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首席外交官 >

第135章

首席外交官-第135章

小说: 首席外交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国尚帧一行人足足等了有一两个时辰,天才刚刚放亮,不过仍然没有看见使节团的影子,可尚帧内心的情绪并没有应为使节团迟迟不到而低落下去,反而是等得越久,他越是激动。

满脑子想着的都是一船船的丝绸,黄金和茶叶,还有一个拿着圣旨的官员来给琉球国加官进爵,就像是他的父亲,祖父从天朝那里接受到的封赏一样。

又过了一炷香的功夫,尚帧终于看见了天朝的船来了,不过明显那不是他想象中的一船船满载着黄金和布料的楼船,而是一艘艘涂着肃穆的黑色的战舰,一排排同样黑色的火炮从穿的侧身露了出来,黑森森的几排,似乎马上就有沉重的弹丸从这些火炮里飞身而出,直击首里的宫殿,甚至要把整个琉球大岛都夷为平地一般。

这样的战舰是尚帧见过,三十多年前英国人攻打东南沿海的时候用过,只不过,此时的战舰看起来比英国人三十多年前用的看起来更加坚实,更加具有杀伤力也更加恐怖,就是不久前,取到从琉球国境内前往侵犯台湾的日本军队,据说全套装备由俄罗斯所援助,却似乎也赶不上眼前这些战舰的十分之一。

琉球国虽然一直以来对于自己的宗主国都是崇拜异常,但是也能想到清国开过没有几年,有一直在被西方国家所鱼肉,应该是制造不出来这样的战舰的,就算是造出来了也应该是停在像威海卫,天津卫这样重要的军港上以备不时之需,断不会就这样来护送一个前往琉球的使臣团。

难道这不是上国来的使臣团,而是西方的红夷不宣而战要对琉球国动武?尚帧被自己的猜测吓出了一身冷汗。

但是;很快的;他就否定了自己的这一猜测。

因为;透过他那杆西洋的望远镜,尚帧很清楚的看见,一艘艘英国战舰上,站着的士兵虽然一个二个的都拿着洋枪,扶着洋炮,却都是清一色的大清辫子兵。

尚帧猛然想起不久前听说清国向英国人和德国人购置了一批当今最先进的战舰,难不成就是眼前这一批?

心中猜测着,必然是大清国这两年被洋人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而日本兵在台湾也属于撤军的时期,一个使节团,这样劳师动众地动用了这么多军舰一路护航,多半是怕在台湾没有捞到好处,恼羞成怒的日军会对大清派来的公使有所不利。如此看来,清国此次派出的还是一位重要人物?

黑色的战舰越行越近,像一座座黑色的小山压降下来,让尚帧觉得自己连呼吸都困难,隐隐约约也察觉出了,这个大清上国派遣使节前来,可不是像以往那样封赏他们来的那样简单。

别说封赏,甚至有可能是要要了他们的命呀。

黑色的战舰在不远处停住了,战舰比之商船吃水显然是更加厉害,都是要停泊在正儿八经的军港的,这十几艘战舰驶来,就连琉球大岛上的第一大港——那霸港口都不一定能承受得起,这个在首里周边区区的一个小港口又怎么能撑得下这些来势汹汹的大船,况且,这批战舰的到来,哪里是停着,这么简单的。

尚帧眯起眼睛,远远看见黑色的战舰上放下来了一只只木板小船,前前后后约莫有七八艘的样子,每只小船上零零落落的不足十人,想来大多都是使节团的成员,而荷枪实弹的官兵没却不知为何没有要下船的意思,基本上尽数留在了战舰上,一副时刻待命要和哪里开战的态势。

照理说,这么多艘战舰,又是花重金向英国和德国买来的,需要人看着也无可厚非,但却也用不着全员待命这么紧张,尚帧暗自里摇头,又是觉得可笑有时觉得恐惧,觉得可笑是因为看着压着他们这么多年的大清国才三十多年已经被西洋鬼子给打得吓成了这个样子,而转念一想,又觉得害怕则是因为,连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国都招架不住这些凶神恶煞的红毛鬼,凭他们区区琉球小国,又到哪里去找活路呢。

寻思间,那几叶轻舟就已经驶到了岸边。

自从成为想过一来,尚帧这是头一次接待清国这个宗主国的来使,比起接待日本国的使臣,他此时紧张很多,原因很简单,如果日本要欺负他们,清国必然要站出来,就算是不开战,也会斥责两句,而凭借如今日本国的实力,不会对中原皇朝像原来隋唐时候那样敬若神明,但是也不会只当做耳旁风,但是如果是清国要欺负他们,日本刚刚在台湾吃了败仗,在大清朝廷的面前已经是气短加理亏,又怎么可能会这么快就来护着他们,别说没力,可能从一开始就连这份心都没有。

尚帧暗自定了定神,只道自己是自己吓自己,他们这几年有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虽然自己的日子过得是紧巴巴的,甚至是捉襟见肘,但是给清廷的供奉可是一样不少,非但不少,反而还有些许增加,上国的朝廷怎么会兴师问罪。

小船终于靠岸,几个身手矫健的军士先跳到了岸上,接着便是一个红顶蓝袍的官员踏上岸来,尚帧虽然没有见过大清使臣,不过按照正常的程序,想必这个官员便是此次大清上国派遣来的使臣。

第四十四章 东瀛之石(4)

琉球国位于中国台湾省和日本国之间,西面与中国大陆隔东海而相望之,东面则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这样闭塞的地理环境,以及贫瘠的地况下,让琉球国非但比起亚洲其他国家而言,就算是比之开化较迟的欧陆而言,它的起步相当之晚的,虽然很早就已经有人在岛上居住,但是一直处在相对原始的村庄部落的状态,一直到了十二世纪,该群岛的居民已经从原始社会步入了早期的氏族社会时代,称按司时代,但在此之前,琉球的历史仍然有迹可循,据琉球国史书《中山世鉴》称,琉球王国最初统治者为天孙氏,是琉球神话中创造天地之阿摩美久神的後代。天孙王朝共有二十五位国王,历1780年,传至25代王思金松兼王,为重臣利勇杀害,王朝灭亡。

而同样是在这个具有琉球国历史分水岭的关键性的一百年中,琉球开始出现了国家,并且一出现,就出现了山南、中山、山北三个国家,分别位于琉球大岛的南部、中部和北部进入了“三山时代。”

这三国中,以中山最强,山北最弱。山南王国则是大里按司为中心,它包括大里、佐敷、知念、玉成、具志头、东风平、岛尻大里、喜屋武、摩文仁、真壁、兼城、丰见,大致疆域相当于今日冲绳岛南端国场川—与那原一线以南的地域。

中山王国以首里按司为中心,包括浦添、首里、那霸、北谷、读谷、越来、中城、胜连、具志川各城,大致疆域为南至国场川—与那原一线,北至仲泊地峡。山北王国以今归仁按司为中心,包括今归仁、羽地、名护、国头、金武、伊江、伊平屋等城,大致疆域是冲绳岛仲泊地峡之北的部分疆域,以及附近的伊江岛、伊平屋岛。

在三王国时代,山南、中山、山北三国的势力主要集中在琉球大岛也就是冲绳岛的本部,还并没有发展到北方的奄美诸岛和南方的先岛诸岛。

而在三王国出现之前,外岛按司与琉球本岛各按司之间的关系都是相较平等的。根据带有琉球国神话色彩的《中山世鉴》记载,中山王先祖英祖在位时也就是相当于中国南宋的景定、咸淳的时期,奄美、久米、庆良间等外岛“来朝入贡”,不过这种朝贡关系仅仅是按司之间的同盟关系,并且到了第四代王玉城王时期,伴随着琉球本岛进入三山时代,这种同盟关系便已是呈现出日趋衰落之势了。

大元帝国至正十年,即公元1350年,浦添按司察度取代了英祖第六代世子,被推举为新的中山王。

公元1406年,察度王世子武宁被佐敷按司巴志推翻,巴志自立为中山王。公元1416年巴志征服山北。公元1429年巴志又征服山南,形成统一的琉球王国,以首里城为王城。

琉球历选的五年,即公元1430年,明宣宗赐琉球王姓为尚氏,史称“第一尚氏王朝”。根据琉球与明王朝的藩属关系,琉球每一代国王都需要接受来自明王朝的册封。

而第七代国王尚德也相继征服了喜界、庆良间、久米等岛的按司势力。

大约在公元1400年—公元1550年期间,即中原明朝初期及中期之际,琉球王国进入黄金时代,商业高度发达,与中原、朝鲜、东南亚各国以及东瀛等过进行贸易。

在15世纪—16世纪,大量倭寇海盗骚扰琉球群岛。琉球国蒙受巨大损失,海上贸易也曾一度受到阻碍。

琉球历成化五年,即公元1569年,琉球内部发生了内乱,第一尚氏王朝的尚德王被杀,第一尚氏王朝灭亡。

公元1470年宫中的御锁侧官即琉球宫廷中管理财政的官员——金圆被群臣推举为君,并于公元1471年以“世子”的身份向明朝报告“父丧”。

公元1472年明朝派遣使臣正式册封尚圆,也就是已经改姓国姓尚氏的金圆为王,史称“第二尚氏王朝”。

第二尚氏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尚真王统治时期(公元1478年-公元1525年)琉球正处在他的黄金时期,尚真王先后征服了八重山、与那国等岛。

至琉球历嘉靖元年即公元1522年,尚真王平定了与那国岛的“鬼虎之乱”后,琉球王国终于完成了对于整个琉球列岛的势力扩张,最终确定了北起喜界岛、奄美大岛,南至宫古、八重山群岛的琉球国疆界,这也就是在琉球史书中所称的“三省并三十六岛”。

尚真王还确立了琉球的官员品秩、朝仪制度、神官制度、此后琉球的政治架构分为国王及王族、国相、寨社三个层次。国王之下为王族,分有王妃、世子、郡主、附宾(驸马的低一级称谓)、摄政(国王去世、而世子还没有得到古代中国中央政府的正式任命时代行国政)五种官称。

国相是一国的行政首脑,国相由国王任命。在琉球的历史当中,有很多从中国迁过去的人担任过这个职位。国相统辖的官员除了各个岛屿的“寨社”的长官和酋长外,还管辖国家机构中的官职,包括出使中国的“朝贡使”、“大夫官”、“长史官”和充当翻译的“译官”、负责海事的“通事”、“总管”,对内的“紫巾官”、“法司”、“司贡”之类的官员。需要注意的是,“长史”和“长史官”并不一样,长史和国相是国家的高级官员,而长史官是具体负责某某工作的官员。

寨社即按司,在琉球属于地方行政的单位,也是各个岛屿中所固有的一个官职。这些寨社的领导者,或是酋长通常都是世袭的,同时也是琉球的大的贵族和地方势力,但大多数都是曾经参与过琉球国内的政变的功臣。其他官职有管理贸易、收税的官员等。

琉球王国的官职共分为正、从九品。王弟、王叔、国相都被称为“某地王子”。

王子之下为各地按司,他们将手中兵权上交国王,聚居于首里,遥控他们的领地。

按司再下为王舅、法司、紫巾官,称“某地亲方”。三品以下黄帽官称“某地亲云上”,无领地者称“某里之子亲云上”、“某筑登亲云上”。

而从六品至从七品为“某掟亲云上”。八品红帽官则称谓“某里之子”或“某地里主”。

九品称“筑登之”,不入流者称某子。

同时,尚真王还赋税制度、行政划分,扩建了首里城,废除了殉葬习俗,召各按司赴首里居住,禁止私人拥有兵器,确立了琉球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此后琉球进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7

你可能喜欢的