老鼠钻入脑部的大象,或因脑髓尽为老鼠所食或因剧痛跌落山崖,却绝无生还只可能。恕奴才斗胆直言,我大清大如象,而日本小如鼠,但只要这只老鼠咬的是地方,一样可以是我大清一击毙命。”

慈禧料想到“海防”这事一定还没完,沈哲将大清、日本和象、鼠等效替代也在她的意料之中,但是真的这么听下来,连她自己也有些毛骨悚然,她开始觉得沈哲的担心无疑是正确的,太平天国造反不过起于穷乡僻壤一个名曰:“金田”的小村落,却浩浩荡荡地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差点动摇了大清的根基,清朝的开国大汗努尔哈赤揭竿而起只是也不过是区区的十三骑,这就说明人数、地盘那都不是差距。

况且日本其国翻脸比一目十行的天才翻书都快,尤其喜好在背后给别人来一刀。

“奴才愚见,日本一方其实已经开始对我大清有所行动。同治十年日本提出与我大清建立邦交,其实在奴才看来,此时我大清不当就这么应下来。”

“说来听听。”慈禧此时的态度已经开始稍稍倾向沈哲一方,毕竟大清败给英法在情感上还能接受,但要是哪天栽在日本手里那可当真是没脸见人了。

“太后娘娘大可仔细想一想,同治十年距日本开国已经有两年的时间,如果他们是真心想跟大清交好,那空出来的两年干什么去了,非要到同治十年才想起来遣使来清。如果他是想要和欧美列强一样在大清之内分一杯羹的话,不管是以他们当时的实力还是如今的实力都根本不可能,这么一来他们来得又似乎太早。”

慈禧细细思索了一翻沈哲的话,觉得也的确在理,大清只是想着一味与各国搞好关系,但是却没想过自己走出的每一步棋究竟是要干什么,似乎只是跟着一个套路按部就班来的,现在想来,许多举措也着实是过于草率。“那沈卿家的看法呢?”

沈哲的眼中不自觉地掠过了一丝狡黠“启禀太后,奴才以为,日本觊觎我大清的野心毋庸置疑,但是他走的第一步并不是着眼于中国的本土,而是朝鲜。”

“大清是朝鲜的宗主国,而日本如果与大清互相平等的话,那么日本在国际地位上自然是高出了朝鲜一等,甚至日本还可以利用圣上对朝鲜施加压力,从而攥取朝鲜的利益,再加上朝鲜国政混乱,闵妃与朝鲜国王的生父大院君的正面冲突一触即发,随时可以为日本进驻朝鲜提供借口。而夫高丽者,朝为秦客,暮入楚宫,只可以强权奴役之而不堪以道义相友,一但大清困于多国事物而无暇顾及,那朝鲜倒戈以献媚于倭人也就是须臾之间的事。”

听到“朝鲜”二字,慈禧的双手猛地颤了一下,历代中国的统治阶级都对朝鲜和越南这两个藩国尤为关心,尽量对朝越这两个“干儿子”不遗余力的照顾,并不是说中国对朝越有什么特殊的感情,只是这两个藩国与中国山水相连,从地理位置上的确对中国国家安全造成很重要的影响。

而且也正如沈哲所说,高丽这样的国家是典型的三姓家奴。谁能罩着他就跟谁混,有奶便是娘,有爹就要认的主。根本不能指望他有一个固定的政治立场,更别提坚定不坚定了。

“但如今邦交已建,无可变更,沈卿家认为此时该如何解决?”

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慈禧当然不是打算让沈哲来决定,即便是他慈禧母仪天下怕是也没有一言堂的权利。但是,她倒是很想听听沈哲的想法。

沈哲已经有些放得开了,几乎忘了自己面前的人是晚清历史中最深不可测的人之一——慈禧太后,眼中闪出了些许兴奋的光芒:“既然平等外交的协议已定,我大清擅自单方面毁约自然是会影响到我们的国际信誉,但是仍然可以利用更进一步的关系对日本加以限制,比如说大清与日本缔结兄弟之邦。”

“兄弟之邦?”慈禧皱了下眉头,她自认是个开明之人,但她打不破她所处的时代,难以消除大国的荣耀和优越。

沈哲看出了慈禧的不满,语气平静地作出解释:“添这么一句话,在条文中不过是走走形式,但却一石三鸟。首先,是让欧美各国看见远东的凝聚力,避免欧美在短时间内就萌生用日本牵制远东的念想;其次,是给朝鲜朝廷方面一些安全感,告诉他们我大清远东第一强国的地位无可撼动;最后也是给日本一些警告,表明我大清明白他们的所有意图,所以他们也最好不要轻举妄动影响‘中日友好’。”

慈禧不知是喜是忧,眼前这个年轻人无疑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只是这个人才她能不能长久的驾驭,他不是要海防吗?那么至少可以用这事控制住他。

“沈卿家,你说的都在理,日本其国不可不防,但西北边疆亦不得不顾。”

“重视海防也未必一定要忽略西北边疆。”

慈禧冷笑不说话,到底年轻人还是年轻人,脑袋里天马行空的就是没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见慈禧不语,沈哲也大致明白了慈禧的意思——她老人家认为此事绝无可能。好在他的筹码还不是退无可退。

“西北边疆危急不可忽视,东南海岸防务亦难以废弛。水师三军尚可从长计议,但东南沿海到京城的架设电报线之事奴才恳请圣母皇太后应允。”

“电报线?”慈禧心想也是够委屈他的了本来还是要办水师,现在已经开始纠结于一条电报线。

“电报线一设,一来战时若起各省兵力就可以统一听命于朝廷,即时调遣。二来,若有乱民起事朝廷也可以立刻知晓不至于酿成太平贼那样的祸事。”

沈哲特意将电报线的功效集中体现在了给予中央集权需要的便利。

至于要花多少钱,沈哲虽没仔细算过,那绝对比练新军办工厂要少。而且慈禧太后对这项工程也不会有太具体的概念,对于这条情报网的控制自认也就弱许多。

慈禧思索片刻,大清的朝廷最在乎的并不是外国的侵略而是内部反清势力的威胁,太平天国的余威仍然让满清贵族们心惊胆颤。广州是反清的天地会势力最猖獗的地方,一想到能直接控制广东,广西,那什么代价都是可以付出的;不过她对电报一事并不了解,以她一贯的作风也不会这么快就将这事答应下来。但也不能让沈哲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做出的规划一点实现的可能也没有,打击年轻人的积极性。便折了个中:“此事哀家会与圣上商议。”

第二十二章 章云平(上)

第二十二章章云平(上)

头还是像要炸开一样的疼痛,北洋政府的警察都是些个地痞流氓,管你姓谁名谁,谁冲在前面就先一闷棍下去再说。

身上被水枪冲得尽湿的衣服倒是干了,但不知为何却不是他熟悉的棉布质感而是一片冰凉的滑腻。

他昏昏沉沉的,没有一点力气,想睁眼也睁不开甚至连动动手指的力气也没有,像是灵魂与身体分离,再无法控制那具躯壳一般。

耳边一直有此起彼伏的哭泣之声,由远及近,渐渐从若隐若现变得真真切切,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在哭呢?难道他已经被段祺瑞政府给拘押了吗?

他在心里冷笑,这也不是没有可能,昨天就已经抓了170多人,按照今天的参与游行的人数来看,被捕的学生可能更多,大概连监狱都装不下了。

这次游行的规模比起上个月的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别说北大的蔡元培校长现在不在,就是在,此次事件大概也不是通过“校长团”斡旋就能解决的,想到这,他反倒还很兴奋,他和许多清华的学子一样一直对于没有参与到五月四号的游行一事耿耿于怀,借这个机会终于让他给补回来了。

哭泣的声音越来越大,他觉得那些人几乎是贴在他耳边哭给他听的,一个个扯着嗓门跟给谁哭丧一样,他越听火气越大,心道没胆子当初就别来,现在被抓了哭爹叫娘的丢不丢人。一股热血直冲脑门,让他一下子回复了精神,几乎是直挺挺地坐起来,大喝一句:“怕了就给你们段大总统写封悔过书,回家哭去!”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个字细若蚊鸣连他自己也听不见了。

逐渐清晰的视线,终于让他看清自己身处的根本不是监狱而是一间装潢体面的厢房,再看着满屋子的人,男子无不是长辫马褂,女子无不三寸金莲——好一群遗老遗少。

不过此时满满一屋子的男女老幼都瞪大眼睛看着他,他也一时没有了头绪,就这么和这一大群人大眼瞪小眼地持续了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